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鄉村振興背景下民族地區新型職業農民培訓研究

2023-11-11 00:29:45楊紅荃李佳
教育與職業(上) 2023年11期
關鍵詞:系統論民族地區

楊紅荃 李佳

[摘要]新型職業農民培訓在推進民族地區鄉村振興中成效卓著且前景廣闊,二者形成良性循環助力民族地區現代化發展。民族地區在自然、歷史及人文方面的特殊性決定了職業培訓差異化發展的導向。新型職業農民培訓需貫徹農文旅康融合發展理念,秉持共同體思維,提升人才的民族適切性。結合系統論的目的性、整體性、動態性原則,應完善培訓制度,構建培訓共同體,調整培訓內容,切實提升新型職業農民培育質量,促進民族地區實現鄉村振興。

[關鍵詞]鄉村振興;民族地區;新型職業農民;系統論

[作者簡介]楊紅荃(1972- ),女,湖北恩施人,湖北工業大學職業技術師范學院,副教授,博士;李佳(1998- ),女,湖北恩施人,湖北工業大學職業技術師范學院在讀碩士。(湖北? 武漢? 430068)

[中圖分類號]G725?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004-3985(2023)21-0104-08

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指出要全面推行鄉村振興,堅持農村農業優先發展、促進區域協調發展,鄉村振興于民族地區而言具備重要戰略意義。鄉村要振興,人才是關鍵。職業教育作為與民族地區經濟發展聯系緊密的類型教育,肩負著培養適切民族地區發展需求人才的重任。2019年,國務院印發《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指出職業教育需要“服務鄉村振興戰略,為廣大農村培養以新型職業農民為主體的農村實用人才”。作為職業教育重要內容的新型職業農民培訓工作,契合民族地區對有文化、愛農業、懂經營、會技術、致力于服務社會的新型職業農民的現實需求,是促進民族地區現代化的關鍵一環。但新型職業農民培訓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一項長期的歷史性任務和系統性工程,需要不同機構、不同部門的通力協作。基于此,本研究擬從厘清民族地區新型職業農民培訓的特殊語義入手,探析培訓的理念及路徑,以期為實現民族地區鄉村振興提供理論參考和實踐指導。

一、民族地區開展新型職業農民培訓的特殊語義

民族地區職業教育只有立足民族地區實際、延續民族文化、打造民族品牌,才能走出一條具有民族特色的職業教育發展路子。與其他地區相比,民族地區的自然地理環境、歷史傳統文化以及社會經濟結構具有顯著差異,外化為奇特景觀、獨特文化和特色產業,共同組成民族地區差異化發展的基礎,賦能民族地區鄉村振興。新型職業農民是民族地區實現鄉村振興的中堅力量,其培訓工作需要緊密結合民族地區的特殊語義展開,有效助力民族地區鄉村振興。

(一)天然饋贈:奇特地域景觀

我國少數民族分布地區占全國總面積的63.7%,主要集中在中西部地區和邊疆地區,擁有獨特的地域景觀,呈現出以下特征:一是多元化。我國民族地區涵蓋高原、丘陵、山地、盆地、平原五大地貌,以自然美而成景的奇山、溶洞、險峰等數不勝數,獨具地域特色。各地異彩紛呈的自然景觀孕育出濃郁的民俗風情,自然與人文景觀相輔相成。二是不可替代性。民族地區獨特的地形地勢和氣候條件孕育出別樣的景觀,如世界屋脊青藏高原、內蒙的阿爾山溫泉、云南的路南石林等都是中華民族獨一無二的自然瑰寶。三是原始性。民族地區自然奇觀幾乎沒有受到人為破壞,基本上保持著未經人工雕飾的原始風貌,給人以強烈的視覺新穎感。四是自然資源等級高。以地貌旅游和水體旅游資源為例,西部地區有眾多海拔較高的雪山冰峰和兼具極高觀賞與考察價值的河流,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瑪峰和伊犁河、雅魯藏布江就是其中的代表。同時,氣候的多樣性帶來了植物和動物的多樣性,在我國民族地區存在許多珍奇物種和特產植物,是我國生態的重要屏障。

