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健康協調發展的身體是幼兒實現全面可持續發展的生理基礎。幼兒園體育活動要將幼兒的身體參與與其多維活動體驗聯系在一起,注重激發幼兒的運動興趣,以身體的發展為基礎促進幼兒行為和良好個性品質的協同發展。幼兒園體育課程的建構可以從基礎課程、綜合課程和拓展課程三個方面著手,不斷拓展幼兒的運動空間,優化幼兒的運動方式,提升體育活動中幼兒的人際互動水平。
[關鍵詞] 幼兒體育活動;體育課程;園本課程建構
體育是國民教育的基礎,體教融合則是實施素質教育和促進人全面成長的重要手段。幼兒身體的健康協調發展是幼兒園教育的首要目標,幼兒園應通過開展合理的體育活動來促進幼兒身心的全面發展。[1][2]但在長期的教育實踐過程中,幼兒園體育活動普遍存在“四重四輕”現象,即方法上重拿來借鑒、輕園本探索,目標上重單一技能鍛煉、輕多維品質發展,思維上重成人視角、輕兒童立場,過程上重游戲娛樂化、輕鍛煉科學化。這些現象的發生與幼兒園教師對幼兒園體育活動功能以及幼兒體育活動規律認識不足有關,是幼兒園教師沒有將體育活動中幼兒的身體參與與其活動體驗聯系在一起,而是將體育活動中幼兒的身體發育與其他方面的發展割裂開來了。幼兒園體育活動應該以幼兒的興趣為起點,通過幼兒的身體參與來激發他們在體育活動中的全身心參與。“樂動”體育課程就是在這樣一種理念下建構起來的園本體育課程,它可以有效提升幼兒在體育活動中的發展品質。
一、幼兒園“樂動”體育課程的內涵與目標
體育課程要培養幼兒的核心素養,就必須首先讓幼兒在充分開展的體育活動中體驗到運動的樂趣。[3]也只有在快樂的狀態下,幼兒的學習才最有效。[4]因此,“樂動”是體育課程的理想追求,“樂”和“動”構成了體育課程內涵的基本內容。所謂“樂動”體育課程就是一種以幼兒興趣為出發點,以游戲為載體,以多元活動為內容,能夠充分激發幼兒內在成長動力的園本課程。其中“樂”既是一種情感,也是一種狀態,它具有兩重含義:一是指樂趣,即關注幼兒在體驗的過程中獲得成功的樂趣;二是指樂于參與,即“樂動”體育課程強調幼兒參與體育活動的意愿與興趣。[5]“動”則一是指要動身體,即“樂動”體育課程應關注幼兒的運動量和運動強度,并注重運動的科學性;二是指要動腦,“樂動”體育課程應將活動的自主權交還給幼兒,引導幼兒在體育活動中主動探索,積極思考;[6]三是指互動,即“樂動”體育課程強調幼兒與教師、同伴之間的互動,通過體育活動中來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樂動”體育課程以幼兒的活動興趣以及愉悅的情緒體驗為基礎,以科學的身體運動和和諧的人際互動為核心,兩者共同支撐著幼兒體育活動的深入開展。
幼兒階段是個體成長的奠基階段,其身心的全面健康協調發展更應受到重視。體育活動是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發展的重要途徑。于身體而言,各種類型的體育活動可以促進幼兒器官的發育、生理機能的鍛煉、身體素質的強化。于心理而言,體育活動可以幫助幼兒通過對自我及周圍環境的感知來發展他們的自我概念,促進其良好個性品質的形成。“樂動”體育課程的根本目標在于通過身體運動來落實立德樹人這一教育任務,通過“育體”來“育行”和“育德”,全面培養“樂運動、享健康、尚品德”的新時代幼兒,讓他們在體育鍛煉中增強體質、掌握技能、培養習慣、錘煉意志、健全人格。因此,幼兒園在確立“樂動”體育課程具體目標時,應著眼于強身、健行和立品三個方面,并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和認知水平設置階段性的目標。所謂強身,即要發展幼兒的運動技能,強化幼兒的身體素質,塑造幼兒的健康體態。教師應以發展幼兒基本的動作技能為主線開展各項體育活動,讓幼兒在積極的體育活動中掌握基本的動作技能,發展一定的運動能力。所謂健行,即要塑造幼兒科學的運動行為以及培育幼兒健康的心理行為。教師應在體育活動中培養幼兒科學的身體保健意識和運動行為,引導他們合理地管理和表達情緒。所謂立品,即要培育幼兒的規則意識、意志品質和團隊精神。教師要通過適當的體育活動來磨煉幼兒的意志,引導他們形成良好的規則意識和團隊協作意識,發展他們不畏困難、敢于挑戰、勇于創新的個性品質和生活態度。
二、幼兒園“樂動”體育課程的內容組織方式
在“樂動”體育課程內容的組織過程中,幼兒園應堅持兼顧基礎與個性、融合傳統與創新、趣味與實效并重的原則,將“樂動”體育課程的內容按其性質分為基礎、綜合和拓展三個模塊,分別設置基礎性體育活動、運動區域活動和拓展性體育活動。其中基礎體育活動主要是指圍繞幼兒身體與動作發展而設置的集體體育教學活動及體育游戲,這一類課程內容的主要目標是支持幼兒在身體機能、動作等方面的發展,如增強幼兒的體質,提升幼兒的力量和耐力,鍛煉幼兒的身體平衡與協調能力,發展幼兒的基本動作技能,等等。基礎性體育活動的內容應該指向幼兒身心發展本身,它重在發展幼兒的身體機能,激發幼兒對體育活動的興趣與熱情。
運動區域活動主要是指通過巧妙利用園所空間來為幼兒營造多元化、開放性的體育游戲環境,為幼兒投放各類運動器械和材料,在遵守相應運動規則的基礎上引導幼兒進行自主探索的各類體育活動。在活動組織和指導方式上,運動區域活動要打破傳統以班級為單位的課程組織與實施方式,通過同齡跨班或混齡跨班的方式組織開展各類體育活動。在運動區域活動開展過程中,教師要允許幼兒根據自己的興趣和特長自主選擇運動區域、運動材料、運動同伴以及運動方法,要擴大幼兒的同伴交往范圍,通過區域性的體育活動來發展幼兒良好的個性品質。
