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晨 齊惠穎
[摘 要]為落實高校課程思政建設,文章提出了面向醫學類專業的大學計算機課程思政建設路徑,并分別從課堂講授、實驗訓練、自主學習、團隊項目、研討展示、參觀體驗的教學環節給出具體實施策略和示例說明。通過在教學各環節設計貼合專業背景的思政元素并采用多種教學方法全方位地融入思政教育,使專業教育與思政教育有機融合,能有效活躍課堂氛圍,提升學生學習興趣,激發學生學習主動性,從而潛移默化地達成醫學類專業大學計算機課程思政教育要求,為面向醫學生的信息技術類課程思政教學全過程建設與實踐提供參考。
[關鍵詞]醫學類專業;課程思政;大學計算機;教學全過程
[中圖分類號] G64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3437(2023)17-0108-04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指出,要把思政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教育部在《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中也提出,要全面推進高校課程思政建設,發揮好每門課程的育人作用[1]。課程思政是對高校各類課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的深入挖掘,教師在傳授知識同時,要注重在課程教學各環節發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價值引領作用。
伴隨社會信息化水平的不斷提升及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新技術在醫學領域的應用,現代醫學研究需要信息技術和方法與之融合并提供支持。醫學生迫切需要信息技術與醫學相結合的課程幫助其培養創新思維、提高信息素養以及了解掌握前沿技術。醫學類專業大學計算機課程是面向醫學生開設的第一門信息技術基礎課程,其中基礎部分以計算機基礎知識和程序設計為主,擴展內容包括智能醫學、醫學大數據分析、醫學信息管理等。該課程通過一系列醫學應用案例的講解與分析,幫助醫學生在信息社會的背景下提升信息素養、培養分析解決醫學專業問題的計算思維、掌握前沿交叉學科知識及培養跨學科綜合能力,對于醫學生在后續臨床和科研工作中運用信息科學能力、適應醫學新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信息時代,醫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不僅影響其個人發展,還影響其對醫學領域各類信息的理解使用,且醫學類專業自身要求從業人員具備高度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這就要求高校教師在面向醫學生的信息技術類課程教學中要有效開展課程思政教育,使醫學生具備良好的信息素養、嚴謹負責的職業操守和勇于創新的科學精神,激發其利用前沿技術促進國家醫藥衛生領域發展的熱情。
一、大學計算機課程思政現狀
近年來,高校大學計算機課程思政研究受到高度關注,學者從多維度多視角開展了理論研究和實踐探索,相關成果集中于實施大學計算機課程思政的意義和必要性[2-4]、建設基本原則[5-8]、思政元素挖掘[6,9]以及教學實踐等方面,其中教學實踐聚焦了實施大學計算機課程思政的路徑與策略,包括改進教學方法[10-12]、豐富教學手段[13-15]、構建評價方式[16-17]、提升教師素質[18-20]等。以上研究為實施大學計算機課程思政建設以及計算機知識和思政教育的有效結合提供了重要參考,但仍存在以下問題:首先,貼合各專業背景的大學計算機課程思政的研究較少,忽略了不同專業學生的特定專業背景和職業需求;其次,忽略了除課堂和實驗外其他教學環節的思政教育,削弱了課程思政教育效果;最后,教學方式與相關教學活動較為單一,容易造成專業知識與思政元素融合不夠。
醫學類專業大學計算機課程面向大一年級醫學生開設,其具備醫學類課程、工學類課程、實踐類課程、公共基礎課程等多種課程的特征,并且除了課堂講授和實驗訓練,還包括自主學習、研討展示、團隊項目、參觀體驗等多個教學環節。在該課程教學的各環節中,采用貼合專業背景的多種教學方法全面融入思政教育,不僅能夠滿足具備專業特點的思政教育要求,還能全面反映課程中蘊含的思政元素,激發醫學生學習信息技術類課程的興趣,最終增強大學計算機思政教育效果。
二、醫學類專業大學計算機課程思政教學各環節建設思路
基于醫學類課程、工學類課程、實踐類課程、公共基礎課程等多方面的思政元素挖掘維度以及課程思政教學全過程理念,面向醫學生的大學計算機課程構建了線上與線下相結合、課內與課外相結合、輸入與產出相結合、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混合教學模式,在課堂講授、實驗訓練、自主學習、研討展示、團隊項目、參觀體驗等教學各環節,利用多種教學方法融入思政教育,形成全方位的醫學類專業大學計算機課程思政建設思路(見表1)。
