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潤
摘要:高職院校開展新生入學教育的目的是幫助新生盡快適應校園生活,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以便更好地實現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目標,意義重大。當前,高職院校新生來源多樣、特點鮮明,但從入學教育取得的成效來看,存在缺乏規劃指導、形式單一、內容針對性不強、與實際銜接不緊密等問題。基于此,本文主要從入學教育的重要性入手,分析總結入學教育過程中存在的典型性問題,通過探討高職院校開展新生入學教育的有效舉措,切實提升高職院校新生入學教育的成效。
關鍵詞:高職院校;新生;入學教育
引言
高等職業教育是我國現行教育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我們要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辦好人民滿意的職業教育,關鍵在于職業教育能否培養出技能熟練的學生,所學技能能否適應社會發展需求,能否解決社會關切的技術問題[1]。總而言之,人民需要什么,職業教育就應該培養什么。入學教育是學生入學前的準備性教育,其目的在于幫助學生快速熟悉和適應學校生活,建立專業認知,做好學業規劃。抓好高職新生入學教育,扣好職業生涯的第一粒扣子。
一、入學教育概述
入學教育是新生入學的第一課,是幫助學生盡快適應大學生活、塑造良好行為習慣的重要手段,是引導學生樹立正確學習觀念的有效途徑,是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和能力的關鍵環節。新生入學教育是一項系統性工程,是實現“全員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重要一環[2]。從時間上看,入學教育一般在新生入校后進行;從內容上看,入學教育一般在入學初進行;從范圍上看,入學教育一般在新生報到前完成。對于高職院校而言,做好新生入學教育既是重要的學生工作內容,也是提升學生綜合素質和能力的重要環節,更是學校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所在。
二、高職院校開展好入學教育的重要性
(一)入學教育對新生具有重要意義
理想是行動的先導。新學期伊始,同學們懷揣著對大學生活的無限憧憬踏入了校園,而大學生活對于他們來說還是一個陌生的環境。在他們心中,大學應該是美好的、自由的、充滿活力的,而實際上并非如此。新生入學教育作為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和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是引導新生盡快適應新環境、融入新集體、明確人生目標、提升自我素質的重要手段。
(二)入學教育是新生了解大學的重要渠道,是人生的重要轉折點
不同的學校都有自己的特色,尤其是職業院校,專業特色尤為明顯。通過入學教育,讓學生全面了解學校、專業以及未來的發展方向和就業渠道。讓學生對自己未來的學習生活有個大概的了解,使學生有針對性地選擇適合自己的專業。
(三)入學教育能夠使新生盡快適應大學生活
通過入學教育,幫助學生盡快適應新環境,引導學生盡快熟悉校園生活、學習環境、人際關系等;通過開展班級文化建設和社團活動的組織,引導學生形成良好的班級凝聚力和集體榮譽感;通過開展愛國主義教育和社會實踐活動,引導學生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熱愛中國共產黨;通過開展黨團組織建設和黨的基本知識教育,幫助學生了解黨的性質、宗旨和歷史使命[3]。
(四)入學教育促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個人習慣
高職院校學生來源成分復雜:有未考上本科院校的“落榜生”、有沒考上高中的中職“優等生”、有三二分段的“晉級生”、更有五年高職的“轉段生”。也就說明了學生差異性極大。順勢開展必要的入學教育,有利于幫助各類新生調整好學習狀態,使學生盡快適應大學學習生活,明確學習目標,調整好心態,樹立自信,增強信心,從而順利實現從高中到大學的心理轉變和角色轉換。
(五)入學教育幫助學生樹立遠大理想和抱負
大多數學生入學時,對所學專業和未來發展是非常茫然的,入學教育可以幫助新生逐漸加深認識。有利于幫助學生明確人生目標,適應社會發展需要。練就過硬的專業技能、良好的職業道德和職業素養、過硬的思想政治素質、文化素質和職業素養。
綜上所述,高職院校開展好入學教育對于幫助學生盡快適應新環境、融入新集體、明確人生目標、適應社會發展需要具有重要作用。
三、高職院校開展入學教育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一)缺乏對新生的職業規劃指導
