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昕宇
摘 要:本文主要研究的是小提琴演奏藝術中的旋律感培養策略,包括旋律感及其在小提琴演奏中的培養意義、旋律感在小提琴演奏藝術中的主要培養策略及其主要提升策略。經研究發現,在小提琴演奏藝術中,線形感培養、音程感培養以及調性感培養都是旋律感在小提琴演奏藝術中的主要培養策略;而要想實現小提琴演奏藝術旋律感的進一步提升,演奏者應注意正確斷句,分清樂曲主次,并深入了解作品。希望通過本次的分析,可以為小提琴演奏者的旋律感培養及其小提琴演奏藝術效果的提升提供一定參考。
關鍵詞:小提琴;演奏;旋律感;培養策略;提升策略
中圖分類號:J62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6-0905(2023)33-00-03
在小提琴音樂演奏中,旋律感是一項需要演奏者重點把握的內容。只有具備足夠好的旋律感,才可以讓演奏者所演奏的小提琴樂曲更具藝術性,從而帶給人們一種耳目一新的感覺。基于此,小提琴演奏中的旋律感培養也受到了人們的廣泛關注,并成為小提琴演奏者的重點研究內容。
一、旋律感及其在小提琴演奏中的培養意義
(一)旋律感基本概述
在音樂世界里,旋律感是最為重要的一種組合元素。所謂旋律感,就是我們經常說到的曲調,它是在調式、節拍基礎上建立的一種單聲部線條。通常情況下,旋律感并不會獨立存在,而是需要與力度、速度和節奏等相互融合,從而實現音樂情感的合理表達。不同旋律給人帶來的情緒感受也會不同,比如,優美的旋律會讓人感到心情愉悅,動感的旋律會讓人感到活潑向上,凄婉的旋律會讓人感到心情悲傷等。無論在哪種樂器演奏中,旋律都是音樂的靈魂所在。因此,在對旋律進行了長時間的深入研究之后,研究者便提出了“旋律感”的相關概念,即將同一個聲部中的音高作為一種橫向連續的線形,使其形態固化,從而形成一種能夠辨識與記憶音樂旋律的聽覺能力[1]。而在當前的音樂研究領域中,旋律感不僅僅是旋律本身高低變化帶給人們的聽覺感受,也是線形感、音程感以及調性感共同組成的聽覺感受。基于此,在對旋律感進行培養時,音樂演奏者也應該對其線形感、音程感以及調性感有足夠重視。
(二)旋律感在小提琴演奏中的主要培養意義
在當前的小提琴演奏中,演奏者的旋律感培養已經成為一項至關重要的工作內容。而就目前的小提琴演奏藝術來看,旋律感培養的主要意義包括以下幾方面:一是可使小提琴音樂作品的演奏達到更好的藝術效果,帶給人們更具藝術美感的聽覺體驗;二是可將小提琴音樂作品中所要表達的情感更好地表現出來,從而達到一種聲情合一的演奏效果;三是可將演奏者自身對于小提琴音樂作品的獨特見解與演奏者在演奏時的心理變化等體現在小提琴演奏中,從而使演奏出的小提琴音樂更具特色和吸引力,更容易讓觀眾與演奏者之間達到一種共情效果;四是可使小提琴音樂作品中呈現出的思想情感更加細膩,并引人深思,從而帶給觀眾一種豐富多彩且回味無窮的聽覺感受[2]。由此可見,良好的小提琴節奏感培養對于小提琴音樂作品的呈現以及小提琴音樂演奏藝術效果的提升都將十分有利。
二、旋律感在小提琴演奏藝術中的主要培養策略
