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當前社會背景下,高等職業教育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當前,高職教育更加突出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職業素養。高職英語教師不僅要傳授英語知識和技能,更要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基于此,本文主要分析“課程思政”理念下高職英語教師核心素養內涵和存在的問題,深入探究培養高職英語教師核心素養的途徑,為他們更好地履行“課程思政”理念下的教學使命提供支持和保障。
關鍵詞:課程思政;高職英語;核心素養
作者簡介:曹冬梅(1980.01-),女,廣東河源人,廣東嶺南職業技術學院,講師,碩士,研究方向:高職英語教學。
作為高職院校的一門人文教育基礎課程,高職公共英語具有教學覆蓋面廣、教學時間長,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等特點,更適合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從而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要發揮好高職公共英語的課程思政功能,高職英語教師是關鍵。因此,要提高高職公共英語課程思政育人的力度,必須先提升高職英語教師的核心素養。
一、“課程思政”理念下高職英語教師核心素養的內涵
“課程思政”理念下,高職英語教師核心素養內涵涉及教師的教學理念、教學方法和教學內容等多個方面。以下是高職英語教師核心素養的內涵:第一,高尚的道德品質。高職英語教師作為學生的榜樣和引領者,需要具備高尚的道德品質,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擁有積極向上的人格魅力,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目標和價值取向。第二,優秀的專業知識和能力。高職英語教師應具備扎實的英語語言知識和教學技能,掌握先進的教育理論和教學方法,能夠真正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提升學生的英語水平和職業競爭力。第三,積極的教育教學態度。高職英語教師在教學中應該以學生為中心,關注學生的發展和成長,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動力,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活動,促進其全面發展。第四,強烈的社會責任感。高職英語教師應當將培養學生健康成長和為社會服務作為自己的使命,注重對學生社會實踐能力的培養,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培養對學生社會責任感和擔當精神。第五,具有自主學習能力和創新精神。高職英語教師要不斷學習和更新自己的知識和教學理念,積極開展教學改革和教育研究,為學生提供更新的教育教學資源,并不斷創新和進取。
二、“課程思政”理念下高職英語教師核心素養存在的問題
(一)思政素養不足
思政素養是指教師具備較高的政治覺悟、辯證唯物主義世界觀,積極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一些高職英語教師的思政素養不足,缺乏對學生進行正確價值觀的引導。在教學中,他們往往只注重知識和技能的傳授,而忽視對學生思想和道德品質的培養,知識傳授與價值引領嚴重脫節,這導致學生在成長過程中可能會受到一些不良影響,容易迷失自我,缺乏社會責任感。另外,一些高職英語教師對時事政治和社會問題的了解不足,不能將這些問題與課堂教學相結合,缺乏對學生的引導和啟發。這樣的教學不能滿足學生深入思考和社會實踐的需求,使得學生缺乏對時事政治和社會問題的敏感性,批判性思維能力不足。
(二)專業素養有待提高
公共英語是高職院校的公共基礎課程。該課程以現代外語教學理念為指導,以英語語言知識和應用技能、跨文化交際能力為主要教學內容,培養學生綜合運用英語語言的能力,使其適應未來職業發展和社會交流的需要。然而,高職英語教師的專業素養和教學能力有待提高。首先,高職英語教師的教學理念未能及時轉變,仍然偏重英語基礎知識的傳授,忽視對學生英語實際運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際意識的培養,忽視了語言背后蘊含的傳統文化、愛國信念、價值觀等德育內容。其次,高職英語教師在教學方法和策略方面需要改進,應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引發學生的情感共鳴,實現以價值引領行為、以行為內化素養。最后,高職英語教師普遍缺乏與企業合作、行業聯系的經驗,無法準確把握企業對英語人才的要求。
