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當前火災防控面臨日益嚴峻挑戰的背景下,基層防火力量合作與聯動對于提高火災防控效能具有重要意義。本文分析國內外基層防火力量的發展現狀與特點,探討基層防火力量在火災防控中的作用和重要性。結果表明:目前基層防火力量在合作與聯動方面存在信息交流不暢、協同作戰不足、人才短缺等問題。本文提出了政策與法規層面的支持與保障、技術手段應用與創新、人才培養與隊伍建設、社會參與、合作機制等方面的對策與建議,從而構建更加高效和健全的基層防火力量合作與聯動機制。
關鍵詞:基層防火力量;合作;聯動
引言
火災是一種常見而嚴重的災害事件,對人民生命財產造成巨大威脅。在火災防控過程中,基層防火力量的作用不可忽視。基層防火力量是指分布在各個地區、單位和社區的消防隊伍、志愿者隊伍和企事業單位的防火人員,是火災防控的第一道防線。然而,目前基層防火力量在合作與聯動方面還存在一些問題,例如,由于地域、行業和部門之間信息交流不暢,缺乏有效的合作平臺,導致防火資源的優化配置受到限制。因此,構建高效的合作與聯動機制,提升基層防火力量的整體效能具有重要意義。
一、基層防火力量在火災防控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一)火災初期快速響應
基層防火力量常駐在火災發生地,具有在最短時間內快速響應的能力。他們能夠迅速組織隊伍趕赴火災現場進行初步撲救,防止火災蔓延和事態擴大,為后續專業救援力量的到來爭取寶貴時間。
(二)滅火初期撲救
基層防火力量經過專業培訓,熟悉本地地理環境和火災風險點,對于本地區的火災情況了如指掌。在火災初期,他們能夠迅速判斷火災性質和規模,并采取合適的滅火措施,最大程度降低火災帶來的損失。
(三)居民疏散與安全教育
基層防火力量不僅僅負責撲救火災,還承擔著居民疏散和安全教育的重要任務。他們通過定期演練和宣傳教育,提高居民的火災防范意識,讓居民了解火災應急逃生知識和自救方法,從而減少火災發生后造成的人員傷亡。
(四)滅火資源整合
在大規模火災事件中,基層防火力量可以與其他相關部門和社會力量進行緊密合作,共同投入滅火資源。他們在火災現場的準確判斷和有效組織能力,有助于最大限度調動周邊資源,形成全面合力,對抗火災蔓延。
(五)構建火災防控網格化體系
基層防火力量作為火災防控體系的基礎組成部分,可以在社區和鄉村層面形成火災防控網格化體系。通過建立網格,實現信息共享和資源調配,加強對火災隱患的監測和管控,有效預防火災發生。
二、國內外基層防火力量的發展特點
國內基層防火力量經過多年的發展,已經形成了一套相對完善的組織體系和運行模式。主要包括消防隊、志愿者消防隊、村民防火隊等。消防隊作為專業化的基層防火力量,由公安消防部門組建,具有專業滅火裝備和培訓體系。志愿者消防隊則由社會自發組織的愛心人士組成,以志愿服務為宗旨,為基層火災防控提供重要的幫助。村民防火隊則是在農村地區自發組織的防火力量,其成員通常是村民,自愿加入,具有較為深入了解本地區火災情況的優勢。[1]在城市社區和鄉村,基層防火力量已經在火災防控、滅火救援以及災后恢復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主要包括以下三個方面[2]。
(一)多層次多類型組織體系
國內基層防火力量呈現出多層次、多類型的組織體系。這些組織體系根據地區特點、火災風險等級劃分,形成了一種層級相對清晰的防火力量網絡。不同層級的基層防火力量相互配合,構建了相對完整的火災防控體系。
(二)志愿者參與廣泛
在國內基層防火力量中,志愿者的參與非常廣泛。志愿者消防隊和村民防火隊的成員通常是本地居民自愿加入,出于社會責任心和對家園的熱愛,他們愿意在火災防控中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志愿者的參與不僅增加了基層防火力量的數量,還為火災防控注入了更多的社會情感和共識[3]。
(三)資源相對短缺
盡管基層防火力量在火災防控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但由于資源有限,包括裝備、經費和培訓等方面的投入相對不足。這導致在一些基層防火力量中,存在著專業水平和裝備水平參差不齊的現象,一些偏遠地區和貧困地區的基層防火力量面臨著更大的困難[4]。
