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東
【摘要】教學方法的選擇會從根本上影響課堂教學質量以及學生的學習成果.在教育體制改革過程中,關于教學模式的創新從未停止.初中生雖然智力發展等同于成人水平,但由于生活經驗的缺少,在學習數學知識時依舊需要教師的科學引導,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具體學情以及學科特點,靈活選擇教學模式.通過積極發揮任務驅動教學法的優勢,幫助學生快速理解數學知識,并使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掌握數學規律.基于此,文章闡述了任務驅動教學法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意義與現狀,并從多角度出發分析了任務驅動教學法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具體應用措施.
【關鍵詞】任務驅動教學法;初中數學;教學策略
引 言
《義務教育課程方案(2022年版)》的發布讓學科教育進入了新一輪的改革行列.越來越多的教育工作者開始關注教學方法的創新,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初中數學作為基礎科目之一,是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關鍵科目,教師采用的教學方法應凸顯生本理念的相關要求.實踐證明,任務驅動教學法可有效幫助學生完成深度學習,提高數學學習效果.
一、任務驅動教學法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意義
(一)能夠促進教師更新教學理念
成長在新時代下的初中數學教師,自身的教育理念會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效果.任務驅動教學法能夠讓教師關注學生的知識儲備與認知能力,并在此基礎上設計科學合理的任務,推動學生數學學習.這一過程可有效摒棄傳統教育理念中灌輸式講解方法的弊端,使學生在自主性、主動性的引導下,發現數學知識,合成數學知識,使得師生之間能夠建立教學相長的關系,教師的引導作用和促進作用得到有效凸顯.教師為了構建高效數學課堂,會積極學習國家頒發的各類先進教育政策、學科發展理念,并解讀其精神,將其應用于任務驅動教學法的使用中,從而實現教學理念的持續更新.針對在任務驅動教學過程中出現的各類問題,教師可通過總結、反思、集體討論等形式,尋求有效解決的方法,無形之中,繼續推動教學理念的持續更新.
(二)能夠營造良好課堂教學氛圍
建構主義理論認為,學習者接受知識以及理解知識的過程是對周圍環境再認知的過程.因此,教師要重視環境對學生學習的影響.初中生雖然已經初步具備了自我管理的意識,但在學習期間仍舊會受到自身興趣以及周圍環境的影響,若學生興趣高漲,則能夠高度集中注意力、活躍思維,同時,周圍的環境給予學生良好的刺激,能夠讓學生放松心情,構建出原有知識體系與新學知識間的聯系,從而內化并吸收課堂教學內容.任務驅動教學法能夠讓學生以獨立學習狀態或小組合作學習狀態共同參與任務研究與完成,教師根據學生的完成進度適當干預和指導,可為學生搭建更加自由,更加開放的學習平臺,讓每名學生的想法、靈感均有機會展示,整個課堂上,學生能夠積極交流,師生能夠有效互動,課堂氛圍更加輕松愉悅.
(三)能夠優化學生數學學習方式
對于初中階段的學生來講,在學習不同科目的知識時,需要應用不同的學習方法.數學是以抽象性知識為基礎的學科,學生要靈活借助不同思維方式和學習方式,突破學習難點,提高數學學習效率.在傳統教學模式中,教師只為學生講解公式、定理、概念,然后組織學生完成各種習題,雖然能夠在短時間內夯實學生數學基礎知識,但從長遠角度來講并不利于學生學習模式的創新.同時,長期通過刷題形式鞏固數學知識容易讓學生形成思維固化的問題,不利于其智力的開發.而任務驅動教學法可讓學生關注他人身上的優點,在完成任務期間共同思考,從而達到博采眾長.
(四)能夠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
初中數學教師在使用任務驅動教學法時,不僅會關注學生數學基礎知識的掌握,而且會從多個角度鍛煉學生思維能力以及其他學習品質.如,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培養學生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鼓勵學生互相交流,培養學生傾聽意識和分析問題的能力;鼓勵學生展示自我,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以及口語表達能力.教師借助任務驅動教學法,還可鍛煉學生的團隊意識,形成合作精神,讓學生在互幫互助下共同完成學習任務.并且學生在合作完成學習任務的過程中,也會在他人的思路下完善自身的知識框架,真正達到博采眾長.
