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詞匯是語言學習的重要組成部分。沒有詞匯,人們便無法進行表達。本文以高中英語教學片段為例,說明如何通過多維度、多層次的系統化語境創設,營造語言學習空間,提升學生對于詞匯的學習興趣,進一步優化高中生英語學習效果。
關鍵詞:語境化;詞匯教學;高中英語
作者簡介:茹志波(1984.12-),女,河北秦皇島人,上海市環境學校,講師,碩士,研究方向:英語項目化、情景化教學。
一、高中英語詞匯教學現狀與問題分析
通過觀察訪談與教學實踐可知,很多高中英語教師正在擺脫傳統的詞匯教學模式,逐漸轉為在語境中教授英語詞匯的模式。但在教學實施過程中,仍存在缺乏主題意義統領、情景創設方法單一等問題。具體表現為:雖然為單個詞語的學習創設了情景,但是對于整個單元或者某篇閱讀文章的核心詞匯學習缺乏統一的主題意義來引領,把詞匯學習與語篇的主題意義、內容分離開來。這樣會給學生留下較為分散的詞匯學習背景,詞匯學習不夠深入與系統。在詞匯學習的語境創設中,教師多采用以圖片創設情景的方式。與傳統的在黑板上書寫的方式相比,通過課件可以更高效直觀地展示圖片與文字,但如果僅局限于以圖片方式創設情景這種單一學習模式,學生會逐漸失去學習興趣。
高中階段的學生對英語詞匯的學習和記憶已經有了相對固定的方法,有些學生采取機械記憶的方法,把單詞的中英文意思進行對照,詞匯記憶目標就是能讀會拼寫,這樣會導致其在具體的語境中想不到適用哪個詞,難于開口表達,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會因此而降低,對英語學習產生畏難情緒。
以上這些問題都導致詞匯的教與學未能形成良性循環,詞匯教學的效率不高,效果不佳。
二、為什么要運用語境進行詞匯教學
(一)語境化詞匯教學的理論依據
英國著名語言學家Wilkins D.A.曾說:“沒有語法,能表達的內容很少,沒有詞匯則什么也表達不了。”(Without grammar, very little can be conveyed; without vocabulary, nothing can be conveyed.)由此可見,詞匯學習的重要性。那么,如何有效學習詞匯,以實現用恰當的詞進行恰當的語言表達就成為詞匯學習的關鍵。語境化詞匯教學是一種有趣味、有意義、有效果的詞匯教學方式,值得在教學實踐中進行嘗試與探索。
語境最早由英國人類學家馬林諾夫斯基(B.Malinowski)于1923年提出。他將語境分為兩類,即情景語境和文化語境,或者叫語言性語境和非語言性語境。語言性語境可以簡單地把它理解成上下文,包括書面語中的上下文,也包括口語中的前言后語;非語言性語境指時間、地點、場合、話題等這些語言意義表達所依賴的各種主客觀因素以及姿勢、手勢等非語言符號。何兆熊認為,對語境的確切理解必須考慮語言外的因素,如背景知識、情景知識和相互知識等。語境是動態的、發展的,因為交際過程本身就是建構語境和語義的過程。
語境是言語行為過程中對話雙方運用語言表達思想、傳遞情感的環境,是言語行為的必要條件,制約著對話雙方對詞語意義的理解。另外,真實的語言使用環境也是學習一門語言的最重要的動機之一,學生只有在交際情境中有需求,才會促使自己使用語言。
《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提出了三大主題語境:人與自我、人與社會、人與自然。每個主題語境包括若干主題群。新課標倡導教師在英語教學過程中以主題語境為依托,提高學生對英語語言的理解與表達能力。
(二)語境化詞匯教學的優勢
恰當的語境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所學詞匯。英語中的很多詞匯為一詞多義,而大多數情況下學生只了解其中一種意思。為使學生全面了解一個單詞的意思,教師需要進行不同語境的創設,使學生真正理解一個單詞的不同用法。比如下面這幾個例句“Do you like to eat Chinese hot sauce?”“You'd better control that hot temper of yours.”“John is a hot football fan.”,在這幾個例句中,hot一詞在不同的語境下有不同的含義。
