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真(福建:大田縣實驗小學)
眾所周知,數學是小學課程中一門十分重要的學科,是其他學科學習的基礎,只有學好數學,才能在其他學科上取得較好成績。尤其是小學1~2 年級數學,非常基礎與實用,不僅會對學生未來的學習有所幫助,還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心理素質以及思考的靈活性。數學學科通常需要多進行練習,如果僅憑借課堂上理論的講解,學生往往很難取得好成績。小學1~2 年級數學練習課就是優化數學教學中的一個重要手段,能夠對課堂上的教學進行補充。當前,隨著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教學目標已經從單純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轉變為培養有能力、有思想的學生。為此,數學教師應該充分發揮課堂練習對學生的促進作用,并在此基礎上有效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質量。
課堂練習課是為了完成教學目標以及教學任務所開展的一種教學活動,其歸根結底是為教學所服務的。小學1~2 年級數學練習課,應該做到引導學生對所學習的知識進行鞏固,以及幫助學生熟練地掌握做題的技巧與方法。因此,在設計小學1~2 年級數學練習課時應遵循目的性的原則。小學1~2 年級數學教師在設計練習時應該明確每一道練習題在學生練習過程中所具有的作用,圍繞著教學重點、難點和教學目的進行設計,幫助學生通過練習課提高自己的學習能力。
設計小學1~2 年級數學練習課,應該充分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并在此基礎上完成優化設計。小學1~2 年級數學教師在設計練習課時,應選擇一些能夠突出教學重點的以及具有教學難點的練習題,為學生有針對性地布置相關練習題。同時,小學1~2 年級數學教師在設計練習課時,還應該遵循從易到難、從基本到變式的規律,做到層層遞進,避免因為難度太大挫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這樣,不僅能夠幫助學生打好數學基礎,還有利于各個層次的學生都能取得進步,大大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
小學1~2 年級學生的年齡比較小,勢必會對他們的學習內容以及學習方式產生一定的影響。想要讓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數學練習課堂的學習,教師就應該遵循多樣性與趣味性的原則,為學生提供多樣化的練習題以及充滿趣味的練習方式。在設計小學1~2 年級數學練習課時,教師可以設計應用題、口算題以及動手操作等多種練習題型;還可以設計分組練習、集體練習以及單獨練習等多種練習方式,以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降低學生的學習壓力,從而提高練習課的有效性。
生活中蘊含著很多數學問題,因此在設計小學1~2 年級數學練習課時,教師應該從學生的實際生活出發,為學生創造豐富的實踐機會,促使學生將學習到的數學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中。但由于小學1~2 年級數學練習課通常會受到時間的限制,因此教師在對練習設計時還應該遵循典型性的原則。教師所設計出的練習不僅需要反映教學內容,還要確保學生能夠通過練習做到舉一反三。
小學1~2 年級數學教師應緊緊圍繞教學目標設計和優化練習課,通過練習課對學生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首先,在為學生講解新課的時候,可以采用讓學生先猜想、后驗證的方式進行。這樣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幫助學生通過自主驗證的練習方式理解所學知識。其次,通常來說一節數學課中會包含幾個知識點,教師應該圍繞教學中的重難點設計練習題。在練習課上,可以通過集中突破的方式對重點教學內容以及習題進行練習,通過分散突破的方式對難點教學內容以及習題進行練習。這樣緊扣教學目標對練習課進行優化設計,不僅能確保教學順利進行,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知識點,還能促使課堂練習效率以及教學效果得到提高。
小學1~2 年級數學練習課,不適合應用題海戰術。因此,教師在設計練習課時,應該為學生設計一些新穎以及具有較強趣味性的練習題,以便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提高數學練習課的教學質量。首先,由于小學1~2 年級的學生的身心發展尚未成熟,并且十分好動,如果讓他們進行長時間的題海訓練,不僅會導致教學效果大大降低,還會容易使學生對數學學習產生消極的情緒。為此,教師可以為學生設計一些游戲以及搶答等活動,使小學數學練習課充滿趣味性,充分調動學生的參與主動性。例如,在“乘法口訣”的練習課上,為了能夠使學生“動”起來,積極投入課堂練習,教師可以設計以下游戲式的練習,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夠積極參與課堂教學活動。教師可以給予每個學生不一樣的編碼,并讓學生記住自己的編碼,然后教師可以讓編碼為3的倍數的學生站起來,讓編碼為5 的倍數的學生鼓掌等。這種游戲式的練習,不僅能為學生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還能幫助學生在游戲過程中掌握數學知識。同時,教師也不應為學生布置較多的練習題,否則非常容易導致學生產生消極情緒,不利于發揮練習課應有的作用。因此,教師在設計練習課時,可以將幾道練習題整合成一道。比如,在“100 以內加減法”的練習課上,教師可以設計一個九宮格,并讓學生將10,11,12,13,14,15,16,17,18 幾個數字填寫到九宮格中,確保每一橫行、豎行以及斜行的三個數相加都能得到45。解答這一道題目,學生需要進行多個100 以內的加減法,有利于加強學生的練習效果以及具有一定的趣味性。
