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小學英語教學過程中,如果只是利用英語教材開展教學工作,難以在最大限度上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然而將教材與生動有趣的英文繪本進行深度融合開展教學工作,能夠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學習效果。本文主要結合譯林版小學英語三年級起點教材中的內容進行分析,對教學過程進行了詳細探索。結合筆者實踐經驗對英文繪本與教材融合教學的效果進行總結與反思,提出了意見和意見,有一定的借鑒作用。
關鍵詞:小學英語;英文繪本;融合教學;學習效果
作者簡介:余海萍,江蘇省蘇州市張家港市金港中心小學。
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人們對教育質量的要求越來越高,僅限于圍繞傳統教材開展教學工作已經無法滿足人們的基本要求。當前利用繪本與小學英語教材進行融合來提升教學質量是一種常見的教學方法,已有的實踐經驗表明,這種創新的教學方法能夠更好地幫助學生掌握英語,提升教學質量。教師將繪本與教材內容進行融合,可以提升學生對基礎語法的掌握程度以及學生的閱讀能力,幫助學生從傳統的“背”英語向“說”英語轉變,真正做到學以致用。本文主要以譯林版小學英語三年級起點教材為案例,介紹筆者在教學實踐中將其與英語繪本進行深度融合的教學過程,通過總結教學經驗,以期達到推廣應用的效果。
一、英語繪本的選取
筆者所在學校使用的是譯林版小學英語三年級起點教材,結合實際情況將每個單元設置有差異化的話題,但每個話題最終的落腳點就是本單元所要表達的核心思想。教師將英文繪本與小學英語教材進行融合時必須基于教材本身,英文繪本的選擇必須依托教材,不能脫離教材,所以教師在選取英文繪本前必須系統全面地研讀教材內容,這樣才能選取最適合的英文繪本。
本研究主要結合譯林版小學英語四年級上冊第8單元“Dools”的教學過程進行分析。教學內容主要是洋娃娃的五官等外貌特征介紹,教學目標是讓學生掌握幾個與五官外貌特征相關的核心詞匯,比如look、long、small、big、tall、short、nose、mouth、eye等,會用“She's\He's...”“Her\His...is\are...”等句型介紹洋娃娃的五官外貌特征。結合實際選用的英文繪本為I can see,該繪本主要講述了一個小男孩在森林里的奇妙之旅,突出了“細心觀察,積極思考”的主題思想。小男孩在森林中行走,突然他在茂盛的葉子縫隙里發現了兩只會動的眼睛,在茂密的花叢里發現了一張嘴,在一張嘴巴里看到了幾只顆白的牙齒,在葉子的下面發現了兩只煽動的耳朵,在葉子之間發現了一張臉。他俯身而看,發現它在朝著自己微笑。接著,小男孩又看到了兩個肩膀、兩只腳、兩條腿、一個頭……一個熟悉的身影出現在森林中,它居然就是他的好朋友——一只頑皮可愛的小猴子。以上英文繪本的選擇與教材的內容非常契合,因此,教師結合這一繪本進行教學能夠做到與教材深度融合。
二、教學過程與分析
筆者在開展英語教學工作時,整個教學活動可以分為三大環節,分別為導入環節、新授環節和鞏固環節。
(一)導入環節
1.教學過程描述。導入環節是教學活動的初始環節,也是最重要的環節。導入形式可以是歌曲、圖片等,導入環節可以將學生帶入到本節課的主要教學內容中。在繪本教學實踐過程中,筆者出示叢林的圖片,引導學生了解單詞jungle的含義和故事發生的地方,創設語境,向學生提問“If you walked in the jungle, how would you feel? What can you see?”,并讓學生在筆者的帶領下了解封面信息,如書名、作者名等,由此激發他們的閱讀興趣,使他們對這個繪本充滿了興趣,很大程度上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熱情與積極性。
2.教學過程分析。在傳統的英語活動中,許多教師上課前都會通過PPT或者板書的形式呈現相關教學活動內容,學生對這些內容通常提不起興趣,結果就導致學習興趣不高、注意力無法集中、學生參與度比較低等。筆者在長期的實踐教學中,發現英文繪本中很多圖片比較夸張、搞笑,利用這些圖片進行導入,學生比較感興趣,能夠快速將他們的注意力拉到課堂上來。教師通過對一幅幅圖的講解,讓學生可以根據知道的身體部位對“不明物”進行猜測,體會小男孩心情的變化。該過程吸引了大部分學生的興趣,學生的眼睛都一直盯著圖片看,聽教師描述與講解。在此過程中,學生逐漸了解了本課堂需要學習的新內容、知識點。