恰當的語境,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鞏固拓展所學詞匯。反復地機械記憶會降低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動力,通過不同語境有目的地鞏固所學,可以有效提高詞匯學習效率與學習效果。以hot一詞為例,“中國日報雙語新聞”公眾號曾發表一篇文章,題為“破紀錄!北京連續兩天破40℃,外媒用了這一詞”,這篇文章為學生學習形容天氣酷熱的詞匯提供了很好的背景資料,大多數學生提到“熱”就會聯想到hot一詞。通過對這篇文章的學習,學生可以了解到sizzle、heat weave、bake、swelter、furnace、dog days等一系列形容天氣很熱的詞匯,語境貼近學生的真實生活,對于學生加深對hot一詞的理解有很大幫助,增強了語言學習的現實意義與趣味性。
恰當的語境可以幫助學生提升自主學習詞匯的能力。教師在教學詞匯的過程中,通過不同的方法努力為學生創設不同的語境,一方面可以增強學生對學習詞匯的興趣與自信心,另一方面學生在無形中掌握了詞匯學習的方法,并運用到日常的自主學習詞匯過程中,通過自學感受詞匯學習的樂趣與詞匯的實際應用,提升自主學習能力與水平。
三、如何營造語境進行詞匯教學
為了提升詞匯教學效果,筆者依據以上與語境相關的理論觀點進行了一些嘗試與探索,下面以滬外教版高中英語必修第二冊第1單元ReadingA的詞匯學習為例設計詞匯教學。
(一)通過小場景構建完整故事梗概,初學核心詞匯
首先,梳理出本篇文章的10個核心詞匯,通過圖片+例句的形式一一進行展示講解,構建與核心詞匯相關的一個個小場景。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會逐漸發現,一個故事正在慢慢展開。分場景學習完成后,將例句完整呈現在一個課件中,讓學生進行朗讀,在朗讀的過程中構建完整的故事梗概,同時進行核心詞匯語音的糾正及意義的鞏固。具體學習內容如下(下劃線標注反復出現的核心詞):
There once lived a king who had a palace with beautiful gardens.(課件1)In those gardens lived thousands of creatures. It was a paradise.(課件2)A huge tree was withered and dry. The king had it cut down and replaced with fountains.(課件3)Some time later, the animals had left and gardens were empty. A wise nobleman whispered to the king and felt tricked.(課件4)Long after many of the gardens' plants and flowers had also disappeared or withered, a young man showed up and explained the reasons.(課件5)The king replanted the tree. The beauty of royal gardens recreated itself there.(課件6)
(二)通過快速閱讀描述構建完整故事情節,強化核心詞匯
故事梗概可以引起學生對于完整篇章閱讀的興趣,所以在初步完成核心詞匯的學習之后,要求學生快速閱讀文章,同時找出文章所涉及的時間、地點與人物,為下一步運用核心詞匯復述整篇文章打下基礎。
學生完成閱讀后,教師帶領學生填寫表格,根據表格提示的時間與人物、地點信息,學生分小組完成故事情節的概述。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對所學的核心詞匯加以鞏固。
(三)通過鞏固練習思考問題、構建圖形、自創對話,以核心詞匯輻射其他生詞的學習
通過前面兩個步驟的學習,學生已經對核心詞匯有了初步的認知,接下來學生需完成課堂任務單,以不同形式在不同的語境下加深對核心詞匯的理解并能夠運用,同時輻射其他生詞的學習。任務單中共有六個任務,需要學生完成,例如:
任務3:Draw the ecosystem of the garden in the following chart. What problems does the natural garden face?
這一任務要求學生畫出國王花園的生態系統并指出問題所在。要完成這一任務,學生需要重點閱讀第6段,并結合上下文的語境。
任務4:Make your own dialogue.
The king: The old tree is withered and dry. What's the point of leaving it in my royal gardens? It's completely out of place!
The adviser: Your Majesty!
...
