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蕊
[摘 要] 在幼兒教育中融入中國傳統文化要素,在幼兒課程設置中有意向傳統文化傳承方向傾斜,能夠使幼兒在獲得豐富的文化熏陶的同時,啟發和引導他們形成良好的審美意識,大大提高幼兒的民族認同感。幼兒美術學習是人在幼年時期開展的藝術創造活動。美術的學習與傳統文化有著密切的聯系,是對傳統文化進行繼承的一種方式。幼兒對周圍生活的認知漸漸系統化,此時讓他們較多地進行剪紙、泥塑等中國傳統藝術的學習,開展美術實踐活動,可以潛移默化地培養幼兒的傳統文化素養,從而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知識性、趣味性、藝術性、思想性與幼兒發展的現實需要結合起來。
[關鍵詞] 幼兒教育;傳統文化;美術課程;審美體驗
傳統文化蘊含著極為豐富的美育內容。在幼兒美術實踐活動中,將傳統文化與幼兒美術課程相結合,堅持“以生活為基礎,立足于傳統,促進幼兒發展”的教學理念,挖掘民俗活動、飲食文化、傳統節日等領域的美育元素,探索以傳統文化為主線的幼兒美術教育路徑,可以有效地提高幼兒的審美趣味、激發幼兒的創作激情、促進幼兒個性的發展,大大加深幼兒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理解認同。
幼兒美術活動是幼兒參與藝術活動的重要方式,需要幼兒手、眼、腦并用,通過美術媒介,反映自己對生活世界的體驗和認知。華東師范大學朱家雄教授認為,兒童美術教育是指兒童所從事的各種造型藝術活動,它既可以提高幼兒對于周圍世界的情感認知,又可以升華幼兒的思想,使幼兒更好地增強藝術審美能力和藝術鑒賞能力。
一、將中國傳統文化融入幼兒美術活動的價值
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美育是審美教育,更是情操教育和心靈教育,對于立德樹人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做好美育工作,要堅持立德樹人,扎根時代生活,遵循美育特點,弘揚中華美育精神,讓祖國青年一代健康成長。傳統文化不僅是一種教育觀念,更是一種教育途徑。把傳統文化與幼兒園的美術活動結合起來,不僅可以豐富幼兒園的藝術課程實踐,同時還可以為幼兒的成長提供更加豐富多彩、更加適宜的學習環境。
(一)美術活動是幼兒表達感受的重要方式
藝術是人類歷史活動的最早和最重要的一種表現形式。幼兒隨著年齡的增長,感受力和想象力越來越豐富,他們常常喜歡把自己的所思所想通過繪畫和手工制作等方式表達出來。在開展美術活動時,園所要結合幼兒身心發展規律,通過開設傳統美術鑒賞課程、舉辦美術創作活動啟發和感染幼兒。比如讓幼兒通過欣賞中國剪紙藝術,感受剪紙圖案的對稱特點以及花樣鏤空的美感。教師可以在這個過程中指導幼兒動手操作,探究對稱折紙的方法,然后鼓勵幼兒自己設計紋樣進行裁剪,并引導他們相互交流,講述自己的設計想法,最后再進行班級展示。舉辦美術活動,讓幼兒用中國傳統文化元素的藝術形式來表現生活,獲得審美體驗,可以使幼兒深刻感受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
(二)提供多元的課程資源,促進幼兒全面發展
傳統文化是各個歷史階段社會風貌的綜合體現,能拓寬幼兒人文視野,涵養幼兒文化底蘊。傳統文化元素可以為幼兒園的課程提供豐富的教學資源。以美術活動作為幼兒與傳統文化之間的結合點,用藝術形式呈現傳統與現代在語言、社會、健康、科學等領域的相互聯系,將中國傳統文化融入幼兒美術活動,能激發幼兒對我國傳統文化的興趣,提升幼兒的傳統文化素養,實現幼兒知識、技能、情感、態度全面發展。此外,它還能在實踐中對課程文化、兒童文化、教師文化、家園文化、社區文化等方面產生積極影響。
(三)傳承傳統文化,提升國家文化自信
