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宏


【摘要】小學數學與現實生活存在著很多的聯系,這為生活化教學情境的創設與應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礎條件,所以數學教師要積極創設、應用生活化教學情境,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文章從小學數學教學中生活化情境的創設目標出發,從貼近生活、體驗生活、感知生活、反思生活、用于生活幾方面探究了小學數學教學中生活化情境的創設應用策略.
【關鍵詞】小學數學;生活化情境;創設與應用
小學階段是小學生數學學科思維形成的關鍵階段,數學教師在強化數學基礎教學的同時,需要兼顧學生學科思維的培養要求.同時,在小學數學的教學中,實踐性與實用性是其重要特征,而小學生的數學學習思維還相對簡單,能夠真正獨立開展深入學習的機會相對較少,更多時候需要數學教師的引導和幫助,所以教師需要在課堂上多創設生活化的教學情境,為學生開闊學習視野,豐富了解數學知識和應用數學知識的生活渠道,促進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與吸收,進而提高數學課程的學習效率.
一、小學數學教學中生活化情境的創設目標
(一)讓學生在生活情境中體驗數學學習的樂趣
在小學數學課程體系當中,有些數學概念、定理等知識內容是相對抽象和晦澀的,小學生理解起來會存在一定的障礙,甚至會影響數學學習的興趣和熱情,以及產生厭煩和抵觸心理.而通過生活化情境的創設,數學知識的呈現會變得更加生動和有趣,能夠減少學生在數學學習與探究活動中可能遇到的思維障礙,進而讓學生真正體會到數學學習的樂趣.同時,在生活化的教學情境下,數學教師可以在數學課堂上導入豐富的數學元素,促進學生的數學學習互動和合作,在數學游戲、數學生活競賽等活動中實現更加輕松、高效、愉悅的學習,進而確保數學教學質量.
(二)讓學生在生活情境中建立起數學知識與生活的聯系
在數學教學中要想調動學生的探究欲,教師必然需要建立起數學知識與現實生活之間的有效聯系.借助生活化教學素材的開發與整理,以及生活化教學情境的科學創設,可以讓小學數學教學突破現有教材的內容限制,提高數學授課的廣度與深度,減少學生對數學知識、定理等抽象知識的陌生感和心理距離,讓學生明白數學知識源于現實生活又服務于現實生活的道理,進而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有意識地對接自己的生活,從被動學習和題海戰術的錯誤學習觀念中解放出來,奠定高效學習數學知識的良好基礎.
(三)讓學生在生活情境中提高學以致用的能力
由于小學階段數學知識的應用性比較強,數學教師可以通過生活化情境的創設來針對性地培養學生學以致用的能力.將生活元素融入數學教學過程中可以使數學知識不再顯得枯燥、乏味,也可以使數學知識體系變得更加形象生動和豐富多彩,如數學教師通過對數學應用題的開發、整理和應用,可以實現數學知識與生活中消費、出行、環保、歷史、自然等多個領域的融合,促使學生認知生活、反思生活、體驗生活,從包羅萬象的生活中發現數學知識、應用數學知識,進而實現數學學科核心素養的有效培養和發展.
二、小學數學教學中生活化情境的創設與應用策略
(一)貼近生活,激發學習興趣
小學階段的數學知識,大多是基礎性的內容,理解和記憶的難度并不大,但是對于一些數學概念、定理等相對抽象的知識,有很多學生則會遇到理解障礙,在學習過程中難以建立起與生活實踐之間的有效聯系,甚至因此而影響了數學思維的培養和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同時,小學生的知識基礎和自主學習能力還相對較弱,所以在建立數學知識與現實生活聯系方面的能力相對欠缺,個人對數學課程的學習態度和習慣也容易受到個人學習偏好的影響.鑒于此,數學教師必須充分認識到生活化情境創設的教學促進價值,結合教學進度和授課內容及時搜集生活化教學元素,營造出良好的生活化教學情境,激發出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求知欲、探究欲.同時,教師通過生活化教學情境的創設,可以在數學課堂上融入更多的趣味性元素,進而減少學生在課堂上可能出現的負面情緒,更好地集中學生的學習注意力,讓學生逐漸樹立起積極的數學學習態度和情感,進而在數學課堂內外實現更加積極、主動的學習.
