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映俊
【摘要】傳統的高中數學課堂教學以灌輸為手段,單純強調知識本位,忽視了學生內在數學素養的提升與發展.而將信息技術應用到高中數學課堂教學中,可以從問題啟發、情境導入、數學專題設計等角度入手優化教學.基于此,文章結合高中數學課堂教學的實施現狀展開論述,探索信息技術在高中數學課堂教學中的多元化應用策略.
【關鍵詞】高中數學;課堂教學;信息技術;多元化應用
引 言
信息技術時代,教師應重視信息技術的教育定位.在創新教學模式的同時,從信息技術的應用、課堂上的互動入手展開教學工作.目前,部分高中數學教師已經開始嘗試將信息技術應用于課堂教學活動中,但在應用信息技術的過程中,存在重視教學活動的設計,忽視了數學與生活、學生之間的交流的問題,導致“以生為本”的教育思想無法在課堂教學中扎根.因此,教師要結合信息技術的教育功能、特點設計教學活動、調整教學方法、改變教學模式,并對高中生的數學素養開展強化訓練,實現數學與教學的多元聯動,為高中生的數學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
一、電子白板展示問題,進行趣味教學
信息技術背景下的高中數學課堂教學不僅具備資源展示、課堂活動設計、趣味互動等多元教學價值,而且能在引導高中生掌握數學知識的同時,調動學生的探究熱情.為了積極優化高中數學課堂教學活動,教師應嘗試應用現代化教學技術用,以電子白板為支撐,展示數學學習問題,引導學生展開數學探究活動.對此,教師可將數學問題與數學學習要求結合起來,在應用現代信息技術展開授課時,結合信息技術平臺的“直觀展示”特點發起教學活動,利用多媒體設備呈現學題,讓數學學習活動與教材、生活逐步接軌,從而使學生在解題中探究、在學習中進步,提升高中數學課堂教學的交互價值.
電子白板構建了交互性更強的高中數學課堂,在實施教學的過程中,借由問題展示、數學活動設計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培養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
例如,在教學“集合”時,為了提升高中數學課堂教學質量,教師可以利用電子白板展出趣味問題.在電子白板中,圍繞著分數、小數、整數、正數、負數等概念分別列舉數字,要求學生對其進行分類.在具體教學中,教師可先通過-0.5,0.5,8,-8等數字實施數學教學,讓學生在對數字進行分類的同時掌握數學知識.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學生可以按照整數的概念將8,-8分為一類,也可以根據正負數的概念將0.5與8,-0.5與-8分別劃分為正數與負數,從而積累數學學習經驗.然后教師可通過電子白板的展示,引導學生對數學知識進行匯總,再結合學生的實際探究過程,導入集合、子集等數學知識,讓學生在問題的推動下自主思考.
從高中數學課堂教學經驗來看,缺乏學習興趣、數學學習能力不足等短板阻礙著學生的成長,要想發展高中生的數學思維,則必須解決學生身上存在的學習問題.在電子白板的帶動下,教師依靠數的分類幫助學生掌握數學知識,促使學生初步掌握“集合”的基本定理.并在之后的數學教學活動中,教師圍繞著多元化數學知識點實施授課,與學生進行互動交流:除了按照整數、正負數的類別對數字進行分類,還可以用怎樣的方式表示數?在互動的過程中,學生理解了集合的概念,理解了集合中包含的數學元素.
二、微課視頻講解難點,提高教學效率
高中數學整體難度較大,且具有抽象性與實用性的特點.教師可在微課視頻的帶動下,以數學知識講解、課堂教學資源應用為突破口,使學生形成數學思維,發展內在素養.針對高中數學教學課堂上存在的效率低、可用資源單一等問題,教師可以利用微課視頻展開教學活動,引導學生在視頻資源的帶動下對數學知識進行整合,將學生掌握的數學知識與學科任務聯系起來,并構建開放式數學課堂,并借助現代信息技術組織解題、授課等教學活動,培養學生良好的數學學習能力.
例如,在教學“指數函數”時,該教學板塊中提出了“利用信息技術探究指數函數的性質”這一教學板塊,要求學生主動借助信息技術進行數學探究活動.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嘗試利用微課視頻實施教學,并細化教學活動過程.首先,教師可要求學生分析數學問題,應用有關數學知識.在微課視頻中,教師可為學生展現常見的指數函數,從變量的變化、指數函數的圖像入手展開教學,幫助學生逐步掌握數學知識點.其次,教師可結合微課視頻提出趣味性互動問題:指數函數可以理解為“帶有不同指數的函數”,當指數發生了變化,函數的取值、圖像會如何變化?在提出數學思考問題的同時,在課堂教學活動中繼續導入微課視頻:從不同的指數函數入手,在微課視頻中,圍繞著展出的函數解析式、繪制函數圖像的過程實施教學.
