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宇








[摘? 要] 培養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是新課程的重要目標,代數思維在培養學生抽象能力、推理意識、模型意識方面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師要將核心素養的理念融入學生代數思維的培養之中,有意識地培養小學生的代數思維,轉變運算方式,培養綜合能力。
[關鍵詞] 核心素養;代數思維;抽象能力;推理意識;模型意識
數學核心素養具有高度的整體性、一致性和發展性[1],繼高中數學課程標準提出數學核心素養后,在《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22年版)》中也提出以數學核心素養為目標的課程體系,并明確指出數學核心素養包括以下三個方面:(1)會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現實世界。在義務教育階段,數學的眼光主要表現為抽象能力(包括符號意識、數感、量感)、幾何直觀、空間觀念與創新意識;(2)會用數學的思維思考現實世界。在義務教育階段,數學思維主要表現為運算能力、推理意識或推理能力;(3)會用數學的語言表達現實世界。在義務教育階段,數學語言主要表現為數據意識或數據觀念、模型意識或模型觀念、應用意識[2]。
數學思維是核心素養的重要體現,代數思維是其中的一種。代數思維是指學生能夠歸納概括出一般化的算式結構、變化規律和數量關系,并且能運用符號來表征和推理論證一般化的結論[3]。代數思維的本質是一般化思維,在規則的推導下進行一系列的符號化運算和數學建模。小學階段代數思維的培養直指小學數學抽象能力、推理意識和模型意識。這是因為符號化是代數思維的基本特征之一,數及數量關系進一步抽象成符號表達;代數推理的一般性與普遍性需要符號化的推理過程,從而發展代數思維;代數思維主要表現為解決問題時的模型建構,其實質是數學建模。
由此可見,代數思維的培養與核心素養“三會”是一脈相承的。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應加強對小學生代數思維的培養,進行有針對性的訓練,開展實踐研究,為中學的代數學習做好必要的基礎鋪墊,以實現學生從算術思維到代數思維的自然過渡,從而促進其數學核心素養的不斷提升。
一、關注符號意識,激發代數思維
7~12歲的小學生正處于具體運算階段向形式運算階段過渡,逐漸不需要具體的形象教具來輔助學習。學生的邏輯推理思維開始發展,抽象思維能力逐漸變強,能用符號進行思考和對算術進行抽象。代數的學習需要學生更多抽象思維的參與,培養學生的代數思維能打開其抽象思維的大門。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有意識地進行引導和強化,使學生從算術思維到代數思維能有效銜接和過渡。
符號意識作為數學核心素養之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代數思維的培養就要重視符號意識。在學生能夠運用文字語言描述量與量之間的關系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思考怎樣體現出數學的簡潔之美。比如,讓學生學會用數學語言、數學符號、字母來表示數字和算式;引導學生在主動發現與交流中用簡潔的符號形式來表征同一情境、同一問題,加深對不同表征形式中的等價關系的理解,將等價關系推廣到類似的情境中來發展其代數思維。
比如,在教學“乘法的初步認識”時,教師可以呈現:5+5+5=(? )×(? ),7+7+7+7=(? )×(? ),9+9=( )×(? ),☆+☆+☆=(? )×(? ),m+m+m+m=(? )×(? )。通過☆、m表示算式中相同的加數,引導學生進一步思考☆、m可以表示哪些數,加深理解乘法的意義。學習運算律體現了學生對規律探索的歸納過程,發現規律需要學生進行抽象概括,表達規律則需要學生對規律進行一般化表達[4]。比如,乘法分配律的文字表達“兩個數的和乘一個數等于這兩個數分別與這個數相乘,再把積相加”,學生對此難以理解;然而當通過抽象符號表達成(a+b)×c=ac+bc,學生能形象地理解乘法分配律。讓學生充分經歷觀察、交流、歸納、表達、抽象的過程,這個過程是學生代數思維的體現,是不可或缺的。
二、巧用代數推理,助推代數思維