例如,在教學“平行與垂直”內容時,很多小學生對生活中數學現象的認知都是相對模糊的,所以教師在創設生活化教學情境時,要多融入直觀性、形象性比較強的圖片或現實生活中的幾何現象,先讓學生對相關基礎知識進行全面了解,然后通過更加直接的“生活提問”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如:“你的課桌上有哪些平行的、垂直的線?教室的墻面上有幾對平行或垂直的直線?你能描述下它們的主要特征嗎?”通過對這些生活化問題的思考和討論引入教學內容,可以讓學生有效集中課堂學習注意力,更加積極地參與課堂活動,在相互談論和反思中實現知識與能力的同步發展.除此之外,數學教師也可以提前拍攝一些生活性、形象性、趣味性比較強的圖片,在課堂上通過多媒體進行展示,讓學生找出圖片中平行、垂直的線,必要時可以對學生進行合理分組,這樣可以更好地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
(二)體驗生活,促進知識理解
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數學教材是最重要的教學依托和參考工具,但是基于數學課程的特點,其教學過程又不能完全拘泥于教材,要避免照本宣科式的教學.同時,有的數學教師教學理念相對滯后,教學過程習慣于以應試為導向,導致學生的學習陷入“題?!钡睦Ь?,難以對數學知識進行有效的理解和吸收.鑒于此,授課教師在基于數學教材開展教學時,還應讓數學知識及時回歸生活實踐,借助生活化情境來延展數學課程的授課廣度和深度,促進學生數學思維的持續活躍,讓學生感知數學知識的學習價值和樂趣,加深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同時,數學教師也可以開發一些貼近生活的實踐性學習項目,鼓勵和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其中,開展廣泛的合作學習,營造出良好的數學實踐與體驗氛圍,讓學生的數學學習可以突破教材、走出教室,鼓勵學生在生活實踐中體驗數學、理解數學,在體驗生活中加深對數學知識的理解.
例如,在教學“條形統計圖”的內容時,數學教師可以圍繞某一生活主題來創設生活化情境,讓學生能夠對生活中的某一現象進行統計、識別和評價,必要時可以在課堂上導入一些短視頻作為背景材料,讓學生可以帶著目的去統計一些生活中的現象.如此一來,學生在學習和探索數學知識的過程中,將會認識到生活實踐中數學知識的重要性,進而加深對相關知識的理解.與此同時,數學教師還可以將數學教育與德育教育相結合,如講解霧霾等惡劣天氣的特征、起因以及對人們生產與生活的不良影響,并盡可能地用數學統計圖進行展示,這對學生理解吸收數學知識以及生態環保意識的培養大有裨益.
(三)感知生活,保持學習熱情
小學生的學習自制力較弱,對數學課程的學習熱情大多沒有持續性,也沒有養成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這必然會影響學生的學習效率.為了更好地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動力和潛能,數學教師在創設生活化教學情境時,一定要為學生留下感知數學和探究數學的空間,讓學生成為數學課堂的主人,增強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意識,變被動學習為主動求知.因此,生活化情境的創設,一定要具備開放性、實踐性、互動性的特征,避免淺層化、機械化,要為生生互動和師生互動創造條件,這樣學生才能更好地參與生活化學習活動,做到感知生活與感知數學相統一,能夠利用數學知識來反思生活現象、解決生活問題,實現數學學科思維和素質能力的系統化培養,不斷完善個人的思維能力和知識應用素質.
