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章通過對廉潔文化內(nèi)涵的梳理,分析廉潔文化與中國古典園林精神內(nèi)涵的契合之處,從園林整體布局、景觀小品、植物配置、匾額楹聯(lián)等多個角度,探討廉潔文化在古典園林中的物質(zhì)形態(tài)。文章認為,古典園林中的清心寡欲、淡泊明志等理念體現(xiàn)了廉潔文化的核心價值追求。園林主人也通過園林空間營造,將廉潔文化賦予園林布局、建筑、景觀等元素之中。深入挖掘古典園林中蘊含的廉潔文化內(nèi)涵,不僅有助于豐富廉潔文化的傳播載體,也可以提高黨員干部的廉潔自律性,推進廉政建設(shè)。文章采用田野調(diào)查法、文獻資料法、案例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得出廉潔文化與古典園林之間存在密切內(nèi)在聯(lián)系的結(jié)論。
關(guān)鍵詞:廉潔文化;中國古典園林;意匠;精神意涵;文化符號;道德規(guī)范
中圖分類號:G127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文章編號:2096-4110(2023)08(b)-0064-05
On the Reflection of Incorruptible Culture in the Design of Chinese Gardens
ZHANG Wan
(Suzhou Polytechnic Institute of Agriculture, Suzhou Jiangsu, 215000, 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reviews the connotations of Incorruptible culture, and analyzes the coherence between incorruptible culture and the spiritual connotations of Chinese gardens. From various perspectives including overall garden layout, landscape features, plant configuration, horizontal inscribed boards and couplets,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material manifestations of incorruptible culture in Chinese gardens. The paper argues that the concepts of pure-mindedness, frugality and tranquil clarity embodied in Chinese gardens reflect the core value pursuits of Incorruptible culture. The garden owners also endowed incorruptible culture into garden layout, architecture, landscapes and other elements through spatial construction. An in-depth excavation of the connotations of incorruptible culture contained in Chinese gardens will not only help enrich the carriers for disseminating incorruptible culture, but also improve the self-discipline of party members and cadres, and promote the building of an incorrupt government. This paper adopts research methods including field investigation, literature review, and case analysis, and draws the conclusion that there is an intrinsic connection between incorruptible culture and Chinese gardens.
