金茹萍
【摘要】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教師要能夠深度領會課程標準精神,進一步思考如何開展以主題意義引領的單元整體教學,以單元內容的整合、優化和重組,“增效”英語課堂教學,促進學生的深度學習,發展學生的英語學科核心素養。文章聚焦“核心素養”,從單元整體教學出發,基于單元主題、語言功能、語用功能、育人價值,深化單元教學改革,開展單元整體教學實踐。
【關鍵詞】小學英語;核心素養;單元整體教學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22年版)》創造性提出“英語課程圍繞核心素養,體現課程行知,反映課程理念,確定課程目標。”正式將核心素養納入其中,強化了課程育人導向,優化了課程內容結構。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教師要能指向學生的核心素養,遴選重要觀念、主題內容和基礎知識,設計課程內容,增強內容與育人目標之間的意義聯系,并優化內容組織形式,設計跨學科主題學習活動,加強學科間相互關聯,帶動課程綜合化、實踐化進程。單元整體教學,是優化課程教學,增效英語課堂,發展學生核心素養的有效途徑。那么,什么是單元整體教學呢?單元整體教學,簡而言之就是將單元作為一個整體,并圍繞這個單元主題,對教學內容進行分析、整合、優化與重組,以此提高學生的語言技能、學習能力、思維品質與文化意識,進一步優化課堂的“教”“學”與“評”,提高單元教學效率[1]。在小學英語教學中,英語教師應把對主題意義的探究作為教與學的核心任務,并以此整合單元學習內容,開展以主題意義引領的單元教學活動,促進單元目標的有效達成,促進單元教、學、評的一致性。本文將聚焦“核心素養”,從單元整體教學出發,就如何基于單元主題、基于語言功能、基于語用功能、基于育人價值,深化單元教學改革,談談自己的幾點見解。
一、基于單元主題,創造主題語境
單元是承載主題意義的重要依托,而主題則是單元教學的靈魂支柱。但是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很多教師對于教學主題沒有深刻的認識,沒有準確的把握,更沒有堅定的站位。相較之單元主題,不少教師更關注本單元的教學重點是什么,教學難點是什么,本課時的教學任務是什么,使得英語教學走向“課時主義”,在教學活動中容易呈現出“碎片化”的現象。為了從“課時主義”走向“單元整體”,教師首先要能深度解讀教材,從單元教學的話題出發,深挖單元主題意義,在明確主題、提煉意義的基礎上,將單元教學內容有機整合在一起。在確定單元主題后,教師要充分考慮單元學習的漸進性和持續性,充分考慮學生的認知水平與語言能力,站在單元的視角將課時與課時之間聯系起來。在制定單元目標時,教師要能基于單元主題,梳理并整合與主題相關的各個環節,并根據學生的實際水平和學習需求,整體統籌單元目標。
此外,教師還要能夠基于單元主題結構化解讀單元中的教材內容,創設以主題為核心的整體語境,通過主題語境來強化學生的主體感知,豐富學生的學習體驗,促進學生在單元學習過程中的意義探究。在課時教學中,教師要能以主題語境為背景,創設基于主題的情境活動,課時教學要以單元教學目標保持一致性,在創設情境活動時,要考慮情境創設與活動設計的真實性、進階性以及交際性,盡可能地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喚醒學生的知識經驗。
如在教學譯林版Unit 7 Summer holiday plans這單元第一課時中,該單元主題為“holiday plans”,隸屬于“人與社會”“人與自我”主題范疇,屬于“生活與學習”和“社會服務與人際溝通”主題群,由“常見節假日,文化體驗”“健康文明的行為習慣與生活方式”等子主題內容組成,引領學生在單元整體性的學習活動中懂得為自己的出行制訂詳細、合理、科學的計劃,從而樹立輕裝簡行、健康生活的觀念意識。
在教學過程中聚焦“holiday”這個關鍵詞,首先通過一段熱情澎湃的“I say…you say…”rap活動,鼓勵學生在句子接龍中豐富對本單元一些關鍵疑問詞的形象感知,再以自己的暑期出游計劃讓學生猜測旅游目的地、出行方式。在這個教學互動中,引導學生嘗試利用“Where、how long、what、how、who”這個五個關鍵疑問詞嘗試通過自主設問的形式梳理老師的出行計劃,利用希沃白板的思維導圖及拖拽功能,提高課堂教學的交互性,引導學生幫助教師規劃“打卡景點”和“打卡美食”。在整個單元的教學設計中,始終圍繞“holiday”這個核心,創設主題語境,通過巧妙統一整合板塊教學資源,凸顯學生基于真實生活的話題鏈接,引導學生在探究Mike和Yang Ling的出游計劃,并嘗試設計自己的暑假計劃,引導學生在閱讀的基礎上遷移運用,增強對主題意義的理解。在創設主題語境時,教師既要基于教材,挖掘文本信息,挖掘插圖信息,也要對接學生生活,以接地氣的生活話題、生活場景、鮮活人物,激發學生的真實體驗,引發學生的情感共鳴,讓他們在課堂上有話可說、有話想說,促進學生對單元主題的意義探究,扎實落實單元教學目標,促進學生從整體輸入到局部輸出中清晰地建構序列化的語言知識,鼓勵學生在情境的深入體驗中獲得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有效提升。