這一任務為學生創設了新的語境,要求學生自編對話,并且盡可能多地運用本課所學生詞,是一個開放型的任務。學生的對話或平淡自然,或豪放不羈,或活潑可愛,充滿了想象、創造與思辨。
(四)以圖片、視頻、拓展閱讀等形式創設現實語境,拓展詞匯
故事情節本身就創設了生動的語境,而現實的語境則更貼近學生的生活。接下來的詞匯學習更關注在現實的語境下拓展本課詞匯。首先,學生圍繞creature一詞開展頭腦風暴,回顧有關生物的英文詞匯,然后展示一幅幅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圖片,構建美好的自然圖景,使學生加深對paradise一詞的理解,同時拓展Fairy Tale World、harmony等相關詞匯,以此來激發學生對美好事物的喜愛與向往。緊接著,各小組會收到一幅圖片,圖片展示了由于污染或人類的不當行為導致生態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壞,要求各組用一句話來描述圖片內容。通過這一活動,學生不僅運用與主題相關的詞匯進行了表述,也引發了學生對于大自然所面臨挑戰的思考。然后,借助兩段視頻發出保護環境的倡議,學生在視聽的語境下,對與主題相關的詞匯進行鞏固強化,同時“What should we do to protect the environment? ”。這一問題已經悄然在他們的心里產生。最后,教師推薦與自然主題相關的拓展閱讀文章、歌曲、紀錄片供學生拓展學習。
(五)自編自導自演,在沉浸式語境中靈活運用本課詞匯進行表演
詞匯學習需要不斷地循環往復,機械重復式的詞匯學習會消磨學生的學習熱情與主動性,學生的學習趣味漸失。如何在維護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讓學生的詞匯學習呈螺旋式上升的態勢,是需要動一番腦筋、下一番功夫的。本單元的學習結束后,為了讓學生更好地學會運用詞匯,筆者還設計了一個小組匯報演出活動,具體要求為:以“The Nature Garden”為題,自編自導自演一出話劇。在這一過程中,學生以小組為單位策劃安排,不斷研讀原始文本,創造性地改編劇本,排練中反復修改磨合,無形中詞匯得到了反復訓練鞏固,學生的合作意識與團隊意識也得以增強,全班學生在沉浸式語境中再次學習了本課內容,特別是詞匯用法。
四、語境化詞匯教學的效果與反思
(一)語境化詞匯教學的效果
視覺材料能引起學生的注意和學習興趣。它們越豐富多彩越吸引人,教學效果就越好。在上述詞匯教學的實際案例中,教師使用了表格、圖片、視頻、表演等多種視覺材料,學生不僅看到了文字信息,更還原了與詞匯意義相關聯的圖像信息,可視化的語言刺激會使學生產生更為深刻的語言學習印象,鍛煉了學生的英語語言思維能力。
在上述詞匯教學案例當中還可看到,語境是逐層遞進且統一的。由獨立場景組成故事梗概,由故事梗概到完整故事情節概述,由想象情景到現實語境,最后回歸到對人與自然這個大的主題意義的思考,在語境的層層遞進中實現詞匯學習的螺旋式上升。學生在這一過程中對于詞匯的理解和運用水平都得到了提升,在詞匯測試中取得了比較好的成績,體會到了詞匯學習的現實意義,英語學習興趣也有所增強。
(二)語境化詞匯教學的局限
當然,語境化教學有其自身的局限性,特別是在需要教授的詞匯量較多的情況下,所創設的語境不可能一下子囊括所有詞匯,只能覆蓋部分詞匯。語境化詞匯教學需要占據較長的課堂時間,這就為教學的整體設計帶來挑戰。實際上,詞匯的學習與篇章的整體閱讀是分不開的,所以詞匯學習應該是貫穿于教學全過程。另外,每個班級的學情不同,語境創設的難易度要依據班級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語境創設的目標、實施過程是有差異的,沒有一勞永逸的語境創設,這也是語境創設的難點。
五、結語
國際語言教育界的權威人士Penny Ur認為,詞匯是最重要的教學內容,在課堂上教授大量的詞匯是必要的。一般來說,在語境中教單詞是一個很好的辦法。但在有些情況下,教師可以(也應該)關注單個單詞,如學生第一次碰到的生詞。如果教師把它寫在黑板上,讀出它的發音,解釋它的意思,與只在上下文中注明它的意思相比,學生更有可能關注并記住這個單詞。教學并沒有固定的規則,語境化詞匯教學也要辯證看待。要想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教師就要找到適合學生、適合自己的教學方法。
參考文獻:
[1]潘海燕.語境化(核心)詞匯教學的理念與語篇建構[J].高考,2018(6):90-91.
[2]何兆熊.新編語用學概要[M].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0.
[3]黃婧.語境在高中英語詞匯教學中的運用[J].海外英語,2013(1):53-54,57.
[4]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5]唐偉,唐嘉黛.例說hot的不同用法[J].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2021(9):76-78.
[6]謝永業.英語詞匯語境化教學嘗試:以whisper一詞為例[J].教育教學論壇,2018(27):246-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