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瑰寶,需要很好地傳承,而小學英語教學中具備許多關于中華文化的內容。因此,我們需要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并將其融入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為學生培養優良品格和正確三觀。本文對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實踐進行分析研究,首先論述了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的意義,隨后深入探討了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的路徑,最后進行系統性總結,以供參考。
關鍵詞:傳統文化;小學英語;課堂教學
作者簡介:金美雪,福建省武夷山市湖桃小學。
與其他學科相比,小學英語的學習難度較高,需要學生具備一定的語言儲備和語言應用的綜合能力。由于英語學科本身知識點較多,并且需要對單詞進行記憶,外加小學生處于好動的年紀,導致無法沉心學習,興趣度不足,最終形成惡性循環,越學越差。因此,需要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小學英語課堂中,提升課堂趣味性,創設生活情境,讓中英雙語在學習中碰撞,讓中西方文化在課堂上交流,幫助學生增強文化自信,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一、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意義
(一)形成正確的價值觀與文化觀
小學生缺乏良好的自制力,如果不對其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進行引導,會導致學生受外來文化負面影響較大,形成不良三觀。而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小學英語課堂中能夠讓學生正確認識外來文化,樹立良好觀念,傳承中華精神,塑造外化于行、內化于心的文化品質。
(二)培養學生愛國意識和精神
在小學英語教學中融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能夠提升學生的愛國意識和精神。了解西方國家的文化能夠幫助學生學習英語,開闊學生視野。教師需要注意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正確認知外來文化,并對傳統文化和外來文化間的關系進行梳理,讓學生了解東西方文化的差異,培養學生分辨優劣的能力,幫助學生樹立文化自信,并在此基礎上加深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理解,培養學生愛國意識和精神。
(三)培養學生核心素養
核心素養理念成為當前教育的主要培養方向,英語作為貫穿學習全過程的必修課程,是核心素養中的重點內容。在小學英語課堂中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一方面能夠激發學生好奇心,活躍課堂氛圍,培養學生自學能力,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另一方面,通過創設情境的方式引導學生從傳統節日、節氣、習俗、習慣等方面進入英語課堂,深入英語學習,為未來學習打下良好基礎。
二、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路徑
(一)整合文化資源,增強愛國情懷
在小學英語課堂中融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對教師要求較高,教師需要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行整合,并整理出一系列視頻、文本等優秀資源,在課堂中拋磚引玉,為學生提供文化輸出,增加學生的愛國情懷。因此,在整合文化資源時,可以采取以下方式:
第一,完善自身文化知識儲備。小學英語教師是英語教學中的責任人,對學生學習英語的過程負責。要想在小學英語課堂中融入傳統文化,小學英語教師的文化儲備必不可少,教師需要通過多種方式完善充實自身儲備,為自己充電。首先,可以在閑暇時間利用當下發達的網絡搜索關于文化傳承的內容,比如傳承方式、言行舉止、節氣習俗等,并將搜索到的內容進行英文翻譯,做到雙語精通,同時將內容精煉,方便在課堂中教學。其次,教師可以與其他教師合作,對文化傳承方式、內容、教學方法進行交流,完善自身的同時幫助他人,也可以定期進行演練,為日后教學做鋪墊。最后教師需要在教學后對融合了傳統文化的英語課堂進行總結,記錄在案,從中吸取經驗教訓,方便后續開展類似內容。