在小提琴音樂演奏中,線形感、音程感以及調性感都是培養演奏者旋律感的主要內容。基于此,在具體的小提琴音樂作品演奏中,演奏者一定要采取合理的策略來進行線條感、動感和調性感的培養,這樣才可以形成良好的旋律感,進一步提升小提琴音樂作品的演奏藝術效果。以下是對小提琴音樂作品演奏中的主要旋律感培養策略所進行的分析。
(一)線形感的培養策略
所謂旋律線形,其實就是音高線,其中最為主要的幾種形式包括平行、下行、上行、級進以及跳進等,而跳進又可以按照小跳和大跳進行劃分。同時,旋律線在進行過程中又可分為直線、迂回以及環繞這幾種形式。一般情況下,在聆聽樂曲的過程中,人們最先感悟到的便是其旋律的線形,而線形帶給人們的聆聽感受便叫作線形感。在音樂演奏藝術中,線形感主要可按照輪廓感、動感以及形態感進行劃分。因此,在培養小提琴演奏旋律感中的線形感時,演奏者就需要對自身的輪廓感、動感以及形態感加以良好培養。
首先,輪廓感培養。從力學中的運動軌跡來看,輪廓相當于將一條旋律的重心向最低點或最高點推進和降落。在每一條旋律中,輪廓都需要以弧形為基礎,它雖然可以被劃分成多個部分,且各個部分都具備獨屬于自身的起伏,但帶給人的聽覺感受卻應該具備整體性特征。因此,在輪廓感培養中,小提琴演奏者一定要對旋律的線條做到良好把握,并以此為依據,呈現其獨特的輪廓感[3]。比如,在《ChassicalGas》開始的第1至第9小節中,演奏者便為人們呈現出了一個如歌的小提琴旋律片段。其中的第二樂句屬于對第一樂句進行的下移二度自由模進,只有尾部有所變化,這樣便呈現出了一種與第一樂句不同的新鮮感。就旋律線而言,該旋律中的上行、下行、小二度以及大二度級進音都由自然音形成,并在其中用作了主要音調,而之后的五度、六度乃至于七度大跳音型則非常具有個性。就總體而言,其旋律線屬于下行運動形式,在這樣的情況下,樂感也向下低落,并呈現出了一種略微憂傷的情緒。在此之后,其旋律線條又呈現出直上直下形式的波浪運動,從而表達出了一種跳躍、活潑而又纏綿悱惻的音樂特征。為達到這樣的演奏效果,具體演奏時,演奏者需要在開端時將“B”這一特征音突出,并對弓弦接觸點做到足夠重視,通過右手運弓力道的合理變化來合理配合樂曲的情緒發展。
其次,動感培養。從實質來講,動感就是通過聽覺來感知線性運動方向性及其音符運動形式的一種能力。而在小提琴演奏中,因為傳統的古典樂和現代的搖滾樂、爵士樂等具有完全不同的樂思表達方法,所以演奏者一定要根據音樂作品本身的實際特征及其內心對于作品的具體感受來進行演奏,這樣才可以實現小提琴旋律動感的良好培養。比如,在《Storm》這部小提琴作品的一個旋律片段中,有兩個十分規整的16分音符音階上下級進與同音音調連續運行的短小樂句,其旋律線為向下直瀉形式,這樣就使其音樂步伐變得十分穩重,并帶給人一種暴風雨到來之前的黑暗甚至恐怖之感[4]。因此,在對這兩個樂句進行演奏時,演奏者一定要將這個基調把握好,尤其是在同音演奏的過程中,演奏者更是要對弓弦接觸點以及弓速變化做到足夠重視,將每一個樂句的開始音都演奏成重音,通過相應的肢體動作與之配合,便可對作品做出更好的詮釋。同時,演奏者還應該對運弓和強弱變化做到足夠重視,在旋律線條的下行、上行,以及情感的低落、高揚等波動時,演奏者的身體也需要做出相應的擺動,以此來配合小提琴旋律的動感。通過這樣的方式,才可以讓演奏者在音樂開始時便實現自身音樂情感的充分釋放,從而淋漓盡致地發揮出小提琴音樂作品的旋律動感。
