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童
【摘要】為了滿足學生多元發展的需求,初中教學改革過程中逐漸開始實施拓展性課程.文章針對初中數學拓展性課程做出介紹,明確拓展性課程的重要性.隨后總結數學拓展性課程需要達到的基本要求,并且提出了選擇兼具學科性和實踐性的數學知識、加強顯性知識和隱性知識在拓展性課程中的結合、在拓展性課程目標中同時體現結果性知識和過程性知識、加強拓展性課程活動的知識性和趣味性、加強數學拓展性課程管理這五點建議.在“雙減”政策背景下發揮拓展性課程的優勢,以期能夠培養學生數學學科核心素養.
【關鍵詞】初中數學;拓展性課程;課后服務
在大力推進教育改革的背景下,開展數學教學工作,需要重點培養初中生的數學核心素養.數學學科的拓展性課程,是對數學課程進行的延伸,對于培養學生數學素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有利于開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開發學生的數學潛能,獲得愉快的學習體驗.基于初中階段數學拓展性課程實施的情況,本文也以此為對象展開討論,推出構建拓展性課程的建議.
一、初中數學拓展性課程
初中學校具有豐富的教育資源,能夠滿足家長、學生在課后服務方面的需求.為了滿足學生發展需求,除了基礎性課程外,初中學校還開發了課后服務模式,即拓展性課程.該模式由服務主體、服務對象、服務內容、配套制度等組成,采用動態跟蹤的形式,對課后服務模式實施過程進行監督,發現拓展性課程在課后服務中占據重要位置,也能夠滿足家長與學生對課后服務的要求.特別是在“雙減”政策落地之后,學校對于課后服務模式相關問題的關注度逐漸提高.按照對課后服務主客體的了解,對課后服務供給、需求進行分析,有利于提高課后服務質量.基于此,從課后服務的角度,初中數學教學中實施拓展性課程,也是滿足學生學習與發展需求的重要舉措.
二、數學拓展性課程的基本要求
初中數學開設拓展性課程,應遵循新課改的理念.學生作為數學教學主體,也是課堂教學的主要對象.教師應站在學生視角選擇數學教學的內容,為學生提供自主權與充足的思考空間,學生可以在課堂上積極探索,不斷提高自身數學問題分析、解決的能力.基于此,開發數學拓展性課程,需要做到如下幾點:
(一)基于“立德樹人”視角,達到育人要求
拓展性課程可以加強數學學科德育,促使課程思政落地,從而體現出育人價值.開設數學拓展性課程,教師需要深挖數學教材中的德育元素,同時加強學科育人功能的滲透,遵循寓教于樂原則,不斷提升初中生的數學素養.
(二)基于數學學科視角,構建數學課程體系
現如今很多拓展性課程對原有的學科課程體系進行了創新,導致學科知識之間的關系被忽略,這也使拓展性課程中的數學知識逐漸碎片化.那么在開發拓展性課程的過程中,教師需要將數學教材當作拓展性課程的關鍵資源,明確數學知識的聯系,深挖數學教材包含的顯性知識、隱性知識,拓展教材知識點,夯實數學拓展性課程體系的基礎,為拓展性課程賦予邏輯化、系統性.
(三)基于生活內容數學化視角,達到數學教學內容課程化目標
數學與現實生活息息相關,基于此,開發數學拓展性課程必須與初中生認知規律、年齡特征相符,在選擇內容時盡可能地聯系學生生活實際.這樣一來,數學知識和生活緊密貼合,可以使學生真正理解、掌握數學知識,提升遷移能力與問題分析、解決能力,達到教育內容課程化的目標.
(四)基于數學思想視角,完成核心素養校本化
當前初中數學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這是開展課程改革、實現立德樹人教育目標非常重要的條件.開發拓展性課程也是如此,教師在拓展性課程開發中滲透數學思想,站在數學思想視角培養學生數學學科核心素養,也能夠達到核心素養校本化的目標.
三、初中數學拓展性課程實施策略
(一)選擇兼具學科性和實踐性的數學知識
實施拓展性課程,教師應注意實踐過程可以促使學科知識內化,幫助學生總結數學問題的結論,重點分析數學學科和生活實際的聯系,彰顯學生在數學拓展性課程中的主體性.教師則需要指導學生積極探索,對學生的數學學習過程重點關注,開展實踐拓展課程,還可以有效提高其綜合能力.