第二,做好課前準備。首先,課前準備是課堂的重要環節,決定了課堂的內容、節奏、方向、流程等眾多課堂細節,是課堂必不可缺的一部分。在進行弘揚傳統文化的小學英語課堂前,教師首先要對本課內容進行梳理,將需要教學的知識點、內容進行羅列,抱著在課堂教學時不會出現差錯。其次,教師可以搜索關于課堂內容的相關內容,比如在進行春節教學時可以提前搜索關于圣誕節的內容,理清二者之間的關系,并在課堂中為學生進行梳理,讓學生明白二者的差異,并深入了解春節的相關習俗。最后,課前準備需要提前準備好作業,可以采取課后拓展的方式為學生留下作業和反思,讓學生在課后同樣能夠根據興趣進行學習。以春節為例,教師在教學后可以讓學生對其他節日進行搜索,或者對春節所在月份進行搜索,了解新的知識。
第三,引用外籍教師。外籍教師是重要教學人力資源,在進行英語教學時具備較大優勢。一方面,外籍教師能夠為學生帶來許多國外文化,開拓學生的眼界,讓學生了解外來文化,同時可以與中國傳統文化做對比,從對比中深入了解優秀文化,傳承中華精神。另一方面,大多數外籍教師對中國的事物、文化興趣濃厚。國內教師可以通過與外籍教師交流,了解學生的興趣和愛好,從而做到針對性教學,滿足學生的興趣。
例如,在教學閩教版小學英語四年級上冊Unit 8“The Spring Festival”時,教師可以整合文化資源,增加學生的愛國情懷。首先,搜索對應影視,也可以是圖片資源,在課堂中擺出餃子的圖片,引導學生了解dumplings代表餃子。其次,通過餃子引入Festival,即春節的概念,讓學生了解春節吃餃子是自古至今傳承下來的習俗。隨后通過春節引入春節活動,教師可以采用提問方式與學生交流“春節除了吃餃子還會做什么?”,得到“看春晚”“發壓歲錢”等概念,并深入了解禮物、電視等詞匯,完成課堂教學。最后,教師對學生提出問題“除了春節,還有哪些傳統節日?回家搜索節日并了解其英文寫法”作為作業,引導學生課后學習。
(二)注重交流反思,完善教學策略
交流反思是引導學生學習的主要方式和途徑,在過去傳統教學模式中,通常以教師臺上演講輸出,臺下學生被動吸收的方式進行教學,二者交流較少,無法發揮學生的自主性,也會限制學生思維,不利于培養學生自學能力。因此教師需要通過交流的方式維持學生的自主性,讓學生對所學內容進行思考,維護學生主體地位,引導學生在學習中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因此在教學中教師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第一,積極交流,活躍課堂氛圍。交流反思分為交流和反思兩個部分,常見交流方式就是對話,需要教師與學生進行對話,通過問答或其他方式培養學生,達到教學的目的。當下,課堂以教師為主,師生地位差距較大,學生在課堂中天然存在畏懼、恐懼等不良心態,導致學生拒絕交流,課堂活躍度無法提升。因此教師在進行教學時首先需要改變傳統教學方式,在課堂中營造輕松、歡快的教學氛圍,減少師生之間的距離。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了解每一位學生的心態,根據學生的性格進行引導,以交友的方式交流,減少隔閡。另外,教師需要與學生定期溝通,無論是課堂中還是課后,教師應及時了解學生的變化和心態,是否存在困難和問題,改變學生心中的固定形象。
第二,正向評價,樹立學生自信。常見評價方式通常以教師評價作為最終評價結果。但是在評價過程中難免會產生以偏概全或者其他情況,一方面不利于維護評價的公平性,另一方面也不利于培養學生自信或謙虛的心態,導致學生產生消極心理,影響學生身心發展。因此,教師需要以不同的回應方式對學生進行評價,并且在學生失誤時給予正向評價,通過引導的方式鼓勵學生自行尋找錯誤并進行修改,從而達到自省的目的。學生犯錯是常態,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檢查、修改、復查,最終得到正確答案,為師生雙方提供滿意的答卷,為學生樹立自信心,收獲學習的成就感。
例如,在教學閩教版小學英語五年級上冊Unit 5“Months of the year”時,教師首先可以通過提問的方式進行課堂引入“誰知道一年有幾個月?有幾天?每個月有幾天?”,引入Months(月)和Year(年)的概念。隨后進入課文,再次發出提問“一年有幾個季節?”,在得到四季的答案后,引導學生了解spring春天的概念。由于課程主體是月份,因此季節的拓展不宜過多,在將四季的單詞分別教學后重回課文,此時需要引入具體月份,所以可以提問學生的生日,比如某位同學生日為2月5日,教師可以由二月進行引入,讓學生了解到February代表二月,并依次對其他月份進行教學。在教學過后,可以組織簡單對話,由課本上的“When is your birthday?”引入,讓學生通過問答的方式了解對方生日所在的月份。在對話過程中教師需要進行傾聽,了解學生是否出現失誤。最后由教師對學生的對話進行正向評價,引導學生檢查、修改、復查,讓學生找出自己的失誤,樹立自信心的同時收獲成就感。
(三)發揮團隊作用,開展課外延伸
