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逸群 鄭家俊 吳新燕

摘要:針對高校學生因涉世未深、防范意識薄弱導致治安、刑事案件頻發問題,本文在對江蘇省多所高校安全教育現狀調查的基礎上,剖析高校安全教育的主要做法和存在的不足。為提高安全教育的成效,提出“雙區協同、三全育人”模式下的高校安全教育思路,從安全教育機制建設出發,開展研究與實踐探索,實踐表明安全育人模式先進可靠,成效顯著。
關鍵詞:高校學生;“雙區協同”;“三全育人”;安全教育
近年來,高校治安、刑事案件頻現,涉校涉生事件、案件呈逐年上升趨勢。高校案件和大學生違法犯罪引起社會普遍關注。針對大學生安全防范不足、法制意識欠缺等問題,高校領導層、思想政治教育和安全管理工作者要深刻吸取慘痛教訓,全面加強安全教育 “四落實”,進一步推進安全教育進課堂、進教材、進頭腦,使大學生接受正規、系統的安全教育,使其在面對安全問題時,有更多正確的方法、知識和經驗來應對并處置,避免發生經濟損失和人身傷害。
一、高校安全教育現狀調查
安全教育是高校安全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為深入了解高校安全教育現狀,筆者對江蘇省166所高校展開調研,調研包含領導重視程度、安全教育制度、培訓及活動開展、師資隊伍建設情況等。
(一)安全教育工作概況
各高校頂層均高度重視安全教育工作,學校安全責任清單和安全責任書中對安全教育有明確要求。部分高校黨政每年召開安全工作專題會議,聽取安全工作匯報,對安全教育的組織開展有計劃、有布置、有落實、有考核。
各高校均能嚴格按照國家、省市關于實驗實訓、消防應急疏散、思想政治、法制安全和心理健康等工作要求,開展規定課時的教學與考核。尤其針對具有危險性質的實驗實訓室,均開展實驗實訓前安全教育培訓并進行準入考試,通過培訓并考試合格,方可進入實驗實訓室學習與實驗。
各高校均有重點時段安全教育活動的組織開展。在新生入學、5.12防災減災日、全國安全生產月、大學生安全知識競賽月、119消防宣傳月和12·2交通宣傳月等重點時段,均能組織開展形式多樣的安全教育與實踐活動。教育范圍涉及實驗室管理員、指導教師、后勤職工、實驗實訓學生等;心理健康教育更是覆蓋全體學生。
(二)安全教育工作中存在的不足
多數高校尚未建立健全安全教育組織機構和安全教育協同機制。法制安全、實驗實訓安全、食品安全、心理健康和常規安全等各項安全教育由不同教學和管理部門負責,缺乏協同機制。其中,實驗實訓培訓課時較少,準入考試也較淺顯;心理健康主要以選修課形式納入教學環節;其他安全教育受眾群體為部分師生,難以實現全覆蓋。
多數高校尚未構建安全教育專業師資團隊,安全教育授課教師除實驗實訓指導教師、心理健康專業教師外,多為安全保衛管理人員、輔導員和班主任等,授課人員安全教育知識儲備不足,專業化程度不高,專業性有待進一步增強。
多數高校尚未構建完備的安全教育課程體系,無安全教育管理規章制度和獎懲考核實施辦法。安全教育培訓多以講座、活動等方式開展,未經過專業論證,也無完備的課程體系,個別高校甚至沒有專業的安全教育教材,僅憑授課教師自身的經驗和日常安全素養的積累。教育頻次和教學內容的多少全憑教師個人職業自覺,因無激勵、考核與懲戒措施,教師開展安全教育的工作積極性不高。
以學生為主體的安全本質化教育不足。安全教育方式仍以信息灌輸為主,安全講座和安全活動開展形式千篇一律,創新較少,很難激發學生參與的熱情和自我學習的內生動力,無法達到高校大學生 “準職業人”必須具備的安全標準要求。
二、開展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高校是社會穩定的 “晴雨表”,大學生的安全關聯著千家萬戶,關系校園安全穩定。當前,國際形勢復雜多變,局部區域爭端頻繁,國內外敵對勢力、敵對分子始終沒有改變對我國的 “和平演變”,他們通過各種途徑實施 “西化”“分化”的政治陰謀。大學生思想單純,防范意識和辨識度不高,加強安全教育是保障高校安全穩定的有效途徑之一。
(一)國家層面