在國外,基層防火力量的組織和管理模式也具有一定的特點。例如,在歐美國家,消防志愿者組織普遍存在,成員通過專業培訓獲得滅火技能,并在火災發生時積極參與撲救工作。澳大利亞等國家也有村民消防隊這類組織,在農村地區具有類似村民防火隊的職能。此外,一些國家還探索了基層防火力量與專業消防部門、軍隊等資源的整合,實現火災防控的聯動機制。
三、基層防火力量合作與聯動機制分析
(一)基層防火力量合作與聯動的必要性和優勢
1.提高火災防控能力。通過合作與聯動,基層防火力量之間可以進行經驗交流和技術合作,共同探討最佳實踐和防災減災措施。這有助于提高基層防火力量的整體水平和專業能力,增強其在火災防控中的適應能力和應變能力。
2.加強信息共享和預警。合作與聯動機制有助于建立起基層防火力量之間的信息共享平臺,及時傳遞火災信息和預警信息。這樣的信息交流可以幫助各個基層防火力量更好了解火災形勢,做出準確決策,并迅速響應火災事件。
3.實現綜合防控。不同類型的基層防火力量各自具有一定的專業特長和優勢。合作與聯動可以將這些優勢相互補充,實現綜合防控。例如,消防隊具有專業滅火技能和裝備,而志愿者消防隊和村民防火隊了解本地區火災隱患和風險,通過合作,可以形成綜合防控能力。
4.增強社會凝聚力和責任意識。基層防火力量合作與聯動強調社會的共同參與和共同責任,激發社會凝聚力。各類防火力量共同參與火災防控,體現了社會的共同意識和責任擔當,有助于建立積極向上的社會氛圍[5]。
(二)影響基層防火力量合作與聯動的因素
1.政策法規支持。政策法規是影響基層防火力量合作與聯動的關鍵因素之一。政府部門需要出臺明確的政策和法規,明確各類基層防火力量的職責、權限和協作方式。政策法規的支持可以為基層防火力量合作與聯動提供法律依據,規范其組織與行為。
2.資源投入。資源投入是基層防火力量合作與聯動的基礎,包括財政資金、滅火裝備、培訓資源等。充足的資源投入可以提高基層防火力量的整體實力,促進合作與聯動的順利進行。
3.組織管理機制。合理的組織管理機制對于基層防火力量合作與聯動至關重要。建立靈活高效的指揮調度機制,明確責任分工和工作流程,確保各類基層防火力量之間的協同作戰。
4.社會支持與協調。社會支持和協調能力對于基層防火力量合作與聯動至關重要。社會各界的支持和理解可以為基層防火力量提供更多的資源和幫助,協調能力可以促進不同組織之間的合作與溝通。
四、構建基層防火力量合作與聯動機制的對策與建議
(一)政策與法規層面的支持與保障
1.制定火災防控法律法規。政府部門需要制定完善的火災防控法律法規,明確基層防火力量的職責和權責以及合作與聯動的具體要求。這些法律法規可以對基層防火力量的組織形式、管理機制、資源調配等方面進行明確規定,為合作與聯動提供法律依據[6]。
2.建立協調機制。政府部門可以建立火災防控工作協調機制,將涉及到的不同部門、不同地區和不同類型的基層防火力量納入其中。這樣的協調機制可以促進各類基層防火力量之間的溝通與協作,形成整體合力,提高火災防控效能。
3.資金支持保障。政府部門應加大對基層防火力量的資金支持,確保其正常運轉和培訓。特別是對于一些貧困地區和偏遠地區的基層防火力量,應提供更多的經費和資源,幫助其提高火災防控能力。
4.推動標準化建設。政府部門可以推動基層防火力量的標準化建設,制定統一的培訓標準和操作規范,提高基層防火力量的專業水平和統一程度。標準化建設有助于實現不同基層防火力量之間的無縫對接和信息共享。
5.加強督導和考核。政府部門可以建立相應的督導和考核機制,對基層防火力量合作與聯動效果進行評估。優秀的基層防火力量合作與聯動機制應得到肯定和獎勵,而存在問題的地方需要加強指導和改進[7]。
(二)技術手段的應用與創新
1.網絡信息技術的應用。利用網絡信息技術,建立基層防火力量之間的信息共享平臺。通過建立數字化系統,實現火災信息的及時傳遞和共享,使各類基層防火力量能夠準確了解火災發生地點、性質和規模,迅速進行指揮和調度。
2.無人機技術的創新。無人機技術在火災防控中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通過配備高性能無人機,基層防火力量可以實現對火災現場的快速勘查和圖像傳輸,幫助指揮員做出準確決策,為滅火行動提供重要支持。