二、任務驅動教學法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現狀
(一)任務教學目標有待明確
教學目標是課堂上教師開展教學以及學生進行學習的重要參考,明確的目標能夠讓學生明確教學重難點,找到學習方向,避免浪費時間.雖然多數初中數學教師能夠意識到任務驅動教學法在課堂教學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也開始按照小組合作模式組織學生進行學習,從客觀角度來講,學生已具備良好的任務學習環境.但在具體實踐過程中,一些數學教師制訂的任務教學目標不明確,導致學生的任務學習出現各種阻礙,無法達到預期教學效果.作為一種新型教學模式,任務教學法需要教師時刻將學生作為學習主體,設計的教學目標也要與學生的最近發展區高度吻合.但一些教師制訂教學目標時,只關注教材內容、教學進度,并未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如此一來,任務驅動教學法無法真正發揮引導作用,效果也會差強人意.
(二)任務具體內容有待完善
初中生學習的數學知識主要源于課堂上教師的講解,礙于思維局限性和生活經驗不足,有時對超出自身理解范圍的知識無法形成跨越式思考.對此,教師在采取任務驅動教學法時,應根據學生的思維能力,合理篩選教學任務,且本著“跳一跳,夠得到”的原則,既有基礎任務,又要有一定的拓展性任務,鼓勵學生不斷突破自我.但一些初中數學教師在任務驅動教學法中,設計的任務內容不符合學生的學習以及成長需求,或者任務比較簡單,無法激起學生興趣,或者任務難度較高,打擊學生積極性.還有一些教師沒有關注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為整個班級的學生布置了相同內容和形式的學習任務,導致學生產生了排斥心理.
(三)任務開展環節流于形式
通常情況下,課上采用任務驅動教學法需要學生借助小組合作共同完成,以達到全員探討以及優勢互補的目的.需要注意的是,小組合作學習需要完成各種準備工作.如,合理分組,確保每個小組成員的基本水平平均,且性格特點交叉互補,從而讓學生在公平的氛圍中提高任務參與的積極性.再如,課堂上教師還要留給學生足夠的思考時間與交流時間,循序漸進地提高學生數學學習的自信心.但一些初中數學教師在使用任務驅動教學法時,并未關注到上述內容,完全按照既定的教學計劃以及時間安排開展所有的環節,時間固定,缺少靈活性,整個教學環節只能流于形式.
(四)任務教學評價有待優化
教學評價在課堂教學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系統全面合理的教學評價能夠讓教師及時調整教學進度和教學內容,且有助于教師與學生展開各種交流互動.學生在完成任務期間,教師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如任務完成進度、小組合作貢獻度、學生思考能力等進行客觀合理、公平公正的評價,讓學生了解自身的優勢與不足,從而明確后期學習方向.但一些初中數學教師并不重視任務驅動教學法中的評價環節,也未在任務結束時組織學生共同反思、共同總結.這樣一來,問題無法得到及時糾正,后續再開展任務教學法時仍然會出現同樣的問題.
三、任務驅動教學法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措施
(一)立足學生具體學情,科學制訂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是課堂順利進行的指引方向,更是衡量學生學習效果的重要參考.教師設計的教學目標既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否則會影響學生的學習狀態,無法達到教育的效果.尤其是在采用任務驅動教學法時,教師的教學目標更要立足學生的具體學情,做到科學合理精確.如,教師要在日常教學期間以及課后與學生交流期間全面了解學生,如生活經驗、興趣愛好、學習水平等,再綜合具體教學要求,制訂適合學生發展的教學目標.同時,由于學生之間能力水平存在差異,教師的教學目標也要體現出層次性或梯度性,照顧全體學生,使學困生“吃得了”,中等生“吃得好”,學優生“吃得飽”,以確保任務驅動教學法的順利實施.
例如,在教學“勾股定理”時,教師可以根據教材內容的編排以及新課標的要求,設定整體性教學目標,然后再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科學調整,為任務的分配以及活動的設計提供明確方向.具體目標:首先,教師可借助各種任務活動帶領學生探究勾股定理的本質,整個過程學生要自主驗證、自主發現問題,獲得更多知識經驗,再借助反思與總結,鍛煉語言表達能力以及思維能力,使學生快速掌握勾股定理的概念知識.其次,教師要引導學生利用勾股定理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可以是教材中的習題,也可以是由教師自主創設的生活問題,從而鍛煉學生舉一反三的能力和理論實踐互相結合的能力.最后,教師要為學生適當拓展關于勾股定理的數學發展史,讓學生體會數學文化的魅力以及數學知識的源遠流長,從而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實現立德樹人的教育目標.
(二)融合教學重點難點,設計整體學習任務
教學目標設立完成后,教師要基于差異化、層次化等相關原則,為學生設計出難度適中的學習任務.即,教師可從教學目標中提煉出本課時的教學重點、難點、易錯點、混淆點,并將其以學習任務的形式呈現給學生.學習任務既要有鍛煉學生數學基礎的內容,又要有與學生實際生活緊密相關的內容,以幫助學生對數學知識形成全面認識,了解數學知識在人們日常生產和生活中應用的廣泛性.簡單的任務需要學生自主完成,難度較高的任務需要學生合作完成,從而循序漸進地拓寬數學學習思維.