例如,人教版九年級“正多邊形和圓”這一課,教師在設計階段提出了以下問題:(1)生活中有哪些情境需要使用到正多邊形?(2)使用兩種及以上正多邊形的情況有哪些?根據上述問題,教師指導學生使用已經掌握的數學知識,分析日常生活中關于正多邊形的問題,在分析之后給出合理的解釋.這種將數學知識和生活實際建立聯系的數學拓展性課程,可以使學生更加關心現實生活,了解數學知識以及學科具有的實用性,從而在數學拓展性課程的學習中積累感性與實踐經驗.
(二)加強顯性知識和隱性知識在拓展性課程中的結合
拓展性課程需要更多地考慮學生的發展需求,而且該課程的實施效果也與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和接受程度有關.那么教師在開發數學拓展性課程時,為了解決該問題應該重點關注到拓展性課程的內容,使隱性知識在數學教學中能夠顯現化,數學教學活動也能夠達到思維化的目標.隱性知識和顯性知識互相結合,能讓學生了解數學知識的形成過程,觀察、分析與總結,掌握知識中蘊含的數學思想,并將其應用在實踐中解決問題,真正發揮拓展性課程的作用,發散初中生的思維.

由此可知,拓展性課程中蘊含的隱性知識,對于培養學生數學學科核心素養而言是重要的一部分.在拓展性課程中學生可以真正掌握解決不同類型問題的規律與方法,加強數學學習與解題的實效性.
(三)在拓展性課程目標中同時體現結果性知識和過程性知識
從教學評價視角分析,在數學拓展性課程教學目標的設計階段,教師將結果性知識、過程性知識相互結合,可以更加高效地解決過程性知識評價存在難度的問題.拓展性課程在當前具有深化教學改革的作用,教師在開發數學拓展性課程時,是以延伸、拓展數學知識為基礎,所以需要在拓展性課程的教學目標中滲透過程性知識,讓學生享受數學學習的過程.
以人教版七年級“有理數”章節為例,設置本單元拓展性課程的教學目標如下:(1)知識與技能.學生可以使用平方法比較正數大小,使用二分法取數縮小范圍;可以靈活運用有理數逐步逼近無理數方法;掌握有理數的證明方法.(2)過程與方法.學生在求解數學問題時,可以真正了解知識要點,體會有理數逐步逼近無理數蘊含的數學思想,通過反證法對結論加以證明.(3)情感、態度、價值觀.在本單元拓展性課程中,提高學生學習中自主探究能力;在有理數知識探究的觀察、學習與證明中,實現學生數學學科核心素養的提升.
(四)加強拓展性課程活動的知識性和趣味性
為了進一步提高數學學習的有效性、拓展性課程的教育價值,教師在開發拓展性課程時,可以拓展到生活以及實踐當中,強調數學學習的趣味性.相關心理學研究發現,學生處于不同的學習狀態時,會收獲不同的學習效果.如果學生在學習數學時態度非常積極,那么思維能力、記憶力也會有很大程度的提升,對學習中遇到的數學問題也會產生濃厚的探究興趣.那么教師開發數學拓展性課程時,便可以從調動學生主觀能動性著手,在教學活動中引入游戲,通過寓教于樂實現數學思想與方法的滲透,幫助學生有效掌握數學計算、推理的方法,以此達到開發學生數學思維的目的.
例如,人教版九年級“用列舉法求概率”這一課,教師在教學時設置了以下幾個環節:(1)向學生提出問題.如①有1~10號的10張卡片,在這些卡片中任意抽取一張,能夠抽到3的倍數卡片的概率是多少?②將一枚硬幣向上拋出兩次,兩次正面朝上的概率是多少?(2)小組合作活動.教師將所有學生分為若干個小組,每個小組各四人,使用大小相同的硬幣(2枚)、卡片(10張),按照提前提出的兩個問題,各個小組分別進行操作,每名同學依次實驗,記錄數據,得出結果.(3)實操演示.教師將各個小組的實驗操作結果及得出的規律進行展示.由于此次活動使用的材料是生活中比較常見的卡片和硬幣,學生在反復多次的嘗試、總結中,也可以總結以上兩個問題的規律,并將自己在活動中得出的經驗分享給其他同學.這樣一來,拓展性課程中的游戲可以促使教師、學生共同參與,引發學生深度思考,從中掌握數學思想、解題方法,在提高學生思維品質的同時,也能夠體現出數學拓展性課程的教育價值.
