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芳
【摘要】教師在數學課堂教學中積極引導學生觀察和解讀主題圖,探索主題圖教學法的實踐應用,能更好地吸引小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小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興趣.文章基于小學數學教學改革背景,簡要分析了主題圖的特點和主題圖教學的優勢,并在此基礎上結合具體教學案例,針對主題圖教學法在數學教學指導環節的實踐應用進行了系統分析,在研究中從多角度提出了全面改革數學教育活動的措施,僅供參考.
【關鍵詞】主題圖教學;小學數學;教育改革
主題圖是數學教學的重要素材.小學數學教材中的主題圖,由于圖文并茂、色彩豐富、形象直觀,加之十分貼合小學生的生活實際和年齡特點,深受小學生的喜愛.同時,小學數學教材中的主題圖蘊含了大量的數學教學信息,為學生提供了豐富的想象空間.因此,教師在教學實踐中探索主題圖教學素材的應用策略,能有效地激發學生數學學習的興趣和對數學知識的探究欲.
一、小學數學教材中主題圖的特點
(一)與現實生活聯系緊密
部編版教材中的主題圖一般貼近學生的現實生活,所呈現的都是小學階段學生比較熟悉且生動有趣的生活化場景,能夠將生活問題導向數學探究的現實場景,具體包含校園占地面積主題圖、商場購物主題圖、郊游乘車主題圖、小實驗活動主題圖、游樂園玩耍主題圖等.教材中的這些主題圖教學素材貼近學生的生活,能展示數學知識點與學生生活的聯系,有利于學生基于現實生活場景感知學習數學知識,從而對數學的本質和數學知識的實踐應用形成更加全面系統的感知.
(二)提示教與學活動的線索
部編版教材中編排的主題圖教學素材不僅能為學生學習數學知識提供豐富的生活化課程資源,還可以幫助教師更加全面系統地分析教材中的教學要點,對學生實施特色的教學指導訓練.同時,從學生對主題圖相關數學知識的自主學習視角進行分析,主題圖的實踐應用,還能引導學生思考數學知識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和在生活中的應用,鍛煉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為學生更好地解讀數學知識內容、探尋數學知識的原理提供相應的支持.
(三)滲透價值觀教育
教材編寫者在設計主題圖的過程中,注重借助主題圖為學生提供豐富的教學資源支持和教學活動引導,希望發揮主題圖的作用促進學生對生活中數學知識的實踐應用進行探究.編寫者在主題圖中融入了情感教育、綜合素質教育和價值觀教育,便于學生了解并形成價值觀教育體系.因此,主題圖教學活動的開展有助于促使學生養成獨立思考的意識、認真勤奮的思想觀念等,也能激發學生實事求是的學習態度,對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二、小學數學教學中主題圖教學法的應用優勢
(一)激發學生的興趣
教師在教學中挖掘主題圖中的豐富元素,能夠突出教學活動的生動性和形象性,有助于將數學教學與學生的生活聯系在一起,指導學生從日常生活出發,對教材內容進行分析,促進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深度探索,有效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和好奇心,充分調動學生數學學習的積極性,對于學生數學素養的提高具有重要的幫助和影響.
例如,在部編版《義務教育教科書·數學》一年級上冊“5以內數的認識和加減法”的教學實踐中,教師通過對主題圖進行解析,帶動學生對數學知識進行學習,可以將抽象的數學加減法知識轉變為學生比較熟悉的生活化場景,讓學生可以在生活化的探索和實踐中感受數學學習的樂趣.在教學指導場景中,教師可以先讓學生觀察教材中的主題圖,然后向學生提出問題:“同學們,認真觀察教材上這張圖片,數一數,圖片上有幾株向日葵?幾只小黃雞?幾只大鵝?幾只小狗?幾只蝴蝶?”在學生能認真觀察主題圖并進行分析的基礎上,教師可以從加減法計算的角度向學生提出引導性的問題:“根據本節課所學知識,你能計算出圖片上一共有幾株可愛的小花嗎?如果想要計算圖片上的大白鵝總共有幾只腳應該怎樣計算呢?”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能感受到數學學習的魅力,會主動在主題圖支持下對數學知識進行深度探究.
