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娟
【摘要】本文研究了中華文化對外傳播背景下楊廷理的人文精神對外傳播策略,介紹了楊廷理的人文精神和對外傳播的必要性,闡述了與楊廷理相關的文化資源開發現狀,指出通過網絡平臺、結合科學技術、英文翻譯、制作動漫影視作品等方式推動楊廷理文化對外傳播。
【關鍵詞】楊廷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對外傳播
【中圖分類號】G212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7-2261(2023)18-0012-04
【基金項目】本文系2021年度廣西高校中青年教師科研基礎能力提升項目《地域文化建設視角下的開蘭名宦楊廷理優秀品質及家國情懷研究》(項目編號:2021KY1448)的系列研究成果之一。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高度重視社會主義文化建設,倡導以“講好中國故事”來提升中國文化認同度與接受度,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講好中國故事”就是要讓世界全面地認識中國,正確認識并認同中國的發展道路,它為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增強文化自信提供了路徑選擇。對外講好中國故事,展示中國形象,需要借助目前作為世界通用語言的英語,將中華文化、中國故事傳播到世界并與世界文化進行深度融合與交流。
一、“開蘭名宦”楊廷理的人文精神
以及對外傳播的必要性
廣西壯族自治區柳州市有一位為開發和建設臺灣特別是噶瑪蘭(今臺灣省宜蘭市)作出了重大貢獻的歷史名人——楊廷理。
(一)楊廷理的人文精神內涵
1.任勞任怨、為人民服務
楊廷理(1747-1813)在治理臺灣期間以實際行動彰顯了他在為官、做人方面的高尚品德。在開發噶瑪蘭期間,他任勞任怨,深入當地了解情況,籌備創辦噶瑪蘭行政區域。楊廷理通過清查田甲、丈報土地、勘察地勢、勘定城址等方式,制定了《噶瑪蘭創始章程》,最終在噶瑪蘭置廳設官,從此清政府將噶瑪蘭納入了行政管理區域,讓這片荒蕪之地得到了規范的管理。
2.愛民親民、關心民意
楊廷理經常親自到百姓家中視察,詢問民情、民風,關心民意。他寫下的“予駐蘭十九日,度阡越陌,日集居民詢問,備知地方險要,民間疾苦,田土膏沃,傍海生番相率歸化”的文字記錄,成為他深入噶瑪蘭開展實地調查研究的證據之一,體現了他愛民親民的品德。
以民為本觀念是中國古代思想的基石。從孔子的“庶民、富民、教民”的仁政思想,再到孟子的“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的以民為本的行政理念,這些理念都是中國傳統文化中“愛民”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而楊廷理“愛民親民”的精神品質與之契合。
3.兩袖清風、為官清廉
在中國古代,“廉德”本來指做人清白正直,是個人高潔修養的體驗。到漢代,儒家思想產生了“官之德”的理念。戰國至秦漢年間儒家學者解釋孔子思想的文章選集——《禮記·禮運》中有“大臣法,小臣廉,官職相序,君臣相正,國之肥也”的名句,意思是:無論是位居高位的大臣還是官位低下的小臣,都應遵紀守法,保證清正廉潔的作風,然后各司其職,保持著正常的君臣關系,這樣才能保證國家的繁榮昌盛。這句話的“廉”已經具備“廉潔”之義,解釋了為官清廉與奉公的政治價值取向相聯系,要求行政者所具有的廉潔奉公的政治美德。從此,廉潔成為古代傳統文化中政治倫理范疇的一個主要概念。
楊廷理為官清廉,他的辦公之處是在城西建的三間草房,而個人住所也就是三間茅舍。噶瑪蘭屬亞熱帶氣候區,常年潮濕多雨,經常“榻前水浸卑濕不可耐”。在如此惡劣的環境中,楊廷理仍然能以“心安到處皆清境”的心態安然處之[1]。楊廷理的清廉品德與中國傳統文化的“廉政”思想相契合,值得人們學習。
