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小玲
[摘 要] 高中思想政治教學要在“思想的高度”“政治的高度”和“學科的高度”不斷超越。教學中,教師要樹立一種“大思政觀”,以守正創新、凝聚共識、遵循邏輯、全面育人為大的方略,對學生進行全面性、全程性、全員性的思想政治教育,通過思想政治教育,為黨育人,為國育才。要充分發揮思想政治課程的育人功能,彰顯思想政治課程的育人價值,讓高中思想政治課成為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要載體。
[關鍵詞] 思想政治;大思政觀;教學邏輯
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是立德樹人、培根鑄魂的載體,它肩負著培育學生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使命。教師必須站在“立德樹人”的高度,從提升學生的思想政治素養、引領學生正確的政治方向視角,來引導學生的思想政治學習。高中思想政治教學要培養學生的政治認同、法治意識、科學精神和公共參與等素養。教師必須樹立一種“大思政觀”,對學生進行全面性、全程性、全員性的思想政治教育,為黨育人,為國育才。
一、高中思想政治教學要守正創新
高中思想政治教學要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要旗幟鮮明地“堅持什么、反對什么”,要清晰地把握、回答“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等一系列根本性的問題。高中思想政治教學要守正創新,始終引導學生站在馬克思主義立場來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同時,引導學生對具體的問題展開具體的分析,而不能因循守舊,墨守成規。教師要借助思想政治課程傳播主流意識形態,引導學生堅定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高中思想政治教學要堅持守正創新,堅持教學方向性和實效性的統一。方向性是提升學生思想政治學習力的前提,而實效性是提升學生思想政治學習力的保障。在教學中,教師應當設計相關的問題、任務等,驅動學生進行守正創新的思想政治學習,提升學生的思想政治學習力,發展學生的思想政治核心素養。
例如,教學思想政治必修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時,教師就應當在“社會主義為什么行”這樣的“大觀念”“大思想”“大前提”下,來引導學生認知“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只有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在教學中,教師不能機械、枯燥地說教,更不能機械、盲目地灌輸,而應當用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中的詳細內容來佐證,為大觀念提供良好的支撐。要堅持“論從史出”“史論結合”的方針,引導學生認知。如可以引導學生思考:“為什么說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只有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既不能簡單地呈現一些事實、事件等,將思想政治課異化為歷史課,又不能簡單地呈現結論,將思想政治課異化為理論思辨課。只有以思想政治的“大觀念”來統攝,將歷史的真實素材呈現出來并進行深入的分析,才能真正發揮思想政治課鑄魂育人的作用,才能體現思想政治課的意義和價值。
高中思想政治教學要突出整體性、結構性、系統性。教師要深刻把握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要旨,精心選擇思想政治課教學內容,優化思想政治課教學方式,提升思想政治課教學質量。教師要具有教學的長程視野,將高中思想政治課作為一個整體,通過整體性的思想政治教學,優化學生的思想政治品質,完善思想政治教學生態,培育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二、高中思想政治教學要凝聚共識
高中思想政治教學要圍繞“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的使命開展。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學中,教師要研究教材的學科編排體系、話語體系、學術體系等,并將學科知識的學術形態轉化為教育形態、學習形態、生命形態。只有這樣,高中思想政治課程對于學生來說才具有強大的凝聚力、引領力,才能讓學生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讓學生從內心形成一種最為強大、最為深層、最為持久的信仰力量。為此,高中思想政治教學要凝心聚力、凝聚共識,“以科學的理論武裝人”,“以正確的輿論引導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優秀的作品鼓舞人”。
凝聚共識要求教師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學中以科學的世界觀、方法論為指導。尤其是要讓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不斷夯實其歷史基礎;要將科學的意識形態滲透其中。為此,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讓歷史說話,讓時代說話,讓成就說話;要講好中國故事、中國共產黨故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故事;要在思想政治教學中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黨史教育、社會主義發展史教育等;要堅定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并將這“四個自信”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學中體現出來;要堅決做到“兩個維護”,引導學生自覺抵制不良的政治輿論,抵制西方的不良思想文化的侵蝕,從而培養學生辨別是非的能力,培養學生的思想政治素養,讓學生講政治、懂規矩、守紀律。
例如,教學思想政治必修三《政治與法治》時,要圍繞“大思政觀”,即“黨的領導”“人民當家做主”“全面依法治國”等核心概念展開。這些核心概念,各有其深刻的內涵,同時又相互聯系,它們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相得益彰。教師要始終圍繞“黨的領導”“人民當家做主”“全面依法治國”等展開教學。在此基礎上,教師引導學生深入發掘相關的課程資源,整合教材中的相關章節內容,如此,就能彰顯思想政治教學的整體性、統一性、一致性。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學中樹立“大思政觀”,就是要以學科的“大概念”為支撐,融合相關的資源、素材、知識等,構建教學的整體網絡,從而讓學生在思想政治學習中能前后關聯,積極有效地思考、遷移,從而把相關的知識內容學透、學活。
高中思想政治教學要“凝心聚力”,就要完善思想政治課的內容體系、教學體系、評價體系等,從而建立一種推動學生思想政治學習的長效機制,通過凝心聚力的教學,提高學生的思想政治素養,促進學生的思想政治知識體系向價值體系、信仰體系轉化,通過高中思想政治教學,讓學生成為頂天立地的“大寫之人”。這樣的“大寫之人”,才能真正成長為“時代新人”!
