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曼 徐國輝


摘? ?要:《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22年版)》建議教師在英語教學中需要秉持英語學習活動觀組織和實施教學。教師結合北京版小學英語四年級上冊Unit 6 May I take your order? 新授課第一課教學案例,探討如何在英語學習活動觀引導下有效開展小學英語會話教學,基于會話語篇內容及特征,設計學習理解類活動;深入理解語篇主題意義,設計應用實踐類活動;超越會話語篇;設計聯結學生生活的遷移創新類活動,最終助力學生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落地。
關鍵詞:小學英語;會話教學;學習活動觀;主題意義;語篇解讀
中圖分類號:G623.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010X(2023)31-0030-05
一、引言
為了提升英語教學質量,《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22年版)》在課程實施的教學建議板塊中明確提出,教師需要秉持英語學習活動設計并開展教學,需要認識到學生是語言學習活動的主體。教師要引導學生圍繞主題,通過學習理解、應用實踐和遷移創新等活動,學習并使用語言,獲取新知、探究意義并解決問題。可見,英語學習活動觀重視學生學習的主體角色,關注語篇中的主題意義引領,重在學習并使用語言解決真實問題,根本在于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然而,當前小學英語會話教學卻存在一些典型問題,主要體現在:教學活動的設計缺乏對語篇特征的深度剖析、缺乏突出主題意義的情境創設、缺乏活動之間認知層次的進階以及缺乏對學生生活聯結的意識。本文將以北京版英語四年級上冊第六單元May I take your order? 中第一課時的對話語篇教學為例,闡釋如何基于英語學習活動觀,有效開展小學英語對話教學。
二、授課內容分析
英語學習活動的設計需要首先深入解讀學習內容,明確所學內容的主題語境、語篇類型、語言知識、語言技能、文化知識及學習策略等六個課程內容要素,即先明確“教什么”的問題。
(一)主題語境
語篇主題的明確,可以從人與自我、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三大方面進行。本單元語篇分別呈現了人們商量點餐內容、服務員確認菜單、最終付費找零等與點餐相關的全過程。語篇價值取向在于教會孩子如何點餐,并在點餐過程中關注葷素搭配、營養均衡、少油少鹽等健康飲食理念。這主要體現了人與自我的主題,以“我”為視角介紹了喜歡的飲食種類并做到搭配營養健康;也可以看作是人與社會的主題,服務員和客人在點餐過程中的禮貌交流,體現了社會服務和相互溝通。因此,教師將單元主題設定為“Ordering Healthy Food, Keeping Healthy Diet”。本課語篇展現了主人公Mike和父母在中餐館點餐的語境,在點餐過程中表達了葷素搭配、少油少鹽等健康飲食理念。因此,本課語篇的子主題為Ordering Healthy Chinese Food,旨在向學生傳遞葷素搭配、少鹽少油的健康飲食理念。
(二)語篇類型
在英語學習中,語篇類型是豐富多樣的,如記敘文、歌曲、韻文、圖表等,目的是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運用英語語言。本課語篇為日常生活對話,Mike和爸爸、媽媽周末在中餐館點餐,由此引出本課核心句式:What would you like to …? Id like …. 在商量完菜品后,服務員到來并引出句子:May I take your order now? 主人公在確認完菜品后又叮囑:Please dont make them too salty. 滲透了健康飲食理念。可以看到,本課為對話語篇,側重學生的聽和說,重點呈現了商量點餐內容的生活場景。
(三)語言知識
語言知識主要包含語音、詞匯、語法及語用知識等方面,是學生發展語言技能的重要組成部分。本課教材中,meatballs, vegetables, sweet and sour fish等核心詞匯,都配有相應插圖,以圖片說明方式幫助學生理解和記憶。同時,重點句型“What would you like to …?”“Id like …”也在情景中多次出現,有助于學生整體理解句子語法結構,并在情景中鞏固掌握句子的正確使用方法。
(四)語言技能