高中數學課堂教學應該在數學知識與課堂交流的同步推動下不斷創新,為了調動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熱情,教師要應用信息技術.
三、圖片資源創新教學,發展學生素養
除了對基礎數學知識的教學與應用,教師還應該在落實教學活動的過程中創新教學模式,以學生容易接受的方法開展數學教學活動.對此,教師可以嘗試利用圖片資源開展授課,從圖片素材的應用、圖片的開發等多角度入手實施教學,引導學生主動掌握數學知識.圖片是高中數學課堂教學中較為常見的一種學習資源,能滿足學生直觀化的數學學習要求,為學生進行數學探索提供了媒介.重視圖片素材的創新應用,從數學概念展示、數學定理分析、數學知識應用等角度創新高中數學課堂教學模式,可以有效提高高中生的數學學習能力.
例如,在教學“直線的方程”時,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導入圖片資源,引導學生觀察圖像.在教學的過程中,建立先看后學的教學模式:先幫助學生通過觀察活動掌握直線的幾何特點,再導入直線方程的有關概念.首先,教師可要求學生進行數學知識的學習與應用,在教學課堂上,圍繞著數學知識點培養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與數學探究能力.教師以圖片為載體,導入不同斜率的直線,并在教學活動中導入數學問題:在數學中,數字和圖形可以相互轉化,那么對于直線,其與方程的有關知識之間是否也存在著一定的關系?并要求學生展開數學探究學習.其次,教師可結合具體的數學問題引導學生掌握“直線方程”的有關知識:現在有一條直線穿過坐標軸上的兩個點,且兩個點的坐標已知,能否借由這兩個點求出直線的斜率?在進行互動的過程中,教師將獨立解題、數學探究、課堂互動等環節融為一體,形成全新的高中數學教學模式.在隨后的數學教學中,教師可利用信息技術繼續導入圖片資源,以“例題+標準答案”的形式實施教學:教師給出有關于直線方程的全部知識,學生在探究數學知識的同時進行自主學習,對直線方程的相關知識進行匯總、加工.
教師設計的數學活動不能單純從課堂上的灌輸入手,而是要對信息技術的應用價值展開探究,讓學生認識到信息技術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實用性特點,主動利用信息技術展開學習.
四、教學軟件自主交流,驗證數學知識
毫無疑問,信息技術下的高中數學課堂教學是開放的.在信息技術背景下,教師可將灌輸式教學轉化為啟發式教學,借助信息化教學資源實施授課,讓學生在看見數學問題、掌握數學定理的同時進行觀察與思考,以此調動高中生的數學學習積極性.基于此,教師可以嘗試利用數字化教學平臺實施教學工作,打造互動交流的新課堂,在線上的互動學習環節中,從問題展示、數學應用、自學解題等角度入手,培養高中生良好的數學學習能力.
例如,在教學“直線、圓的位置關系”時,教師可以借由數學繪圖活動與學生進行交流.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提出數學問題:現在有一條直線、一個圓,思考一下,直線與圓之間存在著怎樣的位置關系.在初始階段的教學中,教師應允許學生對數學繪圖軟件進行應用,結合“幾何畫板”等工具開展數學實踐活動.在學生完成數學繪圖任務之后,按照學生所創作的作品對數學知識進行分類:直線穿過圓,代表直線與圓相交;直線與圓接觸但只存在一個交點,代表直線與圓相切;直線與圓之間不存在任何交點,代表直線與圓相離.在進行數學學習時,學生對要所繪制的數學圖像進行觀察,思考如何判斷相交、相切、相離數學概念,培養學生的數學應用能力.教學軟件為學生創造了自學的機會,讓高中數學課堂教學以更開放的形式開展,對于學生遇到的一些學習問題,也可以嘗試借由教學軟件進行授課:通過繪圖活動展開思考,除了相交、相切和相離,直線與圓之間是否還存在著其他的位置關系?教師可通過提問與解題的有效互動,讓學生在開放式課堂中展開數學探究.除了幾何畫板,教師還可以利用數學畫板實物材料展開教學活動,讓學生在進行數學學習的同時主動解決有關問題:如果直線與圓的交點數量無法確定,思考一下,應該如何借由數值、直線與圓之間的數學關系確定二者的位置關系?圍繞著圓的方程、圓心的位置、直線的斜率等多元數學知識引導學生進行思考探究,培養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
五、多元平臺互動交流,記錄學習過程
高中生的思維發展水平存在較大的差異,一些學生對于數學教學活動表現出了較強的參與熱情,愿意主動進行學習.在高中數學課堂教學活動中,這類學生能夠快速捕捉關鍵的數學信息,整合數學資源,在課堂上進行學習交流.但一些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較差,對于高中數學課堂教學較為抵觸,在嘗試掌握數學知識的過程中,死記硬背已經成為學生最常用的學習方法.因此,以信息技術視角下推動高中數學課堂教學的創新開展,應結合信息技術為學生創造探索、交流的機會,記錄數學學習的過程,引導學生分享數學學習的經驗,提升高中生的內在數學素養.