三、高中思想政治教學要遵循邏輯
高中思想政治教學樹立“大思政觀”不能在方向上跑偏,在實踐中走偏。為此,在實施思想政治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厘清思想政治的思想邏輯和實踐邏輯。要用思想邏輯引領思想政治教學,用實踐邏輯實施思想政治教學。思想邏輯主要解決“學什么”的問題,而實踐邏輯則主要回答“如何學”的問題。思想邏輯是根本,實踐邏輯則是抓手。只有把握思想邏輯和實踐邏輯,高中思想政治教學才能避免照本宣科、拼湊取巧等現象。
思想邏輯是一種價值導向,而實踐邏輯是一種行動方案。教師在新時代背景下,不僅僅要熟悉馬克思主義的哲學、政治經濟學、科學社會主義學說,還要把握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其中,學習、領會黨的“二十大精神”尤為重要,它是教師進行思想政治教學的準繩。它是一座“燈塔”,照耀著教師的思想政治教學。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學中,發揮導向、調節作用的應當是思想政治的思想邏輯。教師要研究學生的具體學情,包括學生的認知、心理特征,以思想邏輯作為實踐邏輯的原點和歸宿,從而活化思想政治課程內容,對教材內容進行補充、拓展、延伸。
例如,在教學思想政治必修三第三單元的“全面依法治國”這一部分內容時,筆者結合學生的生涯規劃教育,引導學生學習“依法行政”“公正司法”等方面的內容。筆者不僅讓學生學習“全面依法治國”的相關理論,還組織連線“市人民法院”的民事審判活動,觀看法院的行政違法、民事違法、刑事違法等的庭審視頻。在控辯雙方的辯論中,學生真正感受、體驗到法律的公正,認識到完善“以憲法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重要性,認識到“依法行政”“公正司法”“建設法治社會”的重要性。有學生說,全面依法治國要“堅持憲法確定的中國共產黨領導地位不動搖”;有學生說,堅持依法治國關鍵是“堅持憲法確定的人民民主專政和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不動搖”;還有學生說,“堅持依法治國,要不斷地完善法律體系”;等等。
思政課作為“立德樹人”的根本性課程,不僅僅要促進學生認知,還要激發學生的情意,引導學生的行為。教師不僅要把握思政課的價值意蘊,更為重要的是要拓展、深化思政課的教學,實現學生對思想政治的真學、真懂、真信、真行。教師必須具有宏觀的視野、整體的觀念,研究思政課的整體形態、運行機制,要打破思政課的學段、學科壁壘,有效整合、貫通思政課的內容,從而建立高中思政課開放的、發展的內容體系,形成協同育人的格局。
四、高中思想政治教學要全面育人
立德樹人是教育的根本宗旨。高中思想政治課要堅持學科育人的邏輯,充分發揮思想政治的育人功能,彰顯思想政治的育人價值。要借助思想政治,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法治、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等的全面教育,通過高中思想政治教學,有效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教學中,教師不僅要提升學生的思想政治認知,還要發展學生的思想政治思維,提升學生的思想政治品質。
高中思想政治是一門綜合性的學科,它涉及哲學、政治經濟學、科學社會主義學說、法學等相關內容。這就要求教師的教學具有全面性、綜合性。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學中全面育人,要求教師以“思想政治”的方式展開。高中的思想政治教學不同于小學、初中的思想品德教學,它更注重引導學生思辨、研討、對話、交流。教學中,要杜絕“滿堂灌”“滿堂問”等“填鴨式”教學方式。為此,教師可以創設具有挑戰性的情境,設置具有挑戰性的問題,引發學生的思想政治學習沖突,讓學生在認知矛盾、認知斗爭中升華自身的思想政治思維,實現由思想政治知識教學向學科關鍵能力、核心素養培育的轉化。
例如,一位教師教學思想政治必修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人類社會發展歷程”等相關知識時,設置了這樣的一個問題:為什么奴隸社會比原始社會更先進?這樣的問題,其實已經預設了結論,僅僅讓學生簡單地尋找一些論據,不能激發學生的思想政治思維。教師在教學這一部分內容時,不妨將問題設置為:“如果你穿越時空,你會選擇原始社會還是奴隸社會?”這樣的問題能激發學生的思想政治思維,引導學生積極思辨。相比于原來的問題,這樣的問題對學生更具有挑戰性,更有思辨性。學生無論是選擇原始社會還是奴隸社會,都會積極地尋找證據。同時,學生彼此之間還會展開積極的爭辯。這樣的教學方式能讓學生獲得深刻的學習感受與體驗,學生會像政治家一樣研討。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思想政治思維實現了高位運轉。
高中思想政治教學要堅持全面育人,就必須改變傳統的照本宣科的教學方式、樣態,引導學生積極思辨。教師要從傳統“保姆式”的課堂教學模式中走出來,引導學生以主體的姿態投身到思想政治學習之中。高中思想政治教學要注重學科與活動的融合,要注重對學生的啟發、引導、點撥,讓學生自己去探索思想政治結論,增強學生的自主學習、思辨、辨識能力。
總之,高中思想政治教學要在“思想的高度”“政治的高度”和“學科的高度”不斷超越。教學中,教師要樹立一種“大思政觀”,以守正創新、凝聚共識、遵循邏輯、全面育人為大的方略,全面進行課程內容的統整、教學方法的優化,充分發揮思想政治課程的育人作用,彰顯思想政治課程的育人價值。教師要積極拓展學生的學習時空,打造具有時代溫度、思想厚度的思政課,讓高中思想政治課成為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要載體。
參考文獻
[1]方培君.析疑集:中學政治課信度研究[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4.
[2]卓碧玲.核心素養視角下高中政治深度學習課堂的構建[J].名師在線,2020(18):21-22.
[3]韓震.大中小學德育一體化思路下的德育教材體系建設[J].教育研究,2020,41(3):14-18.
[4]石素娟.高中政治教學中激發學習興趣的方法[J].中小學電教(下半月),2008(8):59.
[5]周長祜.思想品德課程標準的特點[J].思想政治課教學,2003(Z1):1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