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吉祥
【摘要】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推進,初中數學課堂教學的弊端變得越來越明顯,學生在基礎知識、學習能力上的差異,導致其在學習活動中吸收知識的水平上也表現出了很大區(qū)別,這嚴重阻礙了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基于此,文章以初中生為研究對象,簡要論述了分層教學的概念與意義,著重介紹了利用分層教學法開展教學活動時教師應遵循的一些原則,探究了分層教學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的應用,旨在為教育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工作借鑒.
【關鍵詞】初中數學;分層教學;教學質量;因材施教
引 言
近年來,我國教育改革逐步推進,教學創(chuàng)新工作取得了一定進展.縱觀目前的初中數學課堂,主要采用分層模式實施教學.該教學模式在多年來的應用中取得了一些成就.
目前,很多學校的分班制都被新的教學模式所替代,同一班級的學生在層次上體現出了明顯差異.這種現象極大地影響了教師的正常教學.而分層教學在初中數學課堂的實施可以很好地改善這種現狀.在新課改背景下,學生的主體性更加突出,教師紛紛以學生為中心實施教學,這無疑為分層教學法的應用提供了前提條件.事實證明,分層教學法的實施可以更好地確保學生的學習成效,使學生的學習效率、學習質量相比以往都有不同程度的提升.
一、分層教學的概念與意義
分層教學的實施符合新課改的要求,也是各學校要求實施的學習策略之一.所謂分層教學,即按照學生水平、層次,對其實施的差異性教學.分層教學以學生的個性差異作為前提和基礎,分層教學目標體系的設定通過同步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以及評價方法來控制學生教學進程的過程,這樣的教學方法設計,其目的是為每一名學生營造適合他們發(fā)展的個性化環(huán)境.這種教學方式,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利于培養(yǎng)其理解能力,促進其學習成績的提升.分層教學不僅有利于提高不同層次學生的成績,而且可以很好地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初中生在身心發(fā)展上的差異性是客觀存在的,素質教育推廣的目的就在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與能力.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應貫徹素質教育的理念,在充分尊重學生主體性地位的前提下,在數學課堂實施分層教學,旨在恰當地因材施教,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發(fā)展,同時正視學生的個體差異,使學生在每節(jié)課上都能有所收獲,激發(fā)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最終達到提高學生數學成績的目的.
二、分層教學在初中課堂教學中的原則
(一)多元化原則
多元化原則是指,教師對學生進行分層的過程中,要認識到學生學習成效的影響因素并不單一,它是多元化的.因此,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應該注意參考多元化的標準,對學生實施分層.例如,班級中一些學生的數學成績不佳,可能是因為數學基礎掌握得不好,也可能是學習能力欠佳,亦可能受到了思維方式的不良影響等.因此,在對學生進行分層時,教師必須考量多方面因素,并對其中必要因素進行重點關注.
(二)隱蔽性原則
初中生的自尊心比較強,教師如果在分層過程中忽略了這一點,把分層活動的開展放在明面上,那么勢必會嚴重挫傷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自尊心,將會對部分學生造成沉重的心理負擔,甚至可能會使其喪失對數學學科的學習信心.因此,在分層時教師要意識到隱蔽性原則,教師尤其要照顧好一些自尊心比較強的學生的情緒,以達到理想的分層教學效果.
(三)動態(tài)性原則
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一定要認識到分層并非一勞永逸,世間萬物都是不斷運動的,學生的學習活動自然也是如此,經過剛開始分層學習以后,一些學生可能對當前的分層階段并不適應,出現了成績下滑的現象,還有一些學生經過分層教學后,數學成績得到了顯著提升.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時刻關注學生學習的動態(tài)性變化,及時調整分層的具體情況.
三、分層教學在初中課堂教學中的應用
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分層是一項重要的教學方式,教師應該重點分析教學中存在的困難,并根據學生實際情況調整教學方案,以激發(fā)出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幫助其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同時引導學生深度思考,積極鍛煉思維能力,以促進教學效果的全面提升.