推理意識是小學數學核心素養的重要內容。推理意識主要是指學生對邏輯推理過程及其意義的初步感悟[2]?!读x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22年版)》中強調了代數推理的教學理念,指出代數推理能為學生的邏輯推理提供一定的幫助。小學數學教師應該在教學中巧妙地使用代數推理,讓學生初步感知代數推理的過程,發展學生的代數思維。
比如,六年級分數除法的算理是小學算理中最難理解的,教材通過具體情境和數形結合思想來幫助學生理解(如圖1),但教學后很多學生對算理依舊模糊不清,直接運用結論進行計算,這對學生思維的發展是不利的。在教學減法算理時,教師可以采用“想加做減”的方法,即從“減法是加法的逆運算”來理解算理;同樣,在教學除法時,也可以從“除法是乘法的逆運算”來加以理解。因此,筆者做了以下代數推理的嘗試(如圖2)。
這樣的代數推理,能讓學生很直觀地理解算理:除以一個不等于0的數,等于乘這個數的倒數。學生容易接受這個理解算理的過程,能直達數學的本質。讓學生經歷這個代數推理的過程,有利于培養學生代數思想,并與中學的代數內容接軌。
比如,在教學“3的倍數特征”時,教師常常采用觀察法、枚舉法、不完全歸納法等方式得出結論。這樣的學習過程沒有真正培養學生的思維,沒有促進學生推理能力的發展,不利于學生核心素養的形成。在五年級上冊學生已經學會了用字母表示數,已經具備代數推理的基礎。因此,在教學“3的倍數特征”時,筆者以代數推理的方式來揭示“3的倍數特征”的本質(如圖3)。
在探究性作業中,筆者也設計了代數推理的題目,如圖4。其中,方法二的代數推理更具有說服力,而且這個方法可以類推到更復雜的循環小數化分數的教學之中。
在小學階段能夠利用代數思維進行推理的案例還有很多,這需要教師充分掌握教材的知識脈絡,在適當的時機進行代數推理,幫助學生理解數學的本質,培養學生的推理意識。
三、滲透模型思想,提升代數思維
數學的發展過程就是不斷抽象、概括、模式化的過程,模型思想是數學的基本思想方法之一。模型思想指通過建立數學模型解決問題的一種思想方法。數學模型是通過對具體問題和研究對象的基本屬性、功能和特征進行理解和認識,用簡潔的語言抽象出描述客觀現象的運動變化規律。數學模型具備了原型對象的本質屬性,但是不能反映原型的所有方面[5]。比如,“速度×時間=路程”是用來研究行程問題的數學模型。
小學數學教材雖然沒有對模型思想進行明確的定義,但是模型思想無處不在。在小學數學中滲透模型思想,能讓學生經歷觀察、合作、交流、歸納、符號抽象、代數推理,建立起具有一般性的數學模型,然后應用模型。通過數學建模,讓學生經歷由特殊到一般,再從一般到特殊的過程,體會到代數思維的一般性和廣泛性,能為學生使用數學的語言表達現實世界奠定必要的基礎。
人教版數學教材從五年級起,運用代數思維進行數學建模的案例很多,比如“打電話(如圖5)”“探索圖形(如圖6)”等典型課例。
在作業設計中教師要有意識地滲透模型思想,培養學生的代數思維。比如,筆者在作業設計中的一些嘗試(見圖7、圖8)。
上面的作業設計既突出了對數學本質的理解,又有利于培養學生代數思維和符號意識,增強學生數學建模意識。這些作業設計凸顯了代數思維的一般性和普遍性,通過符號化的推理、建模,能提高學生的代數思維能力。
綜上,在小學階段教師應精心培養學生良好的代數思維習慣,讓學生理解數學知識的結構與關系、特殊與一般,洞察并把握數學本質。在小學階段適時培養學生的代數思維,是對學生知識結構的一種銜接、完善和延展。代數思維的培養有助于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提升其抽象意識、推理能力和模型意識,從而促進其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 王永春. 迎接數學核心素養帶來的挑戰[J]. 小學教學(數學版),2021(10):1.
[2]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22年版)[M]. 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22.
[3] 孫思雨,許添舒,孔企平. 基于潛在類別分析的小學生早期代數思維水平研究[J]. 數學教育學報,2022,31(01):52-58.
[4] 李星云. 論小學生代數思維的培養[J]. 廣西教育,2019(40):63-66.
[5] 沈紅萍. 小學階段數學模型思想的培養 ——“簡單的周期”教學與思考[J]. 教育,2022(17):3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