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建構小學科學情智課堂,要求教師善于以知激情、以情啟智,要求教師引導學生“情智互促”,從而讓學生的科學學習抵達“情智交融”“情智共生”的境界。情智課堂的建構目的,就是要喚起學生對科學的熱愛,就是要培育學生對科學的情感。建構小學科學情智課堂,能夠提升學生的科學學科核心素養。
[關鍵詞] 小學科學;情智課堂;實踐路徑;自主建構
小學科學學科是一門兼具科學性和人文性的學科。智慧與情感并重,科學與人文并舉,是引導學生進行科學學習的根本策略?;诖?,我們提出小學科學教學的“情智融合”理念,著力建構并打造情智課堂。
一、以知激情:誘發學生的認知沖突
學生的科學學科學習效能可以從兩個維度來考量:一是學生的科學認知,二是學生科學學習的情感態度。科學認知代表著學生的科學智力水平,而科學情感代表著學生的科學學習中的非智力因素??茖W情智教學通過激發學生的認知沖突,引發學生強烈的學習情感。當學生有了對于科學探究強烈的情緒、情感,學生就會積極主動地投身于思考、探究之中。為此,教師在小學科學教學中要設置具備引導性、啟發性的問題、任務,并且要讓這些問題、任務切入學生對于科學認知的最近發展區,從而有效地引發學生從科學認知的“現實水平”上升到“可能水平”。
以教科版小學科學六年級上冊“電磁鐵”內容的教學為例,筆者首先進行演示實驗,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期待。之后,筆者提出驅動性問題:電磁鐵的磁性與哪些因素有關呢?旨在引發學生強烈的認知沖突。在情緒、情感的驅動下,學生提出了對于科學原理的各種猜想,并產生了躍躍欲試的實驗需求。于是,筆者引導學生應用“控制變量法”開展對比實驗,去驗證他們各自的猜想。在這里需要注意,猜想是學生實驗的向導,而演示實驗中學生的直觀感知則是激發學生猜想的觸發器。顯然,學生的科學學習不僅需要他們具備充足的科學知識與學習經驗,還需要他們帶入強烈的基于科學認知的情緒情感狀態之中。
以知激情,就是通過感知引發學生的認知沖突,進而引起學生思考與探究的情緒、情感。這樣,學生就能身體力行地開展思考、探究。從某種意義上說,學生的科學思維植根于學生的認知興趣、認知積極性之中,有助于激發學習興趣,增強認知積極性。
二、以情啟智:促進學生的自主建構
學生的科學學習是一個自主且能動的意義建構過程。關注學生的科學思考、探究,教師不僅要讓學生認識到科學現象背后的本質,即“是什么”,還要通過追問、啟發讓學生認識到“為什么”“怎么樣”。以情啟智,就是要通過學生的情緒、情感,幫助學生開啟科學認知
之門。
在學生開展探究的過程中,如果能滲透情緒、情感等元素,學生生成的科學認知將更為深刻。這是因為,學生不僅理解了相關的科學現象,還對相關的科學現象及其背后本質的探究過程形成了一種具身的感受。有了情緒、情感的融入,學生的科學認知就會更加牢固。學生的情緒、情感等往往是嵌入在學生的感知、直覺之中的,而它們都屬于一種感性認知??茖W學習追求“理”,追求一種“本質認知”?!扒橹枪采钡目茖W教學就是要引導學生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
比如,對于五年級下冊“斜面”這一部分內容,筆者出示了一幅關于重物的圖片,并設計了啟發性的問題。學生在此基礎上開展模擬科學實驗,他們用測力計、斜面、滾鐵等器材進行大膽的探索,得出了斜面確實可以省力的結論。這時,有學生提出了這樣的疑問:怎樣才能更加省力呢?由此,學生開展第二個層面的對比實驗,得出了諸如“斜面的長短”“斜面的粗糙程度”等自主發現、歸納總結而成的結論。在對比性的實驗探究中,學生的科學認知走向了深刻。有了對斜面的科學、理性化的認知,學生進而聯想生活中應該怎樣利用斜面,他們很快想到了生活中的斜面,如斧頭、樓梯、盤山公路、吸管等。
以情啟智,是以情緒、情感、直覺等為依托,以學生的認知、思維等為核心,以形成學生對科學現象的本質認知為目的,以學生的科學學力提升、核心素養發展為旨歸的一種高階學習樣態。以情啟智,就是要引導學生的科學學習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從現象認識上升到本質認識,從具體認識上升到抽象認識,最終內化為科學品質、科學精神。
三、情智交融:引導學生的科學應用
建構情智課堂,不僅要以知激情、以情啟智,還要實現“情智互促”,從而走向“情智交融”“情智共生”這樣更高層次的學習境界。情智課堂主張學生的科學學習是樂學、善思的學習,強調情感與智慧融合,突出創新與審美融合。情智交融的課堂是學生本質力量充分彰顯的課堂,是學生生命實踐活動的課堂??梢哉f,情智課堂能引發學生學習與生活的共鳴。
“以情促知”“以知怡情”是建構情智課堂的基本原則。在情智課堂上,不僅要讓學生充分地投入“智”,也要讓學生充分地投入“情”。只有做到情智互促、情智共生,才能充分發揮科學學科的育人功能、彰顯科學學科的育人價值,才能提升學生科學學習的整體性效能。科學學習效能不能僅通過掌握科學知識的多少、科學思維的快慢來進行簡單評價,而應融入學生的科學價值觀、科學人文觀。建構情智共生課堂,要啟發學生將思維火花轉化為智慧應用。這是因為,只有在生活應用中、在知識遷移中,學生才能感受、體驗到科學知識的意義和價值,從而進一步在科學學習中“以情激情”“以情促智”“以情育智”。
比如,在六年級下冊“制作塔臺模型”內容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已有科學知識進行實踐應用。教師先讓學生暢所欲言,暢談塔臺的穩定性與哪些因素有關,學生從接口的牢固度、立柱的高度、塔臺的結構、塔臺的底部質量等方面展開思考。之后,教師引導學生思考評估塔臺的指標,如塔臺的頂端承重、抗風能力、抗震能力等,并給出自己評估塔臺穩定性的指標。有了猜想,就能引發學生積極思考并開展探究;有了評價指標,就能激發學生思考、探究的激情。在交流展示的過程中,有小組呈現了“金字塔型”塔臺模型,有小組呈現了“腳手架型”塔臺模型,還有小組呈現了“底托抗震型”塔臺。不僅如此,生活化的應用還要引導學生進行知識反思,促進學生的科學實驗改進,從而實現科學學科學習的“再設計”“再建構”“再改進”“再創造”。
綜上所述,情智融合不僅是一種教學策略、教學方法,還是一種教學理念。建構科學情智課堂,有助于提升學生的科學素養,讓學生的思考、探究向科學學科的深處漫溯。
[參考文獻]
[1]馮毅.在科學探究活動中引導學生反思評價[J].中國教育學刊,2021(09).
[2]徐春明.數字技術在科學探究活動中的運用[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7(10).
[3]陸壽偉.小學科學探究活動增效的策略[J].基礎教育研究,2022(06).
李培培? ?江蘇省如皋市城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