文化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是人民共同的精神家園。傳統文化是一個民族的歷史積淀,蘊藏著一個民族的文化心理和審美情趣。傳統的文化教育就是對民族文明的尋根溯源,有助于傳承中國文脈。通過美術活動引領幼兒走進中國傳統文化殿堂,讓他們了解傳統文化、熱愛傳統文化、學習傳統文化,讓他們了解我們國家的歷史發展,逐步加深對民族文化的理解,使之產生并強化民族自豪感和歸屬感,有助于涵養幼兒的文化品格。
二、中國傳統文化融入幼兒美術活動存在的問題
(一)課程體系不完善
今天的中國已經站在了世界的中心,國際化程度越來越高,在利用全球化的各種便利的同時也在不斷遭受著外來文化的沖擊。這種情況下,在幼兒教育中加強傳統文化教育就勢在必行。現實是很多幼兒園對于中國傳統文化不夠重視,幼兒美術課程也趨向單一化,課程體系不完善。盡管有部分園所已開始重視在幼兒美術活動中滲透中國傳統文化教育,但是在活動內容、活動材料以及教學策略方面的思考還不夠深入,往往是形式化地選擇幾個有代表性的中國傳統文化元素,簡單地讓幼兒看一看、畫一畫、玩一玩就算是完成了美術教學任務,導致幼兒在這個過程中能學習到的中國傳統文化知識少之又少,遑論受到傳統文化的熏陶。可以說,當前幼兒園的課程設置比較零散,沒有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和成長發展需求來制定一套科學的、可持續發展的中國傳統文化美術課程體系。
(二)教師素養有欠缺
我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蘊藏著無窮無盡的藝術瑰寶。目前許多幼兒園教師已經意識到中國傳統文化對幼兒啟蒙教育和審美教育的積極作用。但現實情況是,幼兒園教師隊伍要么美術專業素養不夠,要么對傳統文化的理解有欠缺,遑論將傳統文化和美術教育結合起來,在美術活動中滲透傳統文化。教師沒有足夠的能力去選擇適合幼兒的傳統文化元素并將其與美術活動結合起來,或是即便做了結合也沒有起到應有的推動作用。這樣的美術教學,不能引導幼兒多感官感受中國傳統文化的美,亦無法培養幼兒的藝術表達能力。
(三)活動作品沒有與班級環境進行呼應
在幼兒美術活動中,幼兒的作品展示和分享是非常重要的環節。幼兒在分享環節可以相互學習和交流,從而豐富共同經驗,實現共同進步。當前已經實施的融合傳統文化的幼兒美術活動的重心在創設情境和組織教學方面,課堂內容設計仍比較單一,缺少傳統文化氛圍。如教室活動墻面和樓道走廊的立面沒有得到很好的利用,傳統文化環境營造太過表面化,往往不考慮幼兒的主體地位。事實上,開展美術活動應該把幼兒當作活動的主人,將幼兒的中國傳統文化美術作品作為布置班級環境的主要材料,給幼兒提供作品展示的空間,營造更有童趣表達的中國傳統文化氛圍。
三、幼兒美術活動與傳統文化融合的策略
幼兒美術活動與傳統文化的融合,必須營造適宜的文化環境、制定合理的活動目標、引進豐富的教育資源、采用多樣的活動形式,優化教學效果,增進幼兒對中國傳統文化的了解,激發幼兒對傳統文化的認同感和歸屬感。
(一)營造傳統文化氛圍濃厚的園所環境
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幼兒園的環境有機地結合起來,把傳統文化元素融入學習環境,可以對幼兒施加傳統文化的影響,促進其精神成長。幼兒園環境營造的素材直接從幼兒的日常生活中獲取更容易為他們所接受,園所應充分利用各種手段營造富于中國傳統文化精神的美育環境,如將原來繁雜、多樣的傳統文化進行簡化,以便幼兒對傳統文化形成更為直觀的認識。也就是說,園所在進行環境營造時,應選擇適宜的展示主題。例如,“紅紅的中國年”主題,就可以專門設計一面主題墻,充分利用廊道立面、美術區和大型主題活動“逛廟會”,將幼兒的剪紙、糖畫、泥塑等美術作品融入幼兒園的日常環境營造之中,烘托“中國年”的傳統文化氛圍。這樣,將傳統文化融入幼兒的美術活動,能夠使幼兒受到很好的藝術熏陶,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幼兒的民族自豪感。
(二)課程目標的設定應基于幼兒的興趣
課程設置應以豐富幼兒的經驗為核心,用心篩選素材,整合適用于幼兒美術活動的傳統文化資源,研究中國傳統文化元素在幼兒美術活動課程中的應用范圍、表現方式等,策劃幼兒感興趣的美術活動,如剪紙、陶藝、泥塑、糖畫、國畫、扎染、刺繡和繪臉譜等。