(二)鍛煉學生的知識應用能力
對于小學數學教學活動而言,教師科學有效的探索主題圖教學活動,能激發學生的興趣,引發學生對數學知識實踐應用的思考,從而系統帶動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深度探索和主動學習.教師在基于主題圖教學法創新教學指導活動的情況下,會有意識地創設生活化的教學情境,帶動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思考和探究,也會指導學生嘗試應用所學知識分析生活中的問題,思考解決問題的具體方法和策略.在此過程中,教師探索主題圖的實踐應用,能支持學生對數學知識遷移運用的探索和實踐,全面改革創新數學教學指導體系,使學生對數學課程知識的綜合學習能力得到有效培養.
例如,在部編版《義務教育教科書·數學》一年級下冊“認識人民幣”知識點教學中,教師通過對教材中的主題圖進行細化分析和解讀,選擇創設商場購物的教學場景,帶領學生在特定的商場購物場景中思考人民幣換算知識在生活中的應用,有效激發學生的數學知識遷移運用能力.教師根據教材中主題圖的配置情況讓學生認真觀察教材中的圖片,并回想自己生活中使用人民幣的場景,帶領他們思考本節課的知識要點,讓學生初步認識人民幣知識與生活的關聯,并基于情境創設引導學生思考,讓學生分析人民幣換算知識在購買生活物品方面的實踐應用情況,指導學生通過對數學知識的實踐應用感知生活,加深學生對應用人民幣知識解決生活問題的理解,以此強化學生的綜合素質,系統鍛煉學生對數學知識的實踐應用能力,有助于促進學生對數學問題的高效化處理.
(三)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
小學生思維處于動態發展階段,教師在數學課堂實踐中科學探索主題圖教學活動的開展和創新設計,能強化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和應用能力,也能激發學生的思維能力.教師應通過主題圖教學活動設計,提出問題,啟發學生思考和探究,鍛煉學生的數學思維,找到解決問題的技巧和方法.
三、小學數學教學中主題圖教學法的優化應用策略
(一)創設生活化情境,合理進行主題圖應用
小學數學教師采用主題圖教學方式開展教學活動時,應根據教材內主題圖所展示的主要信息,為學生創設生活化情境,指導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快速參與情境探究活動,使學生能夠和情境產生互動,真正激發學生對生活情境中數學問題的探究興趣,確保教學工作的有序開展.
例如,部編版《義務教育教科書·數學》三年級下冊“長方形、正方形面積的計算”課程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結合主題圖的應用引導學生對長方形、正方形進行分析,帶領學生科學合理地進行圖形辨認,使學生能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圖形的辨認和相關知識的學習中.在此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教材中的主題圖,為學生創設生活中的情境:“我為大家提供的是我們學校花壇的圖片,小明在我們學校進行長方形花壇和正方形花壇的測量,他想計算這兩個花壇的面積是多少,但是又不知道哪個是長方形、哪個是正方形、應該怎樣計算面積,你能幫助小明計算這兩個花壇的面積嗎?”教師在創設情境后要求學生到學校的花壇進行現場觀察,先讓學生辨認長方形和正方形的花壇,然后要求學生利用米尺進行花壇的測量,在學生完成正方形邊長、長方形長寬的測量后,引導學生用自己的方法計算花壇的面積.在學生完成計算后,教師再引導學生歸納總結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計算規律.這樣在教學過程中貫穿主題圖教學法,不僅能夠將教學內容和學生生活聯系在一起,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增強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改善學生的學習效果.
(二)采用分層教學法,彰顯主題圖教育作用
為全面發揮主題圖的作用,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按照學生的學習情況,采用分層教學法開展教學活動,真正培養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學習素養,提升學生的課程知識學習水平.
