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斗平
【摘要】課堂提問是現代教育事業發展中的重要內容,也是新型的教學手段,可以減輕教師的授課壓力,促使學生有效思考,對提高學生思維能力以及學習效率具有極大的價值.基于此,文章針對小學數學教師課堂提問現狀進行了分析,并從十個方面分析了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提問教學的優化策略,希望能夠彌補傳統提問教學上的不足,為學生學習成績的提高奠定基礎.
【關鍵詞】小學數學;課堂提問;改進策略
目前,在小學數學課堂提問環節存在著諸多的問題,比如:提問方式單一、提問解答時間不夠等,嚴重影響了學生的學習效果,不利于學生有效理解數學知識.因此,優化小學數學提問教學已經成為教師亟須解決的問題,筆者結合自身多年工作經驗總結了一些個人觀點,希望通過有效策略優化提問教學模式,提高學生的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實現學生長遠發展.
一、小學數學教師課堂提問的現狀
(一)課堂提問準備不充分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課堂提問準備不充分,難以獲得令人滿意的效果,具體體現在以下幾點.第一,教師課前沒有對問題進行科學的設計,導致所提出的問題無法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致使課堂提問流于形式,難以發揮其真正的作用.第二,很多教師的提問具有臨時性,缺乏計劃性,這樣也會因前期準備不充分,難以提高學生數學學習成績,同時降低了學生的學習的效果和價值,影響學生學習意愿和后續學習進程的展開,也難以為我國教育事業發展培養出更多優秀人才.
(二)課堂提問方式較單一
在當前小學數學課堂提問過程中,由于所提問的方式較為單一,很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的大多數提問往往是以記憶性問題為主,而開放性問題相對比較少,這樣很難加深學生對重難點知識的記憶,不利于培養其創造性思維.
(三)學生解答時間不足
在小學數學課堂提問的過程中,提問解答時間不夠也是較為顯著的一個問題之一,由于小學生思維能力和觀察能力還不成熟,在短時間內很難有效理解抽象知識,所以教師就要結合小學生的學習能力設計問題,在提出問題時給予他們一定的時間去思考,這樣才能加深學生對重難點知識的記憶.但是實際上部分教師給學生的提問解答時間相對比較短,導致學生很難吃透知識點,難以獲得令人滿意的教學效果,也無法發揮提問教學的真正的作用.
(四)提問反饋及評價單一
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圍繞知識點進行深入講解,并通過有效的課堂提問加強指導.但一些課堂教學提問反饋及評價過程中存在問題致使學生學習效率低下.常見現象:當學生回答正確時,教師會說不錯、很好,而當學生回答錯誤時,部分教師則會選擇另一個學生進行回答,這種單一的反饋及評價方式,致使教學氛圍死氣沉沉,不利于學生成績的提高.
二、小學數學教師課堂提問的改進策略
(一)鼓勵學生進行有效質疑
隨著《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22年版)》的實施,數學教學也在不斷變革,教師更加注重課堂提問,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而在實際的提問過程中,教師需要鼓勵學生大膽質疑.教師通過質疑不僅能提高學生的思考能力,而且能輔助自己掌握學生的學習狀況,再者,由于此階段的學生年紀比較小,整體學習能力不足,數學學習時常會因受到挫折而喪失自信心,因此教師更應給予學生鼓勵,幫助他們重拾學習自信心,并針對不足之處及時優化和調整,真正通過提問做好師生間的信息傳遞和交流.
例如,在教學“位置”時,教師可以結合多媒體課件展示學習要素,鼓勵學生敢于提問,鼓勵學生主動分析問題,進而加深學生對重難點知識的記憶,調動學生學習熱情.如,在課堂教學中,學生看到教師通過多媒體設備展示的位置及做出的位置坐標說明后提出質疑:“為什么要將橫坐標寫在前面,縱坐標寫在后面?”“位置是固定的嗎,我坐在第一排的第一個位置,是不是任何時候都可以這么表述?”此時,教師可就學生提出的疑問展開教學,引導學生進一步理解位置相關知識.