例如,在教學“隨機抽樣”時,在現代抽樣統計活動中,為了確保抽樣統計的隨機性、統計結果的可靠性,教師可選擇借由信息技術平臺開展教學活動.首先,選擇對應的教學軟件,如“抽樣模擬器”“取數器”等,要求學生圍繞著數學知識點展開互動.教師為學生導入數學情境:某企業生產了一千臺切割機,已知其合格率為97.3%,現在要對切割機的合格率進行調查,思考一下,隨機抽取三臺切割機,機器不合格的概率是多少?在進行互動的過程中,通過取數器引導學生進行數學探究活動:選擇1000臺切割機作為樣本,根據問題中的概率,對表示合格機器的數字與表示不合格機器的數字分別標記顏色,再隨機抽取.在教學的過程中,問題轉化為啟發學生思維的金鑰匙:學生借由教師給出的問題展開思考,搜集問題中的關鍵信息.在隨后的數學學習環節,借由解題、學習的過程來掌握數學知識,在學習的過程中推導數學算法、定理等基本數學概念.對學生提出數學探究任務,思考隨機抽樣調查的實施原則:除了對整體樣本的隨機抽樣之外,能否將不同的樣本分為不同的小組進行抽樣?對比整體抽樣,這樣的抽樣結果會有怎樣的變化?
在信息技術支持優化下的高中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扮演好提問者的角色,提出問題、組織互動,從而鍛煉學生的數學探究與數學應用能力,以此創新高中數學課堂教學模式.
六、信息技術整合經驗,學生自由學習
信息技術的主導權不一定要完全掌握在教師的手中.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來幫助學生匯總數學學習經驗,圍繞著學生已經掌握的數學知識構建全新的數學課堂.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將信息技術應用到數學探究、數學經驗整合、數學活動設計等教學板塊中.通過信息技術導入基本數學概念,能讓學生在數學學習過程中獨立掌握數學定理,夯實學困生的數學基礎;依靠信息化平臺導入數學問題,通過問題開展對學生思維的強化訓練,能幫助學生探究數學知識.將現代信息技術轉化為整合數學知識點的有效工具,針對學生的學習能力因材施教,有助于高中生在數學學習中共同進步與發展.
例如,在教學“平面向量的數量積”時,如果教師單純從理論灌輸入手,學生必然會對枯燥的教學活動產生抵觸情緒.為了提升學生的數學學習熱情,教師可利用信息技術幫助學生整合學習經驗.首先,以短視頻為載體,要求學生獨立搜集數學資源,圍繞著平面向量的概念、平面向量的運算開展教學活動.在進行授課的過程中,以學生獨立掌握數學知識為基本教學要求,按照基礎概念、數學計算的分類導入數學知識點.在教學活動中,對知識點進行分類.其次,教師可引導學生獨立開展數學學習活動.教師在信息化教學平臺的支持下,圍繞著數學概念理解、數學解題活動開展教學,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獨立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從平面向量的概念、平面向量數量積的計算方法等角度入手實施教學,利用演示文稿、短視頻等載體呈現學習經驗,推動高中數學課堂上的交流互動.
結 語
新時代下的高中數學課堂教學正向著現代化、科學化的方向不斷轉變,學生與信息技術之間的交流愈發密切.在高中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從信息技術的應用分析、教學活動的設計等多視角入手展開教學.利用信息技術講解基本數學概念,通過現代化教學軟件引導學生探究數學知識,以創新出更有價值的高中數學課堂教學模式.
【參考文獻】
[1]王鑒.高中數學課堂教學中信息技術的多元化應用策略[J].讀寫算,2021(33):25-26.
[2]秦亞玲.信息技術在高中數學課堂教學中的應用策略探究[J].數學學習與研究,2021(30):18-19.
[3]賈佳.信息技術在高中數學課堂教學中的運用探究[J].學周刊,2020(26):8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