(一)客觀掌握學生層次
分層是基于學生成績的不同,而不是對學生人格的分層.為了不給部分學生增加心理上的負擔,教師在分層以前應加深對學生的了解,將道理講清楚,告知學生成績的不同客觀存在,分層在于從最大程度上發(fā)揮出不同成績學生的潛力,將不同學生之間的差距逐步縮小,最終達到整體優(yōu)化班級成績的目的.為了落實分層教學,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教師首先要充分、全面、正確地了解學生的學習基礎、興趣、學習成績.在對學生進行分層時,教師要綜合采用深入了解、全面分析以及動態(tài)評估等方式,對學生進行不同層次的劃分.學生的層次明確以后也并非一成不變,教師可隨時關注學生的變化與發(fā)展情況,必要時做出動態(tài)性的層次調整.如教師可將班級學生分層三個層次,第一個層次是數學基礎好、思維能力強的學生;第二個層次是數學基礎與思維能力一般的學生;第三層次是數學基礎比較差,思維能力一般的學生.
(二)科學制訂教學目標
對學生進行分層后,教師要針對不同層次學生制訂出不同的教學目標,引導學生按照自身能力、基礎選擇不同起點,鼓勵其相信自己,只要努力即可達到適合于自身情況的目標,并且向更高水平目標前進,從而激發(fā)出學生獲得成功的欲望.每一層次都聚集著班級中的一個群體,以這種方式進行教學顯然能夠顧及更多學生,充分凸顯學生的主體性,從學情出發(fā),制訂合理的教學策略.以教學目標為例,教學目標是一堂課的靈魂,所有的教學內容都是為教學目標而服務的,圍繞著教學目標而開展的,對于不同層次的學生,教學目標也要體現出明顯的層次性.不同目標之間是從簡單到復雜、從低級至高級遞進的,后一層次目標同時包含著前一層次目標的要求,是以前一層次目標來確定的.對于第一層次學生,教師可為其設計一些難度相對較大、靈活性比較強的問題,要求其深入理解并且對基礎知識進行靈活運用,以培養(yǎng)其創(chuàng)新精神與創(chuàng)造力,強化其對基礎知識的掌握與理解,拓寬其視野的同時提高解題能力;對于第二層次學生,教師設計的問題可以適當有點難度,要求其熟練掌握基礎知識,對基本方法進行靈活運用,以促進其理解力、思維力發(fā)展;對于第三層次學生,教師設計的問題可以適當簡單化,要求其掌握基礎知識即可.
(三)靈活運用教學方法
在數學課堂上,教師要想達到相應教學目標,往往需要采用一定的教學方法,對于不同層次的學生,教師應該在提問、練習以及作業(yè)批改等方面選擇不同方法,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以順利達成預定目標.在同一進度、同一內容下使學生達到不同的要求.教師應采用合理的教學方式,一般以講授為主,輔以合作學習、研究學習等其他方式.具體而言,分層課堂上常用的教學方法與步驟主要包含如下內容.
1.分層設計問題
為了確保課堂上不同層次學生可以獲得均等的機會,使所有學生都能積極地思考和解答,教師在設計問題時應該有意識地進行不同層次問題的劃分,比如基礎知識問題主要面向第三層次學生提問;中檔題目則主要面向第二層次學生提問;難度稍大的問題則主要面向第一層次學生提問.這樣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機會回答問題,各有所得.如果學生給出了富有見解、創(chuàng)造性的答案,教師應給予充分的肯定與鼓勵,如果學生給出的回答不夠理想,教師應報以期待,同樣給予鼓勵,這樣才能幫助其樹立積極參與課堂的信心.
2.分層進行授課
荷蘭數學教育家弗賴登塔爾說:“教師的作用就是如何使每一名學生達到盡可能高的水平.”一堂課成功與否關鍵是能否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能否使不同層面的學生學有所得.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需要更多地了解學生,明確學生存在的差異,并且根據這種差異性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在分層授課下,不同層次學生均可參與到學習活動中,采用的學習模式可以從簡單到困難,從基礎知識不斷提升高度和難度,但要注意不同層次之間的連接,逐漸提升層次性,同時,教師要熟練運用不同教學工具、手段.事實證明,分層學習可以很好地控制一刀切、一鍋煮的問題,可以很好地構建良好的學習氛圍,有利于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學生的主體性也可以得到充分尊重,課堂上學生的學習效果非常好.