民族地區多樣且奇特的地域景觀是大自然饋贈的旅游資源,在立足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基礎上對自然景觀進行開發,將促進民族地區旅游業的發展,如果同時有一批深刻了解景觀的旅游業從業者將更有利于促進其發展。民族地區的農民對本民族地理環境、自然景觀、旅游路線有著深刻的認識,加以培訓可衍生出導游、景區安全員等一系列旅游業從業者,成為符合民族地區旅游業發展需求的新型職業農民。這既能使本土農民增加收入,也能促進地區旅游業的發展,使民族地區產業趨于多元化。

(二)歷史沉淀:民族獨特文化

民族地區擁有獨特的民族精神和地域文化,沿襲至今已積淀為豐富且深厚的傳統文化底蘊及生活方式。民族特色文化內涵豐富,包含極具辨識度的民族節日、民族特色風俗和傳習、民族語言與文學藝術、民族手工藝與服飾、民族建筑、民族宗教信仰及民族精神等。涼山的“彝族火把節”、傣族的潑水節、土家族的女兒會充分展現了少數民族節日的熱情和活力;青海、四川和西藏等地的《格薩爾》傳達著藏族悠久的歷史和深厚的情懷;拉薩布達拉宮歷史建筑群展示了莊嚴且純粹的民族信仰;廣西的刺繡、貴銀、蠟染等手工藝炫目多彩;土家吊腳樓、羌族石砌住宅、侗族的樓與橋,都是優秀民族建筑的代表;眾多的古墓葬、古寺佛塔、石窟壁畫等文化遺產則體現了壯麗恢弘的民族宗教信仰和民族精神。

記載著民族地區人類活動軌跡的歷史文化印跡,具有濃郁的本土色彩和地域文化氣息,能直觀地反映出當地文化的典型特征,具有豐厚的文化價值、社會價值和旅游觀賞價值。因此,保護、傳承與宣揚民族獨特傳統文化具備重要的戰略意義,是堅定文化自信的重要舉措。民族地區新型職業農民扎根本土,是保護、傳承與宣揚民族文化的重要主體。在開展培訓時側重對民族文化進行傳承與宣揚,一方面有助于新型職業農民加深對民族文化的了解,進而增強民族自豪感,提升文化認同感,堅定為本民族社會經濟發展服務的信心;另一方面則有助于文化產業的發展,依托文化品牌的虹吸效應打造少數民族傳統文化新業態,延伸文化產業鏈,為民族地區文化經濟發展提供驅動力。

(三)人文智慧:特色民族產業

民族地區在長期發展過程中,立足區域獨特的自然地理條件、特色自然資源和人文環境,孕育出獨具特色的民族產業。一是自然稟賦型。民族地區依托獨特的天然景觀與自然資源發展特色產業,如廣西巴馬瑤族自治縣和新疆都充分利用當地的自然優勢發展特色產業,前者以康養休閑特色產業為主,后者則開展瓜果種植和石油石化產業。二是文化資源型。民族地區的特色文化是發展產業的突破點,如云南瀘沽湖結合自然景觀和云南摩梭人走婚文化,走出了一條從旅游到手工藝加工產業融合之路。三是技術加持型。民族地區立足優勢自然資源,借助科技加持發展特色高端產業。例如,青海建設現代化鹽湖產業體系及有色金屬產業集群;內蒙古大力發展現代能源經濟、石墨烯與稀土等新材料產業、現代農牧業等特色產業;“貴州針對喀斯特地貌與立體氣候條件,大力構建支撐現代山地特色高效農業發展的技術體系”①。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推動高質量發展,要善于抓最具特色的產業。相比于其他地區,民族地區產業具有無可比擬的民族、歷史和文化等軟實力以及資源、環境等硬實力優勢,其顯著的民族性、稀缺性和差異性,是民族地區高質量發展鄉村振興的一把鑰匙,通過自主創新,將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進而逐漸形成具備核心競爭力的產業或產業集群,可助力民族地區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因此,民族地區在進行新型職業農民培訓時,要緊扣當地特色產業,以工作崗位需求為依據開展針對性培訓,實現勞動力供給端與特色產業需求端的有效對接。