二、基于語言功能,整合教學內容
單元整體教學,主張以單元主題為核心,以單元話題為主線,對單元教學內容進行分析、整合、優化與拓展延伸,以促進知識的結構化進程,促進學生的深度學習。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能夠基于單元教學目標,明確本單元的重點詞匯與目標語言,開展目標明確、重點突出的主題教學活動,幫助學生在主動感知、發現質疑、有效識記、理解應用等學習過程中,獲得真實而深刻的學習體驗,有效掌握本單元的目標語言。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能從“教教材”走向“用教材”,避免照本宣科式的“填鴨”輸出,要能夠基于學生認知水平、基于語言功能,創造性地整合單元板塊的教學內容,以板塊的優化、重組、拓展,延伸單元教學的廣度,實現知識的螺旋式上升,提高單元知識的契合度,提高學生英語學習的“舒適度”,實現“教”的最優化以及“學”的最大化。
在教學譯林版A healthy diet這單元時,圍繞“樹立健康飲食觀念,養成健康飲食習慣”的單元大觀念,整體解讀單元教學內容,優化單元教學板塊,設計了以主題意義為引領的單元教學實踐,在這個教學過程中,創設了以“健康飲食,健康生活”的主題語境,圍繞主題及語境,對單元教學內容進行了這樣的整合:
Period 1:Mike and Yang Lings diet
基于對Story time語篇的深入解讀,通過Mike和Yang Ling的飲食習慣,在正確的聽、說、讀、寫相關學習活動的基礎上,能準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并嘗試復述,初步了解和掌握飲食健康知識,懂得如何吃得健康。
Period 2:Our diets
通過將Grammar time、Fun time和Sound time三大板塊進行有效融合,通過對自己日常飲食的分析和在小組內進行調查研究,了解他人的飲食情況,從而養成健康飲食和均衡飲食的習慣。
Period 3:Three meals a day
通過對Cartoon time、Culture time和Checkout time中人物一日三餐的分析,學會合理規劃自己的一日三餐,同時形成珍惜糧食和反對浪費的意識。
Period 4:Food safety
通過主教材與微課教學的有機融合,引導學生在觀看以“Food safety”的微課視頻中,了解食品健康方面的知識,了解食物之間的營養搭配,以及在購買食品時的注意事項,如關注食品的成分表、生產日期等,將食品安全作為健康飲食的一個分支,拓展學生對單元主題的意義探究,深化學生對健康飲食的認識與體驗,幫助學生初步形成安全飲食的生活意識,從而更好地養成健康飲食的生活習慣。
教師在小學英語單元整體教學中,要始終圍繞單元的主題意義,結構化地統整課時目標,引領學生在循序漸進、層層架構的教學活動中領悟單元主題內涵,提升對健康生活的整體認知。
三、基于語用功能,優化活動設計
教師基于單元主題意義的價值引領,通過整體性地設計學習理解、應用實踐和遷移創新活動,鼓勵學生基于自己獲得的知識經驗進行歸納、提煉和整合,在層次漸進的創造性語言輸出中真正實現學生從語言知識到關鍵能力、再到核心素養的積極轉化。活動是英語學習的基本形式,是學生發展多元思維、培養文化意識、形成學習能力的主要途徑[2]。單元整體教學過程設計要從整體上安排教學環節,形成單元的框架結構,而無論是整體框架,或是課時教學,都需要有以學生為主體的學習活動作為支撐,實現以活動驅動學習,推進實踐,實現學生語用水平的發展,幫助學生掌握用英語解決生活實際問題的能力。在單元整體教學中,教師要能基于語言功能,優化教學活動設計,使得活動以主題線索,串成線、織成網,體現出單元教學的整合性和縱深性。在活動設計中,教師要能基于主題語境,對焦語用功能,落實英語學習活動觀,以具有關聯性、層次性與實踐性的學習活動,幫助學生從識記與理解逐漸走向實踐與應用,在活動中扎實掌握本單元的目標語言,有效發展學生的語言技能與學習能力。
