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錦
【摘要】文章從我國小學數學教育改革背景出發,將小學數學分層異步教學作為研究主題,結合小學生身心發育特點闡述分層異步教學模式的意義,在此基礎上深入分析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應用分層異步教學模式的可行性路徑,并且提出了具有針對性的建議,從而為小學數學教學工作的有序進行提供保障,為促進我國小學生的數學學習與長期發展提供參考.
【關鍵詞】小學數學;分層異步教學;實施策略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應用分層異步教學模式,能夠從學生學習層面出發,依據不同小學生個性化發展需求制訂相應的教學計劃,以此促進所有小學生的共同學習與發展.也就是說,小學數學教師必須對學生之間的差異給予尊重,將學生劃分為相應層次,并且以相匹配的教學方式進行教學工作.通過應用分層異步教學模式,教師能夠更有效地完成數學教育工作.
一、分層異步教學概述
分層異步教學法本質上即為差異化教學方法.對于小學數學教師而言,則是在探究不同學生學習能力及性格等差異基礎上,采用針對性的教學模式和手段,并且制訂針對性的教育目標及教學評估指標體系.在此過程中,教師必須與學生保持良性互動,明確學生性格與學習實際情況,從而劃分不同層次,進行針對性的數學教學工作,使所有學生能夠通過數學學習獲得知識,提升自身數學素質,也能夠吸引學生積極參與數學課堂教學活動,提高課堂活躍度.
二、我國小學數學教育工作中應用分層異步教學模式的必要性
(一)調動學生對知識的學習欲望
通過應用分層異步教學法,小學數學教師能夠有效轉換自身角色,使學生主體性得到充分體現,激發學生數學學習的熱情與潛能.除此之外,也能夠使學生明確數學知識的價值,幫助學生建立學習數學的自信心,為后期學習與成長奠定基礎.
(二)強化小學數學教學實效性
在小學數學教育工作中應用分層異步教學法符合教育改革政策的要求.教師能夠圍繞既定的教學目標進行不同級別的教學工作,并結合不同學生學習能力與需要,制訂針對性的課堂教學方案.以此幫助學生鞏固數學知識,擴展學生數學知識領域,大幅度提升數學課堂教學工作的效益.
(三)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先進性
教師應該把核心素養的培養作為數學教學導向之一,對現有的數學教育模式進行完善,將分層教學模式應用于數學教學工作中,采用多樣性教學手段進行課堂教學,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先進性.在此過程中,教師也能夠加強自身專業能力與教學能力.
三、小學數學分層異步教學的實施原則
(一)實時動態變化原則
在應用分層異步教學模式過程中,小學數學教師應該結合學生學習能力的不同,設計相應的教學方案,同時,教師應結合學生學習動態及時調整和優化已有的教學方案.特別需要注意的是,教師要了解學生心理需求,把由于劃分等級而可能引起的學生心理問題影響控制在最小限度內,進而實現分層教學模式應用效益的最大化.
(二)針對性教學原則
小學數學教師應該確保教學策略具備針對性,這就要求數學教師掌握不同學生的學情,從而啟用符合學生學習與發展需要的教學策略.具體而言,應該從以下幾方面內容著手:(1)針對具備較強數學能力的小學生,此類學生有著良好的數學基礎,因此,數學教師應該為其設置難度較大的教學內容,以此激發學生的數學思維,使學生學習效果得到提升.(2)針對不具備較強數學能力的小學生,教師應該設置有助于其深入理解數學知識的教學內容.(3)針對不具備良好數學基礎的小學生,教師應該設置以基礎數學知識為主的教學內容.通過上述數學教學模式,能夠促進全部學生共同學習與成長,使數學教育工作效益得到提高.
四、小學數學教學的現狀分析
(一)教學理念及目標設定不夠科學
在現階段,依然有很多小學數學教師沒有明確課堂教學目標,或者以學生數學考試分數作為教學目標.在這種背景下,教師往往存在過度重視數學知識講解等問題,使得學生失去數學學習的意愿.如此,不僅僅無法體現出學生的自主性,同時降低了數學教學工作的質量.
(二)教學內容合理性不足,手段單一
部分小學數學教師沒有設置合理的教學內容,也沒有應用多元化的教學模式,導致課堂活躍度大幅度降低.除此之外,部分數學教師要求學生單純記憶數學知識,通過題海戰術訓練學生數學能力.如此,不僅僅無法取得預期教學成效,也會削弱數學教學的工作效率.
