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艷偉
摘 要:在社會發展過程當中,我國農村地區獲得了較大的進步,不僅提升了農業經濟水平,也更是有效解決了以往的一些農村發展困境,促進了農村地區的改革與創新。其中有關農業生產與農村建設的工作實施,切實推進了農村地區的現代化,使得相關農村資源獲得了有效的利用。農村集體土地就是發展現代化農村和農業的關鍵要素,與以往的發展模式和形式不同,現階段的農村集體土地在經營管理方面有了較大的創新和改進,能夠更加滿足目前農村發展需求,也可以解決一些經濟發展困境,促進農村與農業經濟水平的提升。但關于農村集體土地經營管理的相關工作實施,也存在一些不足和欠缺,所以需要重點進行分析和解決,這樣可以為農村地區的發展和農村集體土地經營管理提供幫助和支持。所以本文基于此,研究和分析農村集體土地經營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創新對策。具體從概述農村集體土地經營入手,對目前農村集體土地經營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問題成因進行分析,進而提出農村集體土地經營管理的創新對策。以供參考。
關鍵詞:農村集體土地;經營管理;創新對策
一、農村集體土地經營概述
對于農村地區的發展而言,以往只能依靠相關農業種植來發展經濟,總體經濟水平較低,難以推動農村地區獲得有效的發展和進步。隨著我國社會的發展和各方面的改革,農村方面也轉變了發展模式,創新了發展理念。指向對農村集體土地進行經營,實現在促進農村地區發展的同時,有效提升了農民群體的收入,因此也極大提高了農民群體的生活水平。其中無論進行出租、轉換,還是股份合作,都需要實施科學的經營管理,這樣可以有效提升農村集體土地的經營效益,進而能夠促進農村地區的各方面改革和發展。
在農村集體土地經營方面,經營方式與管理制度至關重要。根據實際情況進行科學合理的經營與管理,可以發揮集體土地資源的價值,為農村地區的發展提供支持力量。在農村不斷發展和進步的過程當中,有限的土地資源使用需要重視進行合理開發和使用,這樣能夠激發土地資源的潛力,加快農村地區的改革。同時也保障農村群體的各方面權益。以目前來看,農村集體土地的經營過程實際取得了較好的效益和影響,所以后續需要進一步基于目前的成果和經營管理現狀,解決一些明顯的問題和不足,這樣才能為農村地區的未來發展提供支持和幫助。
二、農村集體土地經營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問題成因
對于農村集體土地的經營管理而言,實際需要重視與具體使用情況進行聯系,這樣可以使得相關管理工作的實施更加科學和合理,也更是可以有效解決一些經營管理方面的問題,以促進經營管理效益的提升。以往由于缺乏相關的經營管理策略和要求,使得農村集體土地的使用和交易等存在欠缺,難以體現其價值和經濟效益。所以在后續進一步完善相關經營管理策略與方法的過程當中,實際促進了經營管理的工作實施效果,但仍需進一步進行完善和優化,這樣才能為農村地區后續的發展和農村集體土地經營管理提供指導和幫助。所以以下分析目前存在的相關問題和原因。
(一)農村集體土地經營管理存在的問題
一是土地權屬不清晰。對于土地權屬,實際需要重視進行明確,這是進行經營與管理的基礎與前提,只有農民和村集體明確土地的權屬問題,才能在這樣的基礎上實施相關的經營管理,以有效開發和利用集體土地資源,同時也更是可以有效提升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但目前實際存在一些土地權屬不清晰的問題,對經營管理和其他工作的實施都造成了較大的限制和阻礙,并且不利于農村地區的發展和農民群體的增收致富。
二是土地產權制度改革推進緩慢。對于現代化的社會發展和進步過程,農村地區是關鍵的部分,農村地區的順利改革和發展,可以促進社會整體的進步和發展,但由于農村讀取相關產權制度的改革推進速度相對緩慢,使得農村集體土地經營管理工作的實施效益也難以提升和體現,進而影響和限制了農村地區的發展與建設,所以只有有效推進土地產權制度的改革,才能有效解決相關的發展問題。
三是土地經營水平較低。農村集體土地的經營過程當中,需要體現合理有效的經營與管理,這樣可以提升經營與管理水平,以解決相關的經營與管理問題,也可以提升集體土地資源的使用效益。但存在的問題體現在經營管理整體水平較低,難以實施有效的經營與管理,因此限制和阻礙了集體土地的開發與利用。
