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本研究依照深度學習理念,借助超星爾雅學習通教學平臺構建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并在《高級英語》課程中實踐應用。教學研究表明:該教學模式提高了學生的自主學習積極性,高階思維能力得到了發展,學習策略發生轉變,課程教學效果明顯提高。因此,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探索新的教學模式是探究高校英語教學新路徑的有效途徑。
關鍵詞:深度學習;混合式教學模式;《高級英語》
作者簡介:劉娟,鄒幸居,廣東白云學院外國語學院。
一、引言
“十三五”時期,國家就提出“推動形成基于信息技術的新型教育教學模式與教育服務供給方式,提升教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形成與教育現代化發展目標相適應的教育信息化體系,充分發揮信息技術對教育的革命性影響作用。”《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提出,“要加快信息化時代教育變革”“利用現代技術加快推動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混合式教學通過融合課堂資源、網絡資源和校外資源等,將傳統封閉式課堂教學與線上開放式(慕課、微課等在線課程)教學的優勢結合起來,既能發揮教師引導、啟發、監控教學過程的主導作用,又能有效激發學生作為學習過程主體的主動性、積極性與創造性。本研究以《高級英語》課程教學為例,依照深度學習理念,設計基于學習通的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并對教學實踐進行總結,以期提高應用型高校《高級英語》課程教學質量。
二、指向深度學習的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構建
(一)深度學習理論及教學原則
深度學習發源于美國。基于布魯姆對認知領域中目標維度的劃分,即知道、理解、應用、分析、綜合、評價,美國學者馬頓(Marton F.)和薩爾約(Saljo R.)于1976年聯名發表了《論學習的本質區別:結果和過程》,提出了“深層學習”與“表層學習”概念。這是教育學領域首次明確提出“深度學習”概念。深度學習,是指在理解的基礎上,學生能夠批判性地學習新的思想和事實,并將它們融入原有的認知結構中,能夠在眾多思想間進行聯系,并能夠將已有的知識遷移到新的情境中,從而作出決策和解決問題。深度學習目標強調培養高階思維能力、知識遷移運用能力、關鍵思維能力和創造性能力,學習內容是基于具有挑戰性的學習主題,注重學習內驅力的挖掘,要求學生具備高自覺性、高投入性、高沉浸性,并能合理使用元認知策略、信息加工策略和組織管理策略,教學評價包含教師評價、同伴評價、自我評價。
(二)指向深度學習的混合式教學模式構建
《高級英語》課程混合式教學模式的構建,依托廣東省本科高校課程思政改革示范項目《高級英語1》,本課程的教學目標是:注重語言知識的學習和吸收,增加對語言現象以及寫作風格的敏感性。吸納文化信息,擴大知識面,挖掘課文的人文精神內涵。培養在細讀和分析性閱讀基礎上的思辨能力。即要培養語篇意識、文體意識、文化意識、思想意識,并相應地提高語篇分析能力、文體分析能力、文學鑒賞能力和思政能力。
知識掌握、能力培養及情感體驗這三個層面是深度學習的基本要求,在指向深度學習的混合式教學模式中,課前課中主要完成知識點的理解和掌握。教師在課前進行線上資料推送,學生在線上自主學習老師布置的學習任務。教師依據網絡教學平臺信息了解分析學情,以學定教,明確課堂教學的重難點。課中,通過教學活動,將課前所學知識遷移應用,教師在教學中進行明確指導、情景操練、批判性框定、改造式操練,幫助學生完善內化知識體系。課后,學生要完成線上線下學習任務,并對學習情況進行反思評價。在整個混合學習過程中,深度學習能力培養貫穿始終。
三、教學實踐——以《高級英語》為例
(一)高級英語課程及設計思路