(三)缺乏自主學習能力和創新思維
課程思政作為高職教育的重要內容,旨在培養學生的思想道德素養和創新思維。作為課程思政的實施者,高職英語教師應當具備自主學習能力和創新精神。遺憾的是,部分高職英語教師缺乏自主學習和創新思維的內驅力。首先,部分高職英語教師缺乏自主學習的意識和能力。他們在教學中僅僅滿足于傳授基本知識和技能,缺乏持續提升自身專業素養的追求。缺乏自主學習意識的教師通常依賴于教材和課件,對于新的教學理念和方法缺乏敏感性,無法緊跟教育發展的步伐。其次,部分高職英語教師缺乏創新思維。創新是推動教育事業發展的重要動力,而高職英語教師應具備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然而,因為種種原因,一些教師的教學思想過于保守,對教學內容和方式缺乏創新思維,仍然應用傳統的教學模式。他們缺乏嘗試新方法、新技術的勇氣和動力,導致課堂教學缺乏活力和吸引力。
三、“課程思政”理念下高職英語教師核心素養培養途徑
(一)提高教師對課程思政意識和能力
在當前的教育形勢下,高職院校注重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職業素養,英語課程思政也應緊密結合實際,培養學生的思想道德和職業道德修養。因此,高職英語教師需要提高自身的課程思政意識和能力,以實現課程思政的有效實施。首先,高職英語教師應提升自身的思政素養。教師作為學生的榜樣和引導者,必須具備較高的思想道德素養和職業道德修養。只有教師自身具備正確的價值觀和道德觀,才能在課堂上有效引導學生,有效實施思政教育。因此,教師應不斷提升自己的思政素養,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不斷提升自身的感召力和影響力。其次,高職英語教師要加強教材建設,提高教學內容的思政性。教材是教學活動的重要載體,教師應在設計教學內容時注重融入思政元素。可以通過選擇具有思政元素的文本材料、講解社會熱點事件等方式,使學生在學習英語知識的同時了解當代社會,引導其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增強其責任感。教師還可以運用教育故事、人物模范等教學手段,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和思想熏陶。此外,教師還應加強教學方法的創新,提高教學過程的思政性。高職英語教師可以采用討論、辯論、案例分析等互動式教學形式,讓學生積極思考、探索。通過啟發式教學方法,引導學生對問題進行多角度思考,培養學生的辯證思維和創新精神。同時,教師還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和責任心,在小組活動、項目實踐中引導學生形成集體意識,培養其奉獻精神。最后,高職英語教師要加強與學生的溝通和引導,發揮師生互動作用。教師應傾聽學生的思想需求和困惑,給予積極的引導和支持。通過個別談心、班級討論等方式,及時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同時,教師要注重自身言行的示范作用,通過言傳身教的方式引導學生,促使他們理解和接受思政教育。
(二)加強對教師專業素養的培養
高職英語教師不僅需要扎實掌握學科知識和教學技能,還需要掌握先進的教學理念、具備深厚的教育情懷。首先,教師應不斷提升自身的學科知識水平和教育理論素養。高職英語教師需要扎實掌握英語語言知識和專業知識,以確保教學的準確性和權威性。教師應不斷學習新的教育理論和教育技術,擴展自己的教育視野,不斷更新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以更好地適應時代發展需求。此外,教師還應關注教育前沿研究,積極參與教育學術交流,提高自身的學術造詣和創新能力。其次,教師應注重教學研一體化,提高教學研究能力。教師要積極融入課程改革,將思政理念融入英語教學,培養學生的思想道德素養。教師應不斷拓展學科知識和教學方法,提高自身的學科素養和教學能力。同時,教師要加強教學研究,關注學生的學習特點和需求,提供有效的教學策略和資源。最后,教師應注重自我反思和提升,及時更新教學方法,不斷提高教學質量,實現教學研一體化,為學生成長成才打下堅實的思政基礎。此外,教師應注重企業實踐,提升雙師素質,提高整體教學質量和效率。最后,教師應注重增強自身的職業道德和職業操守。高職英語教師是學生的榜樣和引領者,他們的言行舉止直接影響學生的道德品質和職業道德修養。因此,教師應注重提升自身的道德修養,做到言行一致,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增強職業操守。同時,教師還應積極參與學校和社會的公益活動,通過實際行動踐行社會責任,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職業道德觀。
