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平蘭
【摘要】游戲化教學是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與小學階段學生的身心特點以及發展需求相符合,將其應用在教學中可取得良好的效果,也因此在數學教學中該模式的應用越來越廣泛.游戲化教學模式所具有的趣味性、多元化特點使得學生對數學教學活動、對數學知識的興趣越來越濃厚,既提高了學生的主動性,又顯著提升了教學效果,可見這是一種非常高效且科學的教學方法.基于此,文章分析了游戲化教學模式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應用的意義,并從多角度分析了游戲化教學模式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關鍵詞】游戲化教學模式;小學數學;應用
引 言
游戲化教學模式是將游戲作為傳授知識的載體,讓學生在充滿趣味性的氛圍中學會知識,從而使學生的積極性被調動起來,創新思維也會在這個過程中發展得越來越好,因此教師很多時候都會采取該方法進行教學.教師應深刻了解游戲化教學模式的價值和效果,展開深入分析,進而在學生發展以及數學教學活動發展中達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一、游戲化教學模式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應用的意義
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教師和學生都受傳統教學思想的影響,這不僅制約了學生的成長和發展,而且對教師的職業發展造成一定影響,導致小學數學教學很難取得長足進步.如果游戲化教學模式可以在數學教學中被廣泛應用,那么教學活動將會發生很大變化,有利于學生和教師的發展,并且可以促進小學數學教學的發展.
第一,能夠調動學生積極性.游戲在教學活動中的廣泛應用,能夠促進數學課堂教學的變革,促進學生動腦思考,培養學生動手實踐能力,促使學生各個感官系統都參與到學習中,進而加深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提升學生的積極性,使得原本枯燥的課堂教學變得更活躍,進而改變學生對數學課堂的刻板印象,幫助學生找到學習數學的樂趣.可見,將數學與游戲結合起來,學生對數學會產生學習的好奇心和主動性.但需要注意,教師在設計游戲時不是隨便生搬硬套,將不相關的內容隨便安排在一起,而是需要考慮教學內容以及學生特點,這樣才能確保游戲在教學中的價值,才能調動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第二,有助于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小學生對游戲充滿著強烈的好奇心,利用游戲化教學可以使學生快速進入學習狀態,進而提升學生聽課的質量和效率.同時,能夠有效培養學生數學思維,發揮游戲在數學教育中的作用.游戲的應用能夠促使學生積極思考,便于學生調動自己的各種感官,進而發展學生的數學思維.教師在設計游戲時要具有目的性,確保學生在愉快的課堂氛圍中學習,便于學生應用課堂所學知識,并擺脫傳統枯燥的教學模式.此外,在游戲的輔助下,數學知識形象性更好,學生記憶效果更佳,且教師根據每名學生的特點,利用游戲挖掘學生的潛在能力,能夠確保每一名學生都能夠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從而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
二、游戲化教學模式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一)導入環節設置游戲活動
數學與其他學科最明顯的不同就是,即便是小學階段的知識點也具有很強的嚴謹性和邏輯性,課堂教學的每一個環節也都是緊密結合的,一旦學生在課堂教學初期就出現注意力不集中的情況,那么后續的學習一定會非常被動,學習效果也很難達到理想狀態.因此,教師可以在導入環節設計游戲,便于保證整堂課的教學效果.
例如,在教學“可能性”時,教師可以利用學生日常生活中能夠接觸到的“轉盤游戲”進行導入教學.在轉盤上,有的格子中有獎品,有的寫著“謝謝惠顧”,然后教師可抽取幾名學生參與轉盤抽獎,對應格子上的獎品就是學生的.為了能夠得到這些獎品,很多學生都會非常積極地參與轉盤游戲,思維也會很自覺地跟隨教師的思路進入學習狀態,掌握數學知識.教師在導入環節應用游戲活動使得知識的呈現非常具體,對學生的吸引力也比較強,能夠讓學生通過觀察以及對比等方式學習,消除對未知知識的恐慌、畏懼.
又如,在教學“觀察物體(三)”時,教師可以在課前導入時設計繪畫游戲活動,準備合適的實物作為素材,讓學生畫出從不同角度觀察到的物體平面形象,并且展開分析和討論,為學生掌握觀察物體的方法和技巧創造條件,做好鋪墊.游戲化教學模式在數學課堂導入環節的應用,有利于學生積極地投入各類型的活動中,便于學生快速進入學習主題,進而確保整堂課順利進行,提升教學質量.