2014年,習近平總書記首次提出總體國家安全觀。[1]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他強調要樹立安全發展理念,弘揚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思想。[2]《普通高等學校安全教育管理若干規定》對高校進行大學生安全教育做出明確規定,要求學校要經常性開展安全教育,將安全教育開展列入學校重要議事日程,并加強組織領導。[3]《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要求,企業接受學生實習的,要對實習生進行安全教育與培訓,必須提供防護用品,高校要配合實習單位對學生開展職業安全教育與培訓。[4]
(二)高校層面
學校的安全穩定事關事業發展,事關人才培養,事關和諧穩定。近年來,“實驗室著火”“食堂油鍋起火”“使用違章電器導致宿舍火災”“舍友投毒案”“班長高額借貸跳樓案”“女大學生乘車失聯案”“裸聊、招嫖被詐騙案”等各類案件時有發生,影響校園安全穩定。
(三)學生個體層面
大學生作為 “準職業人”必須具備職業安全素養。大學生是社會主義接班人和建設者,他們的知識儲備和專業素養已然具備,但需要熟知國家法律法規、校紀校規和工作所需的職業安全知識。
三、“協同育人”安全教育研究與探索
筆者所在學校從2018年開始,秉持 “德育為先、能力為重、全面發展”的人才培養理念,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根本任務,探索實踐 “雙區協同、三全育人”模式,旨在提升學生思想政治素質、人文素質、身心素質、職業素質和創新創業素質,不斷提升人才培養質量。[5]在學校踐行 “雙區協同、三全育人”模式推廣過程中,把大學生安全教育作為 “立德樹人”任務之一,始終貫穿首尾,且延續至未來。
(一)安全教育機制體制建設
學校成立由黨委書記和校長為組長,其他校級領導為副組長,相關職能部門、教學單位黨政主要負責人為組員的安全教育工作領導小組,全面負責安全教育各項工作組織與實施。建立健全以領導小組成員、安全管理部門負責人、馬克思主義學院教師、輔導員、各班安全員、學生安全志愿團體成員為主體的安全教育組織機構,具體落實安全教育培訓和安全教育宣傳活動的組織與實施。印發安全教育工作相關管理制度,明確職責與分工,實行績效考核。
(二)安全教育模式研究與探索
預防為主,做好安全教育預前工作。一是下好 “先手棋”,將安全教育任務與新生錄取通知書同步送達,新生安全教育 “預”前實施——從2022年開始,江蘇省教育廳籌劃并組織開展 “安全教育先行,青春校園無憂”新生安全教育。按要求,新生接到錄取通知書后,要完成在線安全知識學習、測試和綜合考試,考試成績需達到 80 分以上,視為合格。考試合格后,系統自動生成大學生安全教育合格證書,新生在入學報到時上交學校,計入個人安全學習檔案。二是新生入學后,學校安全教育工作以 “教育為主,預防為先”為主線,貫穿學生學業生涯,分模塊實施。從國防安全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法制安全教育、實驗實訓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到常規的安全教育,由不同部門組織實施。學校安全教育領導小組辦公室統籌做好安全教育教學頂層設計,根據規劃方案,學校每月開展一次校級安全教育主題活動;二級教學部門每月組織一次安全教育主題班會;各班級根據日常教育安排組織班級、宿舍安全教育。全面踐行 “三全”育人安全教育。
以 “課堂教育”為主陣地,培養大學生正確的安全觀。課堂教育的理論與實踐學習全面、系統、整體。常規安全教育課堂有國家安全教育、國防安全教育、實驗實訓安全教育、心理安全教育和法制安全教育等。以實驗實訓室安全教育為例,進入實驗實訓室實踐前,有嚴格的準入考試。相關專業的安全教育、器材安全操作規程和實驗實訓安全防護須知具體而詳盡,大學生經過學習并考試合格后方可進入實驗實訓室進行實驗實訓,操作過程中須嚴格遵守操作規程,并按要求做好防護。