會話教學中突出的技能是聽和說的技能,讀和寫的技能也可以進行融合。本課的語言主要是主人公和家人之間、家人和服務員之間的簡短對話,適合角色扮演活動,有助于發展學生的聽說技能。在學習課文過程中,學生在觀察圖片的過程中了解到主人公是在中餐館點餐,并通過閱讀文本和相應的文字猜測sweet and sour fish的含義。在對話創編環節,教師設計了貼近學生實際生活的周邊餐館,學生運用本課所學詞句交流自己喜歡的健康飲食。最后的寫日記作業,也可以鍛煉學生寫的能力。
(五)文化知識
在學習文本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挖掘其蘊含的中餐飲食文化。本課中,教師引導學生發現主題圖中的中國元素,如:圓桌子、紅桌布、紅燈籠、木制筷子、服務員傳統特色服裝等,有助于學生發現并體會中國飲食文化特色。后續師生交流過程中,教師又引導學生說出中餐如此吸引人的原因在于葷素搭配、注重健康、色香味佳等,幫助學生樹立起文化自信。
(六)學習策略
良好的學習策略,有助于學生提高學習效率、加強自主學習能力、并保持積極的學習態度。小學四年級學生,需要教師的引導和幫助來運用一些策略。比如,在學習sweet and sour fish過程中,教師先呈現了酸、甜、苦、辣、咸五種口味及其對應的典型食物,有助于學生將詞匯與相應的事物建立起聯系。隨后,學生學習sweet
and sour fish時就可以進行關聯,認識到sweet and sour fish是酸甜口味的,最后呈現圖片確認其含義為糖醋魚。同時,教師引導學生梳理板書的過程,有助于學生建構結構化知識,并最終在情景中運用所學知識進行言語交際。
三、基于學習活動觀的會話教學策略
(一)基于會話語篇內容及特征,設計學習理解類活動
學習理解類活動指的是感知與注意、獲取與梳理、概括與整合等活動,這個層次的學習活動設計需要基于語篇內容和語篇特征的理解。此外,教師還需要創設真實語境,激活學生舊知和生活經驗,引導學生梳理、概括、整合信息,理解語篇的主要內容及其蘊含意義,在語境中學習語言知識。
1.觀察課文主題圖,在語境中感知與注意語篇主題。感知與注意活動脫離不開語境,教師要在語境中激活學生已知,提供語言背景和文化背景,確定要解決的問題,關聯學生已有知識、經驗和學習主題,發現認知差距,產生學習期待。課文主題圖直觀、形象,包含著很多重要的非文本信息。學生通過觀察圖片可以快速進入對話語境,直奔語篇主題。
上課伊始,教師通過Yummy Mealtime的主題歌曲和說出食物名稱的熱身活動,幫助學生關注單元主題,激活舊知并為學習新知做好準備,與學習主題建立聯系。接著,教師借助課文主題圖,創設了對話發生的語言背景:Mike and his parents are travelling in China. They are interested in yummy food. On a weekend, they come to a restaurant. 周末外出就餐的背景創設了語境,有助于學生將所學對話內容同已有的生活經驗關聯起來,聯系生活實際思考人們在什么情況下會外出就餐。教師在情境中追問:Which kind of food will they have?
學生通過觀察主題圖中蘊含的中國元素,能夠推理出:They are going to have Chinese food. 由于教材圖片中的中國元素相對有限,于是教師在圓桌子、紅桌布、服務員傳統特色服裝的基礎上,又增添了紅燈籠、木筷子、圓形月亮門等中國特有元素,對教材圖片進行了優化(見圖1)。其中蘊含的文化背景知識,對于貼合語篇主題、挖掘文化內涵都是非常有意義的,有助于增強學生的文化認同感。
2.問題鏈引領,獲取與梳理結構化知識。在激活了學生的舊知與學習動機之后,教師需要基于語篇內容設計有利于學生探究主題意義的問題鏈,促使學生對語篇內容的思考、討論、分析和判斷,形成結構化知識,以提升學生基于語篇的深度學習和思維品質。
學生觀察主題圖知道主人公要點中餐后,教師以核心問題“What Chinese food do they want to have?”引發學生思考,完整觀看課文配套視頻,獲取主人公的點餐內容:Mum would like some vegetables. Mike would like sweet and sour fish. Dad would like some meatballs. 此時,學生在語境中學習理解本課的核心詞匯meatballs, vegetables, sweet and sour fish等。學習sweet and sour fish時,教師先呈現了酸、甜、苦、辣、咸的詞匯及對應典型食物,學生在關聯生活中這些食物的口味后加深了對含義的理解,再進一步聯想sweet and sour fish的具體含義。同時,學生初步感知本課核心句型Id like ….