(三)忽視教學實踐的重要性
小學數學學科包括了大量數學概念,需要學生具備較強的理性思考能力.在進行數學概念教學工作時,教師必須重視實踐教學環節,通過引導學生總結學習經驗,深入理解數學概念.目前,我國大部分小學數學教師都沒有給予實踐教學足夠的重視,依然以講解數學知識為主,導致數學教學工作效益下降.以“面積單位”相關課程教學為例,大部分數學教師在分析比較不同長方形面積時,往往通過向學生展示不同圖形圖片的方式進行教學,進而使學生明確小正方形適合單位測量.然而,在學生無法進行比較和分析的情況下,既無法通過教學活動培養自身實踐能力,也無法認識到小正方形的特性.
(四)忽視了學生的個體差異
小學生有著相異的成長背景與生活環境,以及相異的教養方式.無論是學生個體差異、還是學生學習能力與興趣,都有所不同.然而,在現階段,部分小學數學教師缺乏對學生差異的重視,一直采用相同的教學模式,設定相同的教育目標.在這種背景下,數學教學教育工作則無法有序進行.
五、小學數學課堂落實分層異步教學的有效策略
(一)對學生進行合理分層,奠定良好的分層異步教學基礎
對學生劃分不同的層次,是應用分層異步教學模式的前提.教師應該依據生活背景與學習能力將學生劃分為不同的層次,為學生間互動與溝通奠定基礎.而數學教師所編制的教學方案以及設定的教育目標也必須匹配相應層次的學生的實際需要.現針對學生層次劃分進行具體闡述:(1)A層學生.該層次學生有著相對較強的數學能力,具備豐富的數學知識,而且有著積極的學習態度.(2)B層學生.該層次學生具備良好的數學能力,而且有著正確的學習態度.(3)C層學生.該層次學生不具備良好的數學能力,缺少積極的學習態度.在劃分層次之后,教師還必須時刻觀察學生學習狀態,依據學生學習動態及時調整劃分的層次,以此保障學生層次具備有效性和指導性.最后,特別注意的是,數學教師應該以隱性原則劃分學生層次,避免對學生感情造成傷害.
(二)對教學目標進行合理分層,為學生明確正確的學習方向
數學教師在應用分層異步教學模式過程中,必須確保教學目標與內容與學生層次相互匹配.換言之,數學教師必須依據各個層次設定相應的教學目標,以此指引學生進行數學學習.教學目標則應該設定為基礎目標與發展目標兩個層面,以此保障全部學生都能夠參與數學教學活動.除此之外,教師也必須控制不同層次學生的教學內容的跨度,以此防止不同層次學生差距加大.現階段,分層教學目標設定模式主要包括以下幾類:(1)針對全部學生進行相同的數學教學工作而設定相應的學習目標.(2)依據各個層次編制相異的教學計劃,引導學生結合自身學習情況參與的數學教學.現針對“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相關課程教學工作進行具體闡述:A層學生.數學教師通過推理及猜想等路徑向學生講解面積公式推導方式,基于此準確應用面積公式解答具體數學題目,從而對學生數學能力進行培養.B層學生.數學教師通過教學工作,幫助學生對面積公式推導方式形成基本理解,基于此應用面積公式解答相應數學題目.C層學生.數學教師必須確保學生能夠在數學作業中正確使用面積公式.
(三)對問題進行分層,引導不同層次學生進行數學學習
在現階段,提問教學模式得到了我國大部分小學數學教師的接受與認可.通過提問,能夠使學生對課堂教學要點知識形成準確認識,進而使數學教學質量大幅度提高.在應用提問教學模式時,數學教師應該保障問題符合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要,以此引導學生自主分析習題,進而深入理解數學知識.也就是說,所提數學問題必須具備層次性特點,教師必須明確學生實際學習情況,并且基于此完善現有的分層教學方案.對于小學生而言,能夠通過回答不同問題,提升自身數學素質,并且產生參與數學學習的意愿.現以“時、分、秒”相關課程教學工作為例,進行具體闡述.數學教師可以如下路徑提出問題:針對C層學生,提出“一分鐘有幾秒?一個小時有幾分鐘?”等基礎性知識.針對B層學生,提出“鐘表上一點十五分如何表示?請畫出正確的圖形.”等相對復雜的問題.針對A層學生,數學教師則應該提出綜合性問題:“一只小狗在三點四十五分跑出花園,從花園跑回小狗的家需要50分鐘.問題:小狗幾點鐘能跑到回家呢?”通過上述分層提問的教學方法,數學教師則能夠促進學生參與課堂教學,并且降低學生的學習壓力,實現在促進學生自覺學習的同時,保持學生數學學習熱情的目的.