二、民族地區開展新型職業農民培訓的理念遵循

民族地區與其他地區相比具有顯著差異,這決定了民族地區的發展是差異化發展,因此在開展新型職業農民培訓時也應遵循差異化發展理念,凸顯特殊性。民族地區的自然景觀、文化與特色產業看似分屬地理、文化、經濟領域,但實質上是緊密相連的整體,發展時應從整體視角出發、打破領域壁壘,貫徹農文旅康融合發展理念。為此,民族地區各培訓主體也需要聯合起來,堅持共同體思維以構建培訓共同體,服務于適切民族地區動態發展需求的新型職業農民培訓。

(一)貫徹農文旅康融合發展理念

2021年8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民族工作會議上強調,“民族地區要立足資源稟賦、發展條件、比較優勢等實際,找準把握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融入新發展格局、實現高質量發展、促進共同富裕的切入點和發力點”,指引民族地區走向農文旅康融合發展。農文旅康融合發展是指民族地區將生態資源、農業資源、文化資源、旅游資源和康養資源納入一個系統進行統籌開發,帶動資源、要素、技術、市場需求在民族地區鄉村進行整合重組,以實現各產業鏈和價值鏈延伸、產業范圍擴大、產業功能拓展和民族地區務農者就業渠道拓寬、收益增加的過程。

民族地區農文旅康的深度融合,通過村寨康養旅游、文化體驗等帶動民族地區的餐飲、民宿、民貿等產業發展,助力鄉村產業振興;通過民間非遺表演、民族文化晚宴等形式促進民族特色文化的傳承和傳播,助力鄉村文化振興;利用民族地區奇特的自然景觀發展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小的生態化產業,助力鄉村生態振興;通過建設民族地區特色康養綜合體、現代農業產業園等吸引優秀人才返鄉下鄉就業創業,助力鄉村人才振興;通過構建各行業、各組織參與的治理體系,助力鄉村組織振興。農旅融合、文旅融合、農文旅融合乃至農文旅康融合發展已成為我國民族地區實現小康社會的獨特路徑,是民族地區鄉村振興的特色發展之路。

2020年,農業農村部印發《全國鄉村產業發展規劃(2020—2025年)》,提出“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總抓手,以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為路徑,突出集群成鏈,延長產業鏈,提升價值鏈”。在國家政策支持下,民族地區應將農文旅康融合理念貫穿新型職業農民培訓的全過程,實現地區差異化發展。挖掘民族地區現代農業、民族文化、特色產業、康養旅游業之間的耦合關聯性,以民族文化為中心,延伸民族旅游業、農業、手工業等多行業相互交織的發散式產業鏈條,注重產業間的橫向連接和各產業的縱向深耕,探索融合發展的培訓路徑,拓寬新型職業農民的就業創業渠道,助力民族地區鄉村振興。

(二)秉持多元協同的共同體思維

“融合”理念貫穿民族地區的發展,同樣也貫穿于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事業,是民族地區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增量空間。民族地區新型職業農民培訓是當地職業教育功能的延伸,延續了職業教育的跨界性,需要多主體共同參與,加之培訓以農文旅康融合發展的理念為遵循,更需要各行業各主體通力協作,構建多元協同的職業培訓結構,共同助力民族地區培養適切度高的新型職業農民。在此過程中,政府、職業院校與機構、企業是民族地區新型職業農民培訓的核心主體。政府是統籌領導者,職業院校與職業機構是主導實施者,民族地區的企業是重要參與者。三者需要統一思想認識,貫徹融合發展理念,秉持共同體思維。“共同體思維強調各參與主體的協作與互利共贏,主張在‘共同行動中增進認同感和獲得感,實現價值共創。”②為實現民族地區鄉村振興,需要以共同體思維進行整體規劃,既要考慮到民族地區差異化發展對人才的需求,又要考慮到人才的可持續發展,將培訓作為一個系統進行頂層設計。