一是課堂講授多采用案例教學法,在介紹各章節知識點時,選擇蘊含思政教育元素的相關案例,從中學習專業知識,無形中開展課程思政。
二是實驗訓練采用問題啟發式教學法,編程實驗問題選取含有思政元素的實例,在編程過程中培養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嚴謹細致、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
三是自主學習以翻轉課堂形式開展,依托多種在線資源,讓學生在課外學習知識,這樣不僅能提升學生的信息素養,還能培養學生努力鉆研、不畏困難的科學精神。
四是發布團隊任務,使學生在分工合作完成特定任務的過程中,提升實踐能力和團隊精神,并為學生提供培養創新思維的機會。
五是關注時事與行業熱點問題,利用研討、辯論和展示等互動方法,提高學生在課程思政教育教學中的積極性和參與度,同時基于討論展示結果,幫助學生樹立科技強國的理想信念和責任使命。
六是通過實際情景呈現方式,為學生提供一個知識和實踐相結合的平臺。讓學生實地參觀體驗信息技術在醫學行業中的相關應用成果,培養醫學生的跨學科思維,使其認識到自我在社會中的價值。
三、醫學類專業大學計算機課程思政教學各環節實施策略
根據表1的建設思路,醫學類專業大學計算機課程教學各環節的思政建設具體實施策略如下:
(一)課堂講授環節
理論知識主要通過課堂講授完成,根據教學內容和教學目的,教師可從歷史、科技、行業、生活中選擇適當的蘊含思政元素的相關案例,設計好融入方式、時間和程度,將醫學背景、先進技術與國家發展相聯系,開闊學生的知識視野,豐富其學科知識,同時實現隱性的思政育人功能。課堂講授作為主要的教學環節,有大量的思政元素挖掘與思政教育達成空間,例如,介紹學科發展史上我國的科技成果以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講解雙盲臨床隨機試驗所用的相關函數以樹立學生的職業精神,在信息技術專業知識講授中加入對中國傳統文化的介紹(如二進制與八卦)以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等。
(二)實驗訓練環節
在編程的實驗訓練環節,教師可針對編程問題選取相應的思政素材,在學生針對問題進行分析思考的同時,幫助學生剖析問題理清脈絡,實現學生編程知識向能力的轉化,同時啟發學生探索針對同一問題的不同解法,在編程實踐過程中,鍛煉學生嚴謹審慎的編程規范能力,同時培養其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例如,以疫情防控期間人群的體溫監測為切入點,編程求解需要隔離的人員名單以及隔離天數,學生在編程過程中只有認真細致,保證算法和語法的正確性,才有可能正確解答問題,同時思考大量體溫數據的存儲與篩查方式,不斷鉆研嘗試不同的數據類型、函數等,以提升算法效率。
(三)自主學習環節
教師可通過內容豐富的在線教學資源,包括講解專業知識的MOOC、微課及與知識點相關的線上優質思政教學資源,如電影、短視頻、時事、人物故事等,以翻轉課堂的形式讓學生在課外通過自主學習方式正確理解并使用相關知識,從而鍛煉學生面對問題不斷探索的意志,提升其信息獲取、辨別與分析的能力。例如讓醫學生首先通過微課學習一個特定的疫情數據分析程序功能,之后利用給定程序處理疫情數據文件并生成圖表,同時在海量信息中搜索、查找、評估并使用疫情防控相關信息,撰寫數據分析的結論、理由與建議,在自主學習過程中培養醫學生的信息素養以及不斷鉆研的科學精神。
(四)團隊項目環節
教師可利用任務驅動式教學方式,選擇與信息技術主題密切相關的醫學領域真實問題或任務作為團隊項目的內容,在調研項目、分析需求、劃分功能、分解任務、設計實施等多個環節,讓學生主動利用現有知識和經驗進行分工合作,理解、分析并解決問題,以培養學生的溝通交流能力和團隊協作精神,為學生的探索與創新提供支持。例如發布設計醫藥信息管理系統的團隊項目,讓學生綜合利用醫學背景知識,所學的函數、組合數據類型、流程控制等編程內容以及模塊化設計的編程思維,分工合作完成項目實踐,為學生創造自主協作、探索創新的學習氛圍。
(五)研討展示環節
教師可利用主題探討式、多維思辨式等多種互動式教學方法,圍繞醫學與信息技術交叉領域的相關主題,或為醫學生提供行業熱點問題的結論和解決問題的經驗等,開展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幫助醫學生從多角度思考分析問題,為課程注入思辨性、人文性、時代性和開放性等特點。例如,以人工智能醫生有助于疾病的輔助診斷與預測,但需考慮大量患者治療數據泄露會造成風險這一問題為切入點,引導學生研究、討論并展示人工智能在醫學領域應用的優勢與弊端,幫助學生了解與醫學領域密切相關的先進科技,以探尋科技強國之路,同時使其在醫學數據隱私保護等方面意識到醫學類專業的責任與使命。
(六)參觀體驗環節