接著,教師繼續提出問題:爸爸如何詢問家人對點餐內容的需求?借此引導學生學習理解另一個核心句型What would you like to …?隨后,學生在語境中初步運用本課的核心詞匯及核心句型進行角色體驗,進一步學習與理解對話內容。之后,教師延續情景,引導學生思考接下來一家人和服務員之間的對話,學習句子:May I take your order now? 并繼續提問:媽媽對點餐有哪些要求呢?引導學生關注少鹽少油的健康飲食理念。伴隨師生間的問答交流,板書逐步豐富,其框架結構能幫助學生梳理與掌握語篇內容,形成結構化知識(見圖2)。這有助于學生后續復述課文,并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經驗來創編對話。
3.依托核心探究問題,概括與整合語篇主旨。概括與整合類活動旨在幫助學生了解文本細節,學生通過歸納語篇內容,感知并理解語篇所要表達的文化內涵及育人價值。該階段中,教師引導學生思考主人公如此點餐的原因,初步概括健康飲食的構成。
學習完教材語篇之后,教師創設新語境:點餐結束后,餐桌上呈現了所點菜品,Mike和家人快樂地享受美食。教師追問:Why do they order the Chinese food like this? 學生在教師引導下對食物葷素搭配、少鹽少油等進行描述,并對這一餐是否健康給出判斷和改善建議。如:They have some meat, fish, and vegetables. They also put less salt. Thats good for the health. I think they also need some rice, and some drinks. Thats a nice Chinese meal. 等,學生概括出健康餐的構成。可以看到,學生在情境中學習、理解、運用核心詞匯和句型,挖掘語篇及配圖中蘊含的有關中國傳統元素的文化知識,并關注食物葷素搭配、少鹽少油等健康理念,達到了深入學習、理解語篇的目的。
(二)深入理解語篇主題意義,設計應用實踐類活動
應用實踐類活動表現為描述與闡釋、分析與判斷、內化與運用等,這一層次的活動旨在深入探究語篇的主題意義。學生在情境中開展語言實踐活動,內化語言知識,鞏固結構化知識并進一步領會文化內涵,促進知識向能力的轉化。
1.復述文本,描述和闡釋語篇內容。復述首先需要學生充分理解語篇,進而將信息內化、存儲,通過分析、歸納,最終突出重點,學生能夠有條理地進行敘述。復述支架可以提高學生的思維品質,對所學語言進行再加工。
在跟讀錄音、自讀對話和分角色朗讀之后,教師引導學生嘗試借助結構化板書進行語篇復述。學生可以采用第一人稱進行表演,也可以采用第三人稱對語篇內容進行轉述。需要關注板書呈現的關鍵信息,整合語篇內容,結合自身英語水平有條理地描述Mike和家人在中餐館的點餐情況。兩種復述方式留給學生自主選擇的空間,滿足學生的個體差異性,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進一步夯實對語篇內容的掌握。
2.結合生活經驗,分析與判斷中餐價值。英文教學的根本任務在于引導學生探索主題意義,感悟語篇所蘊含的育人價值。因此,教師不僅要引導學生借助結構化知識框架復述語篇內容,還應引導學生深入探究主題意義。本課時語篇的子主題是Ordering Healthy Chinese Food,學生在描述完語篇中主人公Mike及父母的點餐情況后,還要深入認識到他們選擇中餐的原因在于中餐色香味俱全、葷素搭配、具有中國傳統特色。復述完課文后,教師提出問題:Why do they choose the Chinese restaurant? 引發學生思考中餐的優勢是什么。學生通過分析用餐環境、點餐內容和點餐要求等,判斷出中餐可以真正滿足葷素搭配、少鹽少油等健康飲食理念,還可以做到色香味佳、具有中國飲食文化特色。師生在交流分析過程中進一步認同中華優秀飲食文化,樹立文化自信。
3.進入情境,內化與運用核心語言。學生在內化與運用類活動中結合語境,通過使用語篇中的核心詞匯、核心句子等鞏固結構化知識,促進知識向能力的轉化,為后續遷移創新類活動起到重要的承上啟下作用。