多方聯動,結合實事案例,開展形式多樣的大學生安全教育培訓。在上級機關與屬地公安機關的指導與幫助下,以發生在大學生身邊的實事案件為案例,通過案例剖析、以案說法、以案警示等多種方式開展安全教育。一是以馬克思主義學院和安全管理部門為主,按常規做好法制安全教育講座、防詐宣講報告會等傳統安全教育宣傳。以輔導員、班主任為主體,實現學區晚自習談心、宿舍關心關愛訪談式的安全教育交流。二是采用學習通、慕課等新媒體實現線上安全教育。安全教育師資團隊錄播或拍攝安全教育微視頻、案例詳解、安全動畫小常識等素材,通過學習通、微信公眾號、QQ群、微信群推送,組織學生觀看并答題,完成后獲得素質學分。三是加強學生社團指導。社團成員組織安全教育活動,開展安全教育宣講,通過活動的組織、材料的準備,將安全素養內化于心,外顯于行,營造人人講安全、人人關心安全、人人都是安全員的良好氛圍。
理實一體化,開展應急疏散演練與實踐活動,不斷檢驗和完善各類應急預案,實現安全閉環管理。進行課堂學習、線上視頻與理論學習、安全教育宣講與報告會等理論的不斷儲備,組織開展各類應急疏散演練,如燃氣泄漏、實驗室著火應急疏散演練、食物中毒、學生宿舍急救演練和大型活動應急疏散演練等,通過反復演練,不斷檢驗和完善各類應急流程,根據完善后的應急流程加強安全教育,實現安全閉環管理。
創新 “浸潤式”安全文化,以 “安”潤人。一是以櫥窗、宣傳欄、表白墻等為載體,發布安全常識提醒;二是巨幅噴繪制成安全教育警示欄,設置于舍區、學區醒目位置,以身邊的案例為主要內容,宣傳教育引導學生,以案警人;三是以學校公眾號為載體,每月推送安全教育主題宣傳素材,分院公眾號將安全知識與學生所學專業相結合,推送安全教育專業網文,以 “安”化人;四是探索組織由退伍復學學生組成的 “安保特勤”社團,參與巡邏、大型活動的安保和應急處突等,在巡邏、執勤、應急救援時,特勤隊員成為行走校園的安全文化名片。
四、思考與成效
(一)“以安全教育為主,事故預防為先”應成為安全工作的主線。倡導并鼓勵教師將思政課程向課程思政不斷拓展。學校專任教師在傳授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和總體國家安全觀的基礎上,要重視并逐步加強實驗實訓課程的安全操作規范和安全操作流程,將學生培養成為思想政治安全、職業道德安全和職業操作流程安全的“準職業人”。
(二)大學生安全教育由心理健康、情感交流向消防疏散應急演練、防火、防盜、防詐騙和食品安全等社會安全防護拓展。高校安全教育團隊成員全面構建“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網格化安全教育模式。立足“雙區協同,三全育人”模式下的安全教育,將安全理念內化于心,安全素養外顯于行,通過言傳身教,夯實學生安全素養根基。
(三)安全教育成效逐漸顯現。在江蘇省大學生安全知識競賽中,學校安全知識競賽團體均分逐年提高,學生團隊獲省賽一等獎2個,三等獎2個,優勝獎2個;教師團隊獲得江蘇省實驗室安全技能大賽團體二等獎;學校獲得“2022年江蘇省高質量平安校園建設高校”榮譽稱號。
五、結束語
經過長達三年的調研、分析、研究、實踐與探索,“雙區協同,三全育人”模式下的高校安全教育構建了從頂到底、分工明確的協同育人機制,完成了高校安全教育 “全員、全程、全方位”育人建構標準、實施路徑和教育教學、實踐演練等的具體落實。師生安全素養明顯提升,安全育人成效顯著。
參考文獻:
[1] 中共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編.習近平關于總體國家安全觀論述摘編[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8.
[2] 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J].理論學習,2017(12):4-25.
[3] 程乘,牛紀亮.高校平安校園建設新格局研究[M].北京: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2021.
[4] 王煥斌.高校安全培訓教程[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
[5] 席海濤,吳新燕,王永紅.高職“雙區協同、三全育人”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創新實踐:以江蘇信息職業技術學院為例[J].物流技術,2021(40):155-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