秉持共同體思維,有利于提升培訓決策的科學性,能夠反映不同主體的真實訴求,獲得更為全面和真實的信息,增強決策的民主性和科學性;秉持共同體思維,有利于豐富和優化培訓資源,民族地區新型職業農民培訓是一項長期的歷史性任務,需要豐富的資源投入,而培訓共同體的搭建可以實現各界資源互換和資源共享;秉持共同體思維,構建多元協同的職業培訓結構,能夠形成多方聯動的培訓合力,從而激發民族地區發展的內生動力,帶動民族地區發展的引擎,共同促進民族地區鄉村振興。

(三)提升人才培養的民族適切性

2000年,教育部等部門聯合發布《關于加快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職業教育改革和發展的意見》,指出“改革和發展民族地區的職業教育與職業培訓,必須結合民族地區的實際情況,探索符合民族特點和民族區域特點的發展路徑”。這要求民族地區開展新型職業農民培訓時,應貫徹從實際出發的思想,增強人才培養的適切性。

1.應體現民族屬性。在職業培訓過程中,在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同時喚醒民族地區農民的民族意識,以民族文化滋養新型職業農民的“民族屬性”,孕育其“民族性格”和鄉土情懷,培養出懂民族文化、愛民族地區、對本民族具有歸屬感,立志為本民族發展做出貢獻的新型職業農民。

2.應體現科技屬性。民族地區產業結構以第一產業為主,種植業、農業是農民賴以生存的根基,在科技革命的背景下難以滿足發展需要。為使民族地區第一產業形成集約化規模化態勢,在培訓中應貫徹科技興農思想,利用現代先進技術發展民族地區特色產業,以技術的“后天之力”持續促進民族地區產業現代化。

3.應體現動態屬性。當前,民族地區鄉村產業結構正處于轉型升級階段,出現了農村電商、涉農旅游、康養旅游等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因此,職業培訓也應緊跟民族地區動態發展趨勢,培養滿足農村經濟結構變化的新型職業農民。

4.應體現人本屬性。2022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深化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改革的意見》,指出“職業教育功能定位由‘謀業轉向‘人本,更加注重服務人的全面發展。職業教育是促進就業的重要途徑,但決不是單純的就業教育”。這要求在開展職業培訓時,除了教授農民群體必要的技術技能外,也需要關注個人的全面發展,關注農民的人文精神,使農民具有可持續發展的內生動力,發揮職業培訓內在的育人價值。

三、民族地區開展新型職業農民培訓的要素

新型職業農民肩負著傳承民族文化和促進區域經濟發展的重任,是民族地區實現鄉村振興的關鍵主體。農業農村部出臺的《“十四五”全國農業農村科技發展規劃》中明確指出要開創高素質農民教育培訓新局面,逐步完善短期培訓、職業培訓和學歷教育相互銜接的高素質農民培育新格局,不斷健全農民培訓制度。新型職業農民培訓是一項系統性工程,蘊含培訓目標、培訓主體和培訓內容三個要素,各要素形成合力是順利實施培訓工作的關鍵。

(一)培訓目標:培育為民族服務的新型職業農民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依然在農村”,因此需要堅定不移地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戰略。“有文化、愛農業、懂經營、會技術”的新型職業農民是推進鄉村振興的中堅力量,民族地區的培訓工作應以此為目標。

結合民族地區的特殊性,“有文化”是指增強被培訓者的學習動機、加深知識儲備、強化對民族傳統文化的認知,以此發展文化產業,進而提升民族地區文化軟實力;“愛農業”強調增強被培訓者的鄉土情懷和職業認同感,提升研究農業信息能力,掌握農業生產提質增效的方法;“懂經營”聚焦使被培訓者掌握基本經營管理知識和網絡營銷方式,通過市場化運作宣傳特色民族文化,擴充民族特色產業鏈,實現農文旅康的融合發展;“會技術”注重提升被培訓者對智能裝備和其他機械化設備的操作熟練度,掌握工作崗位所必需的技術技能,利用技術加持實現提質增效,進而發展民族特色產業。

(二)培訓主體:政、校、企三維主體

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推動現代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提出要“健全多元辦學格局、協同推進產教深度融合”,民族地區開展培訓工作的主體應包含政、校、企。