3.分層設置作業(yè)
在分層教學過程中,分層練習是一個重要的核心環(huán)節(jié),也要將分層教學的理念滲透在其中,其意義在于幫助不同層次學生強化學習效果,及時做好反饋與矯正,對學生達成學習目標的情況進行檢測.課堂練習可不必體現分層教學,但課后布置的作業(yè)則要根據學生的不同層次來進行分層布置.對于不同層次的學生應設置難度不同、題量不同的作業(yè),由不同層次學生進行選擇,題型要從簡單到困難,呈現出階梯形.第三層次學生主要做一些簡單的課本習題,第二層次學生主要做一些基礎習題,還可以搭配少量提高題目,第一層次學生則在做好基礎作業(yè)后,應搭配一些綜合性、靈活性強的題目.
4.分層批改作業(yè)
在課堂練習結束后,教師往往會讓學生自行批改作業(yè),這樣可以提高課堂反饋的效率,比如同桌、前后桌互批或用群體手勢評估正誤后自行批改等.具體而言,教師可從班級學生中抽取一些(一般是學困生)學生作業(yè),當堂完成練習后,當堂就做出反饋,當然訂正工作也應在當堂完成,這樣可以顯著提升課堂練習效益.課外作業(yè)則一般采取分層遞進的方式,第一層次學生相互批改,第二層次學生由教師進行粗略批改,第三層次學生則由教師“面批”,以達到“提質”“增效”二者的有機統(tǒng)一.
5.加強組內合作
數學課堂上要求學生建立小群體,一同完成課堂學習任務,教師則對學生進行分工,組內各成員相互幫忙以獲取信息.在數學課堂上,組內成員可以相互幫助,教師也可以為學生提供輔助,以實現情感上的溝通與交流,促進其信息共享.在數學課堂上開展合作學習,教師需要告知學生學習方法、需要注意的問題,以提升學習效果,在明確學習任務、把握合作學習時間的前提下,教師給予適當點撥和評價,盡量幫助小組成員一同進步.
6.有效個別輔導
學生在學習效果上的優(yōu)劣差異必然存在,不論是第一層次學生還是第三層次學生,教師都應該給予適當的輔導,這樣學生才會在原來的基礎上得到相應提升,才能使教學質量得到大幅度提升.第一層次學生的輔導工作應該將重點放在拓寬知識面、強化興趣、發(fā)展特長上;第二層次學生的輔導工作應該在激發(fā)學習興趣上,將其學習熱情誘導出來,使其樂于學習;第三層次學生的輔導工作應該在查漏補缺,避免出現知識負積累的問題,促使其盡快轉化.
7.實施多樣評估
考試是教學反饋、評估的重要手段,但不是教學目的.為了更好地幫助第三層次學生克服恐懼考試的心理,同時進一步激發(fā)其學習積極性與主動性,教師可按照教學目標的差異,對其實施多樣測試與評估方法,在考試內容上選擇一些與新課標要求相符的基礎題,大概占80~100分,還可以設計一些高于新課標要求、高于教材內容的附加題,大概占20~40分.考試方法相同,達標要求不同,這樣學生可以通過考試感受成功的喜悅,以調動起數學學習的積極性,從被動學習轉變?yōu)橹鲃訉W習.實踐證明,相比傳統(tǒng)教學模式,分層教學法的實施效果更明顯.
結 語
綜上所述,分層教學是一種面向全體學生的教學模式,它強調因材施教的原則和理念,主張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相適應,要給予學生有效指導,以達到分層提升和整體優(yōu)化.分層教學的實施可以有效突破傳統(tǒng)僵化的教學模式,幫助學生減輕課業(yè)負擔,體現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從整體上來看,分層教學是一種廣受歡迎的教學方法,它充分體現出了個性化教育的特征,可以有效提升學生對數學學習的積極性,有利于其數學思維能力的提高,可以有效提升數學教學的效果.
【參考文獻】
[1]劉彩珍.初中數學課堂分層教學的實踐———以二次函數中的三角形面積問題為例[J].中學數學研究(華南師范大學版),2022(16):29-31.
[2]汪蕓.利用互聯網和分層教學促進初中數學課堂教學的實踐思路[J].教育界,2022(18):59-61.
[3]王麗娟.淺談初中數學教學中分層教學模式的有效應用策略[J].天天愛科學(教育前沿),2022(05):107-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