學生是學校教育教學的主體。對學校的教育工作,必須堅持以生為本的理念。在小學1~2 年級數學練習課中堅持以生為本,就是要強調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小學1~2 年級開展數學練習課的主要目的是幫助小學生鞏固課堂知識,提高學習能力,因此必須確立以學生為中心的思想,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和個性特征。在設計小學1~2 年級數學練習課時,教師應摒棄灌輸式以及題海式的練習方法,教師要在對學生的實際情況充分了解的基礎上,有針對性地為學生設計練習課。教師可以將以往枯燥乏味的數學題設計成生動有趣的童話故事,讓學生在故事中學習,使練習課充滿樂趣,讓學生積極地投入數學課堂練習。
如果學生擁有強烈的問題意識,在數學練習課中遇到不懂的問題時就能夠積極提問,有利于學生自主參與數學課堂練習,能夠幫助學生鞏固所學習的知識。觀察當前練習課中學生的表現,我們可以發現,大部分小學生并不具備問題意識,不會對課堂上講解的重點、難點以及疑點進行提問,只是被動地進行數學練習。因此,小學1~2 年級數學教師在設計練習課時,應更新教學理念,以問題為載體創新練習課的練習形式,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鼓勵學生自主提出問題,并做到舉一反三。例如,在“除法”的練習課上,教師可以為學生創設如下問題情境:班級打算于六一兒童節時前往景區爬山,通過對景區的票價進行調查,可知成人票50 元/張,兒童票25 元/張;同時,如果購買5 張票能夠減免一個人的費用。此時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根據上述購票須知,提出自己的問題。有些學生在了解完票價后,會提問“怎么購票是最便宜的?”有的學生會提問“成人票的價錢是兒童票的幾倍?”等。教師在小學數學練習課上通過創設與教學內容相結合的情境,并引導學生提出問題,有利于調動學生參與練習的積極性,并能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為后續的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
由于小學1~2 年級數學練習課會受到時間的限制,因此練習的設計應該具有典型性的特點,要確保充分體現出教學的重點以及能夠讓學生進行強化練習。引導學生進行具有典型性及生活化的數學練習,不僅能夠鞏固學生的數學基礎,拓展學生的數學思維,還能使學生的數學知識應用技能得到有效的提高。例如,在“應用問題解答”的練習課上,教師可以為學生設計生活化的課堂練習:小紅媽媽需要將2.5kg 的醬油分裝在一些玻璃瓶當中,已經知道每一個玻璃瓶最多能夠裝0.4kg,那么小紅媽媽裝完2.5kg 的醬油需要使用多少個瓶子?在這一問題情境下,教師可以通過讓學生假設自己是小紅,為媽媽排憂解難來引出練習。隨后,教師可以安排學生自主探究以及與同學進行討論得到結果,并鼓勵學生大膽發言。學生通過討論,不僅能更好地掌握課堂上所學習到的數學知識,還能幫學生認識到數學知識與生活之間具有密切的聯系,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師在設計1~2 年級數學練習課時,應全面了解小學生的學習特點及心理特征,認識到學生之間是存在差異的,并在此基礎上做好數學練習課設計。由于每個學生的生活環境、社會經驗以及對知識的接受能力都存在一定的差異,因此小學1~2 年級數學教師在設計練習題時應根據學生的情況設計分層的數學練習題,促使每個學生都能夠通過練習課有所收獲、取得進步。教師在給學生選取練習內容以及練習的形式時,應分為簡單、一般以及強化三個層次,并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為其提供適宜的練習內容以及練習方式。總之,小學1~2 年級數學教師在設計練習課時,應該充分尊重學生之間存在的差異,并據此為學生提供分層次的練習,從而促使每一位學生都能實現全面發展。
對小學1~2 年級學生來說,進行開放性以及多元化的練習,有利于他們的思維得到發展,幫助他們從多個角度去解決問題。教師在設計開放性練習題時,應該充分考慮學習能力比較弱的學生的接受能力,并提供適合于他們的開放性練習。在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是一項基本任務,而開放性練習是對學生創新意識培養的一條重要途徑。在練習課上,教師應促使學生發揮主體作用,并引導學生獨立思考或與同學合作,對數學練習題進行探究,從而提高小學1~2 年級練習課的有效性。引導學生進行開放性以及多元化的練習,能幫助學生對數學知識做到靈活運用并加深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
練習課是課堂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如果小學1~2 年級數學教師能合理應用數學練習課,就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因此,小學1~2 年級數學教師應該采取有效措施,優化設計,使其充分發揮應有的教學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