教師可利用體驗式教學方式,組織醫學生參觀并體驗信息技術在醫學領域的實際應用場景,以實際工程、項目為主題進行講解,將課堂抽象的知識轉換為對知識的具象認知以及對知識的應用,有利于學生綜合素質與能力的提升,并激發其專業認同感和使命感。例如通過參觀體驗可穿戴醫療設備、大型運動健康評估設備等,既能讓醫學生了解現代醫療設備對于大量醫學數據的獲取、傳輸、處理方式以及學習醫學大數據分析方法,又能使其感受到現代醫學與信息技術的結合如何服務于人民和社會,提升其職業認同感和榮譽感。
四、結語
醫學類專業大學計算機課程融合了醫學類課程、工學類課程、實踐類課程、公共基礎課程等多種課程的特點,對于該課程的思政建設不僅要貼合醫學生的專業背景和職業需求,還要考慮在課程教學的不同環節利用多種教學方法和手段全面且靈活地融入思政元素,以拓寬面向醫學生的大學計算機課程思政建設路徑。
醫學類專業大學計算機課程思政教學全過程建設思路為:在課堂講授、實驗訓練、自主學習、團隊項目、研討展示及參觀體驗等教學各環節深入挖掘思政元素,以全面涵蓋該課程的思政教育要求,同時在不同環節采用適當的教學方法,結合新聞、電影、短視頻、游戲、討論、參觀等多種素材或活動,將專業教育與思政教育有機融合,以有效活躍課堂氛圍,提升學生學習興趣,激發學生學習主動性,從而潛移默化地達成醫學類專業大學計算機課程思政教育要求。本研究為面向醫學生的信息技術類課程思政教學全過程建設與實踐提供了參考。
[ 參 考 文 獻 ]
[1] 教育部關于印發《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的通知[EB/OL].(2020-06-01)[2023-03-23].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7056/202006/t20200603_462437.html.
[2] 李丹,夏浩,汪德剛,等.“程序設計”課程的課程思政教學探索[J].教育教學論壇,2022(12):161-164.
[3] 熊茜,利節,向毅,等.推進計算機專業課程思政建設的思路與五維途徑[J].計算機教育,2022(7):122-125.
[4] 蘇曉麗.《信息技術課程與教學》課程思政建設[J].辦公自動化,2021,26(14):40-41.
[5] 岳斌,孫瑋,汪美霞,等.計算機組成原理與設計課程思政教學改革與實踐[J].計算機教育,2022(7):117-121.
[6] 陳志勇,葉樺暢,張笑欽.計算機類專業的課程思政:核心元素、基本原則與實施策略[J].中國大學教學,2021(4):34-38.
[7] 方娟,蔡旻,高明霞,等.“計算機系統結構”課程思政教學設計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21(39):124-127.
[8] 徐翠娟,陸璐,聞紹媛.高職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思政教學設計與實踐[J].軟件導刊,2022,21(7):151-156.
[9] 那俊,李丹程.課程思政在計算機類課程中的探索與實踐[J].中國大學教學,2021(3):48-51.
[10] 王金鳳,張猜,張麗霞,等.計算機類專業課程思政探索與實踐:以操作系統課程為例[J].軟件導刊,2022,21(7):103-108.
[11] 郁曉慶,柴曉芳,韓慧妍,等.計算機網絡基礎課程思政案例探索:以計算機網絡體系結構為例[J].電腦知識與技術,2022,18(19):172-174.
[12] 秦書婷.“數據與計算導論”課程思政教學實踐改革探索[J].興義民族師范學院學報,2022(1):93-96.
[13] 曹一鵬,潘琢金,吳昊,等.課程思政視角下的“單片微型計算機原理及應用”課程教學探索與實踐研究[J].工業和信息化教育,2022(5):47-51.
[14] 王敏,杜少光.基于VR的計算機技術基礎課程思政教學探索[J].計算機教育,2021(10):60-63.
[15] 劉倩.智慧教學模式下課程思政教育在《計算機程序設計》課程教學中的應用[J].產業與科技論壇,2022,21(1):136-137.
[16] 高云,殷曉春,王利鋼.高職院校計算機專業《數據庫原理與應用》課程思政教學實踐研究[J].電腦知識與技術,2021,17(32):187-188.
[17] 章曙光,孫巧云,袁碧賢,等.計算機網絡基礎課程思政教學改革探索與實踐[J].高教學刊,2022,8(3):127-129.
[18] 楊丹,曹勇.課程思政在《計算機應用基礎》中的研究與實踐[J].辦公自動化,2022,27(10):40-42.
[19] 蒲云.高職計算機課程思政教學改革探究:以《Python程序設計基礎》為例[J].電腦知識與技術,2021,17(18):148-149.
[20] 陳莉,嚴商,唐玄玄,等.“計算機基礎與應用”課程思政建設實施路徑探析[J].科教導刊,2021(16):94-97.
[責任編輯:劉鳳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