(二)新授環節
教師開展教學活動時需要將小學英語教材與英文繪本進行融合教學,所以新授環節主要包含兩部分內容,分別為教材內容和英文繪本內容。教材內容主要是教授教學目標中的句型、詞匯以及相關故事等,這里不再闡述。以下主要對英文繪本的教學過程進行講解。
1.英文繪本故事整體教學。
(1)教學過程描述。在教學中,教師對英文繪本內容進行講解前要對繪本中的故事整體內容進行概述,通過前面導入環節,學生對整個故事已經有了初步了解。在當前教學環節,教師需要將繪本故事中所有的內容以及圖片全部呈現給學生,營造一個自然、真實、富有情感的、完整的語言環境,幫助學生去理解并且掌握繪本中的信息,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在具體教學時,教師可以使用的形式包括學生自讀、教師演讀、視頻播放等,最后,教師對內容進行總結。比如,本單元教學過程中繪本整體故事是通過視頻播放的形式對學生進行呈現。
(2)教學過程分析。在教學時,教師首先對教材中的內容進行學習,學生基于教材內容能夠自己介紹五官外貌特征。然后,教師出示一張叢林的照片導入繪本I can see的視頻內容,目的是向學生展示完整的故事環節,營造良好的英語語言學習環境。完成視頻播放以后,教師引導學生逐圖環游閱讀繪本,提取并梳理小猴子身體部位的相關信息。同時,教師引導學生觀察這個小男孩的表情,猜測他的心情。最后,教師順其自然地引導學生說出“不明物”的身份。
2.英文繪本故事細節教學。
(1)教學過程描述。本環節主要是對英文繪本中的內容進行系統深入講解,此環節不要求學生去深入掌握繪本中的所有句型以及詞匯內容,而是通過語言環境自己去大聲朗讀,感知英語語境以及整個故事的主體內容。通過此環節的教學,教師能夠加深學生對本單元主題的認識和理解。具體操作時,教師在本環節可以采用表演英文繪本、小組合作分角色朗讀、跟讀繪本并模仿等方式開展教學工作。比如繪本I can see教學中,筆者采用的就是學生通過動作模仿加深對詞意的理解,同時通過觀察小男孩的動作表情,體會其心情。另外,教師在播放視頻時,視頻每播放一句英語教師就按一下暫停鍵,要求學生模仿視頻的英文讀法,根據視頻內容逐句跟讀理解繪本,為后面的拓展環節做語言鋪墊。
(2)教學過程分析。如果沒有融合英文繪本內容,教師只是基于小學英語教材開展教學工作,學生主要是對教材中的內容進行反復的、機械的操練,學生圍繞教材中的幾個人物、主題進行練習,缺少良好的語音語調環境,必然無法保證學習效果。將英文繪本進行融合教學后,學生有了更豐富的語言素材進行學習,且通過不同的教學手段,在視頻、音頻、圖片等豐富的素材的激發作用下,學生的情感體驗得到很大提升。達到的效果可從兩個方面進行闡述:第一,從繪本內容上看,學生通過故事的深入來展開學習,可以掌握更多的詞匯和句型等內容,提升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體驗英語語言的韻律美;第二,英文繪本中包含大量的圖片,并配套有音頻和視頻內容,繪本中的很多圖片細節都是經過精心設計的,學生在對英文繪本進行精讀的過程中可以提高其關注細節、品讀細節的能力,鍛煉學生的發散思維,激發他們的想象力,提升情感體驗,鍛煉學生的綜合素質。
(三)鞏固環節
1.教學過程描述。對英文繪本內容進行拓展學習的目的,一方面是鞏固提升學生掌握的英文繪本語言,另一方面是進一步提升學生對英語語言學習的興趣,讓他們更好地體驗英語學習給他們所帶來的樂趣。比如,在完成“Dools”和對應繪本I can see的學習以后,筆者設計的一個拓展活動:小男孩回家路上遇見其他朋友的情境,引導學生進行身體部位的拼圖練習,實現圖文匹配,以此鞏固提升學生對五官外貌特征詞匯和句型的掌握情況。
2.教學過程分析。在沒有利用英文繪本進行融合教學之前,拓展鞏固環節主要是教師布置一些機械化的作業要求學生完成,整個過程比較乏味枯燥,學生缺少耐心和信心進行作答。整個學習過程學生都是非常被動的,學習效果難以保證。利用英文繪本開展教學工作以后,鞏固拓展環節內容變得更加豐富,內容與繪本內容進行結合提升了學生的好奇心與興趣,學生能夠真正動手和動口來鞏固學習內容,鍛煉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口語能力。拓展延伸環節內容比較豐富,可以激發學生主動去閱讀更多的英文繪本內容,培養學生良好的英語閱讀習慣。
三、英文繪本與教材融合教學的思考與建議
(一)整合教材與繪本的教學目標