在教學譯林版六年級下冊Unit 8 Our Dreams這單元story time板塊時,在教學過程中,聚焦單元主題,扣緊“dream”這個關鍵詞,營造“追夢語境”,開展形式多樣的閱讀活動。在導入教學環節中,以英語歌謠視頻“Dream it possible”營造學習氛圍,在音樂欣賞和free talk活動中,有效激活教學主題。在閱讀過程中,緊扣“dream”這個主題,通過對“What do the children want to be in the future?Why do they have these dreams?How to make their dreams come ture?”這三個關鍵性問題,層層遞進地剖析文本內容,在搭建結構化思維框架的同時,引領學生在主題情境體驗中獲取問題的關鍵信息,幫助學生厘清語篇脈絡,創建語言運用的“歡樂場”,為后續的遷移創新打下堅實的基礎,從而層層推進學生的深度閱讀,實現價值生長。在閱讀拓展過程中,筆者設計了“dream card”的制作活動,鼓勵學生在設計個性化夢想卡的過程中,確定自己的職業夢想。通過性化的卡片制作環節,升華教學主題,促進學生的語用實踐。隨后,在交流與展示環節中,讓學生了解到“If we never stop,study hard,we can make our dreams come true one day!”在這堂課的教學設計中,指向學生的閱讀過程,指導學生在深度閱讀的基礎上,探尋自己的夢想與初心,在制作夢想卡的過程中,促進學生的個性化語言輸出。
在設計教學活動時,教師要能聚焦單元主題,對焦單元目標,落實單元的知識與能力訓練,激發學生的思維活力,促進學生的語用實踐,要能提高活動的真實性、可行性與進階性,幫助學生在活動中經歷單元學習的全過程。
四、體現育人價值,實現意義遷移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22年版)》明確指出,“核心素養是課程育人價值的集中體現。”在單元整體教學中,教師要指向學生的核心素養,在單元的延伸和拓展中,促進學生對主題意義的深度學習。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主教材與繪本之間的有機融合,拓展單元學習的維度,促進知識到能力的意義轉化。
在教學譯林版六年級下冊Unit 6 An interesting country的Story time與繪本故事Are you from Australia?有機融合在一起,在主教材與繪本故事的“攜手共舞”中,拓展學生對單元主題的認識,促進學生對主題意義的探究。在處理課文內容時,筆者嘗試用“What are the children talking about?”引出課文第一部分“How will they find out about Australia?”通過學生默讀并在文中圈畫,借助交互式電子白板,以師生互動形式完成第一部分的思維導圖。在第二部分的閱讀教學中,嘗試通過動畫讓學生找出“Liu Tao finds out the animals/sports/city about the Australia.”在這一部分的閱讀中,筆者指導學生交流課前查找資料,并借助希沃白板上臺展示。在最后的讀后拓展中,筆者充分利用課本資源,將校本課后習題“Make and say”進行改編,并融合了“interesting animals”這一選項,以此導入繪本故事Are you from Australia?通過“I live in Australia. It is a large country with lots of open space. Many animals live here.”的文化背景感知,引導學生從“animal”這個視角繼續深入,探索澳大利亞的自然風光,認識居住在澳大利亞的動物朋友們,如bat、kangaroo等,引導學生在觀察圖片、了解動物特點與生活習性的過程中,進一步了解生活在澳大利亞的動物們,并且基于“interesting animals”這一主題進行個性化的語言創造表達;同時,教師也要引導學生積極拓展思維,跳出主題思維的桎梏,引領學生談一談“Which part do you also think interesting?”鼓勵學生從“Sports”“Cities”“Food”等方面進行深入探索研究,在有機遷移文本語言的同時有效培育學生的多元思維。在教材內容與繪本故事的融合過程中,豐富學生對澳大利亞這個陌生國度的認識,拓展學生對澳大利亞“interesting”的認識,在基于文本深層內涵的深入挖掘中有效提升主題意義,培養學生的國際視野,發展學生的文化意識,真正培養學生積極正向的生活態度,在潛移默化中實現學科育人的目標。
總之,在單元整合的過程中,教師要能深度解讀單元內容,概括單元教學的主題意義,開展以主題意義引領的教學活動,鼓勵學生在整體聯合、活動鏈驅動的過程中鞏固、內化綜合語用,以此營造出浸入式的英語學習氛圍,增強學生在單元學習中的體驗感,明確單元學習主線,體現學科育人價值。
【參考文獻】
[1]孫靜.主題意義探究視域下小學英語單元整體教學策略[J].校園英語,2021(40).
[2]楊靚.基于大觀念的小學英語單元整體教學設計與實施[J].江蘇教育,202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