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通 郭玉堃 朱金鳳
摘要:在職業教育“教隨產出、產教同行”的時代背景下,校企融合共建“資源工廠”凸顯其重要意義。“資源工廠”是校企培養高技能型人才、進一步實現產教融合的重要載體。以洛陽職業技術學院寵物診療技術專業為例,進行校企融合、共建“資源工廠”、創新教學資源建設模式探索,形成“三共建、一打造”實踐路徑,以期為高職院校寵物診療技術專業培養高水平技能型人才提供新路徑。
關鍵詞:職業教育;校企共建;資源工廠;產教融合
據《2022中國寵物醫療行業白皮書》(行業研究報告)顯示,隨著我國經濟發展和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加,中國養寵人群不斷擴大,寵物醫療消費逐年增長,消費潛力較大,未來寵物醫療的消費支出和市場規模將進一步擴大。自2009年開始執業獸醫師資格考試開設試點以來,截至2022年,我國官方獸醫13.6萬人,執業獸醫16.5萬人,鄉村獸醫17.7萬人,根據發達國家每千人對獸醫服務的需求比例,我國執業獸醫缺口在30萬人左右。從數據上來看寵物醫療行業對專業技術人員有較大需求,這就為寵物診療專業的人才培養帶來了新的機遇和挑戰。
校企融合是指學校結合自身專業情況與行業內相關優秀企業進行聯合辦學,共同參與人才培養的過程。在培養學生的過程中,學校與企業互為支持、共同進步[1]。學校與企業在“雙元育人”、產學研高效融合、打造高水平社會服務團隊等合作中共同建立共享化“資源工廠”是深化產教融合、推動協同育人的重要途徑。在“教隨產出、產教同行”的大背景下,校企融合共建“資源工廠”,可以有效促進優勢教育資源共享、加強實踐教學、優化人才培養、提升創新能力。通過這種合作模式,學校和企業可以實現優勢互補,共同推動人才的培養和產業的發展。
一、校企融合共建“資源工廠”的背景與意義
2021年10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了《關于推動現代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提出要堅持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推動形成產教良性互動、校企優勢互補的發展格局;堅持面向市場、促進就業,推動學校布局、專業設置、人才培養與市場需求相對接。2022年12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深化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改革的意見》,進一步要求要堅持以教促產、以產助教、產教融合、產學合作,延伸教育鏈、服務產業鏈、支撐供應鏈、打造人才鏈、提升價值鏈,推動形成同市場需求相適應、同產業結構相匹配的現代職業教育結構和區域布局[2]。
(一) 共建“資源工廠”是實現“雙元育人”人才培養目標的有力支撐
“雙元育人”是指在校企融合、共建“資源工廠”,學校和企業共同承擔高職教育人才培養任務,以實現現階段高職教育人才培養目標。“雙元育人”主要通過以下幾個方面來實現目標。第一,學生職業能力培養。學校和企業共同努力,將專業理論知識與實踐技能有機結合起來,為學生提供全面的職業能力培養。“資源工廠”能夠推動學生積極參與實習和實訓活動,提供真實的工作場景,幫助學生掌握實際操作技能。第二,學生專業素養培養。學校和企業共同培養學生的專業素養,包括職業道德、團隊合作、創新思維能力等。學校通過開設專業素養課程、組織職業素養培訓等方式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而企業通過導師制度、企業文化建設等手段培養學生的職業意識和道德品質。第三,產業需求對接。“資源工廠”緊密對接產業需求,根據需求變化及時調整和優化教育內容和教學方法,并及時了解市場需求和行業發展趨勢,將這些信息應用到課程設計和教學過程中。“資源工廠”還可以參與學校的教學評估,提供反饋和建議,促進教育與產業的有效銜接。第四,產教融合創新。學校和企業積極探索產教融合的創新模式,推動高職教育的發展。“資源工廠”通過建立聯合寵物醫院、共享技術平臺、開展培訓合作等方式,促進知識創新和技術轉化。
(二) 共建“資源工廠”是培養“知行合一”高素質人才的有效路徑
