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小燕 劉桂香
[摘要]數字化轉型是教育現代化進程中的必由之路,這對高職教師數字化勝任力提出更高要求。在總結各國經驗的基礎上,構建了高職教師數字勝任力框,包含數字基本素養、數字應用素養和數字發展素養三個維度,提供對高職教師數字能力的全面描述。據此提出高質量發展背景下高職教師數字勝任力提升路徑:以學習為先導,構建教師信息技術培訓體系;以應用為根本,培養教師的數字化技能;以發展為導向,提升教師數字化水平。
[關鍵詞]高質量發展;高職教師;數字勝任力
[作者簡介]時小燕(1981- ),女,江蘇泰州人,江蘇海事職業技術學院,副研究員,碩士;劉桂香(1967- ),女,江西宜春人,江蘇海事職業技術學院,教授。(江蘇? 南京? 211170)
[基金項目]本文系2022年度江蘇省人才人事立項課題“技能型社會背景下高職‘雙師創新型教師隊伍:內涵特征與培育路徑”(項目編號:2022-SRC-019,項目主持人:時小燕)和2019年度江蘇省高等教育教改研究立項課題“基于1+X證書制度的高職‘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研究”(項目編號:2019JSJG507,項目主持人:時小燕、劉桂香)的研究成果。
[中圖分類號]G715?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004-3985(2023)21-0078-04
一、問題的提出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推進教育數字化,建設全民終身學習的學習型社會、學習型大國”。高質量發展背景下,隨著教育信息化的進一步推進,強化信息技術與教學深度融合勢在必行。數字化轉型是教育現代化進程中的必由之路,這對高職教師數字勝任力提出更高要求。
二、高質量發展背景下高職教師數字勝任力模型構建
(一)國際教師數字素養的普適性框架
數字化轉型是世界范圍內教育轉型的重要載體和方向。各國紛紛制定相關政策,重視提升教師數字素養,加快教育信息化的創新應用。
歐盟一直重視數字勝任力在教育領域的作用。2015年發布的《歐洲教育組織數字能力框架》(European Framework for Digitally-competent Educational Organisations)包含15個能力,分為頂層承諾和支持、持續的資源投入、教育工作者的數字能力、教育過程中數字技術的整合、數字技術在評估和認證中的應用五個維度。該框架旨在幫助教育組織有效地利用數字技術,以提高教學質量和學習效果。2017年發布的《歐洲教師數字教育能力框架》(European Framework for the Digital Competence of Educators)將教育工作者的數字能力分為教育工作者的專業發展、數字資源的創建和使用、教學與評估、授權學生、促進學生的數字素養、優化數字技術六個維度,提供了具體的能力描述,并按照初級、中級和高級三個水平進行分類。該框架鼓勵教育工作者進行個性化學習,并探索教學策略創新。
美國國際教育技術協會(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Technology in Education,ISTE)2017年發布《國際社會和技術教育學會教師標準(ISTE Standards for Educators)》,提出教師信息化素養的七個領域:學習者和學習、設計和開發、創新和創造、教育技術的有效使用、數據分析和評估、社會與職業參與、數字公民。同時,ISTE還發布了《教師技術整合矩陣》(Technology Integration Matrix:TIM),幫助教師了解如何將技術整合到課堂教學中。此外,ISTE于2017年更新了《美國國家教師教育技術標準》(National Educational Technology Standards for Educators,NETS-E 2017),增加了計算思維、深度學習、元認知、資料驅動等內容,體現了標準的前瞻性、引領性和指導性價值,對美國教育界產生了革命性影響。
2007年,日本原文部省發布《日本教師信息素養標準》(Japan Teacher ICT Standards),關注了信息通信技術(ICT)在教育中的應用,包括三個主要領域:利用ICT進行教學和學習活動;利用ICT進行教育評估和管理;通過ICT支持自身的職業發展。2022年,日本文部科學省制定《信息通信技術教育推進計劃》(Japans School Education Informatization Promotion Plan),從培養學生的數字素養、提升教職員工的數字能力、改善學校的數字環境、推進學校管理的數字化四個方面對學校教育信息化進行部署。在此基礎上,日本研究者進一步提出針對教師的ICT能力指標,以促進教師數字化勝任力的提高。