拓展性體育活動主要是指在幼兒園常規性體育活動之外開展的其他各類體育活動,它包括親子運動、運動俱樂部和野趣拓展活動等類型,是幼兒園“樂動”體育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親子運動既可以是園外的親子馬拉松運動會、日常的親子運動玩耍等,也可以是園內的親子運動會或父母走進幼兒園開展晨會活動等,其目的是通過親子間的情感聯結來提升幼兒的運動體驗。運動俱樂部可以依照運動的不同類型開展足球、籃球、乒乓球、輪滑等體育活動,讓幼兒根據自己的運動興趣進行選擇。野趣拓展活動則旨在通過挖掘和利用園內外環境中的自然元素來開展體育活動,讓幼兒回歸自然,在大自然中用各自喜歡的方式盡情地玩耍。野趣拓展活動可以根據季節的變換設置不同的主題,如春季組織幼兒開展戶外騎行活動,夏季組織幼兒開展各種以水為主題的玩水活動,等等。[7]拓展性體育活動從運動主體、運動內容、運動環境等方面豐富了幼兒體育活動的內容,對幼兒身心的發展能夠起到很好的迭代升級作用。
三、幼兒園“樂動”體育課程的實施
(一)重構幼兒的運動空間,引導幼兒運動走向多元
運動空間作為支持個體體育活動開展的場域,是幼兒作為主體獲得經驗的重要中介,優化運動空間可以提升幼兒的運動實踐和體驗水平。[8]在實施“樂動”體育課程的過程中,教師要根據幼兒園室內外環境的特征對既有環境資源進行充分挖掘,不斷拓展體育活動空間,比如,利用不同地勢和地形設置不同的地面運動項目,利用墻面和柱子等物體設置投擲類運動項目,利用樹與樹、樹與立柱等之間的空間設置懸吊類運動項目,將幼兒的運動空間從平面引向立體,為幼兒全方位的身體運動奠定空間基礎。在重構幼兒運動空間的基礎上,教師要為幼兒提供豐富的運動材料。[9]每一類運動器材都有自身的特點,教師要根據幼兒的能力水平提供不同性質的運動材料,將材料的開發與幼兒的年齡特征及“樂動”體育課程內容特點緊密結合起來。
(二)優化幼兒的運動開展方式,引導幼兒的運動走向深入
“樂動”體育課程的實施要充分考慮幼兒的已有經驗,要滿足幼兒的深度學習需求,通過優化幼兒的運動開展方式來引導幼兒的發展走向深入。[10]一方面,教師要注重幼兒基本動作的鍛煉,提升幼兒的運動能力。在“樂動”體育課程的實施過程中,教師要以走、跑、跳、鉆爬、投擲等基本動作的練習為主線,根據其核心經驗發展的難易程度來靈活設計活動方式。例如,在以跑為對象的體育活動中,教師要根據幼兒身體的運動部分、步伐大小、運動姿勢等的不同來設計不同的跑步方式,如直線跑、曲線跑、執物跑等。與此同時,教師還可根據不同的運動場地和運動器材來設計諸如跨欄等進階的跑步方式,以幫助幼兒逐步提升在跑的方面的動作發展水平。在活動方式的設計上,教師可以搜集各類民間體育游戲并對其進行整理和改編,以菜單的方式呈現給幼兒供其自主選擇,以提升幼兒的體育活動參與程度。
另一方面,教師要巧用游戲情境,增加體育活動的趣味性。游戲是將幼兒引入體育活動的最佳途徑,它能夠有效激發幼兒的運動興趣,發揮幼兒的運動潛能。為此,教師一是可以創設形象化的現實游戲情境,讓幼兒在實際的活動情境中體驗不同的角色,如在CS雷戰區開展紅綠隊雙方的躲避與投擲游戲,這樣就可將體育活動與角色游戲有機結合在一起。二是可以創設充滿趣味性和吸引力的虛擬游戲情境,利用生活再現、語言描繪、音樂驅動、角色扮演等方式來引入體育活動。例如,在以音樂為驅動的虛擬游戲情境中,不同的音樂節奏會引發幼兒不同的身體動作,節奏感強的音樂容易驅動幼兒產生跳躍的動作,節奏快的音樂容易驅動幼兒產生快跑的動作。這些虛擬的游戲情境可以充分調動幼兒的感官,使他們產生自主參與體育活動的內在沖動。
(三)強化體育活動中的人際互動,引導幼兒的運動走向融合
良好的人際互動可以提升幼兒對體育活動的參與水平,[11]教師對幼兒的支架式和啟發式引導、同伴間的模仿與合作都可使幼兒在體育活動中的發展從單一的身體與動作發展走向全領域的融合。[12]“樂動”體育課程實施過程中的幼兒參與經歷了一個從泛化、分化到自動化的過程,教師應該通過進階式的支架來引導幼兒成為主動的運動者。[13]在泛化學習階段,教師應通過情境驅動來引導幼兒與環境進行互動,不斷激發幼兒的運動興趣及其對體育活動的參與熱情。在分化學習階段,教師應通過肢體練習、器械操控等操作性學習來強化幼兒的運動體驗,要鼓勵幼兒在自主開展體育運動的過程中開展同伴互動。在自動化學習階段,教師要逐步解除幼兒的學習支架,鼓勵幼兒在體育活動中通過自主探究和同伴合作進行主動學習。
促進幼兒的成長是一項系統工程,幼兒園、家庭和社區只有形成伙伴式的關系,才能發揮教育的合力。[14]幼兒園“樂動”體育課程的實施也必須吸納家庭和社區力量的參與,與家庭和社會建構起全方位的溝通與互動機制。第一,幼兒園要積極推動家長參與幼兒園的體育課程建設,開展各項球類運動和戶外親子體育活動。第二,幼兒園要依托社區各類醫療資源,為幼兒科學開展各類體育運動提供專業支持。第三,幼兒園要與友好單位共建社區教育基地,建立以社區廣場、公園等為主的體育活動基地,豐富幼兒的運動環境,引導幼兒形成大體育觀。[15]大體育視野下的“樂動”體育課程不僅拓展了體育活動的內涵與實踐范疇,還吸納了更多的主體參與幼兒的體育活動過程,豐富了幼兒的體育活動環境,最終使幼兒的身心獲得了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莊弼,任綺,李孟寧,等.幼兒體育活動及其內容體系的思考[J].體育學刊,2015,22(6):64-70.