在幼兒園的教學活動設計中,教師要清楚地認識到幼兒學習與兒童其他年齡段學習的不同,美術活動的教學目標不能僅限于對傳統文化的了解和對工藝技術的大致掌握,還應注意激發幼兒對傳統文化的學習興趣,培養和保護他們的好奇心,引導他們主動地參加美術活動,培養他們傳承和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意識。例如,將幼兒設計的民族服飾作品收集起來,師生一起利用這些作品策劃一個“民族服裝秀”的衍生活動,幼兒可以通過時裝走秀、現場演講、歌舞表演等形式表現民族服飾之美,推廣傳統服飾文化。
(三)課程內容的設置應貼近幼兒的生活
幼兒對自己熟悉的事物有著天然的親切感,它們可以激發幼兒的審美愉悅,并促使其借助有限的生活經驗和審美體驗去感知作品的內涵。例如,在“彩繪紙傘”活動中,幼兒可以將這種熟悉而平凡的日常用品裝扮得光彩奪目。
園所應該按照幼兒的心理特點和認知規律,將傳統文化教育分解為不同的結構層次和表現形式,如實物、精神或行為,以使幼兒易于理解和接受。比如制作“香袋”活動,小班活動內容就是讓幼兒把香囊裝滿,然后用繩子扎緊;中班則要求用彩色畫筆裝飾袋子,并能把繩結打美觀;大班進行制作時就應讓幼兒試著把香囊縫起來,并了解香囊文化,了解屈原的傳說和端午節風俗。
(四)實踐活動要注重幼兒的體驗和探索
根據幼兒形象思維的特點,開展幼兒美術活動應該采用讓幼兒直接感知、實踐操作和親身體驗的教學方法。美術教育不能僅限于“看老師”,要堅持以幼兒為本的審美教育理念,強調幼兒的主體性體驗與創造,通過豐富的活動讓幼兒感受生活中的中國傳統文化元素,鑒賞傳統文化之美,引導他們運用中國傳統文化元素進行創作,提升他們的美術表現力、創造力。例如,讓幼兒感受苗族文化,欣賞苗族銀飾的樣式、花紋,了解不同樣式、花紋所代表的寓意,并指導幼兒用錫紙來制作創意苗族銀飾;又如,讓幼兒感受瓷文化,指導幼兒用青花瓷紋樣來繪制紙盤、紙杯、紙扇等;再如,指導幼兒用自己喜歡的顏色染料來扎染白布,再制作成簡易手袋、背包等。
把當地社區的文化歷史與社會生活作為教育資源,能讓幼兒從人們的生活中體驗到本土文化的深刻內涵和價值,感受到祖國文化的悠久歷史和博大精深,從而使幼兒產生對社區文化、民族文化的自豪感。因此,園所要利用好家長資源,收集豐富的美術材料,請家長帶幼兒參觀博物館的非遺文化展廳或尋訪各類傳統文化體驗館,開展“我是非遺推介人”“我最愛的中國傳統文化”等活動,家園合力,共同促進幼兒了解和感受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
四、結語
中華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對于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具有重大意義。幼兒園作為啟蒙教育的主陣地,弘揚傳統文化是一項重要的任務。開展富含中國傳統文化元素的幼兒美術活動,尊重幼兒的認知規律和發展水平,是教師進行指導的關鍵所在。總之,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幼兒美術活動相結合,使幼兒從小受到良好的文化熏陶,對培養國民的民族情感和民族精神具有重要的意義。將中國傳統文化元素融入幼兒美術活動,讓幼兒在傳統文化氛圍中進行藝術創作,可以豐富幼兒的生活經驗,激發他們對美術的興趣,增強幼兒的綜合素質,促進幼兒的成長發展。
參考文獻
[1]劉啟迪.中國課程改革需要文化自覺與文化自信[J].當代教育科學,2012(22):14-17.
[2]沈明泓,朱夢媛.幼兒園傳統文化教育的創新模式:認知結構重構的研究[J].昌吉學院學報,2021(1):98-101.
[3]羅歡梅.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幼兒教育的思考[J].新課程研究,2021(26):51-52.
[4]何靜.幼兒傳統節慶文化教育的價值與途徑探究[D].濟南:山東師范大學,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