4.熱愛祖國、熱愛家鄉
楊廷理還是一位存世詩歌多達千首的愛國文人。在《歲晚感懷十八戒,疊春新二韻》中,他寫下“枕戈提馬當除夕,壯志雄心正及春。猶記滿城風雨后,火光十丈劍霜新。掠面驚沙過淡水,斜風密雨鳳山春。天公有意消烽燧,洗凈妖氛萬象新”,表達了自己的愛國之情。他在離開柳州奔波仕途期間,他多次托人從家鄉買來許多“龍城硯”贈送給臺灣的名流和讀書人[2]。即使遠在他鄉做官,楊廷理心中一直牽掛著家鄉柳州,常常在向別人介紹柳州的柳侯祠、荔子碑、大龍潭、立魚峰、白蓮洞等景觀。
(二)楊廷理的人文精神對外傳播的必要性
中國傳統文化中特別是儒家思想中蘊含著豐富的為人為官及治國安邦的思想。重視為官者的道德修養是儒家思想的重中之重。《禮記·大學》“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意思是:上至國家元首,下至平民百姓,人人都要以修養品性為根本。修身正己立德是中國人做人處世為官理政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中國傳統文化認為只有擁有高尚的品德才能做一名好的官員,楊廷理“任勞任怨、愛民親民、清正廉潔、熱愛家鄉”的品質與中國傳統文化提倡的為官理政的思想相一致,也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的“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的價值觀念相符。
楊廷理是清代中央政府鞏固臺灣統一、開發建設臺灣的功臣;是和于成龍、陳宏謀等一起開辟康乾盛世的名臣;是勤政務實、清正廉明、“福壽我民”的廉臣;是充滿報國愛民思想的愛國詩人;是古代廣西籍人士在外省做官做出了杰出政績的歷史名人[3]。開發與楊廷理相關的實物、實景資源,讓外地游客親身體驗和感受楊廷理“勤政、愛民、清廉、愛國”的精神,有助于柳州的精神文明建設,增強柳州文化的影響力。大力宣傳楊廷理治理臺灣、開發宜蘭縣的歷史事跡有助于喚起兩岸群眾對祖國統一的認同感。
二、楊廷理文化資源開發現狀
柳州具有2100多年建城史,可以算得上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柳州本地名人或曾在柳州生活的歷史名人都能夠為柳州地域文化建設帶來豐富的文化資源。
因受到當地百姓的愛戴和懷念,楊廷理的長生祿位存祀于宜蘭頭城吳沙祠內,木像供奉于宜蘭昭應宮內。對與楊廷理相關的文化資源開發于2000年得到了突破。2000年11月,柳州市先后發現了楊廷理家族墓群和楊廷理墓,2001年9月16日,在柳州市舉行了“海峽兩岸楊廷理學術研討會”。近十年來,宜蘭曾先后兩次組隊到柳州考察祭拜楊廷理墓。2009年重修的柳州文廟內設置有柳州歷史名人生平簡介,其中也有關于楊廷理的生平介紹。2011年,在柳州河堤的“百里柳江”景區,柳州市政府在文惠橋和柳江大型音樂噴泉之間安放了五組柳州歷史名人雕塑——劉蕡馴馬、徐霞客游柳、黃庭堅放舟、劉三姐放歌、楊廷理望島。其中,楊廷理望島的雕塑展示了楊廷理眺望臺灣島的形象,旁邊有一銅碑雕刻有如下文字:
楊廷理(1747-1813),字清和,一字半緣,號雙梧,晚年自署更生。清馬平縣(今廣西柳州市)人,先后在福建三任知縣,后三任臺灣知府,其間曾被污蔑革職,流放新疆伊犁。楊廷理治臺期間,創辦書院、提倡文教、關注筑城、修文廟、鋪路、賑災等民生事、政績率著,尤以開發臺灣宜蘭著稱,被紳民稱為“開蘭名宦”。楊廷理早年即出仕外地,大多時間在外度過,但對故鄉柳州情感深厚,在其詩文中多有描述。楊廷理病逝于臺灣,靈樞渡海歸葬于柳州南郊,其舊居在現映山街附近。
2021年,由柳州市城中區紀律檢查委員會和柳州市城中區監察委員會精心策劃,漢忠先生、凌琳女士撰述,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了《清風園里說柳賢》一書。該書生動講述了柳宗元、劉蕡、明代八賢、楊廷理、王拯等54位柳州歷代的先賢事跡,歌頌了他們廉潔自律、大公無私、修身齊家的崇高精神[4]。