四是土地轉讓制度有待完善。土地轉讓與開發使用,實際需要體現有償方式,但補償的方式如何存在一定的差異,尤其不同地區的土地轉讓補償,以及同一地區不同區域的土地資源也會存在不同的有償開發和使用情況。所以需要重視進行土地轉讓制度的完善和改進,以使得農村集體土地的開發和利用價值獲得提升,也方便實施相關的經營管理。
五是土地使用不科學。農村集體土地的利用和開發要科學進行。具體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和發展需求,對集體土地資源進行合理的分配和開發,這樣可以產生較好的效益,也滿足農民群體的發展需求。但土地使用不科學,導致相關土地資源的開發和利用效益難以體現和提升,所以也就阻礙和限制了農村地區的發展。
六是農村集體經濟職能弱化。《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中有明確規定,集體土地歸集體村民所有,同時由農村合作社或村民委員會開展相關的經營與管理工作,并且依據土地管理法的規定,農村集體經濟組織需對集體土地進行管理、規劃使用與合理開發。當前各地區村委會等集體組織并未將管理效應發揮出來,并且因為制度缺乏健全性,集體組織職能相對弱化。因為村集體缺乏自身的企業,稅費改革之后集體經濟的收入也明顯減少,為有效增加集體經濟的收入,部分村委會會將農村土地收回,同時改變土地用途。村委會并未發揮出自身的組織與引導相關職能,并且也缺乏對集體土地的未來長遠發展的合理規劃,由此會令農村在土地流轉后逐漸失去生活保障。
(二)農村集體土地經營管理存在問題的成因
一是經營管理意識欠缺。對于農村集體土地而言,是農村當中重要的資源,有效的開發和利用,以及實施科學的經營管理,能夠激發集體土地資源的價值和效益,也更是可以解決農村集體土地的開發和利用問題。但是關于經營管理工作的實施,需要在意識方面進行重視,并提升關注度,以可行的方式和方法,根據實際情況實施相關的經營管理,這樣才能提升管理效益。但目前實際缺乏相關的經營管理意識。
二是有關法律法規創新不足。對于農村集體土地的開發和利用,需要根據國家相關法律法規進行。由于農村集體土地的特殊性,很多土地仍屬于集體組織所有,需要村民表決同意,無法直接進入市場,因此會對一些集體土地資源的開發和利用造成影響,有關法律法規有待進一步完善和豐富,阻礙和限制相關土地資源的有效開發和利用,也更是能夠影響農民群體的收入。
三是農村集體土地開發與利用方式較少。以往土地資源的使用方式主要是農業種植,目前盡管也拓展了較多的方式,但也難以提升集體土地資源潛在價值。只有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合理開發和利用,并積極拓展相關可行的開發與利用途徑,才能提升農村集體土地的利用價值。
三、農村集體土地經營管理創新對策
農村集體土地的有效利用關系到農村地區的發展和經濟水平的提升,其中經營管理是農村集體土地開發與利用的重要保障和支持。有效實施相關經營管理可以促進農村集體土地利用效率,并提升開發和利用價值。同時也可以有效解決相關的開發與利用限制,引導村集體進行集體用地的合理規劃與開發利用。從目前來看,在農村集體土地經營管理方面盡管取得了較好的效益和影響,也促進了農村地區的發展,但也實際存在一些明顯的經營管理問題,這樣一來,對農村集體土地的未來利用容易造成較大的限制和阻礙,所以需要根據相關問題采取有效的措施和方法進行解決,以促進農村集體土地經營管理效益的提升,也促進農村地區的發展和社會整體的發展。
(一)調整土地具體權屬
在農村集體土地經營管理方面的相關工作實施,需要重視明確相關土地資源的權屬問題,明確權屬問題才能進一步實施相關的開發工作和經營管理。并能夠提升經濟效益。一是根據土地資源目前使用情況進行權屬的調整,明確農村集體土地資源中各類型土地的使用情況和權屬問題,在這樣的基礎上,借助對權屬的明確,可以實施有效的管理和開發。二是要對現有耕地進行測量和登記,以使得相關耕地資源可以明確權屬問題。三是積極進行土地確權,以有效的確權工作實施,為后續的農村集體土地經營管理工作實施奠定基礎,也提供相關保障和支持。這樣也可以促進農村集體土地經營管理的順利實施和有序展開。四是及時更新對接國家及地方相關的權屬調查結果,將結果及時應用在實際集體土地管理中。
(二)深化土地產權制度改革
要深化土地產權制度改革,保障農民群體利益。在社會發展過程當中,國家對農村地區的土地資源使用提出了具體的要求和規范,以使得相關土地資源可以獲得有效的開發和利用。同時也可以滿足農民群體的發展需求。在這當中,村集體有對集體土地資源利用與開發方面的管理職責,因此需要重視實施相關的工作,保障村集體土地資源的合理利用,同時避免集體土地資源流失。這樣可以進一步提升農民群體的收入,也可以促進農村地區的發展。從而方便后續實施相關的農村集體土地經營管理。與此同時,也要進一步深化規范化的運營與管理,使得相關經營管理工作的實施更加規范、有序,也體現科學管理。在此基礎上,基層政府實施必要的監督和管理,以促進村集體成員履行職責。