《高級英語》是廣東白云學院英語專業高年級的一門主干課程,學生在完成基礎階段學習后,已具備較為扎實的語言知識和語言技能,通過本課程的學習,學生的英語語言知識結構、文化素質和語言交際能力有了一個質的飛越。該課程總體目標與深度學習理論的特點相吻合。從教學目標講,要培養語篇意識、文體意識、文化意識、思想意識,并相應地提高了語篇分析能力、文體分析能力、文學鑒賞能力和思政能力,體現了《高級英語》課程對高階思維能力發展要求;從教學內容講,高級英語的篇章主題涉及歷史政治、社會經濟、西方文學、人文教育、哲學思想等方面,都是具有挑戰性的學習主題;從學習過程講,學生必須要經過理解、整合與建構,再到思想的升華,如此才能真正透徹理解語篇的思想內涵;從學習策略講,每篇文章都含有大批量的語言、知識、背景、人文等信息,要學懂吃透,必須要具備較好的元認知策略、信息加工策略以及信息管理策略。
指向深度學習的混合式教學模式的實施主要包括課前、課中、課后三個階段,根據布魯姆的目標分類法,每個階段的教學目標不同,學習任務和學習活動組織形式的側重點也不同。課程設計的總體思路如圖所示。
(二)教學實施過程
1.課前預習。在課前知識傳遞環節,教師要綜合分析每個單元的教學內容,進行教學設計,收集并開發教學資源,包括教學PPT課件、教學微視頻、單元背景知識、課前練習、單元學習任務清單等;教師可以在超星學習通平臺上傳教學資源,發布課前任務,并發動學生進行在線討論,參與在線答疑等互動交流。學生在學習任務單的引導下,明確課前學習任務,利用教師發布的PPT課件、教學微視頻等學習資源完成課前預習。最后根據教師的要求,完成線上課前練習。教師根據課前線上學習情況,能夠了解學生學習過程中對知識點的掌握情況,并分析學生學習的難點以及存在的共性問題,以便及時調整線下教學計劃和課堂教學活動。
2.課中學習。在課堂教學階段,基于線上學習成果,遵循以學生為中心的原則,教師采用任務驅動、項目協作的教學方法完成課堂導入、教與學活動、教學反思與改進等流程。具體而言,教師可以設計文章主題分析、結構與寫作風格研究、重點詞句學習、文章語言特點分析、語篇總結等項目。文章主題分析項目包括了展示思政材料學習成果、導入部分的討論、挖掘主題等任務;結構與寫作風格項目包括文章結構分析、體裁與寫作風格分析等任務;文章語言特點分析項目包括修辭手法分析、句型特點分析、詞匯特點分析等任務;重點詞句學習項目包括課文重點單詞分析、重點句子分析等任務;語篇總結項目包括思維導圖、單詞測試、學習反思、學習日志等任務。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引導學生使用學習通以小組或個人為單位完成上述的項目和任務,深入探究文章的語言、思想、人文等各方面的特點,并對學習情況進行評價,促進學生更深入地理解語篇。這些教學任務和項目的實施體現了深度學習的目的,即發展高階思維能力、實現有意義學習。
3.課后鞏固。課后鞏固階段是課堂教學的延伸拓展,通過強化、深入、遷移以達到知識應用的功效。教師通過在線教學平臺布置后期學習任務,推送課后測試題、課后知識拓展閱讀材料等,能夠幫助學生進一步升華教學內容。教師跟蹤課后測試情況,評價已學過課程內容和知識點掌握程度。學生可以利用學習通線上互動,進行學習討論、復習反思、討論延伸和運用拓展。課后鞏固環節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思政能力、批判性思維能力、解決問題能力、創新學習能力,是培養學生高階思維能力的有效方式。
4.評價方式。按照高級英語教學目標,采取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的多元動態考核方式,著重對學生語言應用能力、人文素養、思政能力進行考核。在學習通平臺《高級英語》課程,可以設置相關的單元練習,考核學生的英語語言能力。依托廣東省本科高校課程思政改革示范項目《高級英語1》,可以開發高級英語課程思政資源庫,包括與單元主題相關的聽、說、讀、寫、譯的線上作業,提高學生的思政能力。基于單元人文信息的小組匯報、以主題探究為主的項目探究、以書面試卷為主的終結性考試等線下考核方式,能夠多元動態地評價學生的語言能力和人文素養。