“政”指政府機關,主要包含農業部門、文旅部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以及勞動就業服務管理部門等,具有統籌各方資源、協調各方力量的作用,可在培訓過程中發揮統領全局效應;“校”指職業院校,民族地區職業院校教育經驗豐富,適于開展具體的培訓工作;“企”指民族地區的特色企業,企業具備雄厚資金和前沿技術,可為培訓提供實習機會、培訓場所、企業一線技術與資源。政校企三方共同發力,形成政府主導、職校教學、企業參與的培訓格局,以發揮整體功效。

(三)培訓內容:“技能+文化+經營+人本”組合模塊

培訓內容是培訓工作的中心環節。2021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加快推進鄉村人才振興的意見》,要求培養農業生產經營人才,分層分類開展全產業鏈培訓,結合民族地區鄉村振興的現實需求,培訓內容應蘊含“技能+文化+經營+人本”。

“技能”是指與時俱進的現代農業技能、數字信息技能以及工廠機械操作技能等;“文化”板塊則是以通識文化、民族地區特色文化、創業就業相關法律知識及條款和養殖種植知識為主;“經營”板塊則強調掌握基本經營知識、市場宣傳以及電商運營與管理等內容;“人本”板塊包含人文精神培育、個體全面發展以及心理健康咨詢等。“技能+文化+經營+人本”的培訓內容可以滿足民族地區新型職業農民的需求,切實提升其人力資本。

四、系統論視域下民族地區新型職業農民培訓的實現路徑

系統論觀點認為,自然界和人類社會都可被視作由一系列密切聯系、協同作用的要素所構成的具有一定結構和功能的系統,具備整體性、目的性、動態性特征。民族地區職業培訓內容復雜,存在上下及內外的系統關系。上要對接民族地區鄉村振興的目標,下要滿足被培訓人員的現實需求,內需開展培訓內容設計、共同體搭建等工作,外需適應民族地區的文化與產業發展。因此,用系統論觀點指導民族地區新型職業農民培訓工作具備現實可行性。

(一)基于目的性原則:結合民族語境完善新型職業農民培訓制度

系統的目的性是指系統以追求有序穩定的結構為目標,目的性是系統存在的需要,如果不具備有序穩定結構,就不具有保持自身的能力,那么就會在外力和內力的影響下分解。復雜系統具有目的定向行為,并因此具有內在價值。民族地區新型職業農民培訓系統具備清晰的目標導向,即培養為民族服務的人才以促進民族地區鄉村振興。為實現此目標,有必要從頂層設計出發完善相關培訓制度與相應配套政策。鑒于民族地區在地域景觀、民族文化和民族產業等方面的特殊性,在完善培訓制度時應充分結合民族語境。

1.健全民族地區新型職業農民培訓與農文旅康融合發展的關聯機制。新型職業農民是民族地區農文旅康融合發展的人才支撐,為實現供給端與需求端的精準對接,需要將新型職業農民培訓工作納入民族地區產業融合發展框架中,科學編制產業融合發展規劃和人才培養規劃。一方面,積極培育新型經營主體。鼓勵有經營資本和創業意愿的新型職業農民加入民族村寨的建設中,民族村寨作為農文旅康融合的最佳載體,具有廣闊的發展潛力,鼓勵新型職業農民參與旅游民宿、特色農產品及手工藝店、民族服飾店、特色美食店等實體或網絡經營中,深度促進鄉村產業發展。另一方面,根據農文旅康產業人才需求進行針對性和適崗性更強的“訂單式”培訓。這有利于教育資源的優化配置,保證職業培訓質量,提高學員就業機會,促進農村產業合理分布和農業現代化發展。民族地區政府應通過市場調研生成當地人才發展需求類型報告,對實施培訓的職業院校與企業提出要求,要求共同設計與開發包括各民族衣食住行生產在內的物質文化、社會文化、精神文化等文化課程,同時開發旅游經濟學、旅游管理與服務課程等在內的專業課程。