最后,形態感培養。旋律具有多種多樣的形態,包括單一線形和復雜線形等。而在具體的演奏過程中,通過對不同旋律線形的良好把控,便可使演奏者更好地呈現出旋律的形態感。比如,在《犯罪高手》這部小提琴作品的復式旋律片段中,自第37小節至第38小節開始的第一拍,其單線條旋律中都隱含著非常豐富的旋律線,以此來突出主和弦中的A、C和E這三個主干音。在對這一段音樂進行演奏時,為實現其音樂性的有效凸顯,演奏者一定要對弓速變化做到足夠重視,不僅要使這三個主干音更加突出,也要跟隨旋律上行使弓速漸強,跟隨旋律的下行使弓速減弱。通過這樣的方式,才可以讓小提琴音樂作品呈現出豐富多彩的形態感,做到主次分明。
(二)音程感的培養策略
在小提琴音樂演奏中,音程感培養也是一種非常重要的旋律培養策略。所謂音程感,就是演奏者對于旋律中的音程所具備的比較能力。通常情況下,音程感僅僅是一種對于音樂特質的感受,而非對兩音距離的分析。旋律中的音級和調試主音之間的遠近關系對于演奏者感受該音的強烈程度具有決定性作用。比如,二度音程常用來代表流暢;三度音程常用來代表柔軟;四度跳進音程常用來代表堅定的情緒。同時,在旋律中,大六度跳進音程經常被用來體現跌宕起伏或高揚的情緒,這是小提琴音樂演奏中最為經典的一種旋律抒情手法[5]。另外,下行六度音程通常被用來體現松懈和寬慰的音樂情緒。基于此,在具體的小提琴音樂演奏時,演奏者只有對其中各個旋律音之間的關系做到細致感受,才可以更好地掌握它們的音程關系,從而實現音樂作品感情色彩的充分詮釋,讓整體的小提琴音樂作品演奏效果更加生動、細膩。
(三)調性感的培養策略
對于小提琴演奏藝術而言,調性感的良好培養也是提升演奏者旋律感的重要策略。從本質而言,調性感主要包含兩個方面,其一是調式結構感,其二是調式情緒感。在很多較為復雜的小提琴音樂作品中,通常會存在多個調性對置的情況;同時,隨著新調性的產生,音樂情緒發展也將具有更強的張力。而在感知小提琴音樂的過程中,旋律調性感將會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小提琴音樂旋律中缺乏調性感,其音高也將毫無意義。因此,在小提琴演奏中,演奏者一定要通過調性感的把控來培養自身的旋律感。比如,在《藍色奔放》這首小提琴曲中,一個段落終止時前五小節調性屬于主調a小調,其和聲的進行方式是VI-V-I,同時在第2和第3小節中都由a小調# G特征音出現,最后落到了A主音上。隨后,其旋律直接從原來暗淡的a小調轉變成了明亮的A大調,在出現了新的調性之后,其音樂色彩較之前形成了鮮明對比,從而對音樂發展起到了有效的推動作用。因此,在該小提琴音樂作品的演奏中,為有效凸顯其調性色彩變化,演奏者需要在轉調前使# G特征音突出。為達到這一目標,演奏者需要使其變調之后與之前的力度和弓速都形成強烈對比,以此來凸顯變調時明顯的情緒變化。
三、旋律感在小提琴演奏藝術中的主要提升策略
在小提琴演奏中,為進一步提升自身的旋律感,演奏者需要采取三個策略:一是注意正確斷句,二是分清樂曲主次,三是深入了解作品。
(一)注意正確斷句
在演奏小提琴樂曲的過程中,要想有效提升其旋律感,正確斷句是最為基礎的一個策略。如果演奏者不能清晰地進行斷句,則說明其整體的音樂思路并不清晰。在這樣的情況下,演奏出的小提琴音樂效果也將十分混亂。基于此,對于每一首小提琴作品,在演奏之前,演奏者都應該注意分析其斷句方法,做到正確斷句。這樣才可以建立起一個清晰的演奏思路,從而將音樂作品以更加清晰流暢、層次分明的形式呈現給觀眾,盡最大限度提升其旋律感,為觀眾帶來更好的聽覺體驗。