[2]馬崗峰.幼兒體育游戲與幼兒身心發展的關系研究[J].當代體育科技,2017,7(26):245-246.
[3]何華興.試論樂動體育的內涵與特征[J].新課程研究,2020(33):129-131.
[4]蔡武成.對“快樂體育”思想的再認識[J].體育科學研究,2002(04):67-69.
[5]鐘美玲.“悅·動”理念下的幼兒園室內運動游戲組織策略[J].名師在線,2021(07):6-7.
[6]劉娟.幼兒園高質量室內運動環境的創設[J].學前教育研究,2020(06):93-95.
[7]劉娟.運動區域這樣玩[M].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17:204-205.
[8]任莉.學習空間重構:引導幼兒經驗發展走向多元、深度與融合[J] .學前教育研究,2023(03)91-94.
[9]李麗.幼兒體育活動中的材料研究[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4,13(6):191-192.
[10]冷小剛.試述體育活動與幼兒的心理健康發展[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02):108-110.
[11]王燕.幼兒園浸潤式“林地情境”課程的構建與實施[J].學前教育研究,2023(02):91-94.
[12]陳娟.多維互動中自主創作:幼兒園美術教育的依然追求[J].學前教育研究,2022(06):82-85.
[13]韋裔菊.幼兒園戶外體育游戲的教師支持研究[D].桂林:廣西師范大學,2019:1-2.
[14]黃循棱,盛曉丹,陳薈.幼兒體育活動中的家長角色定位與參與策略[J].閩南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8,31(1):86-92.
[15]胡超,熊麗娟.基于洛克體育思想的幼兒“大體育觀”構建策略[J].教育觀察,2021,10(4):21-23.
The Construc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Happy Sports” Phys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 in Kindergarten
LIU Juan
(The Third Subordinate Kindergarten of Peoples Government of Hunan Province, Changsha 410001 China)
Abstract: A healthy and coordinated body is the physiological basis for children to achieve comprehensive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Kindergarten sports activities should link childrens physical participation with their multi?dimensional activity experience, pay attention to stimulating childrens interest in sports, and promote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childrens behavior and good personality quality on the basis of physical development. The construction of kindergarten phys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 can start from three aspects: basic curriculum, comprehensive curriculum and extended curriculum, constantly expand childrens sports space, optimize childrens sports mode, and improve childrens interpersonal interaction level in sports activities.
Key words: childrens sports activities, phys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 kindergarten?based curriculum construction
(責任編輯:黎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