(二)創新課堂提問的方式
提問方式的選擇與提問內容難易程度的確定,可以使學生注意力集中在課堂教學知識學習上,課堂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提高,學習熱情增強.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需要創新課堂提問方式,結合學生的實際特點采用不同的方法進行提問,以確保提問的質量,促進整體課堂效率的提高.
例如,在教學“測量”時,教師可以對學生進行思路引導,讓學生不斷產生疑問和解決疑問,如教師以循序漸進的方式進行提問,問題一環扣一環,難度逐級增加;如教師以反問式進行提問,將思考主動權交到學生手中,深入探究數學,理解數學.通過課堂問題的解決進行深入交流、探討,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其改變以往被動參與教育活動的不良習慣,而且可以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及解決的問題的能力,進一步保障教育工作質量的提高.除此之外,也能夠確保所提問題的科學性,保障整個數學教育工作時效性的提高.
(三)確保課堂提問的趣味性
數學是枯燥而單調的,尤其是小學數學多為計算類相關知識,課堂提問多圍繞計算結果提出,學生很難產生問題回答熱情與積極意識.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單純依靠教師講解,無法加深學生對重難點知識的記憶,所以教師要確保提問的趣味性,使學生能夠快速融入學習中.
例如,在教學“倍的認識”時,由于小學生年齡比較小,對新鮮事物都充滿好奇心,為了確保課堂提問具備趣味性,充滿趣味性的提問,符合學生年齡特點和心理的特點,保障數學教育工作的順利進行,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提出具有趣味性的問題,以此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扎實掌握本章節重難點知識,從而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四)課堂提問要注意交流技巧
小學生很容易受外界因素的干擾,所以要對教師提出要求.教師要想獲得令人滿意的教學效果,需要注重課堂提問技巧,提問語言也要具備嚴謹性,若語言不夠嚴謹,則會使學生學習方向出現偏差,不利于其對知識的理解,所以要確保提問方式的嚴謹性,只有簡單明了,通俗易懂,才能夠讓學生結合問題去展開探討,進而掌握更多的知識,實現學生數學學習發展.
例如,在教學“面積”時,教師首先要進行知識點講解,之后結合教學內容提出適當的問題,當然語言表述也要嚴謹,這樣有利于學生建立嚴謹的知識技能儲備,為后續的解題奠定基礎.同時還要注重因材施教,對于具有學習困難的學生給予引導,讓學生在課堂活動中能夠借助問題去探索數學學科的奧妙之處,這對于學生綜合數學成績的提高也非常關鍵.
(五)課堂提問要有層次性
學生是存在個體差異的,此差異受多方因素影響使得差異一直存在,并影響學生的課堂學習質量和效率.基于差異研究課堂提問策略,發現教師在課堂提問時,還應確保提問的層次性,應根據不同學生提出不同的問題,做到有效的分層教學和因材施教.
例如,在教學“小數乘法”時,針對學習能力較弱的學生,教師可以提出一些簡單的問題,讓其運用所掌握的知識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而對于班級中的尖子生,教師則可以加深問題難度系數,進而在鞏固舊知識的同時,使學生的學習能力得到有效提高.因提問層次性因素發揮作用,不同學習能力的學生都能在課堂學習中收獲自信與成就感.可見,單純依靠文本式講解方式很難提高學生數學成績,所以應設計不同層次的問題并引導學生借助問題去展開交流,這可以有效的提升學生學習興趣和熱情,提高學生的整體思維能力和綜合學習能力.
(六)提問要以開放性為主
數學源于生活而應用于生活,生活又是多變而豐富的,同理可知,數學并不是一成不變的,也有多種存在形式.因此,教師在提問過程中,由于提問方式存在問題導致教學效率低下,所以還需要確保提問方式多樣化,提問要以開放性問題為主,以進一步提高學生數學成績.
例如,在教學“百分比”時,小學生年齡比較小,思維正處于發展的重要時期,所以教師更加需要確保課堂提問具有開放性.對此,教師應以開放性問題為主,記憶性問題為輔設計問題,才能夠有效鍛煉學生的思維,從而獲得令人滿意的教學效果.這種方式相比傳統單一教學方法所獲得的效果更加顯著,最重要的是能夠讓學生體會到數學學科所帶來的樂趣,能讓學生在課堂中收獲喜悅.