3.智能化消防設備的應用。引入智能化消防設備,如智能消防水槍、消防機器人等,可以提高基層防火力量的滅火效率和安全性。這些設備具有自動感知和滅火功能,能夠減輕消防員負擔,降低火災撲滅風險。
4.通信技術的創新。提升基層防火力量的通信技術水平,保障通信網絡暢通和信號穩定。在火災現場,通信技術可以實現與指揮中心的及時聯絡,實時傳遞情況,確保指揮調度的高效性。
(三)人才培養與隊伍建設
1.制定完善的人才培養計劃。政府部門應制定完善的人才培養計劃,根據不同類型的基層防火力量需求,制定專業化培訓方案。培訓內容可以涵蓋滅火技能、應急救援、協同作戰等方面,同時要注重培養隊員的團隊合作精神和應變能力。
2.推動高校與科研機構參與培訓。政府部門可以鼓勵高校和科研機構參與到基層防火力量的培訓工作中。高校可以開設相關的消防專業課程,為基層防火力量培養專業人才。科研機構可以為基層防火力量提供技術支持和培訓資源,推動科技創新在火災防控中的應用。
3.建立職業發展通道。為基層防火力量建立職業發展通道和晉升機制,激勵隊員持續學習和提升專業水平。建立職業發展通道可以增強基層防火力量的凝聚力和穩定性,吸引更多有志于從事火災防控事業的人才加入。
4.強化實戰訓練。在人才培養過程中,政府部門應重視實戰訓練,通過模擬真實火災情況進行演練,提高隊員在緊急情況下的處置能力和應變能力。實戰訓練可以增強基層防火力量的實戰能力,確保其在火災發生時能夠迅速響應和高效處置[8]。
(四)社會參與與合作機制
1.激發公眾參與熱情。政府部門可以通過宣傳教育和公眾參與活動,激發公眾參與火災防控的熱情。公眾參與可以包括消防知識普及、防火演練、志愿者招募等形式,鼓勵更多市民積極參與到基層防火力量中,為火災防控貢獻一份力量。
2.建立社會組織參與機制。政府部門可以積極引導和支持社會組織參與基層防火力量合作與聯動。社會組織包括志愿者組織、非政府組織、企業等,他們可以提供更多的人力、物力、技術支持,增強基層防火力量的實力。
3.促進政府與社會組織合作。政府部門應建立與社會組織和企業的合作機制,形成政府主導、社會組織參與的火災防控模式。政府在統籌規劃、資源調配等方面發揮主導作用,而社會組織和企業通過專業化服務和資源支持,提高基層防火力量的整體水平。
4.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政府部門可以積極推動基層防火力量與國際消防組織和其他國家的防火力量進行交流與合作。國際交流可以借鑒國外先進經驗和技術,同時也可以分享國內的成功經驗,促進火災防控水平不斷提升。
結語
未來,我們應當重視基層防火力量合作與聯動機制的建設,加大政策與法規的制定和完善力度,不斷推進技術手段的創新與應用,加強人才培養與隊伍建設,鼓勵社會各界積極參與與合作。同時,還要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借鑒國外經驗,不斷提升火災防控水平。
參考文獻
[1]錢洪偉.社會化應急響應機理與運用的思考[J].技術與創新管理,2022,43(01):2.
[2]高陽.關于消防人員滅火救援專業化的幾點思考[J].消防界(電子版),2022,8(23):148-150.
[3]高睿.防火隔離帶的設置研究[J].今日消防,2022,7(10):98-100.
[4]趙海鵬.林業資源的森林防火管理探究[J].農家參謀,2022(20):93-95.
[5]洪劍武.城市綜合體建筑內餐飲場所的防火設計分析[J].中國建筑金屬結構,2022(10):130-132.
[6]朱世偉.性能設計方法在鋼結構建筑防火設計中的應用[J].消防界(電子版),2022,8(19):62-64.
[7]曾真.防火分隔技術在建筑消防中的應用研究[J].消防界(電子版),2022,8(19):74-76.
[8]溫榮洪,謝衛華.森林資源保護中生物防火林帶建設的價值與效益分析[J].廣東蠶業,2022,56(10):33-35.
作者簡介:周媛(1984- ),女,漢族,河北石家莊人,本科,初級專業技術職務,研究方向:防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