“資源工廠”將學校教育與企業實踐相結合,為社會培養“知行合一”的高素質人才提供了有利條件。“資源工廠”提供了一個真實的工作環境,學生可以在其中進行實際操作和實踐項目,通過實踐教學,學生能夠更好地掌握職業技能。“資源工廠”邀請企業專業人士擔任學生的職業導師,指導學生的實踐活動并分享自己的職業經驗。導師不僅傳授專業知識和技能,還能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職業態度和價值觀[3]。“資源工廠”可以與社會各界建立合作關系,開展社會服務活動。通過社會參與和服務,學生能夠更好地了解社會需求和問題,提高綜合素質和社會適應能力。總之“資源工廠”能夠培養出具備專業技能、創新能力和社會責任感的高素質人才,為社會的發展和進步做出貢獻。
(三) 共建“資源工廠”是響應“人人持證、技能河南”的需要
“資源工廠”創造了一個真實的工作環境,學生可以在其中進行各種實操訓練,包括相關儀器和設備使用、技能操作、寵物醫院SOP流程、手術操作模擬等。通過大量的實踐訓練,學生能夠熟練掌握實際工作所需的技能,并為獲得相關職業資格證書做好準備[4]。“資源工廠”可以提供與職業資格認證相關的培訓課程。通過與相關行業協會或認證機構合作,學生可以接受針對性的職業技能培訓,并參加相應的認證考試。這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職業競爭力,掌握符合行業標準的專業技能。
(四) 共建“資源工廠”是實現校企資源、產教融合共享的必由之路
學校自身擁有優秀的教師團隊、較強的教科研實力、教學設施和實訓場地;企業自身具備企業導師和專家、能夠提供最新的行業動態和技術趨勢、有職業培訓資源、可以為學生提供實踐機會。“資源工廠”能夠使校企的優勢資源得到共享。在學生的培養過程中,“資源工廠”可以為學生提供實踐和就業機會,學生可以接觸真實的工作環境和項目,在實踐中提高自己的能力和素質,也能了解到行業的最新動態和最新的技術革新。同時,企業也可以借助“資源工廠”招聘優秀的學生,為企業帶來更多人才。校企雙方的優勢資源在人才培養的過程中得到最大化的利用,學生、學校、企業三方得以實現協同發展。
二、校企融合共建“資源工廠”建設模式與實踐
(一) 多元融合,共建高水平“資源工廠”
“資源工廠”由學校提供先進的設備和場地,同時給予師資力量支持。企業提供職業導師、行業專家團隊、技術指導、市場動態和培訓資源支持。這樣才能夠融合共建高水平的“資源工廠”。細化來講,第一,學校提供具備豐富教學能力的專業教師,他們可以傳授學生相關的理論知識。企業派出有豐富實踐經驗的導師或專家與學校教師合作,為學生提供指導和輔導,他們可以分享實際工作經驗和案例,幫助學生將理論知識應用到實踐中,從而使整個教學過程具備更強的針對性和實踐意義。學生在整個過程中實踐能力、職業素養等均得到了有效提升,同時積累了行業經驗。企業導師和職業專家也可以為學生提供職業規劃方面的指導和建議,幫助學生明確自己的職業目標,并制定合理的職業規劃路徑。第二,學校提供場地和先進的儀器設備,企業提供優質長效的運營機制和技術團隊。學校骨干教師、企業專家團隊利用雙方優勢實現校企共同進行相關項目的開發和技術創新。學生和教師共同參與,構建協同發展、合作共贏的開發平臺。學生的創新能力、創造性、溝通協作能力、務實精神在這個過程中得到最大限度的開發。例如,校企合作共建“第三方實驗室診斷中心”,企業通過自身在行業的影響力,將“資源工廠”所輻射區域的寵物醫院需要進行三方診斷的病料送至平臺,骨干教師可以通過對收集病料的分析來進行科研創新工作。學生們通過實際動手操作可以提升自身的實踐能力,亦可積累診斷經驗。企業則可以通過診斷中心來提升自身的行業影響力。
(二) 互利共贏,共建“雙向互動”管理機制
學校和企業共同籌建的“資源中心”,為雙方提供了交流和合作的場所,方便雙方的溝通與合作,促進產、學、研融合。學校和企業明確合作的目標和任務,明確各自的責任和權益。雙方通過簽訂合作協議或項目合作協議等形式,明確合作內容、時間、方式和雙方的權益分配等細節。通過建立校企聯合寵物醫院、第三方實驗室診斷中心或工程中心等機構,將雙方的專業優勢和資源整合起來,共同開展科研項目、技術研發和創新實踐等活動。同時,建立師生赴“資源中心”頂崗實踐、企業人員到“資源中心”指導、培訓的交流機制,促進雙方深入合作。學校和企業建立信息共享平臺,及時分享科研成果、市場需求等信息。為了確保校企合作的高效融合,雙方建立定期評估機制,對合作項目進行評估和反饋,發現問題并及時進行調整和改進。此外,邀請專家和第三方機構對校企合作進行評估,提供客觀的意見和建議。