(七)課堂提問留出候答時間
提問解答時間不夠是影響數學教育工作進度的關鍵點,所以小學教師還需要確保課堂提問過程中能夠留出相應的候答時間,要為學生的學習提供土壤,給予學生思考的實踐和機會,通過有效的觀察了解問題的所在并采取有效措施糾正錯誤.
例如,在教學“圓”時,教師在提出問題之后應給予學生獨立自主思考的時間,若候答時間過短,學生的思維很難跟上,所以應給予充足獨立思考時間,進而尋找到正確的解決問題方法.在提問等待環節,教師也需重視觀察學生的整體情況,適時給予啟發引導.教師還要注重教學手段的循序漸進,在教學中進行細致的指導,尊重學生的認知能力,以免影響其學習效率.
(八)優化課堂教學評價方式
為滿足新課改所提出的要求,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還需要優化課堂教學評價方式,正確的評價才能引發學生后續學習的連鎖反應.所以要想切實解決教學中的問題優化評價方式很重要.
例如,在教學“長度單位”時,教師應針對每一名學生的回答進行全方位系統的評價,只有確保評價的全面性,才能讓學生了解并且建立正確的認知,切實掌握本章節的重難點知識.除此之外,教師在提問時還可以引導學生進行互評或自評,這些方法都是實現教學質量有效提升的重要舉措,也能確保小學生各方面成績得到大幅度的提升.
(九)加強與學生互動交流
眾所周知,數學是一門復雜的學科,單純地進行自我觀察和思考很難實現思維的融合與促進,因此就要通過較好的溝通,與教師或者其他學生進行有效的互動交流,才能夠提高學習成績,特別是對于小學教育階段的學生來講非常重要.而為了滿足新課改下所提出的要求,教師還需要善于利用課堂提問加強與學生互動交流,通過交流可以掌握他們的實際學習狀況,進而采取因材施教策略,加強對學生的教育引導,保障教學質量.
例如,在講解數學的相關內容或者知識點時,教師可以設計基本的學習導學案,并與學生互動交流,同時可以邀請他們回答問題,待其回答問題時要耐心的去聆聽,切勿過早地打斷其思路.再者,針對其答問題時存在的不足之處也要以一個恰當的方式進行糾正,這樣就會提高學生的認知能力和水平,增加學生的信任感,也能夠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且保障其數學成績的快速提升.
(十)基于學生實際生活提問
新課改指引下的數學教育日新月異,教師也要注重生活元素對學生的指導作用.而為了更好地滿足現代學生學習需求,教師可通過課堂提問加深學生對重難點知識的記憶.而提問方式的正確性與否,也關乎學生學習質量,所以教師應積極地提煉生活元素,在學生的實際生活中發現數學現象,讓數學學習源于生活,進而保障問題的生活化.這樣一來,才能夠促使學生主動學習新知.因為數學知識難度較大,單純依靠傳統文本式講解,很難讓學生快速理解和記憶,而通過提出具有生活化特點的問題,可以激發學生的潛在能力,進而主動將問題與實際生活相關聯,如教師可以通過學生感興趣的生活元素進行教學內容的融合,通過生活化的課堂問題引導學生思考,最終具備較好的解決問題的能力,也可以運用所掌握的知識解決實際生活上的問題,為其未來成長與發展創下良好條件.
結 語
綜上所述,課堂提問是一種新型教學方式,備受教育者青睞,而為了保障小學數學教育工作順利展開,教師應結合實際情況開展課堂提問,充分發揮提問價值,讓學生數學成績得以提升,其最終的目的也是為了確保學生朝著更好的方向成長和發展.
【參考文獻】
[1]鄺孔秀,劉芳,勞金晶.小學數學教師課堂提問的現狀與改進策略[J].課程.教材.教法,2020(10):77-81.
[2]趙啟翔.小學數學教師課堂提問技能現狀及策略研究[J].新課程,2020(20):84-85.
[3]安小喜.小學數學教師課堂提問的現狀及改進的必要性[J].科普童話,2020(04):86.
[4]李寬.小學數學教師課堂提問技能現狀及策略剖析[J].學周刊,2019(32):41.
[5]蔣國慶.小學數學教師課堂提問技能現狀及策略分析[J].名師在線,2019(28):4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