再如,在教學“對稱圖形”時,教師可以利用民間的剪紙設計游戲活動,幫助學生理解“對稱”的概念,并且在動手實踐的基礎上,讓學生可以通過剪紙前的折痕操作、裁剪后的圖形了解幾何中的對稱性質.
(二)設計競賽游戲
在使用游戲化教學模式時,教師需要轉變自己的教學觀念,對教學方法進行創新,將激發學生積極性,推動學生在課堂上進行有效互動作為教學的主要目的之一,尤其是要激活學生的思維,使其在學習過程中通過自主思考解決問題.對此,教師可以將競賽游戲引入教學活動中,對學生的言行進行約束,傳授學生數學知識,讓學生學會遵守規則.競賽游戲的引入能夠激發學生的好勝心和榮譽感,使課堂氛圍活躍起來,便于教師實現寓教于樂的教學目標,進而高效地完成教學任務.此外,學生在游戲的過程中會積極思考,游戲中的思考可以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有利于學生綜合素養的提升.
例如,在教學“角”的相關知識時,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當前的實際水平分組,并以小組為單位組織競賽游戲.教師在游戲開始前介紹規則、獎勵以及競賽方式等,取得前三名的組別可以獲得相應的獎勵.首先,學生需要聯想生活中與“角”有關的事物或現象;其次,教師要對比哪組列舉的事例多哪一組獲勝.在游戲競賽規則的刺激下,每名小組成員都積極努力,紛紛開動腦筋,爭取小組獲勝,得到獎品.在這樣競賽游戲中,不僅便于學生掌握與“角”有關的知識,還能讓學生認識到生活與數學存在的密切關系,使得學生的合作意識與能力也隨著游戲的進行而不斷提升.游戲競賽結束后,教師還可以總結學生遇到的困難,集中進行針對性講解,糾正學生對知識點的認識偏差,并且深化學生的記憶效果.
又如,在教學“克和千克”時,教師可以將學生按照人數進行分組,通過合作的方式組織競賽游戲.每個小組一支鉛筆、一個足球和一本書,組內成員分別對這三個物品的重量進行估算,而后經過組內討論確定相對接近真實數值的數據作為答案,估算結果與真實重量最接近的小組可以獲得獎勵.這個游戲既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又能發展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競爭意識,為學生的綜合發展創造條件.可見,教師在利用游戲引導學生思考的過程中,可以設計競賽游戲,促使學生通過競賽學會數學知識.
(三)根據教學內容設計游戲
要想讓游戲化教學在小學數學教學實踐中發揮出作用,那么教師就要在設計游戲的過程中充分考慮游戲的合理性與趣味性,并且與教學內容充分結合.在設計游戲活動時,教師具體可進行如下操作:第一,教師要在設計游戲活動之前全面了解教材內容,并且要樹立正確的游戲化教學思想,確保游戲以傳授知識為主,在此基礎上為學生營造輕松、愉悅的氛圍,引導學生在這樣的環境中積極學習.第二,教師設計的游戲趣味性要比較突出,在尊重學生思維能力的基礎上設計多元化游戲,增加教學活動本身的吸引力,促使學生對數學游戲產生興趣,進而豐富教學內容,提升教學效果.
例如,在“數學廣角———植樹問題”的教學活動中,教師可根據教材中的內容設計游戲.準備一根繩子,提問學生:“剪幾刀可以將繩子剪成2段?3段呢?4段呢?……”一刀可以變成2段、2刀可以變成3段……學生通過觀察規律,發現剪的刀數和段數之間的關系,這樣即便是很大的數值也能夠快速給出答案.這就是“植樹問題”解決過程中的演變,能夠幫助學生了解間隔數與植樹棵樹之間的關系與規律,而學生也會在這個過程中掌握知識點.可見,根據教學內容設計游戲的效果較好,便于學生快速掌握知識點,并且有利于學生數學思維的發展.
(四)調控好游戲活動的秩序
為了確保教學質量,教師在使用游戲化教學模式時需要注意控制好活動秩序,因此游戲中的娛樂成分不能過高.小學生不能在很長時間內保持注意力集中,教師設計的游戲活動一般需要控制在20分鐘左右,這個時間內學生的注意力普遍較好,便于發揮出游戲的最佳效果.因此,教師在設計游戲時,要以傳授知識為核心目標,調控好游戲的秩序,而后根據教學內容的難度以及目標要求控制好游戲的時間,讓學生在輕松的狀態下學會知識.如果多數學生在游戲過程中出現注意力不集中的現象,教師可暫停游戲或盡量結束游戲,甚至可以利用新的游戲再次吸引學生.