(五)加強數學拓展性課程管理
教師開發數學拓展性課程,是基于發展基礎課程,構建拓展性課程的結構,可以將課程內容分為不同的類型,包括學科型拓展性課程、技能型拓展性課程、實踐型拓展性課程.在這三種課程中,學科型拓展性課程起到了補充基礎性課程的作用,使基礎性課程更加有趣,并且推動初中生的全方位發展.所以,教師需要加強對學科型拓展性課程的重視,通過課程的高效管理,培養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
學科型拓展性課程,要滲透辦學理念以及辦學特色.教師開發數學拓展性課程,其中學科拓展性課程需要與學校的辦學理念和特色融合,將各個學科相互融合,達到教學目的.這樣一來便可以發揮出拓展性課程的作用,學生能夠明確學校在教育方面的價值追求.數學學科和其他學科的融合,明確了拓展性課程的定位,也為數學學科教學改革指明了方向.
教師加強學科型拓展性課程管理,也有利于實現“雙減”政策在教學中的落地,達到提質增效的效果.通過學科拓展性課程,讓學生能全方位地理解拓展性課程蘊含的教育價值,掌握數學學科基礎課程知識,還可以對學生的多元智能進行培養.因此,教師必須充分掌握拓展性課程內容的管理,轉變傳統教學理念,通過拓展性課程滿足學生多元發展需求,提升教師的內涵以及數學教學質量.
學科型拓展性課程的關鍵在于學生思維,通過設計不同的數學活動,促使學生掌握數學學科和生活實際的聯系.比如,數學游戲拓展性課程中,教師針對圓柱表面積這一部分知識進行教學,因為初中生已經初步形成了思維層次,所以教師可以從圓柱的表面積計算方法著手,逐步延伸到求解生活中的問題、橫切面積等.上述過程,能夠有效加強數學拓展性課程對學生的吸引力,使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得到提升.
結 語
綜上所述,對于初中階段的學生,基礎性課程可以滿足其對于數學學科學習的基礎需求,但為了能夠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在“雙減”背景下,學校還需要設置數學的拓展性課程.教師實施數學拓展性課程,一方面能提高學生數學學習的興趣,使其可以更加享受數學知識的學習過程,另一方面切實有效地提高了教師的數學教學質量,使數學教學的過程更具趣味性,為數學教學改革工作的實施提供了助力.
【參考文獻】
[1]陳偉豐,張帥帥.培智學校拓展性課程群的構建與實施[J].現代特殊教育,2022(13):56-57.
[2]王文軍,桑麗虹,王瀅.課程育人:拓展性課程建設的市域探索[J].基礎教育課程,2022(13):4-13.
[3]徐國鑒.建蘭彩課:指向學生個性發展的拓展性課程實施方式[J].創新人才教育,2022(01):15-19.
[4]斯海霞,孔夢蝶,葉立軍.初中生活數學類拓展性課程課堂數學活動特征研究———基于名師教學視頻分析[J].數學教育學報,2021,30(04):35-40.
[5]嚴從根,徐潔.勞動教育拓展性課程開發的意義、困境與對策[J].廣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1,57(02):83-90
[6]邵永平.促進學生像科學家那樣探究———關于拓展性課程《學做科學家》的思考與設計[J].化學教學,2020(12):7-11.
[7]馬賽君.農村初中拓展課程分層走班教學實踐———以寧波江北新城外國語學校為例[J].寧波教育學院學報,2020,22(04):137-140.
[8]鄭淼琪,王剛.基于核心素養的初中現代歌詩拓展性課程的開發[J].教育教學論壇,2020(12):291-292.
[9]葉立軍,董婷婷.義務教育階段數學拓展性課程教學特征及策略研究[J].中小學教師培訓,2019(04):5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