此環節在學生已經認同中餐飲食文化的基礎上播放中餐宣傳片,在視聽過程中進一步加強對中餐的熱愛。之后,學生假設自己也來到這家中餐館點餐,初步運用核心詞匯和句型開展交際活動,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
學生在深入理解文本的基礎上進行問答交際,形成自己的知識結構。同時,教師在示范對話的過程中,引導學生認識到肉和魚、蔬菜、主食、飲料等不同區域應有所兼顧,做到葷素搭配、營養均衡,體現健康飲食理念。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需要運用到所學詞匯和句型,還需要運用到與本課健康點餐主題相關的知識,達成在實踐中運用、在運用中發展語言能力的目的。
(三)超越會話語篇,設計聯結學生生活的遷移創新類活動
遷移創新類活動指的是推理與論證、批判與評價、想象與創造等活動,是對語篇的超越。學生在創設的新語境中,綜合運用所學知識、思想和方法,聯結生活,創新式地解決新情境中的問題,同時表達積極的情感、態度和觀點,將能力轉化為素養。
本課遷移創新環節,教師首先引導學生關聯生活,說一說自己在什么情況下會外出就餐,如:Its Labour Day. My mum is too tired today. 等。接著,教師呈現學校周邊常見中餐館的菜單,每份菜單主要從肉和魚、蔬菜、主食、飲料等方面進行了區域劃分,旨在引導學生在點餐過程中關注營養搭配。學生嘗試進行健康點餐后,再談一談自己對于中餐的觀點。最后布置作業,讓學生以日記形式記錄自己一次外出點餐經歷。如:Today is Nov. 12th. The weather is sunny.
Its my birthday. We go to a Chinese food restaurant. Dad would like Peking Duck. Mum would like some celeries and some rice. Id like some fish and some juice. I like the Chinese food. Because its yummy and healthy. Its our food. 本課中教師通過對情境的不斷拓展,引導學生聯系生活實際經驗,在聽和讀的基礎上進一步發展口語交際能力和書面表達能力,表達個性化觀點,深入理解主題意義、形成正確價值導向。
四、結語
基于英語學習活動觀設計并實施教學,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小學英語會話教學的質量,能更好地落實英語學科育人的根本任務。在小學英語對話教學中,教師需要以主題為引領,以語篇為依托,以學生為主體,踐行英語學習活動觀。具體而言,首先,需要教師從英語課程六要素的維度深度解析目標語篇的主題、語言知識、文化知識、語篇類型、語言技能與學習策略。其次,需要基于語篇創設真實的語用情境,提升學生的學習動機。最后,還需要設計串聯各層次學習活動的問題鏈,引導學生持續、深入地探究語篇意義。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22.
[2]王? ?薔,錢小芳,吳? ?昊.指向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英語學習活動觀——內涵、架構、優勢、學理基礎及實踐初效[J].中小學外語教學(中學篇),2021,(7):1~6.
[3]錢小芳,王? ?薔,崔夢婷.基于英語學習活動觀的小學英語繪本閱讀教學活動設計[J].中小學外語教學(小學篇),2019,(11):1~6.
[4]宮文勝.基于英語學習活動觀的小學英語語篇教學實踐[J].江蘇教育,2021,(35):20~25.
[5]高洪德.英語學習活動觀的理念與實踐探討[J].中小學外語教學(中學篇),2018,(4):1~6.
[6]毛? ?靜.“復”出精彩——小學英語高年級語篇復述教學方法探析[J].教育科學論壇,2021,(7):11~13.
【責任編輯 張? ?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