(三)發展適度規模經營
對于農村集體土地而言,有較大的開發和利用價值,根據目前農村地區的發展需求,可以有效借助相關集體土地資源進行開發和利用,比如一些閑置宅基地,廢棄危房,未利用荒草地,都可以有效利用起來,盤活土地,促進農村地區的各方面發展,增加農民群體的收入。其中進行適度的規模化經營,可以提升集體土地資源的利用價值。以往土地資源的利用當中,多數是進行農業種植,因此利用方式單一和固定,難以提升經濟效益。目前可以根據農業產業的發展情況和農村地區的各方面改革需求,拓展集體土地資源的開發方式和經營模式,從單一的農作物種植拓寬到多種經濟作物,經營模式也可以多樣化,如增加鄉村旅游項目,田園綜合體驗,利用現在互聯網技術的先進性和及時性,通過自媒體平臺發布特色農產品,擴大產品銷量,這樣可以在促進農業產業升級變革的同時,提升集體土地資源的利用價值。從而也引導相關經營管理工作順利實施,促進經營管理工作的創新。
(四)完善土地轉讓有償使用制度
關于農村集體土地的使用要重視進行合理的開發和利用,同時需要重視應用有償使用制度,以提升集體土地資源的利用效益。在這當中,轉讓等過程需要在合法的基礎上進行,進而應用有償方式進行補償,使得土地資源獲得有效的利用,同時也保障村集體土地資源的開發效益,也確保農民群體的利益。再有需要重視實施相關的政府監管,以使得土地轉讓有償使用相關制度獲得有效的落實,推進農村地區的發展,提升集體土地資源使用規范。以往存在一些不規范的土地流轉情況,對農民群體的利益造成了較大的損害,也更是限制和阻礙了農村地區的發展。所以吸取以往的經驗教訓,實施必要的流轉管理,促進流轉規范進行的同時,也保障各方面的效益和利益。
(五)實現土地科學使用
只有科學利用相關土地資源,才能發揮土地資源的潛力和價值。主要在于政府相關部門要加強對科學使用土地方面的宣傳,以促進農業現代化發展,也極大激發土地資源的價值。尤其一些偏遠農村地區,相關土地資源的使用更加需要重視進行規劃與調整,這樣能夠使得有限的土地資源獲得高效的利用,進而能夠極大提升利用效率和經濟效益。對農民群體的收入增加具有積極的作用。與此同時,土地科學使用方面也需要體現現代化的一些農業科技,這樣可以使得傳統土地利用和開發方式獲得創新,不僅滿足農業生產方面的土地資源利用需求,也滿足其他方面的土地資源利用需求。并且也能夠方便實施經營管理。進而可以提升農村集體土地經營管理效益,為農村地區的發展和土地資源效益的提升提供保障和支持。
(六)強化土地使用教育
開展農村土地管理工作之時,需逐步強化農民對土地使用的相關教育,利用專門培訓機構開展對農村的土地使用教育,以此促使農民掌握土地權限與集體使用方法。政府部門需就宏觀層面開展農村土地管理指導工作,進而推行土地科學使用宣傳,令所有土地都有明確歸屬并且記錄在案。上級土地主管部門需實現土地管理制度建設工作的完善,繼而依托制度,避免在農村集體土地上進行房屋亂建工作,降低出現私自改變土地用途問題的概率。在有效實現土地創新合作管理的前提下,促使所有農村土地資源得到最大限度的使用。
四、結語
對農村集體土地實施科學有效的經營管理,能夠促進農村建設和發展,也可以促進社會整體的進步。尤其關于目前農業經濟發展改革與新農村的建設進度加快,更加需要重視實施相關農村集體土地的開發與利用,以及實施合理的經營管理策略,促進農村集體土地的整體價值。推動農村整體的發展和建設,使得有限的土地資源發揮更大的潛力和價值。
參考文獻:
[1]魯丹,張鐳.中國民法典下農村集體土地經營權的法律性質與制度供給[J].農業經濟,2021(12):92-93.
[2]鐘麗娜,吳惠芳,梁棟.集體統籌:小農戶與現代農業有機銜接的組織化路徑——黑龍江省K村村集體土地規模經營實踐的啟示[J].南京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1(2):126-135.
[3]秦麗巖,崔靖忠.農村集體土地經營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創新對策[J].鄉村科技,2020(24):44-45.
[4]代琴.我國民法典物權編應當確定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為農村土地所有權主體[J].內蒙古社會科學,2020(2):95-102.
[5]朱建江.農村集體土地所有權實現與集體經濟發展壯大[J].毛澤東鄧小平理論研究,2019(10):24-32+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