(四)分層布置數學作業,幫助學生檢驗數學學習成果
檢測小學生學習質量的基本路徑是布置數學作業.小學生自身也能夠基于作業完成情況明確是否達到了既定學習目標.在應用分層異步教學模式的情況下,數學教師則應該分層布置學生作業,一方面避免增加學生學習壓力,另一方面,也該避免學生無法全面理解作業內容,達到讓學生鞏固課堂學習內容的同時,提升自身數學能力的教學目標.現以“整數四則混合運算”相關課程教學工作為例,進行具體闡述.數學教師必須基于各個層次的學生布置相應的數學作業:(1)興趣層級.此層級學生不具備良好的數學基礎,也缺乏學習數學的意愿.這就要求數學教師在作業中融入學生日常生活元素,通過教學情境創設等手段,促使學生積極完成作業.(2)基礎層級.此層級學生往往具備相對良好的數學基礎.數學教師則必須為其設計相關數學題目,以此使其對四則運算法則形成全面理解.(3)能力層級.此層級學生往往具備較強的數學能力與思維能力,而且有意愿學習數學.這就要求數學教師為其設計相對復雜的數學題目,以此使學生通過作業感受到成就感,并對學生核心素養進行培養.
(五)分層實施教學評價,幫助學生樹立數學學習信心
教師必須高度重視教學內容總結與評估工作.從學生實際需要出發,合理制訂教學評估機制.大部分小學生尚不具備較強的辨識能力,同時缺乏豐富的學習經驗,很容易受到教師言語與行為的左右.這就要求數學教師在教學時要積極鼓勵與表揚學生,以此促使學生有意愿參與數學教學活動,培養學生數學學習的興趣.在制訂教學評估機制過程中,數學教師也應該確保該機制符合分層異步教學模式的要求.也就是說,應該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采用相應的教學評估手段.實現更具效益的分層教學工作.具體而言,應該從以下幾方面內容著手:(1)針對C層學生.考慮到此層次學生不具備良好數學基礎,因此教學評估核心指標應該設定為數學基礎知識的掌握水平.數學教師通過鼓勵此層次學生,使學生有意愿參與數學課堂教學活動.(2)針對B層學生.考慮到此層次學生具備良好數學基礎,因此教學評估核心指標為應用數學知識的能力.數學教師結合具體數學題目鼓勵學生,以此使學生感受到成就感.(3)針對A層學生.考慮到此層次學生具備較強數學能力,因此教學評估核心指標為數學核心素養的形成情況.
結 語
通過上述分析可知,在現階段小學數學教師在進行數學教育工作時,為了能夠使教育的平等性與公正性得到充分體現,傾向于采用統一的教育模式.然而,這種教育模式存在較大弊端與不足.而分層異步教學模式,能夠促進教育模式的多樣性發展,同時有助于小學教師營造輕松活躍的課堂教學環境,吸引小學生自覺加入數學課堂教學活動中.一方面,符合現階段我國小學數學教育改革提出的新要求,另一方面,也能夠促進小學生數學能力培養與健康發展.因此,分層異步教學模式應該受到我國小學數學教師的積極應用.
【參考文獻】
[1]劉銀.探討分層異步教學在小學數學教育教學中的實踐[J].課程教育研究,2020(14):154-155.
[2]王菲.讓每個孩子愛上數學———關于小學數學課堂中分層異步教學的策略研究[J].教育界,2021(02):47-48.
[3]劉志國.小學數學教學中的“分層異步”教學法[J].天津教育,2021(35):95-96.
[4]沈國軍.“分層異步”教學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西藏教育,2015(05):15-16.
[5]陳志新.小學數學教學中分層異步教學法的有效實施[J].中小學教學研究,2014(06):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