三、通過現代傳播方式
推動楊廷理的人文精神傳播
(一)利用互聯網傳播楊廷理事跡及人文精神現狀
目前傳播方式有報紙、雜志、電視、廣播、電影、圖書、音像制品,以及與互聯網絡相關的網站、社交媒體APP等。作為目前傳播面最廣的傳播方式,互聯網有著受眾面廣、快捷方便、信息量大、圖文和音視頻資源俱全等特點,能夠適應新時代人們查找和接收信息的需求。課題組在百度網站以“楊廷理”為關鍵詞進行搜索,發現與楊廷理相關的網頁共75頁,每頁有10條與楊廷理有關的網頁記錄,共計750條網頁記錄。在這些網頁中,多以對楊廷理的生平介紹和楊廷理的詩詞研究為主,其中與柳州市政府相關的柳州市博物館網站、柳州市檔案信息網、與廣西日報相關的廣西新聞網等具有官方色彩的網絡媒體發布的楊廷理的生平介紹比較具學術價值,也最為權威。
2007年,廣西新聞網重拾廣西文化的自信專欄發布了《開蘭名宦楊廷理》一文,該文除了介紹楊廷理的生平,還著重闡述了楊廷理開發噶瑪蘭(今臺灣省宜蘭市)的事跡、楊廷理與柳州的淵源,以及為官清廉的精神。2023年,柳州市檔案館工作人員在文物保護中心工作人員的帶領下探尋了楊廷理墓和楊廷理及其家族墓,撰寫了《“開蘭名宦”八桂古代清官廉吏楊廷理》一文,并將該文發布在柳州市檔案館的官方網站——柳州市檔案信息網。該文以楊廷理的生平作為主線,從楊廷理的出生、成長,到走向仕途的經歷、治理臺灣的事跡和后人對他的祭奠等方面做了歷史的考據和詳細的介紹。
(二)采用現代科技手段推動楊廷理的人文精神的對外傳播
盡管互聯網上有不少與楊廷理相關的網頁,但是沒有以楊廷理為主要傳播對象的專門官方網站。故課題組建議有關單位應借鑒“柳州博物館柳宗元文化研究網”的創辦經驗,由柳州市文化廣電和旅游局主導,創辦一個集展覽、推廣、紀念、科研為一體的楊廷理文化研究網站。
目前,全國各大博物館正在借助AR(虛擬增強現實技術)拓展游客的觀展體驗。而全國不少博物館的官方網站還利用科技技術開發了裸眼VR觀展體驗。微信小程序制作關于歷史人物生平事跡的小游戲等也可以和觀眾更好地進行互動,增進觀眾對歷史人物的了解。例如,環江毛南族自治縣儺面具的推廣就借助了微信平臺,創建了“儺面官”這款小程序,設置了“首頁、面對面、尋儺、文創”等四大板塊,較為完善地展示了環江毛南族儺面具文化。
由于旅游景區的展示空間有限,歷史名人的生平簡介字數受到限制,其語言風格多為簡潔凝練、準確嚴密。受到跨文化交際影響,即使懂中文的外國人在閱讀這些歷史人物的中文生平簡介時,也難免會感到晦澀難懂。因此,充分利用AR技術、微信小程序等科學技術手段可以生動形象地展示楊廷理的生平簡介,助力楊廷理文化的對外傳播。
(三)采用英語翻譯楊廷理生平簡介增進中外文化交流
英語作為一種全世界通用的語言,在國際交流中起到了橋梁的作用。用英語講中國故事的形式,能夠讓外國友人能夠理解中華文明歷史淵源,感受中國的成長與發展歷程,認同中國的發展理念。
無論是楊廷理墓、柳江畔的楊廷理雕塑、柳州文廟內的楊廷理生平介紹,在與楊廷理相關的實物文化資源方面,課題組目前尚未發現與楊廷理相關的英文介紹文本。而在百度網站,以“Yang Tingli”作為關鍵詞進行搜索,亦未發現與楊廷理生平故事和人文精神相關的英語介紹文本。因此,用英文翻譯楊廷理生平簡介十分必要。在翻譯楊廷理生平簡介時,譯者要注意直譯過程中易致文化內涵缺失,成為限制傳播推廣不利因素。其次,譯者還應注意文化負載詞(語言系統中最能體現語言承載的文化信息、反映人類的社會生活的詞匯)的翻譯,如 “開蘭名宦”“字清和”“一字半緣”“號雙梧”“晚年自署更生”等與字和號有關的詞語,在西方語言中缺乏對應的詞匯,在翻譯成英語時更要注意采用意譯的方法,即音譯加注釋的方法。
課題組建議由柳州市外事辦公室召集英語翻譯人才將楊廷理的生平簡介翻譯成英文,并校對、審核、確定一個統一的楊廷理生平簡介英文翻譯版本。隨后,將統一的英文翻譯文本公布在各相關的與楊廷理相關的場所和網站。準確、簡潔和符合英語語言規范的翻譯文本將使得更多對楊廷理感興趣的外國友人能夠深入理解楊廷理的人文精神和中華文化的獨特魅力。