在小學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利用英文繪本進行融合教學時,所有的教學內容和目標必須立足或依托于教材的教學目標?;谟⑽睦L本開展教學目標設計時,教師必須想清楚一個問題,即使用英文繪本的最終目的是什么?如果只是單純地將英文繪本作為教學內容,完全獨立于教材內容之外,那么就沒有真正發揮英文繪本的教學價值。在確定教學目標和任務時,教師首先要明確教材中每個單元主題的重點和難點內容,然后將英文繪本中的教學內容目標與教材中的重點與難點內容進行深入整合,在確定教學目標時充分考慮學生的綜合發展、全面發展。
(二)優化教材和繪本的教學過程
1.對英文繪本教學時間進行科學安排。將英文繪本融入教學時,最終的落腳點還是教材,其目的是讓學生通過英文繪本的學習豐富學習內容、拓展學習方式、提升學生對英語語言的興趣。所以需要結合實際情況對英文繪本的教學時間進行科學安排,主要是要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確保在有限的英文繪本教學時間中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2.豐富英文繪本教學方式和手段。英文繪本與教材的區別在于內容更加豐富,形式更加多樣,充滿一定的趣味性等,所以能夠吸引學生的興趣。要想更好地發揮英文繪本的教學作用,還需要配合生動有趣的教學手段和方法,不然英文繪本的學習會變得枯燥無味。小學英語課的類型主要分為詞匯課、語音課、對話課、閱讀課以及寫作課等,對于不同類型的課程,教師利用英文繪本進行輔助教學時需要采用差異化的教學方法,比如比較有趣的教學手段包括游戲、音樂、繪畫、表演等。
3.關注學生英文閱讀能力的培養。小學英語教學中,英語閱讀能力是需要重點培養的能力之一。結合英文繪本開展教學工作時,培養學生的英語閱讀能力和良好的學習習慣尤為重要。英文繪本屬于一種閱讀性質的課外材料,教師將其與教材進行融合教學時應該充分發揮繪本的價值,利用繪本鍛煉培養學生的英文閱讀能力。
(三)拓寬教材和繪本的教學途徑
1.合理利用互聯網資源。當今屬于信息化時代,互聯網的快速發展顛覆了傳統的教學方式。教師在利用英文繪本備課時,需要在互聯網上收集更多的繪本資源,找到更契合教材內容的英文繪本資源,并收集豐富的圖片、音頻、視頻等資料,以便在課堂上使用。
2.成立繪本教學工作室。英文繪本與教材進行融合教學是當前比較創新的教學方法,能夠起到更好的教學效果。但是一位教師的精力是有限的,很難真正做到將英語繪本與教材進行深度融合。正所謂“眾人拾柴火焰高”,學校應該組織相關教師成立英文繪本教學工作室,匯集全體英語教師的智慧與精力,共同研究英文繪本教學工作。
3.鼓勵家長參與到繪本教學工作中。課堂教學時間是非常有限的,如果可以發動家長參與到英文繪本教學工作中,將英文繪本學習從課堂上延伸到家庭中,由家長帶領學生對優質英文繪本進行閱讀,為學生營造優良的學習氛圍,由學校和家庭共同培養學生閱讀英語的興趣,那么,就可以更好發揮英文繪本的作用。
總之,傳統的英語教材內容很多環節相對比較枯燥,將英文繪本內容與其進行深度融合,可以進一步豐富教學內容,拓展教學資源,更大程度上激發小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是提升小學生英語表達能力,使其更好掌握教材核心教學目標的重要的、有效的、創新的途徑。教師通過導入環節、新授環節和拓展環節等的實踐教學工作,可以培養學生的語言能力,拓展學生的思維,提升學生品鑒英語韻律美的能力,培養學生的英文閱讀習慣,為學生的終身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偠灾?,將英文繪本與小學英語教材進行深度融合是非常好的教學手段,值得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曹敏.運用多媒體優化小學英語課堂教學[J].文理導航(下旬),2023(7):43-45.
[2]沈國鋒.英文繪本與小學英語教材融合教學的實踐與思考[J].小學教學設計,2023(15):39-43.
[3]沈春花.核心素養下英文繪本在小學英語語音教學中的融合運用策略探究[J].求知導刊,2023(7):80-82.
[4]楊威.試論英文繪本的選擇及其在小學英語閱讀教學中的應用[J].新智慧,2023(5):106-107.
[5]楊昕.利用英文繪本,培養學生英語閱讀能力[J].新教師,2022(9):87-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