Key words: Incorruptible culture; Chinese gardens; Artistic conception; Spirit meaning; Cultural symbols; Moral norms
許慎在《說文解字》一書中對“廉”的解釋為:“廉,仄也。此與廣爲對文。謂偪仄也。……引伸之爲淸也,儉也,嚴利也。”[1]“廉”與“廣”相對應(yīng),有逼仄之意,引申為清白、節(jié)儉、嚴厲的意思。《說文角字》對“潔”的解釋為:“潔,瀞也。從水絜聲。古屑切。”[2]“潔”即為凈,譯為干凈、單純、空的。“廉潔”一詞最早出現(xiàn)于戰(zhàn)國末期,《楚辭·招魂》載:“朕幼清以廉潔兮,身服義而未沫。”東漢王逸對其注釋:“不受曰廉,不污曰潔。”[3]
廉潔文化是以廉潔為核心的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它提倡的是清心寡欲、崇尚自然的觀念和淡泊明志、寧靜致遠的理想。此觀念和理想在中國古典園林意匠中也時常得以體現(xiàn)。
中國古典園林發(fā)展歷史悠久,最早可追溯至公元前11世紀。中國古典園林不僅是歷史的見證者,亦是文化的傳承載體,人們在其中不僅可以駐足玩賞,寄情山水,也可以探尋歷史,挖掘文化。
1 廉潔文化與古典園林的精神意涵
1.1 清心寡欲,崇尚自然
廉潔文化與古典園林都蘊含著清心寡欲、崇尚自然的觀念。
廉潔文化從狹義上是廉政文化,要求官員不謀私利,不徇私情,秉公辦事,為民服務(wù)。從廣義上說,廉潔文化不僅對為官者提出要求,也向市民大眾倡導(dǎo)了清心寡欲,崇尚自然的道德要求。“夫儉則寡欲。君子寡欲則不役于物,可以直道而行;小人寡欲則能謹身節(jié)用,遠罪豐家。故曰儉德之共。”[4]司馬光告誡自己的兒子,有德行的人最初都是從節(jié)儉開始做起,生活節(jié)儉了貪欲也就少了。有地位的人少了貪欲則可不被外物所奴役,做任何事情都能面對自己的內(nèi)心,誠實地去做。小人物少了貪欲則可約束自己,節(jié)約費用,遠離犯罪,使家庭富足。所以,節(jié)儉和德行是共通的。清心寡欲并不是消滅欲望,而是提倡適當?shù)摹⒆匀坏摹⒉贿^分索取的需求。《論語·堯曰》記載:“君子惠而不費,勞而不怨,欲而不貪,泰而不驕,威而不猛。”[5]此中“欲而不貪”便是肯定了人合理的、適度的、自然的需求。
明朝計成在《園冶》中提到,中國的園林設(shè)計遵循“雖由人作,宛自天開”的藝術(shù)原則。花草樹木,水石亭臺都如同在自然之中生長出來,沒有過多的人工雕琢痕跡。“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時有明法而不議,萬物有成理而不說。”[6]自然本身就有大美、有法則、有規(guī)律,崇尚自然要遵循恰當?shù)摹⒑线m的原則。中國古典園林能夠始終保持著清心、樸素、典雅、簡約的風格,很重要的因素在于融入了“清心寡欲,崇尚自然”的觀念,對諸多造園要素,如花草樹木、亭臺樓榭等保持不濫用、不繁復(fù)、不過度設(shè)計的原則。中國古典園林的造園要素好比人生旅途中的名望和財富,“名與身孰親?身與貨孰多?……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7]懂得知足,適可而止,才可長久。造園時不僅要會做加法,還要會做減法。道家提倡的適度、寡欲的原則在中國古典園林中得以體現(xiàn)。
1.2 淡泊明志,寧靜致遠
廉潔文化與中國傳統(tǒng)園林藝術(shù)都蘊含著淡泊明志,寧靜致遠的理想。
反腐倡廉是強化我國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建設(shè)中的重要一環(huán),十九屆四中全會提出,要構(gòu)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體制機制,三者環(huán)環(huán)相扣,層層推進。傳播廉潔文化,就是要領(lǐng)導(dǎo)干部樹立起淡泊明志、寧靜致遠的人格理想,就是在源頭上解決腐敗動機,達到不想腐的精神狀態(tài)。