例如,在部編版《義務教育教科書·數學》二年級上冊“觀察物體(一)”課程教學過程中,教師可將學生分成A,B,C三個小組,分別由學困生、中等生和學優生構成,然后為各小組分層導入不同的主題圖.對于A組學生,教師可為其設置圖形較為簡單的主題圖,要求學生在圖片上設置標記.這種教學方法符合學生的需求,便于學生觀察物體特點并加深記憶,還能調動學習興趣.對于B組學生,教師可以引入圖形略微復雜的主題圖,使圖片中的內容和學生能力水平相適應,并在圖片中設置問題:“主題圖中都有什么物體?這些物體有什么特點?你能從哪些角度觀察物體呢?你學到了什么知識?”同時,數學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帶著問題進行學習和思考.此類教學活動的設置能增強B組學生的學習能力、探究能力和思維能力,可以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對于C組學生,由于他們已經掌握了課程的基礎知識,教師在設置主題圖的過程中,就可以設置復雜的圖形,為其布置以下任務:“分析主題圖中復雜圖形的特點,探討這些復雜圖形的規律和實際情況,按照復雜圖形的具體情況,歸納總結觀察得出的規律,說出觀察物體的方法,大家可以試著進行觀察物體方法的創新.”待學生完成任務后,教師需按照學生的特點對學生的任務完成情況進行評價和分析,并結合評價結果給出相應的指導,確保學生能夠全面學習和掌握數學知識點,提升學習的效果和水平.
(三)開展問題教學引導,鍛煉學生思維能力
基于主題圖教學法的實踐應用,小學數學教師可以在教學中采用設計數學問題串的方式,引導學生對數學知識進行探究,有效激發學生對數學知識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對課程內容的探索更加深入和系統,夯實小學生數學思維訓練的基礎.在教學實踐中,數學教師可以有意識地設計思維培養方面的問題,通過問題串的設計帶動學生對數學內容進行深度分析和探究,有效培養學生的批判思維、轉化思維等.
例如,在部編版《義務教育教科書·數學》六年級上冊“扇形統計圖”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對教材中的主題圖進行分析,然后從數據和圖形的轉化角度指導學生解析統計表和統計圖之間的內在關聯.在對主題圖的分析中,教師可以向學生提出多元化的問題:“結合數學統計表中的數據信息,同學們覺得教材中展示的統計圖是怎樣生成的?對比統計圖和統計表中的信息,大家覺得哪種表達方式更好?分別有怎樣的特點?如果想要使用扇形統計圖表示班級中喜歡不同類型電視節目學生占比情況,又應該怎樣統計數據信息?”通過教師的引導,學生能認真觀察教材中的主題圖并探究數學知識的實踐應用規律,有效鍛煉自身數學思維能力.在此過程中,教師教學活動的創新設計可以使學生在對數學問題的分析和探索中獲得積極的體驗,也能促使主題圖教學法在數學課堂改革中得到高效化的應用,全面提高學生主題圖分析和解讀能力,使學生的綜合素質得到高效化的培養.
結 語
綜上所述,在全面系統改革小學數學教育體系的過程中,教師針對主題圖教學活動的開展進行細化的分析和探究,建構比較完善的教學指導體系,能借助主題圖教學素材的整合應用,引導學生對課程知識進行深度探索,使學生在數學學習中獲得積極的學習體驗.因此,小學數學教師要從多角度探索主題圖教學活動的設計和開發策略,有效鍛煉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切實保證主題圖教育實踐活動取得良好效能.
【參考文獻】
[1]劉鑠華.數學課堂上問題情境的創設途徑———基于蔡金法教授對兩個課例的評析[J].小學教學(數學版),2020(09):17-19.
[2]林妙.主題圖教學法在小學數學教育教學中的運用技巧分析[J].教師,2019(33):68-69.
[3]武亞東.淺析核心素養背景下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模式創新策略[J].考試周刊,2021(23):77-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