(三)提升教師教育信息化和信息素養
《大學英語教學指南》(2017版)指出:“鼓勵教師建設和使用微課、慕課,利用網上優質教育資源改造和拓展教學內容,實施基于課堂和在線網上課程的翻轉課堂等混合式教學模式,使學生朝著主動學習、自主學習和個性化學習方向發展。”因此,高職英語教師需要適應信息化時代的要求,全面提升自身的教育信息化水平和信息素養。首先,教師應關注教育信息化發展趨勢,了解和掌握最新的教育技術和教學軟件。高職英語教師可以通過參加教育培訓、學習教育技術的相關課程,了解和熟悉各類教學軟件和電子教學資源的使用方法,提高自己的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此外,教師還可以通過參與教育信息化建設項目、開展教育科研和教學實踐活動,熟悉和運用信息技術手段,提高教學效果和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其次,教師應注重信息技術的應用,創建網絡教學平臺,提升高職英語教學效率。教師要積極學習和掌握各類教學技術和工具,靈活運用信息技術,為學生提供多樣化的教學資源。同時,教師應創建網絡教學平臺,應用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教學模式,為學生提供便捷的學習途徑和互動交流平臺。網絡教學有助于增強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提高教學效率和教育質量,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最后,教師還應注重教育信息化與思政教育的有機結合。在“課程思政”理念下,信息技術的應用應與思政教育相結合,引導學生正確使用和評估信息,加強對學生思辨能力的培養。教師可以通過在線討論、網絡調研、多媒體展示等方式,開展思想引導和情感教育,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和道德修養。
(四)增強教師的創新思維與自學能力
教學是一個不斷發展和變化的過程,教師需要具備創新思維和自學能力,以應對日益復雜和多變的教育環境。首先,教師應增強創新思維。創新思維是指在教學中能夠靈活運用各種教育理論、教學方法和教育技術,不斷探索和嘗試新的教學方式,以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和教學要求。教師可以通過參加教育培訓、學術交流、教學研討等活動,了解和掌握最新的教學理念和教育技術,拓寬自己的教學思路和方法。同時,教師應鼓勵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造力,通過啟發式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其次,教師應提升自學能力。自學能力是指教師能夠主動、獨立地進行學習和思考,掌握新的知識和技能,適應教育變革和知識更新的要求。教師可以通過慕課等方式進行自主學習,了解行業動態、前沿研究和最新教學方法。教師還可以參與教育研究項目,閱讀相關專業書籍和文獻,掌握最新的研究成果和發展趨勢。同時,教師還應定期反思自己的教學實踐,總結經驗,改進教學方法,實現教學的不斷優化和提升。
四、結語
在“課程思政”理念下,高職英語教師核心素養的培養是一個長期而持續的過程。未來,高職英語教師將面臨更多的機遇和挑戰,需要不斷提升自身素養,與時俱進,開展更優質的英語教學,為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職業道德的高素質人才作出更大的貢獻。
參考文獻:
[1]張玲.鏈群融合驅動下的高職英語課程體系的重構[J].湖北開放職業學院學報,2023(12):68-70.
[2]鄧鵬麗,李之松.新時代高職英語課程思政建設的價值與路徑[J].寧波教育學院學報,2023(3):94-98.
[3]楊眉,王娜.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下的高職英語課程思政教學研究[J].陜西教育(高教),2023(6):70-71.
[4]黃黎容.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視角下的高職英語閱讀教學實踐研究[J].湖北開放職業學院學報,2023(10):190-192.
[5]李博.基于SPOC模式的高職英語教學與課程思政融合模式研究[J].海外英語,2023(9):210-212,216.
基金項目:本文系2023 年度廣州外國語協會外語教學改革課題“基于‘課程思政’理念的高職公共英語教師核心素養內涵研究”(課題編號:GFSA202307)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