寄情于山水、陶醉于田園成為文人墨客追求淡泊明志、寧靜致遠的生活方式。最著名莫過五柳先生陶淵明,他在《歸園田居》中寫道“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開荒南野際,守拙歸園田”。陶淵明辭官歸故里后,隱居廬山之腳,躬耕冶園,賞玩秋菊,眺望南山,享受“久在樊籠里,復(fù)得返自然”的美好時光。唐朝詩人王維,也是造園家,他辭官后在輞川山谷(今陜西藍田輞川鎮(zhèn))因地制宜,營造了一片天然園林——輞川別業(yè)。王維對輞川別業(yè)的規(guī)劃修葺頗費心思,這里不僅是他的起居莊園,更是他的精神家園,在這里王維和好友裴迪賦詩作畫、彈琴禪修,形成《輞川集》流傳至今[8]。
2 廉潔文化在古典園林中的體現(xiàn)
古人在修園造景時,常常將自身的觀念和理想賦予在實物和造景手法上,大到園林的整體布局、景觀小品的造型樣式,小到植物配景,匾額楹聯(lián)等。同樣,廉潔屬性也常常在諸多造園要素上得以體現(xiàn)。
2.1 廉潔文化之園林布局規(guī)劃——“揚仁風”
北京著名的皇家園林頤和園中,有一座園中園,名為“揚仁風。”。該園布局規(guī)劃由3部分組成,第一部分是園中種植的冬青樹群,以長方形布局,一條小徑從冬青樹群兼穿過,構(gòu)成“中”字,在小徑盡頭是一字排開的假山石,石旁連接池塘,整體形如“蟲”字。第二部分是沿小徑一頭的石階而上,來到園內(nèi)的主體建筑。建筑屋頂呈凹面狀,像有弧度的“一”字,同時又如一把扇面。第三部分是半開放式圍墻,形如“幾”字。3個部分組合一起構(gòu)成“風”字,十分巧妙。除此以外,園中鋪裝也有巧思。建筑門外的地面上,有8塊長條形石面,石面呈放射狀鋪開,形同扇骨,石面匯聚處有一圓形漢白玉石座,形同扇軸。如果從頂視圖看,如同一把精致的折扇,結(jié)構(gòu)緊湊,布局精妙。此布局規(guī)劃正是“揚仁風”園名的由來。
在古代,折扇作為懷袖雅物,有很多別稱,如仁風、涼友等。“揚仁風”典故源于《晉書·袁宏傳》,書中記載袁宏出任東陽郡守,臨別前眾賢匯聚,好友謝安握著他的手,拿出一把折扇說:“聊以贈行。”袁宏應(yīng)聲回答:“輒當奉揚仁風,慰彼黎庶。”果然在其上任后,清正廉明,施行仁政,為百姓做了很多好事。因此,揚仁風也成為廉潔奉公的另一種表達。
2.2 廉潔文化之園林建筑明志——“琴與鶴”
琴與鶴在我國古代象征為官清廉、淡泊名利,其典故源于鐵面御史趙抃。據(jù)《宋史·趙抃傳》記載:“帝曰:聞卿匹馬入蜀,以一琴一鶴自隨;為政簡易,亦稱是乎!”[9]趙抃任成都知府時,只帶一琴一鶴,為政廉潔,寬松平和。期滿回京時,依舊只有一琴一鶴,兩袖清風。蘇軾曾賦詩稱贊:“清獻先生無一錢,故應(yīng)琴鶴是家傳。”明帝朱祐樘也曾評價他為:“琴聲寒日月,永留清白在人間。鶴唳徹遙天,常使丹心通帝座。”由此,“一琴一鶴”成為為官清廉的代名詞。
中國古典園林中不乏以“鶴”主題相關(guān)的建筑。在蘇州留園內(nèi),有一座名為“鶴所”的建筑。鶴所呈折尺狀,四面通達,南北向連通五峰仙館和東園入口,東西向連通庭院和東園一角。這里曾是園主人養(yǎng)鶴之地,庭院可供鶴自由走動,園主人也可在此悟道冥想。此外,留園的地面鋪裝也有鶴主題紋樣,如丹頂鶴、白鶴、舞鶴紋樣等,體現(xiàn)了園主人對鶴的美好寓意的向往。
蘇州網(wǎng)師園的建筑——琴室,位于園林的西南角,十分安靜典雅,琴室有楹聯(lián),題寫:“山前倚仗看云起,松下橫琴待鶴歸。”[10]
有此寓意的古典園林建筑還有,崇州罨畫池的“琴鶴堂”、蘇州藝圃的“鶴柴軒”、蘇州虎丘的“放鶴亭”等。
2.3 廉潔文化之園林匾額楹聯(lián)——“清、慎、勤”
匾額和楹聯(lián)的內(nèi)容是凝練的語言文學,相對其他造園要素,更具直抒胸臆的效果。中國古典園林中的匾額和楹聯(lián)多出現(xiàn)在涼亭、連廊、月洞門等建筑上,其中不乏表達了含有廉潔文化的內(nèi)容。
河南省內(nèi)鄉(xiāng)縣內(nèi)鄉(xiāng)衙署即是典型代表。內(nèi)鄉(xiāng)縣衙整體布局呈長方形,內(nèi)部建筑院落主次分明,由南向北依次排開,中軸線貫穿了照壁、宣化坊、大門、儀門、戒石坊、大堂、屏門、二堂、穿廊、三省堂、園林[11]。三省堂的匾額上題寫3個大字“清慎勤”,此典故出自三國魏司馬昭訓長吏之言“為官者,當清、當慎、當勤,修此三者,何患不治乎!”清朝皇帝提倡將這句話作為官員的座右銘[12],也將此納入考核官員的標準。在三省堂西側(cè)的西花廳還設(shè)置一副楹聯(lián):“忙里有余閑,登山臨水觴詠;身外無長物,布衣蔬食琴書。”這正是廉潔文化所蘊含的淡泊名利、寧靜致遠的人格理想。