通過建立良好的合作平臺、明確合作目標、搭建多層次的合作機制、實現信息共享和資源共建,以及建立評估與改進機制,可以促進校企產、學、研的高效融合,并建立高質量的“雙向互動”機制。這樣的合作模式將有助于提升教育的實際應用價值,推動科研成果的轉化和創新能力的提升。
(三) 產教嵌入,共建與未來工作相匹配的實訓體系
學校和企業明確當前和未來產業的需求,了解行業技能要求的變化趨勢。有針對性地設計實訓教學內容,確保學生獲得與未來工作崗位相匹配的技能和知識。邀請企業導師參與到實訓教學中來,為學生提供實際工作經驗和指導。企業導師的參與可以使學生更好地理解行業要求,培養實際操作能力,并為就業做好準備。學校和企業共同投資建設實訓基地,提供先進儀器和設備,模擬真實的工作環境。雙方共享資源、研究資金、技術平臺等,提高實訓教學的質量和水平。學校和企業共同開展產教融合的研究項目,通過合作研究解決實際問題,培養學生的科研能力和創新意識。這樣能夠有效將學術研究與實踐相結合,推動實訓教學體系的不斷創新。通過以上措施,可以充分開發校企融合共建的“資源工廠”,建立與未來工作匹配的實訓教學體系。
(四) 與時俱進,共同打造高水平社會服務團隊,提升品牌效應
校企通過合作設計課程和項目,將學校教師和企業專家結合起來,形成“雙師型”教學團隊。教師和專家可以共同制定教學大綱、實踐項目,并進行教學活動的分工與合作。學校和企業共同開展師資培訓,提升教師的專業素質和能力。培訓內容可以包括行業前沿知識、實踐技能和教學方法等。這樣可以保證教師具備與企業專家對接的能力和水平。建立教研合作機制,共同開展教學研究和課程改革。雙方分享教學資源、案例和最佳實踐,促進教學質量的提升和創新。校企建立雙向評估機制,對“雙師型”團隊的教學效果和合作成果進行評估。通過評估結果,及時調整和改進教學方法和內容,保持教學活動的高水平。學校和企業共同組建高水平的“雙師型”專業團隊可以充分整合學校和企業的資源和優勢,提供更貼近實際工作需求的教育培養,為學生提供更具競爭力的專業技能和素質。同時,也能夠促進學校和企業之間的深度合作,實現優勢互補,共同推動專業教育的發展,增強社會服務能力,建立品牌效應。
結語
中國職業教育與中國現代化共生發展,發揮著服務經濟發展和支持現代化的重要作用。產教融合是衡量職業教育改革成效的重要標志,是實現教育鏈、產業鏈、供應鏈、人才鏈與價值鏈有機銜接的重要舉措。在“教隨產出、產教同行”以及寵物診療行業急需培養大量高水平技術技能型人才的背景下,需要職業院校與企業攜手融合共建規范化的“資源工廠”來滿足職業教育時代要求。“資源工廠”的建立使學生的職業能力和綜合素養、學校的人才培養成效、企業的品牌影響力均得到提升,實現了學生、學校和企業三方共贏。
參考文獻:
[1]蔣磊,徐秀景.產教融合背景下校企共建寵物診療專業實訓基地研究[J].現代畜牧科技,2020(11):13-14+20.
[2]郭化超,王樹梁,張力.職業院校產教融合型實訓基地校企共建模式實踐研究:基于山東交通職業學院校企合作“333”模式分析[J].天津職業大學學報,2023,32(03):53-59.
[3]邱鑠,王世芳.課程思政融入護理專業人體解剖學教學中的實踐[J].解剖學研究,2021,43(04):390-392.
[4]覃京翎.產教融合背景下校企協同共建共享實訓基地策略研究[J].教育觀察,2022,11(07):58-61.
基金項目:2021年度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研究與實踐項目“畜牧獸醫類專業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融合創新與實踐”,項目編號:2021SJGLX900;2022年第二批國家級職業教育教師教學創新團隊課題研究項目“畜牧獸醫(群)新形態教材”,項目編號:ZI2021100105;2023年度洛陽職業技術學院教育教學改革項目“校企共建‘資源工廠模式探索與實踐”,項目編號:JGXMYB16。
作者簡介:魏通(1991-),男,河南許昌人,碩士,助教,研究方向:教學改革與研究;郭玉堃(1990-),女,河南沈丘人,博士,講師,研究方向:教學改革與研究。
(責任編輯 馮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