2.完善民族地區新型職業農民培訓相關政策。新型職業農民培訓具有很強的正外部性,但培訓周期較長、見效較慢,因而需要民族地區政府的大力支持。一是完善新型職業農民培訓激勵政策。對參訓農民提供資金補貼以抵消參訓的機會成本,同時設立培訓獎金,增強外部動機。二是完善新型職業農民創業貸款優惠政策。有創業意愿的農民即便通過培訓獲取技能和經營管理知識之后,依然需要面對社會資本短缺的現實和市場投資中的高風險,而民族地區農民的風險承擔能力十分有限,對此類農民要進行創業貸款政策支持,并對其創業進行全程幫扶,前期規劃、中期實施、后期跟蹤。三是完善新型職業農民就業扶持政策。農民參訓獲得技能后,單獨的農戶與就業市場之間、個體農戶生產的產品和商品流通市場之間還存在著難以逾越的鴻溝。因此,需要為個體農民提供與培訓主題相匹配的就業信息和就業渠道,幫助其精準對接市場,縮短農民獲取收益的周期。

(二)基于整體性原則:構建“政府主導,多元參與”的培訓共同體

系統論中最重要的原則是整體性原則,系統內各要素聯合起來發揮整體效應是系統效益最大化的基礎。2020年,《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抓好“三農”領域重點工作確保如期實現全面小康的意見》中指出,“整合利用涉農院校、農業龍頭企業等各類資源,加快構建高素質農民教育培訓體系”。從整體性視角出發,運用整體性思維考量科層分工基礎上的跨界合作機制,構建“政府主導,多元參與”的培訓共同體,為民族地區的新型職業農民培訓提供動力供給。

1.健全民族地區新型職業農民培訓共同體運行機制。民族地區政府應立足民族地區農文旅康產業融合發展規劃、民族文化、特色產業,完善相應培訓制度和配套政策,統籌規劃與管理各類培訓資源。政府與企業、職業院校簽訂培訓合同建立長效合作機制,對院校和企業提供優惠政策,結成利益共同體,堅持多方協作的同時強化責任落實。職業院校、企業需要配合政府,在深入了解民族文化風俗、產業實踐樣態、特色發展方向的基礎上,依據地區鄉村振興發展需求開發課程并予以實施,將涉農領域的增產知識、文旅融合經營手段、特色企業崗位技能等“送”到農民手中。民族地區企業需要在政府指導下積極參與職業培訓,開展訂單式、定向式及項目制培訓,搭建培訓內容、傳遞市場信息,提供培訓所需的實訓場地等教學資源,并在新型農民就業時給予優待。政府、職業院校與企業聯通融合,共同服務于目標的實現。

2.完善民族地區職業培訓供需雙向的信息溝通機制。制約新型職業農民培訓的最大阻礙是職業培訓與鄉村之間信息不對稱所引起的職業培訓供給側與需求側的脫節,因此建立良好的信息溝通機制是精準實施培訓工作的前提。一方面,依據民族地區產業發展狀況,借助現代信息技術生成民族地區獨有人才需求報告,并通過人力資源部門共享人才需求信息,針對市場需求開展針對性培訓,增強供給側的適應性。另一方面,建立農民需求反饋機制,登記有意愿參與培訓的農民信息,并記錄農民切實需要的農業技能、經營知識等。將農民培訓需求側與職業培訓供給側之間結合起來,共同制定培訓內容和培訓方案,并在實施過程中進行動態調整。在此基礎上,還應建立農民培訓實名制度與職業技能提升、就業與創業的信息庫,對培訓效果進行長期跟蹤。

(三)基于動態性原則:根據四維屬性調整新型職業農民培訓內容

系統論中的動態性原則認為,系統是一個運動的綜合體,存在于一定物質環境中,與外界環境不斷進行物質和能量交換。民族地區新型職業農民培訓系統也呈現動態性規律,需要立足于受培育對象的實際與需求,結合時代背景及民族地區發展之需,促進培育內容、授課方式的整合。2023年中央一號文件要求“加強鄉村人才隊伍建設,實施鄉村振興人才支持計劃,支持培養本土急需緊缺人才”。為培養出適切民族地區鄉村振興的人才,培訓內容中應體現民族屬性、科技屬性、動態屬性和人本屬性。