(二)分清樂曲主次
對于小提琴音樂演奏而言,要想進一步提升其旋律感,分清樂曲主次也是一項關鍵的策略。只有對樂曲主次做出明確劃分,才能夠讓演奏者的頭腦足夠清醒,避免對重點的樂曲部分做出輕描淡寫的處理,也避免在演奏中出現錯誤。基于此,在具體的小提琴樂曲演奏中,演奏者一定要注意分清樂曲的主次,從而使每一段樂曲、每一個小節乃至于每一個音調都得到合理的處理。通過這樣的方式,才可以讓小提琴音樂作品的演奏足夠清晰、流暢,使其原有的音樂風格、音樂思想等得以良好保留,并賦予其更加鮮明的音樂特色,從而使小提琴音樂作品真正具有靈魂[6]。這對于小提琴演奏藝術中的旋律感提升及其藝術效果的加強都將十分有利,從而可為人們帶來一場絕佳的聽覺盛宴。
(三)深入了解作品
小提琴音樂作品的演奏水平與演奏者對于作品的了解程度具有緊密聯系。具體演奏中,演奏者只有足夠深入地了解小提琴音樂作品,明確其中所要表達的思想情感,并以此為依據來合理把控自己的演奏技巧,才可以進一步提升小提琴作品演奏的旋律感。為達到這一目標,在每一部小提琴音樂作品演奏之前,演奏者都應該事先對其作品進行深入了解,包括作品的創作背景、創作者的個人經歷、作品要表達的主題思想等,并根據作品中的旋律變化分析來合理把握蘊藏在其中的細膩思想情感。對于演奏中需要重點關注和把握的部分,演奏者一定要提前做好標記,并反復研究其演奏技巧。通過這樣的方式,才可以讓小提琴音樂作品的整體曲目結構得到合理安排,使其中的真正內涵能夠在演奏中得到更加淋漓盡致的體現。這對于小提琴演奏中的旋律感培養及其演奏水平、藝術效果、思想境界的提升而言都將十分有利。
四、結束語
所有的音樂都具有獨特的生命力,而這種生命力主要通過旋律感來體現。基于此,在小提琴音樂作品的演奏過程中,演奏者一定要注重自身的旋律感培養,以此來提升小提琴演奏的藝術效果,為觀眾帶來更好的音樂體驗。為達到這一目標,演奏者需要先明確旋律的基本內涵及其在小提琴音樂演奏中的主要意義,然后再以此為依據,通過合理的策略來培養自身的旋律感,并采取合理的措施來不斷提升自身的旋律感。這樣才可以讓小提琴音樂作品的演奏更具風格特點,在呈現作品本身內容、表達其主題情感的同時也將演奏者對于作品的理解及其更加細膩的思想情感融入其中,從而賦予小提琴演奏更加豐富的靈魂。這對于小提琴演奏藝術效果的提升以及演奏者自身水平的提升都將十分有利,同時也可以進一步提升小提琴音樂對觀眾的吸引力,促進小提琴在現代音樂領域的良好發展。
參考文獻:
[1]宋晨曦.譚盾《英雄》小提琴與鋼琴奏鳴曲作品與演奏分析[D].西安音樂學院,2023.
[2]張婭琪.《舒伯特A大調小提琴奏鳴曲D.574》的音樂表達與演奏分析[D].云南藝術學院,2021.
[3]陳淑菱.中國小提琴協奏曲《鄉情》的音樂語言與合作藝術研究[D].武漢音樂學院,2021.
[4]鄭梵.莫扎特小提琴作品演奏技巧分析[J].藝海,2021(01):51-52.
[5]曾旎.論巴洛克時期小提琴作品裝飾音的運用[D].武漢音樂學院,2020.
[6]于涵.小提琴“準音揉弦”技術研究[D].西北民族大學,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