職業規劃是指以個人為中心,通過對個人職業生涯進行設計,確立工作目標、制定實現目標的策略以及在日常生活中表現出的行為模式。高職院校新生入學后,學校會通過一些講座、主題班會、社會實踐等方式對學生進行職業規劃指導,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世界觀,掌握必備的專業技能,從而提高學生的就業競爭力。但從實際情況來看,高職院校在新生入學教育中更多地只是向學生介紹學校基本情況和專業設置情況,很少開展對學生職業規劃的教育和引導,導致新生在入學后對自己的職業規劃感到迷茫。高職院校應注重從入學教育階段就開展學生職業規劃的引導,讓學生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念,使學生在大學學習期間就能根據自身的興趣、愛好以及特長等因素,選擇適合自己的職業方向。
(二)入學教育形式單一,不能滿足學生需求
學校普遍將入學教育等同于新生入學軍訓,利用“軍訓”這一形式來進行新生入學教育,主要讓學生在短時間內接受學校的管理制度,進而樹立紀律觀念、增強集體意識和紀律觀念。在實際的入學教育中,“軍訓”這種形式簡單粗暴,雖然是最直接、最有效的,但難以滿足學生多元化需求,易產生抵觸情緒。
(三)入學教育內容缺乏針對性
入學教育的內容缺乏系統性、針對性,只是以學校的規章制度為主要內容,大而全、但形式化嚴重,針對性不強。這就導致了入學教育變成了“走過場”,學生根本無法通過入學教育真正了解學校的辦學宗旨、發展目標以及學校文化。
在以往的入學教育中,由于針對性弱、學生參與度不高,這就導致了新生對學校產生了強烈的抵觸情緒,甚至出現了“我不想來,我不想上學”等消極的情緒。
(四)入學教育忽視了職業規劃的指導作用
制定、實施并完善職業規劃是學生順利完成學業、盡快融入社會、適應職場的重要保證。為了讓學生更好地了解大學,進入大學后學習和生活有一個清晰的目標,讓學生盡快適應大學的學習生活,進入學習狀態,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大多數高校都會在開學伊始開展一系列的入學教育活動。但在具體實踐中,我們發現,很多高校忽視了職業規劃在入學教育中的指導作用。學生們都是以了解大學生活、熟悉大學校園為主,只是把入學教育簡單地理解為軍訓和認識宿舍、熟悉校園等活動。而學校沒有對學生進行針對性的職業規劃,就會使他們感到迷茫,對自己未來的職業發展毫無頭緒,從而失去大學學習生活的目標和動力。
(五)入學教育沒有和思想政治教育有效銜接
新生入學后,學校要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如果采用傳統的、灌輸式的教育方式,就很難取得理想效果。在實踐中,高校一般采取的是理論灌輸、課堂講授、經驗傳授和案例教學等方式進行教育。在這一過程中,雖然也有教師通過案例教學、情景教學等方式,讓學生學到了知識,但如果不及時對這些知識進行歸納總結,學生也很難理解和掌握。
四、高職院校開展好入學教育的舉措
(一)思想引領,強化政治擔當
思想引領是新生入學教育的首要任務,要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入學教育全過程,幫助學生進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切實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要緊密結合學校發展實際和辦學特色,通過系列專題報告、主題演講、實踐活動等形式,教育引導學生進一步堅定理想信念。要結合國家最新發展戰略和學校發展規劃,幫助學生進一步了解學校改革發展的新目標、新舉措、新成效。要將理想信念教育融入日常學習生活中,引導學生將個人成長與國家和民族的命運緊密相連,把個人的奮斗融入國家和民族的偉大事業之中,把個人成長進步融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之中。要加強愛國主義教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和法治教育,切實增強學生的文化自信。
(二)學業規劃,樹立學習意識
學習意識是指在學習過程中,對學習的意義和作用產生的一種主觀認識和心理體驗,它是一種主動學習的意識。樹立正確的學習意識,是學生形成良好學習習慣,實現自我成長的前提。高職院校學生大多為高中畢業生,進入大學后,在學業規劃和管理上缺乏一定的經驗和方法,尤其是在如何面對和處理大學生活與高中生活之間的落差問題上還缺乏一定的認識。因此,在入學教育中應幫助新生認識到高職教育與普通高等教育的差異性,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觀念,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同時要引導學生認清專業特點和人才培養目標,增強專業認同感、歸屬感和榮譽感;通過專業學習提升自身技能水平和就業競爭力。
(三)文化浸潤,培育良好習慣