2.4 廉潔文化之園林植物寓意——“蓮”與廉
植物是園林中必不可少的造景元素之一,人們對不同的植物賦予了深刻的人文內(nèi)涵,蘊含廉潔屬性的植物造景在中國古典園林中廣泛出現(xiàn),如荷花等。
荷花,又稱蓮花,水芙蓉。自古以來人們對荷花也多有贊賞之詞,“污溝貯濁水,水上葉田田。我來一長嘆,知是東溪蓮。”在《京兆府栽蓮》一文中可以看到白居易筆下的蓮花具有潔白無瑕的氣質(zhì)。又如“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在《愛蓮說》一文中可以感受到周敦頤筆下的蓮花具有一塵不染的品質(zhì)。蓮花扎根淤泥,凈化水質(zhì),卻以優(yōu)美的姿態(tài)浮出水面,其一塵不染、無私奉獻的精神與廉潔文化的內(nèi)涵不謀而合。
河北保定的八景之一——“漣漪夏絕”,又稱古蓮花池,初建距今已800年。蓮池自古環(huán)水置景,以水為勝,因荷得名。而“青蓮”二字與“清廉”相諧音,“蓮池”二字又與“廉恥”相諧音,時刻提醒著人們知廉恥、明禮儀。
蘇州拙政園是江南古典園林的代表之一,也是我國的四大名園之一。拙政園的水域中心小島有一亭,名為荷風四面亭,因其周圍栽滿荷花而得名。
2.5 廉潔文化之園林景觀小品——“廉之石”
中國古典園林不可缺少的造景要素還包括景觀小品,如假山石、碑碣等,其中以廉潔文化為主題的數(shù)不勝數(shù)。
蘇州文廟擺放了一塊以“廉”命名的石頭。北宋名臣范仲淹在出任蘇州知府的第二年修建了蘇州文廟,距今已有980多年的歷史,而園內(nèi)這塊石頭的歷史比文廟更加久遠。此石典故源于東漢末年吳國大臣陸績(今江蘇蘇州人)。陸績出任郁林郡(今廣西玉林)太守時為人正直,為官清廉,兩袖清風,深受百姓愛戴。期滿返鄉(xiāng)時,卻因只帶了少量衣物和部分書籍,導(dǎo)致船輕吃水淺,而不勝風浪,難以入海航行,遂臨時叫人搬來一塊石頭壓艙,才得以渡海返鄉(xiāng)。這塊壓艙石的故事一直被當?shù)厝肆鱾鳎钡矫鞒胫尉拍辏?496年),監(jiān)察御史樊祉來蘇視察,聽聞這塊石頭的故事后深受感動,并親自題名“廉石”以示紀念。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廉石被移至蘇州文廟,以供觀瞻。
3 發(fā)掘園林中“廉潔”屬性的現(xiàn)實意義
廉潔文化是廉政文化,是一種倡導(dǎo)黨員干部不謀私利、廉潔奉公的制度文化;同時也是道德標準,是倡導(dǎo)市民百姓注重節(jié)儉、淡泊明志的大眾文化。深入挖掘古典園林中的廉潔屬性具有廣泛的現(xiàn)實意義。
3.1 促進廉政建設(shè),增強黨員干部廉潔意識
自2004年中紀委第四次全會第一次提出廉政文化一詞以來[13],社會各界對廉政文化的研究陸續(xù)展開,廉政建設(shè)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其中也存在一定問題。例如:個別黨員干部對廉政建設(shè)積極性不高、廉政建設(shè)流于表面缺乏深刻理解、廉政建設(shè)區(qū)域發(fā)展不均衡等。要解決這些問題,也許在古典園林中可以找到答案。
古典園林蘊含的廉潔文化具有深刻的歷史性。每一處具有廉潔屬性的物質(zhì)載體,其背后都蘊含著豐厚的歷史典故。觸碰它們,就像穿越到千百年之前和高尚的古人對話。學史明理,學史力行,在園林歷史中感悟廉潔深意,從而改善廉政建設(shè)流于表面缺乏深刻理解的現(xiàn)象,提高黨員干部對廉政建設(shè)的積極性。
古典園林蘊含的廉潔文化具有豐厚的獨特性。北方的皇家園林、中原的寺觀園林、江南的私家園林、川渝的衙署園林,不同地區(qū)的園林各有特色,但傳達的廉潔文化精神意涵卻是相通的,深入挖掘當?shù)貍鹘y(tǒng)園林中的廉潔文化,打造廉政建設(shè)品牌,豐富廉政教育方式,組織黨員干部實地參觀、親臨學習,從而改善廉政建設(shè)區(qū)域發(fā)展不均衡的情況。
3.2 豐富傳播途徑,提供沉浸式廉潔文化體驗