澳大利亞教育學會2011年發布的《澳大利亞教師專業標準》(Australian Professional Standards for Teachers)包含7個標準,每個標準分為不同的焦點區域,并在研究者、精通、高度完成和專家四個能力級別上進行了描述。該標準專注于教師的數字技能提升。
2012年,英國教育標準與測試局發布《英國教師技術能力標準》(UK TeachersStandards),包括以下幾個方面:通過高質量教學促進學生進步;通過ICT提高教學和學習的質量;使用數字技術進行教育評估和反饋;在線安全和合規性。該標準強調教師應在教學和評估中靈活運用技術,同時注意在線行為的道德和法律責任。
教育部2022年發布的《教師數字素養》行業標準包括5個一級維度、13個二級維度和33個三級維度。一級維度包括數字化意識、數字技術知識與技能、數字化應用、數字社會責任以及專業發展。每個一級維度由若干二級維度組成,每個二級維度由若干三級維度組成。該標準聚焦提升教師利用數字技術優化、創新和變革教育教學活動的意識、能力和責任。
(二)高質量發展背景下高職教師數字勝任力框架
在總結各國經驗的基礎上,我們構建了高職教師數字勝任力框架。該框架包含數字基本素養、數字應用素養和數字發展素養三個維度,提供對高職教師數字能力的全面描述。
1.數字基本素養。數字基本素養是客觀存在的數字化相關活動在教師頭腦中的能動反映,包含數字化意識和數字技能兩個維度。第一,數字化意識。一是數字化認識。數字化認識是指教師對數字技術的理解和認識程度,包括了解數字技術的基本概念、原理、發展趨勢以及在教育教學中的應用場景等。二是數字化意愿。數字化意愿是指教師在面對數字技術時,主動積極地去嘗試、接受和運用的意愿。三是數字化意志。數字化意志是指教師在面對數字技術的挑戰時,具有克服困難、堅持不懈的精神。第二,數字技能。數字技能是指教師使用各種數字工具和技術的能力,包括計算機基礎知識、信息技術知識、教育技術知識、行業相關技術知識等。
2.數字應用素養。數字應用素養是教師應用數字技術資源開展教育教學活動的能力,主要包括數字化教學設計、數字化教學實施、數字化教學評價和數字化協同育人四個維度。
3.數字發展素養。數字發展素養是教師利用數字技術資源促進自身及共同體專業發展的能力,主要包括數字化學習與研修、數字化教學研究與創新兩個維度。
三、高質量發展背景下高職教師數字勝任力提升路徑
(一)以學習為先導,構建教師信息技術培訓體系
1.分層次設計課程。尼葛洛龐帝(Nicholas Negroponte)在《數字化生存》中如此定義“數字足跡”:人們在線搜索或使用時所留下的“元數據”。教師基于各類數字化學習平臺進行瀏覽、標記、互動等行為時產生的數據痕跡也是一種數字足跡。基于教師的數字足跡,追蹤教師成長歷程,高職院校可創新技術應用,生成與教師專業發展緊密關聯的個體畫像。基于個體畫像,教師個人的學習行為與偏好能夠被用于需求分析與服務推薦。
構建教師信息技術培訓體系,分層次設計課程。初級課程的培訓對象是對信息化教學基本沒有了解的教師,重點介紹基礎的數字工具和技術,培育教師的數字基本素養。中級課程適合有一定信息素養,希望進一步提升信息化教學能力的教師。課程內容包括如何有效運用信息化技術進行教學設計、教學資源開發、教學管理和教學評價等,培育教師的數字應用素養。高級課程則更加關注信息化教學的研究與創新,如利用大數據分析優化教學方式、運用人工智能進行個性化教學等,培育教師的數字發展素養。
2.多模式實施培訓。職業生涯的不同階段面臨不同的問題和任務。結合高職教師專業成長規律,學校可以采取“數字基本素養+師范教育”“數字應用素養+技能專項突破”“數字發展素養+教學研究創新”等個性化培訓模式。同時,采取“線上+線下”的培訓模式。例如,對于實操性較強的數字技術應用能力培訓,包括SPSS、SAS等定量分析工具,Tableau數據可視化工具等,適合開展線下面對面培訓。再如,教師采取遠程研修方式,選擇優質網絡教育資源進行線上自主學習,從而推動更多教師成為數字化學習的實踐者。
(二)以應用為根本,培養教師的數字技能
1.校企合作強教學。北卡羅來納州創造性領導力中心的摩根·邁克爾(Morgan McCall)等人在20世紀90年代中期提出,學習是在工作中發生的,70%的學習成效來自自身實踐經驗。由此可見,加強校企合作是高職院校數字化轉型的重要路徑。高職院校應與企業建立合作機制,共同開展職業教育教學、實訓基地建設和項目合作等。企業專家具有豐富的實踐經驗和行業知識,在數字化技術應用方面擁有獨到的見解和中肯的意見。學校可依托數字工具和技術,邀請企業專家參與人才培養方案制訂、學科專業設置、課程體系建設、教學過程管理以及教學效果評價等。企業專家的全程參與可以使高職教育教學更加貼近產業需求,教師的數字勝任力自然也會得到大力提升。