團隊協作是學生必備能力之一,也是調動學生課堂積極性最快的方式之一,能夠讓學生感受合作能力的重要性,同時增加學生的友情,培養組織能力。在英語課堂中,課外延伸同樣是常見教學方式之一,能夠為學生拓寬眼界和知識面,讓學生在不同領域下深入體會英語學科的魅力。因此,英語教師可以將團隊協作與課外延伸結合在一起,通過團隊協作讓學生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行深入研究、探討、學習,將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英語課堂中。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教師需要通過以下內容開展團隊協作,對課外內容進行延伸:
第一,指引方向。在進行小組討論之前,先要下達學習任務,指引學生討論方向,避免學生討論偏題,達不到教學目的。在選擇內容時,教師應提前了解學生的能力,選擇符合學生知識儲備的內容,避免學生面對題目無從下手,打消學生的積極性。下達任務后,教師應為學生講明討論規則,避免學生亂作一團,失去討論的意義。
第二,成立小組。下達任務后,教師需要根據小組成員的能力進行分組,確保每個小組的綜合實力相近,避免出現小組水平不均衡的情況出現。因此教師在平時教學過程中需要對學生進行觀察,了解學生的能力,比如某位學生具備組織能力,另一位學生具備總結能力,教師可以將能力作為依據劃分小組。同時,教師還需要注意劃分小組的時候小組人數不要過多或過少,人員過多不方便管理,人員過少達不到討論的意義。
第三,小組討論。在小組討論過程中,教師需要提前說明每一位學生都要參與,并要求各小組都應有一位成員對討論內容進行總結,并整理出來。后續在課堂中按照順序進行小組成果匯報。在討論時,教師需要下場進行指導,一方面觀察學生是否在認真討論,對于擾亂秩序的學生加以制止。另一方面教師需要觀察學生在討論中扮演的角色,判斷學生是否投入,為后續單獨指導采集數據。
第四,小組評價。在經過一段時間討論后,教師應要求每個小組進行成果匯報,在某小組匯報時,其他小組保持安靜。在匯報結束后,要求組內成員對其他成員根據參與度、重要性做出評價,讓組內成員清楚自身不足。在所有小組組內評價后,對所有小組進行評價,以投票的方式選出除自身小組外表現最好的小組,教師給予獎勵,培養學生的自信心。
例如,在教學閩教版小學英語三年級上冊Unit 8“The New Year”時,教師可以對學生進行團隊協作引導。由于課堂內容是關于新年的內容,教師可以將中國的新年作為討論方向,成立小組,讓學生根據新年的習俗、情境、時間等內容進行討論,同時可以引導學生對中西方新年做對比,弘揚中國傳統文化。比如討論放鞭炮的習俗時,部分學生可能聽說過放鞭炮是為了將“年”嚇跑,從中體會英勇抗爭的精神。最后,將討論結果進行總結和講述,為其他學生增加知識的同時以故事的方式調動學生的興趣。學生通過小組討論的過程收獲自信心,增強文化自信。
三、結語
在小學英語教學中融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一方面能夠培養學生的英語核心素養,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增強文化自信,另一方面能夠幫助學生跨越文化障礙,降低學習難度,從興趣入手,激發課堂活力。因此,英語教師需要通過整合文化資源、注重交流反思、發揮團隊作用的途徑推動二者融合,在英語課堂中弘揚傳統文化,為新時代文化傳承鋪路,為培養學生核心素養做出貢獻。
參考文獻:
[1]宋娟.扎根民族文化? 瞭望世界文明:論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滲透[J].黑河教育,2020(12):62-63.
[2]朱瑞琳.中華傳統文化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滲透策略研究[J].世紀之星—小學版,2021(9):79-80.
[3]茅燕潔.中國傳統文化融入小學英語課堂教學策略[J].讀與寫:上旬,2022(10):142-144.
[4]趙書芳.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走進小學英語課堂[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21(1):280-281.
[5]郭曉艷,季坤杰.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走進小學英語課堂[J].校園英語,2020(32):163-164.
[6]康永花.中國傳統文化融入小學英語課堂教學的策略[J].甘肅教育,2021(8):176-177.
[7]李炫.中國傳統文化在小學英語課堂的滲透探究[J].亞太教育,2021(10):105-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