(三)教學效果分析
1.增強了自主學習能力。混合式教學是在“互聯網+”背景下將移動通信設備、網絡學習環境與課堂教學相結合,其教學目標是創設以學生為中心的學習情境,提升課堂教學效果。混合式教學融合了在線自主學習與課堂協作學習的優勢,既保證了課堂上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交流互動,又方便學生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不受地域時空限制進行個性化、自主性學習。從學習通平臺統計數據看,《高級英語》每章節的平均學習次數高達342次,視頻觀看平均時長達20分鐘。從綜合成績分布看,80分以上占77.14%,這些數據可以看出學生線上自主學習積極性與綜合成績呈正比關系。
2.提高了高階思維能力。指向深度學習的混合式教學模式契合了“金課”標準,其教學目標是培養學生的元認知能力、解決復雜問題能力、批判性思維能力、創造性思維能力等高階能力。在實施該教學模式過程中,文章主題解讀、語言特點分析、思維導圖總結等項目任務的實施,是要求學生在記憶理解的基礎上進行深入思考、分析、歸納、總結,是對高階思維能力的培養和鍛煉。從學習通線上討論平臺學生發布的討論內容及課后日志總結可以看出,學生對《高級英語》課程中體現的人文思想深刻的話題都有自己獨特的見解,并能結合現實進行創造性思考。
3.轉變了學習策略。學習策略,是指學生在學習活動中有效學習的程序、規則、方法、技巧及調控方式。Oxford認為,學習策略分為直接策略和間接策略。直接策略包括記憶策略、認知策略和補償策略;間接策略包括元認知策略、情感策略和社會策略。在語言學習過程中,學生針對不同學習材料和學習目標可以采取不同學習策略,策略的使用極大地影響了學生的學習效果。《高級英語》課程學習難度大,要想深刻理解語篇的人文精神,課后需要花費大量時間,線上線下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交流討論也必不可少。因此,間接策略即元認知策略、情感策略和社會策略是學生的主要學習策略。指向深度學習的混合式教學模式使學生調整了學習策略,間接策略的使用更能有效提升學生的高階思維能力。
四、結語
《高級英語》教學實踐表明,指向深度學習的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把語言教學建構在培養學生深度學習能力之上,學生的自主學習積極性得到了提高,高階思維能力也得到發展,同時,學生學習策略轉變使課程教學效果明顯提高,促進了課程教學目標實現。實踐表明,用智慧教學推動外語教育教學創新發展,用“兩性一度”的“金課”標準來構建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能夠推進高校外語教學改革與發展,為國家培養出更多能適應社會發展需要的應用型外語人才。
參考文獻:
[1]Oxford R L. Language Learning Strategies: What Every Teacher Should Know[M]. Boston: Heinle&Heinle, 1990.
[2]洛林·W.安德森.布盧姆教育目標分類學(修訂版)[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9.
[3]陳曦蓉.基于CBI教學理念的混合式教學模式探析:以“商務英語”課程教學為例[J].中國電化教育,2019(12):129-134.
[4]郭元祥.論深度教學:源起、基礎與理念[J].教育研究與實驗,2017(3):1-11.
[5]何玲,黎加厚.促進學生深度學習[J].現代教學,2005(5):29-30.
基金項目:本文系廣東省2021年度教育科學規劃項目“指向深度學習的應用型高校外語混合式教學模式研究”(項目編號:2021GXJK207)、廣東省2020年度本科高校課程思政建設改革示范項目“課程思政示范課程暨一流本科課程《高級英語1》”(粵教高函[2021]4號)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