2.搭建平臺促能力。帕爾默(Palmer)曾指出,任何行業的發展離不開它的參與者之間的交流對話和經驗分享。高職院校需整合政府主管部門、龍頭企業、行業組織等資源,搭建各類平臺促進教師數字勝任力提升。第一,建設數字化實踐平臺。依托以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虛擬現實等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高職院校建設虛擬仿真實驗室、數字化創新實驗室等數字化實踐平臺,為教師提供創新性的數字化工具、應用和資源,使教師在更廣闊舞臺上施展才干。第二,打造數字化學習平臺。依托數字化學習平臺,高職院校定期邀請“云專家”在社群中舉辦講座,分享教育信息化領域前沿動態和先進的數字化理念,如人機協同教學、線上線下混合式金課建設等;增設互動功能,教師討論在教學實踐中遇到的問題和挑戰,向優秀教師學習如何備課、如何與學生溝通、如何教好一門課;開展“云幫扶”,邀請行業專家指導技能競賽、技術攻關、創新創業等,實現實時、遠距離的交流協作。
(三)以發展為導向,提升教師數字化水平
1.制訂教師專業發展計劃。《教育與技術的賽跑》(The Race between Education and Technology)認為,“教育一直在和技術賽跑,每一次技術的發展都將導致對人類所擁有知識和技能的重新估值”。高職院校需根據教師成長規律和專業發展要求,制訂教師專業發展計劃,有層次、有針對性地做好各級各類教師的培養發展和管理指導,將數字技術、數字思維融入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全過程。具體來說,數字化教學設計可包括如何利用數字工具來創建引人入勝的教學內容,如何設計符合在線教學特點的課程結構,如何運用數字工具來策劃教學活動等。數字化教學實施可包括如何選擇和利用適合的在線教學平臺,如何在在線教學平臺上創建和管理在線課程,如何在在線教學平臺上進行有效的學生互動和師生互動等。數字化教學評價可包括如何設計和實施在線學習評價,如何運用數據分析工具來評估教學效果,如何根據評價結果來診斷和改進教學等。
2.增強教育管理者的數字化領導力。“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面向學校智慧辦公室、教務處、教師發展中心、二級學院等業務骨干,開展教育數字化領導力專題培訓,使教育管理者理解教育數字化戰略行動的重要意義與使命,增強對數字化賦能教育教學的認識,實現教育管理理念轉變以及信息素養和教育治理能力提升。構建教育數字化管理機制,明確主管領導數字化工作任務與職責,落實教育數字化工作“一把手”責任制度,在體制機制、隊伍、經費等各方面做好保障,從而制定各類數據、資源和安全標準,持續推進數字校園、智慧學校建設,探索適合學校發展的新理念和新模式,進而提升教師隊伍數字化轉型決策的科學性與精準性。
[參考文獻]
[1]陳婷,王振鐸,邊倩.教師數字勝任力提升模型的設計及構建[J].電腦知識與技術,2022(22):77-79.
[2]李靜.課程思政視域下開放大學教師數字勝任力實證研究——基于廣東開放大學體系277名教師調查數據分析[J].南京開放大學學報,2022(4):28-35.
[3]李珺,耿俊華.提升數字化教學能力:教師專業發展的核心議題——基于西班牙教師通用數字勝任力框架的考察[J].高等繼續教育學報,2022(3):27-36.
[4](美)尼古拉·尼葛洛龐帝.數字化生存[M].胡泳,譯.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17.
[5]唐瑗彬,牟向偉,石偉平.國際經驗對我國職教教師數字勝任力框架構建的啟示——基于國際三大主流框架的比較分析[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22(35):61-70.
[6]王陳欣,宋柯,金慧,等.基于遠程教學的教師數字勝任力發展路徑——以國際中文教師為例[J].現代教育技術,2022(7):57-65.
[7]王晶瑩,周丹華.國際教師數字勝任力研究:概念框架、影響機制與實踐路徑[J].教師發展研究,2022(3):105-115.
[8]韋林翠,林琦.國際視野下教師數字勝任力的特征及啟示[J].黑龍江高教研究,2023(2):111-119.
[9]姚倩,逯行,張軍.數字化轉型期如何培養職前教師的數字勝任力?——基于2012~2022年25項國際實證研究的系統性文獻綜述[J].現代教育技術,2023(3):36-45.
[10]楊藝媛.《歐盟教育工作者數字勝任力框架》述評[J].中國教育信息化,2022(5):21-31.
[11]Goldin C,Katz L F.The? Race between? Education and Technology[M].Cambridge,MA:Harvard University Press,2008.
[12]McCall M W,Lombardo M M,Morrison A M.Lessons of experience:How successful executives develop on the job[M].New York:Simon and Schuster,1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