例如,在教學“四則運算”的內容后,一味地給學生布置計算類的作業或習題訓練會讓學生感到枯燥乏味,也不利于學生數學計算能力與知識應用能力的同步提高,所以教師可以多創設一些生活化的應用題來激活學生的學習思維,讓學生從生活實踐中有所感知,準確把握其中的數學現象和規律,保持感知生活數學的學習與探究熱情,然后在生活應用中檢驗自己的學習成果,反思自己在學習中的缺陷與不足,進而采取更有針對性的學習策略,從而實現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四)反思生活,注重學習應用
現實生活中處處都有數學知識、數學現象,但并不代表這都是可以應用到數學課堂之上的,或者是一成不變的,學生要想實現高效學習,關鍵是要對生活中典型的數學問題和現象進行深入的反思與探討.在小學階段,數學教師要讓學生認識到學習的價值和樂趣,要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生活價值觀念,兼顧數學教學的知識教育和德育教育,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協同化培養.鑒于此,數學教師在創設生活化的教學情境時,既要重視常規素材的開發整理,又要適時導入一些不合理現象,或者創設富有層次的生活性問題,讓學生在生活案例中帶著問題去學習數學知識、反思數學知識,促進學生學以致用意識和能力的發展.同時,隨著小學生生活閱歷的增多,其對生活中數學問題的發現能力、探究能力都會不斷增長,所以數學教師要重視對學情的調研和把握,結合學生的素質現狀來創設生活化情境,促進學生從感性認識向理性認識的轉變,讓學生在反思生活與知識應用中實現持續性的進步.例如,在“分數的加法和減法”的教學中,教師除了依托教材開展知識內容的講解外,還應當積極通過生活實例創設生活化的教學情境,讓學生認識數學知識的應用價值,并在解題中提高學以致用的數學素養.
對于該題的解答,教師要有意識地指導學生通過繪圖方式梳理題意并獲取解題信息,如圖1所示:
可以說,通過該線段圖的應用,已修公路、未修公路部分可以清晰地展現在學生眼前.學生對于生活中數學問題的解答可以有效突破自身的思維限制,解題思路變得非常清晰,能輕松完成對問題答案的探究與計算,持續提高自身應用數學知識解決現實問題的意識和能力,以及降低犯錯和出現思維偏差的可能性.
(五)用于生活,加強實踐延伸
小學數學教學的最終目標是豐富學生的數學積累,發展學科素養,提高學生利用數學知識解決現實問題的能力,為其他學科學習奠定良好基礎.同時,由于小學階段數學教學的知識內容體系比較復雜,有些知識點的分布比較分散,加上授課教師的課時安排相對有限,如果數學教師不能及時、科學地采取生活化教學策略,就有可能使數學教學偏離學生的生活實際.對此,小學數學教師要不斷增強自身的生活化、實踐化教學能力,積極關注和善于發現學生的生活實際,這樣才能創設出真正貼近學生生活的教學情境,建立起數學知識與學生生活的多維聯系,打造小學數學課程的有效授課空間.不僅如此,數學教師還要引導學生多觀察生活,在生活中主動應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問題,這樣不僅可以豐富實踐教學資源,還可以增強生活化情境教學的趣味性、實踐性,讓學生在生活與自然中發現更多的數學知識,反思更多的數學現象,感知數學課程的魅力,開拓數學學習的視野.例如,在學生學習了“百分數”后,教師可以布置一項計算銀行存款利息的作業,要求學生調查不同銀行中存期分別為一年、兩年、五年的存款利息,然后計算存入五萬存款后各個銀行不同存款期限的利息各是多少,并比較哪個銀行利息更高.這一作業不僅可以鞏固學生對百分數的理解應用,還可以培養學生調查、搜集、整理分析信息的能力,鍛煉學生應用數學知識的能力和素質,讓學生的數學學習變得更加積極、主動和高效.
結 語
總之,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創設生活化的教學情境既是建立數學知識與現實生活有效聯系的必然要求,也是培養學生數學學習興趣和學以致用能力的內在要求.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創設生活化情境,有助于學生的知識理解、吸收和應用,數學教師需要增強生活化教學意識,不斷提高生活化情境的創設能力,基于數學課程的教學目標加強生活化情境教學策略在課堂上的應用廣度和深度,通過多樣化的教學手段創設豐富的生活情境,打造優質、高效的數學課堂,進而有效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促進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吸收,更加高效地培養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
【參考文獻】
[1]李鳳萍.生活化情境下構建小學低年級數學課堂的策略[J].家長,2021(10):59-60.
[2]王淑琴,張健紅.小學數學“大情境”創設之我見[J].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22,38(03):124-128.
[3]曹青.淺談小學數學教學中問題情境的創設策略[J].才智,2020(10):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