為凸顯民族屬性,在培訓時要積極聯合民族企業挖掘民族特色文化,將底蘊豐富的民族文化與民族產業接軌,輸出民族特色農產品、手工藝品,并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宣傳民族產品,打造民族特色產品全供應鏈。在培訓過程中,對參訓人員進行工廠實地培訓,使其了解產品生產、制作、包裝、流通全過程,掌握相應崗位所需技能,促進新型職業農民就業或創業,從而潛移默化地孕育其鄉土情懷,增添民族自豪感。為凸顯科技屬性,需要貫徹科技興農的指導思想,在新型職業農民培訓中加強對先進農業技術及機械操作技能的推廣、進行關鍵技術示范、加強對動植物疾病監測防控以及農業防災減災等方面知識的傳播,切實提高農業生產的質量和效率。同時,也要加強新型職業農民的農業生態保護意識,在開發鄉村過程中秉承綠色發展理念,對農業投入品減量增產技術進行大力推廣,實現鄉村生態宜居可持續發展。

為凸顯動態屬性,在培訓時應緊密結合鄉村新產業新業態,落實農文旅康融合發展路線,發展文旅業、康養旅游業,結合“數商興農”和“互聯網+”民族特色產品出村進城工程,因地制宜地推廣農產品電商直采、定制生產等模式,使新型職業農民參與農副產品直播電商基地建設。同時,注重培養數字化技能,結合民族特色電商產業進行情景式教學,使其掌握互聯網應用技能,授之以“漁”。為凸顯人本屬性,在課程設置方面要關注農民的個人成長,設置拓展視野的通識課程、激發對美好生活向往的素質拓展課程,加強對農民的“三觀”建設,傳播技能致富觀念,激發相對貧困農民積極奮斗的意愿與動力,阻斷貧困文化代際傳遞,注重農民的人文精神培育。

[注釋]

①李建民,賈斌昌,王金田.新時代民族地區經濟高質量發展路徑研究[J].經濟縱橫,2022(12):108.

②陳東勤,李丹晴,陳召佩,等.融合發展視域下城鄉職業教育培訓共同體構建:困境及策略[J].職業技術教育,2022,43(28):71.

[參考文獻]

[1]張學英,耿旭,宋良杰,張東.新型職業農民技能形成:高等職業教育的回應[J].教育發展研究,2022,42(17):52-58.

[2]李瑩,閆廣芬.鄉村振興背景下新型職業農民的定義與培養[J].江西社會科學,2021,41(12):219-225.

[3]韋幼青,孫振東.民族地區職業教育發展“特色說”及其理論完善[J].貴州社會科學,2020(10):101-107.

[4]中央政府網.我國少數民族地區旅游業大有可為.(2006-08-04)[2023-06-12].http://www.gov.cn/zwhd/2006-08/04/content_354152.htm.

[5]范霽雯,范建華.特色文化產業——中國西部少數民族地區脫貧的不二選擇[J].云南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8,35(3):69-76.

[6]劉怡.文化自信與自覺:少數民族傳統文化旅游的反凝視傳播[J].云南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3,40(3):51-60.

[7]黎杰松,李鍵江.鄉村振興視域下民族地區特色產業高質量發展研究[J].學術交流,2021(9):96-109.

[8]賈凌燕.職業教育賦能民族地區特色產業高質量發展研究[J].貴州社會科學,2022(3):111-117.

[9]鮑金紅,曾紅宇.農業信息化背景下民族地區新型職業農民的培育——基于三地九村的調查[J].中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20,40(6):101-106.

[10]羅先菊.以農文旅康深度融合推動民族地區鄉村振興:作用機理與推進策略[J].價格理論與實踐,2022(2):188-191+203.

[11]覃建雄.民族地區農文旅融合驅動鄉村振興研究[M].成都:西南交通大學出版社,2021:5.

[12]林克松,劉璐璐.民族地區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邏輯框架與行動理路[J].民族教育研究,2022,33(6):119-125.

[13]張勝軍,邢敏村.新型職業農民培訓共同體:意義與生成[J].職教論壇,2016(18):68-70.

[14]高岳涵,王琪.民族地區職業教育如何賦能鄉村振興[J].中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22,42(9):165-172+188.