(四)制作動漫影視作品,開發楊廷理IP
楊廷理的生平故事體現了中華兒女的優秀的精神品德,充滿了英雄主義和浪漫主義的色彩,適合以影視作品為媒介進行廣泛傳播。在對于歷史人物的影視作品開發方面,課題組認為動漫類的影視作品比真人演繹的影視作品更具優勢。原因有三:一是根據何曉怡、劉晨(2020)的研究,發現“動畫師們的奇思妙想,通過頭腦中的構建,繪制在電腦中即可,但實拍電影鏡頭對情節的限制導致產生了一些關于邏輯性的問題”[5],即觀眾對于真人演繹的歷史人物電影的場景、服裝更為挑剔,容易產生對影片歷史考據的爭議。而動漫電影的場景大部分采用電腦技術繪制加上特效制作而成,可以制作出宏大的場景和逼真的效果。二是動漫電影中主角與擬人動物角色之間的溝通交流產生的幽默情節和輕松的氛圍有助于推動故事情節。比如1998年出品動漫電影《花木蘭》中的“木須龍”,這一卡通龍的擬人角色成為影片的“搞笑擔當”,深受觀眾喜愛。三是演員本人出演過的角色形象和個人明星形象等都會被觀眾在觀影過程中遷移到影片中,從而影響觀影感受和對影片的理解,而動漫角色不受這方面的限制。
與中國歷史人物相關的中國動漫電影在近10年時間取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自2015 年《西游記之大圣歸來》走紅后,多部優質國產動漫電影陸續推出,提振了人們對國產動漫電影的信心。2019年《哪吒之魔童降世》讓哪吒IP“活”了起來。2023年的《長安三萬里》通過大詩人高適、李白等人的傳奇故事,為觀眾展現出唐朝的雄渾氣魄以及唐詩傳承千年的經典魅力。因此,課題組建議柳州文旅部門牽頭制作以楊廷理為主角的動漫電影,打造楊廷理影視IP,更好地對外傳播楊廷理的人文精神。
四、結束語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高度契合,對外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講好中國故事,樹立中國形象,是國家發展的需求。柳州擁有楊廷理等一批歷史文化名人,做好楊廷理等歷史文化名人的文化資源開發和人文精神對外推廣工作,將能夠凝聚柳州人民的奮進力量,提升柳州的城市魅力,吸引眾多游客前來觀光的同時促進柳州經濟發展,擴大柳州地方文化的影響力,增進中外文化交流,增強柳州人民的文化自信。
參考文獻:
[1]韋鈺琴,吳丹麗.八桂古代清官廉吏|楊廷理:從柳州走出的“開蘭名宦”[EB/OL].(2021-10-10)[2023-06-15].https://www.gxjjw.gov.cn/staticpages/20211011/gxjjw61641294-162977.shtml.
[2]曹吳瑋.基于歷史名人資源的地域文化品牌建設策略研究——以楊廷理愛國詩文主題建設為例[J].文化創新與比較研究,2022(25):130-133.
[3]閉彥龍,錢宗范.論“開蘭名宦”楊廷理[J].廣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38(3):135-139.
[4]張靖涵,韋玉婷.穿越千年對話柳州先賢——廉政文化書籍《清風園里說柳賢》新書新聞發布會舉辦[EB/OL].(2021-2-8)[2023-06-15].http://jcw.liuzhou.gov.cn/czqjw/czqjwyw/202102/t20210208_2534597.html.
[5]何曉怡,劉晨.迪士尼《花木蘭》動畫電影與真人電影的比較研究[J].美育學刊,2020,11(06):65-72.
作者簡介:
劉娟(1979-),女,漢族,廣西欽州人,廣西大學外國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碩士,講師,研究方向:高職英語教學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