高職院校的新生入學教育應緊密結合高職院校的辦學定位和人才培養目標,充分利用學校的歷史文化底蘊和育人特色,打造有特色、有亮點、有溫度的入學教育活動。比如,可以充分挖掘學校歷史文化中蘊含的愛國愛校情懷,引導學生了解學校發展歷程、辦學特色及發展愿景,增強學生對學校的認同感、歸屬感和使命感。還可以充分挖掘學校“工匠之師”“技術能手”“崗位標兵”等先進典型人物事跡,讓學生了解學校和個人成長歷程中的亮點和突出成績,增強學生學習和成長自信。還可以通過組織學生參觀校園文化建設成果,讓學生了解學校歷史、文化積淀以及辦學特色,增強文化自信。通過組織新生參加職業生涯規劃設計、校園文化建設成果展示等活動,幫助學生認識到自己的專業特長、職業發展方向以及與社會需求之間的差距,激發新生的學習動力和成才欲望。
(四)感恩教育,弘揚傳統美德
感恩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學生應具備的基本道德品質之一。高職院校要加強對新生進行感恩教育,讓學生懂得感恩父母,感恩老師,感恩他人。
一要引導新生認清自己的家庭背景。新生要充分認識自己家庭背景對個人成長和發展的影響,培養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價值觀。
二要引導新生明確未來職業發展方向。大學階段是學生人生發展的重要時期,要讓學生明確未來職業發展方向,在大學期間努力學習專業知識,提升自己的專業技能,為畢業后進入社會工作打好基礎。
三要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在入學教育中,要充分發揮輔導員、班主任及專業教師作用,引導學生正確認識人生價值、樹立正確的價值觀,避免出現“讀書無用論”等錯誤思想和行為。
(五)安全教育,提高防范意識
安全是高職院校學生工作的重中之重,安全教育是入學教育的重要內容之一。由于高職院校的特殊性,學生在日常生活和學習中不可避免地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安全問題,如火災、人身安全、交通安全、網絡安全等。為了有效防范各類安全事故的發生,必須加強對新生的安全教育,使其掌握必要的安全知識和技能,提高自我保護意識。同時,在新生入學教育中要特別強調新生防范校園欺凌行為、網絡詐騙、毒品危害等方面的安全教育。通過新生入學教育,使其充分認識到校園欺凌和網絡詐騙對個人和家庭造成的巨大傷害,引導學生正確看待和處理校園欺凌和網絡詐騙問題,并加強自身防范意識,從而提高應對能力。
(六)心理健康教育,培養健全人格
學生入學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學生入學后,大部分時間都將在校園中度過,如果他們的心理承受能力差,就很容易出現各種問題。高職院校要針對新生特點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幫助他們盡快適應大學生活,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形成健全的人格。通過開設心理健康課,對新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和疏導,讓他們了解自我、認識自我、接納自我,培養積極樂觀的心態,培養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和精神狀態。對已經出現心理問題的學生及時進行干預,通過談話、咨詢等方式進行疏導。對于需要進行藥物治療或休學治療的學生,學校要針對具體情況進行跟蹤管理和心理疏導。對于存在嚴重心理問題需要轉專業或休學治療的學生,學校要進行轉專業或休學治療的指導。通過開展入學教育活動,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理想信念。
(七)職業規劃,激發職業熱情
職業規劃是指對未來的職業進行規劃和設計,使個人在職業領域內的行為與決策具有明確的目標和方向,并對實現該目標的過程與手段做出合理的安排,從而使自己在職業領域內的行為與決策具有明確的方向。高職院校新生入學后,很多學生對自己未來的職業發展方向、人生規劃、職業發展路徑等問題并不清晰,缺乏自我認識和規劃。在新生入學教育中,應通過專業介紹、職業體驗等形式,使學生對未來職業有一定了解,進而激發其對未來的職業熱情。同時,還應通過學習目標、自我分析、生涯規劃等內容,讓學生對自己的大學生活和學習進行合理規劃,樹立明確目標和理想信念,促使學生在大學期間堅定信念、刻苦學習。
結語
綜上所述,入學教育是高職院校落實立德樹人任務的重要途徑,也是提升學生質量的有力舉措。開展好入學教育是一項長久工程,既要謀篇布局,講好開頭,更要與時俱進,潛移默化,做在經常。高職院校應將入學教育貫穿于學生培養的全過程,結合學生身心發展特點,創新入學教育形式,豐富入學教育內容,加強思想引導和心理疏導,不斷提升新生入學教育的實效性。
參考文獻:
[1]宋磊.推動高質量發展,辦好人民滿意的職業教育[N].中國教育報,2023-3-22.
[2]馬朝暉. 基于“三全育人”理念的高校班主任育人工作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19.
[3]張曉薇. 經亨頤德育思想研究[D].浙江大學,2020.
(責任編輯:豆瑞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