隨著社會不斷發(fā)展,廉潔文化信息的傳播途徑越來越廣泛,在2020年的一項研究論文中表明,公眾對獲得廉潔文化信息的途徑主要有:(1)微博、微信等新媒體平臺;(2)人民網(wǎng)、中紀委等官方網(wǎng)站;(3)《人民的名義》等影視劇、紀錄片;(4)訪談類節(jié)目;(5)戲劇;(6)公益廣告;(7)海報、條幅等傳統(tǒng)標語;(8)詩詞、小說等文學作品;(9)字畫、攝影、雕塑等藝術(shù)作品;(10)廣播、電視、互聯(lián)網(wǎng)等的融媒體。其中第一條途徑以84%占比最高[14]。以上所有的傳播途徑幾乎都基于互聯(lián)網(wǎng)等媒體,互聯(lián)網(wǎng)傳播具有“短、平、快”等特點,尤其是現(xiàn)在流行的短視頻平臺,大眾接收到的廉潔文化可能更傾向于碎片化,來去匆匆如過往云煙,是否能入腦入心還待檢驗。
“網(wǎng)”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深挖古典園林中蘊含的廉潔文化,讓公眾在游玩賞景時,可以尋覓歷史,對話古今,感受廉潔文化的滋養(yǎng)。讓古典園林營造出沉浸式廉潔文化體驗場所,在市民生活中起到潤物細無聲的作用。
同時,在中國古典園林或其他歷史文化資源中汲取的營養(yǎng),可以引導(dǎo)設(shè)計現(xiàn)代園林景觀和廉潔教育基地。江蘇是江南古典園林較為集中的省份之一,各地市對相關(guān)歷史文化資源開發(fā)和建設(shè)工作也非常重視,如蘇州地區(qū)的馮夢龍廉政教育基地、范仲淹紀念館、碑刻博物館廉石文化教育基地;揚州地區(qū)的運河廉潔文化館、平山堂廉政教育基地;泰州地區(qū)的罡楊鎮(zhèn)廉政法紀文化園等,這些優(yōu)秀的廉潔文化場所都為廣大群眾提供了沉浸式廉潔文化體驗。
4 結(jié)束語
廉潔是中華傳統(tǒng)美德,廉潔文化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組成部分,也是文化自信的重要支撐。中國古典園林是中華民族文化遺產(chǎn)的一顆明珠,其為傳承中華優(yōu)秀文化,反映社會風貌起到重要作用。自古以來,廉潔與園林就是文人的精神豐碑與精神棲地,他們在園林中寄情山水,也在園林中表達對廉潔的追求。豐富的廉潔文化精神意涵,不僅有清心寡欲、崇尚自然的人生觀念,還有慎思篤行、勤政愛民的仁政思想;不僅有淡泊明志、寧靜致遠的人格理想,還有琴、鶴、扇、蓮的文化符號。中國古典園林中處處都隱藏著廉潔文化的縮影,無論是園林的布局規(guī)劃、景觀小品的造型樣式,還是植物配景的人文內(nèi)涵,匾額楹聯(lián)的直抒胸臆,都等著人們?nèi)グl(fā)現(xiàn)。深入挖掘古典園林中的廉潔文化,推動黨風廉政建設(shè),讓清廉之風滋潤黨員干部的心田,讓廉潔之花在大眾百姓中盛開。
參考文獻
[1] 許慎.說文解字[M].段玉裁,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444.
[2] 許慎.說文解字[M].北京:中華書局,1978:238.
[3] 鄧學源.當代中國廉潔文化及其價值研究[D].長沙:湖南大學,2011.
[4] 吳根友,崔海亮.試論傳統(tǒng)儒家廉德的基本內(nèi)涵、培育方法及其當代價值[J].現(xiàn)代哲學,2020(4):118-125.
[5] 論語·堯曰[M].張燕嬰,譯注.北京:中華書局,2006:306.
[6] 莊子·外篇·知北游[M].陳鼓應(yīng),注譯.北京:商務(wù)印書館,2007:650-651.
[7] 王弼,注.樓宇烈,校釋.老子道德經(jīng)注校釋[M].北京:中華書局,2008:121.
[8] 梁思聰.宋代文人園林的美學研究[D].武漢:武漢大學,2019:34.
[9] 脫脫.宋史[M].北京:中華書局,1977:10333.
[10]孫歆韻.江南古代園林的鶴景研究[D].武漢:華中農(nóng)業(yè)大學,2014:46.
[11]張艷恒.河南明清衙署園林研究[D].鄭州:河南農(nóng)業(yè)大學,2018:28.
[12]劉會.從內(nèi)鄉(xiāng)縣衙楹聯(lián)文化中看現(xiàn)代黨員干部的官德修養(yǎng)[J].時代報告,2019(2):50-51.
[13]王祥.廉政文化及其建設(shè)探析[D].濟南:齊魯工業(yè)大學,2014:17.
[14]杜治洲,萬超凡.基于公眾感知的廉潔文化傳播效果研究[J].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0,33(1):68-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