例如,在教學“函數”時,教師可為學生設置超市購物的生活情境,并在這一情境的引導下,為學生布置相應的學習任務,讓學生快速掌握單價、數量、總價之間的函數關系,并引導學生利用函數解決其他生活中的常見問題.第一,學生借助小組合作,共同探討單價、數量、總價之間的關系,并試用自己的語言進行概括,其他學生傾聽與補充,由教師進行正確總結.第二,學生試著用自己的方式列出完整的函數,并說明理由,教師再進行整體性評價.第三,教師為學生設計更多生活情境或實際問題,引導學生在情境以及問題中驗證自己的函數是否使用正確,并計算出結果.上述任務由易到難,能夠提高學習能力,夯實學生知識基礎,使學生的學習狀態從被動接受轉變為主動探究,思維發展從具象轉變為抽象,從而提高學習效果.
(三)發揮小組合作優勢,強化學生知識理解
在任務驅動教學法的實施過程中,小組合作是主要形式,教師既要明確小組合作的具體目的,又要重視小組合作的完成條件.首先,教師可根據學生的具體特點,本著“同組異質”的原則,將學生分組,讓每個小組既有學優生,又有學困生;既有活潑外向的學生,又有內向沉穩的學生.每個小組各設置一名組長,由組長發揮帶頭作用,再讓小組共同完成任務.且為了確保學生能夠在良好的合作氛圍中學習,教師還要重視小組成員的輪換,避免產生內部矛盾.其次,教師可制訂彈性小組合作計劃,鼓勵學生觀察、實踐、思考與探討,及時關注并及時進行動態指導.最后,小組代表成員展示本小組的學習成果,凸顯任務驅動教學法的優勢.
例如,在教學“二元一次方程組”時,教師就可先為學生出示一道例題,并將其作為學習任務,再讓學生以小組合作的形式探究具體的解答方法,教師可鼓勵學生一題多解,從而發散思維,鍛煉能力.在小組合作期間,教師要讓學生匯總出現的問題、具體解答的過程、無法解決的難題等,并在全班內分享,鼓勵學生交流和討論.最后,教師可邀請學生概括出具體的解答方法,由教師進行總結與評價.任務收尾期,教師可用微課視頻、PPT等教學資源為學生進行重點講解,使學生突破難點,總結經驗,從而全面掌握二元一次方程組的知識.
(四)構建多元評價模式,推動學生不斷進步
在學生共同完成任務后,教師要組織學生進行評價和總結,教師應意識到,教學評價的最終目標是讓學生客觀認識自我,全面評價自我,既了解自身長處,又能有意識地彌補短板,不斷提高數學綜合能力.教師在評價過程中,要讓每名學生分享此次完成任務所獲取的知識或感受.
首先,評價標準更多元.任務驅動教學法有著綜合性、實踐性、創新性、自主性等特點,因此,評價的指標也不能固定,教師要從學生的學習態度、學習能力、學習過程、學習結果等多個角度進行評價,立足學生實際情況,既肯定學生的學習成果,又指出學生的不足,讓學生感受到來自教師的關注和鼓勵.
其次,評價方式更多元.在任務驅動教學法中,學生以小組合作的形式共同完成學習任務.因此,評價方式也要有小組互評、組內成員互評、學生自我評價、教師評價,教師也可鼓勵學生針對教師的教學和引導提出意見以及看法,真正達到教學相長.整個評價過程中,教師依舊是課堂的主要設計者和指導者,學生要從精神品質、行為習慣、學習態度等角度審視自己的課堂表現,教師也要不斷反思,總結本次任務完成的不足,為后續任務設計提供參考.
結 語
綜上所述,任務驅動教學法在初中數學課堂上應用越來越廣泛,并不斷助力數學課程改革出現更多優秀成果.初中數學教師要從教學目標、任務設計、教學評價、學習氛圍等多個角度入手,關注任務驅動教學法的具體實施情況.并針對其中的問題,積極采用集體備課、教研、培訓、學習等形式,解決問題,真正提升整個年級甚至整個學校的數學教學水平,從而有效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
【參考文獻】
[1]石岱梅.任務驅動教學法在初中數學課堂教育中的有效應用[J].科普童話,2020(11):138.
[2]黃海燕.初中數學教學中的任務驅動教學法[J].青少年日記(教育教學研究),2018(08):208-209.
[3]翟秀艷.基于任務驅動建構高效初中數學課堂的策略探究[J].考試周刊,2021(10):8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