例如,在教學“6~10的認識和加減法”時,在分組競賽的游戲活動中,如果已經有幾個組別的學生出現注意力不集中的情況,那么教師可以停止游戲,可以利用畫筆、羽毛球、糖果等學生感興趣的事物重新設計教學活動,促使學生將注意力重新集中在教學內容上.很明顯,只要教師能夠控制好游戲的秩序,確保學生在游戲過程中始終保持注意力集中,就能將游戲化教學模式的作用發揮出最大化,從而提升小學數學教學效果.
(五)豐富游戲教學活動形式
游戲化教學模式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形式有很多種,一般都是教師按照具體的教學內容以及目標需求等因素,選擇合適的形式開展游戲活動,以確保游戲在教學活動中應用的效果.
其一,設計情境游戲.情境游戲實際上就是在正式教學前,教師為了引出新的知識設定的具有吸引力的情境,讓學生對知識產生欲望,快速進入學習狀態,教師可利用情境游戲幫助學生將舊知識點過渡到新知識點,確保學生可以掌握這些知識.例如,在教學“加減法”時,在正式教學前,教師可以設計情境游戲:3只大灰狼,8只小兔子,其中有3只小兔子被大灰狼抓走了,那么現在還有幾只小兔子?學生在情境游戲中理解教師傳遞的知識,思考問題的解決方法.隨后,教師引出新的教學內容,既能夠保證學生注意力集中,又能夠在舊知識和新知識之間建立有效聯系.
其二,教師可以設計具有疑問性質的游戲.學生普遍具有很強的好奇心,教師利用這一點設計疑問,如腦筋急轉彎、猜謎等游戲,對學生有著十足的吸引力,便于實現高效教學.
其三,設計角色游戲.數學中有很多知識點都是難點,但也是重點,需要學生必須掌握.例如,在教學“時間”的相關知識時,很多學生很難分清時、分、秒,如果學不好這部分內容,那么對學生日后的學習將會造成很大的不良影響.對此,教師可以設計角色游戲活動,即學生分別扮演時針、分針、秒針,并且組織學生按照要求準確呈現時間,加深學生的印象,確保學生學會時間的相關知識.
其四,設計故事游戲.根據筆者多年的經驗,小學生對故事充滿興趣,因此教師在設計游戲時可以從故事角度出發,利用故事游戲促使學生主動學習數學知識.同時,故事游戲不僅可以提升教學趣味性,而且可以提升教學質量.故事游戲常常被應用在問題設計、情境創設等活動中,其優勢比較突出,學生可以在沉浸在故事中學會數學知識.例如,在教學“鐘表”這部分內容時,教師可以提前搜尋很多的故事,增加課堂教學趣味性,借此加深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其中讓學生印象比較深刻的故事就是兩個人約好了時間,但是每次都會錯過,此時學生就產生了疑問,思考兩個人時間錯開的原因,促使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從而提升教學質量,當教學問題揭開答案時,學生也會覺得恍然大悟,進而對教師產生更強的信任感和依賴感,使得師生距離更近,為后續游戲活動的開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保證數學教學的有效性,從而實現教學課堂的有效發展.
結 語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應用游戲化教學模式,與學生的身心特點相符,便于實現教學目標,順利完成教學任務.在課堂教學實踐中,教師需要找準開展游戲教學的時機、合理選擇游戲類型,并且利用先進的教學理念和手段創新教學活動,探索高效的、適合學生的游戲活動,從而彰顯出游戲化教學的應用價值,推動小學數學教學的高質量發展.
【參考文獻】
[1]凌超.寓教于樂助力理解———小學數學游戲化教學策略研究[J].考試周刊,2021,(79):67-69.
[2]王鋒.淺析游戲化教學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當代家庭教育,2022,(23):136-138.
[3]杜茂菊.淺談開展小學數學游戲化教學的策略[J].天天愛科學(教學研究),2022,(08):60-61.
[4]楊旭.“互聯網+”背景下的小學數學游戲化教學[J].知識窗(教師版),2022,(03):51-53.
[5]江婕,胡珊珊.基于增強現實技術的小學數學游戲化教學探究———以三年級幾何課程為例[J].教育信息技術,2022,(Z1):74-77.
[6]劉福孟.關于游戲化教學方式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與研究[J].甘肅教育研究,2022,(01):7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