[15]白雪軍.民族地區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研究——基于新內生動力機制的建構視角[J].貴州民族研究,2022,43(6):62-68.

[16]林波.系統論視角下職業院校專業建設的問題解構及建設邏輯[J].教育科學論壇,2022(30):36-39.

[17]李宇軍.中西部民族地區的文旅融合發展:現狀、問題與對策分析[J].貴州民族研究,2020,41(7):121-125.

[18]蔣文寧,陳振中.鄉村振興背景下訂單式新型職業農民培訓的新探索[J].成人教育,2023,43(7):45-51.

[19]肖義.鄉村振興視域下新型職業農民的培育路徑探析[J].農業經濟,2023(7):79-80.

[20]焦冬梅,黃立軍.機制嵌入:民族地區農民培訓去內卷化[J].成人教育,2022,42(8):67-72.

猜你喜歡
系統論民族地區
系統論視域下中國文化的斷裂與重建
云南省民族地區農村小學體育教師現狀調查研究
體育時空(2016年9期)2016-11-10 21:56:26
用新發展理念引領民族地區城鎮化發展
民族地區城鎮規劃現狀淺析
旅游產業助推民族地區城鎮化發展的策略研究
如何提高民族地區“一類模式”小學漢語文教學質量
人間(2016年26期)2016-11-03 17:28:09
美術畢業作品展對民族地區高校就業率提升的策略研究
戲劇之家(2016年19期)2016-10-31 19:38:54
2016年第20屆系統論,控制和計算國際會議
系統論在故障定位中的應用
數字電視經營系統論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久久精品人妻中文系列| 久久精品人人做人人综合试看| 亚洲欧洲日韩久久狠狠爱| 亚洲精选高清无码| 亚洲精品无码AV电影在线播放| 久久精品人妻中文视频| 在线观看免费国产| 国产00高中生在线播放| 欧美在线网| 亚洲成人www| 免费在线一区| 人妻无码AⅤ中文字| 天天激情综合| h网址在线观看| 欧美激情伊人| 91探花国产综合在线精品| 国产性精品| 九色视频在线免费观看| a级毛片免费看| 亚洲精品无码AⅤ片青青在线观看| 黄色网在线免费观看| 国产在线麻豆波多野结衣| AV在线麻免费观看网站| 亚洲成人动漫在线观看| 国产哺乳奶水91在线播放| 色爽网免费视频| 国产在线精品99一区不卡| 99视频精品在线观看| 亚洲最猛黑人xxxx黑人猛交 | 欧美激情第一区| 青青草欧美| 亚洲天堂精品在线观看| 又黄又爽视频好爽视频| 国产女同自拍视频| 国产日韩av在线播放| 国产肉感大码AV无码| 中文无码影院| 亚洲日韩在线满18点击进入| 91系列在线观看| 国产杨幂丝袜av在线播放| 台湾AV国片精品女同性| 亚洲婷婷丁香| 日韩在线2020专区| 99re热精品视频国产免费| 国产精品福利社| 国产免费观看av大片的网站| 热热久久狠狠偷偷色男同| 超碰免费91| 国产成人高清亚洲一区久久| 无码一区中文字幕| 一本大道AV人久久综合| 精品国产亚洲人成在线| 国产在线观看一区精品| 四虎国产精品永久在线网址| 乱码国产乱码精品精在线播放| 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中文字幕在线看| 国内精品九九久久久精品 | 欧美日韩成人在线观看| 欧美v在线| 欧美日韩专区| 国产在线98福利播放视频免费| 国产亚洲欧美在线专区| 99久久精品国产综合婷婷| 亚洲精品在线观看91| 日韩精品资源| 97视频在线观看免费视频| 亚洲天堂精品视频| 亚洲午夜国产片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大尺度尺度视频| 国产91丝袜在线播放动漫| 国产精品女主播| 白浆免费视频国产精品视频| 91无码视频在线观看| 美女高潮全身流白浆福利区| 丁香亚洲综合五月天婷婷| 欧美精品成人一区二区视频一| 精品国产自在在线在线观看| 91精品情国产情侣高潮对白蜜| 91小视频版在线观看www| 色噜噜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乱码二三区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