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現階段高中英語教學中存在一些問題,如課堂沉悶、學生學習興趣不高、學生學習體驗不足等,進而影響學生整體的學習質量和互動效果。將情境教學引入到英語學習之中,一方面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其保持強烈的求知欲,另一方面可以幫助教師改變教學方式,優化課堂環境,進而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自主性,促進其自主學習能力的發展。因此,筆者對以情境教學為手段優化高中英語教學的具體策略展開思考。
關鍵詞:高中英語;情境教學;教學策略
作者簡介:劉曉明,甘肅省蘭州市榆中縣恩玲中學。
情境教學是指在教學活動中為學生引入或創設具有一定色彩或意義的具象場景,以此提升學生的情感體驗和學習能力。與傳統教學相比,情境教學更加符合新課標的要求與目標,使學生在充分交流、實踐參與、情境體驗之中獲得能力和素養發展。因此,本文從情境教學對高中生語言學習的積極作用、情境教學在高中英語課堂中的具體運用以及實施原則三個方面展開探討。
一、情境教學對高中生語言學習的積極作用
其一,有助于提升學生的學習體驗。情境教學是在教學過程中以某一主題為導引而營造的情感氛圍,使學生在學習活動中保持積極的心態,擁有更好的體驗。相較于其他知識學習,語言學習中,學生難免會出現一些負面情緒,進而對課堂學習造成一定影響。對此,根據教材內容,創設相關情境,以情激趣、以情引學,可最大限度地提升學生的學習體驗,滿足其心理需求,從而使學生更為主動地參與其中,推動教學順利開展。其二,有助于拓展學生的學習渠道。學習是一種認知行為,借助情境教學,可為學生提供不同場景、不同主題、不同方向的學習渠道,豐富其認知途徑,激發其學習潛能,使學生的語言學習形式更加多元。其三,有助于加強語言認知。情境教學的主要特點是幫助學生對抽象的語言知識產生具象化的認知理解,這可以提高學生對文本信息的理解能力。其四,有助于增強師生互動。課堂是師生交流互動的主要場所,通過對相關情境進行創設,一方面可以改善師生溝通的外部環境,有效調節雙方的內在情感,使師生保持良好的互動狀態,另一方面,使學生不再拘泥于教材學習之中,為其提供自由表達的空間。
二、情境教學在高中英語課堂中的具體運用
(一)游戲情境
游戲是活躍課堂氣氛、增進師生情感交流的主要方式之一。結合實際情況,創設趣味化的游戲情境,讓學生根據游戲規則展開互動,一方面可以調動其參與興趣,提高課堂活躍度,另一方面可以使學生在游戲的過程中更為清晰、深刻地把握語言要素,增強其對關鍵信息的掌控力與理解力。同時,在創設游戲情境時,教師還應考慮其目的、作用以及組織方式,使游戲活動更有意義、更有價值。例如,在進行單詞復習,可選擇“你畫我猜”“單詞接龍”“九宮格拼寫”等游戲,既可以鞏固學生的詞匯基礎,又可以鍛煉其語言表達能力。如在聽力訓練的活動中,教師可創設“聽歌曲猜歌詞”的游戲情境,讓學生聽英文歌曲,寫出相關歌詞,并采取分組競爭、同臺PK的方式,大大提升游戲的競爭性和娛樂性。又如在定語從句的復習活動中,教師可以引入以“誰是臥底”為主題的游戲情境,“臥底”與其他人的紙條內容不一樣,讓學生運用定語從句描述紙條內容,在全部人描述完畢后指認“臥底”,這既考驗學生對定語從句等相關語法知識的掌握情況,又考驗學生的臨場應變能力,對學生的綜合發展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
(二)故事情境
故事是語言與人文的有機融合,也是引導學生深度思考的重要工具。在高中英語教學中,引入故事情境,通過講故事、讀故事、看故事、品故事、編故事等方式,可以進一步提升學生對語言知識的掌握能力,并使學生理解其中的文化內涵和情感意義。如在北師大版高中英語必修第三冊Unit 7 Lesson 1 “Masterpieces”的學習中,本課主要以國內外藝術名作的介紹為主,讓學生了解古今中外藝術文化的發展歷程,培養學生的藝術鑒賞能力。對此,教師可從藝術名作的背后故事入手,創設相應的故事情境,以圖文并茂、影像結合的方式,幫助學生探尋藝術足跡,如觀賞Van Gogh的The Starry Night時,教師可引入“窮困潦倒的畫家”“精神病院的畫家”等故事,幫助學生對其作品的藝術價值進行理性評價。同時,教師還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播放《至愛梵高·星空之謎》的片段,使學生了解“這個瘋狂而痛苦的天才”。以故事滲透文化、以故事創設情境,既可以豐富語言層次,又可以提高語言厚度,使學生在語言學習中品味更多文化。
(三)影像情境
在高中英語教學中,利用一些影視資源展開情境學習活動,將對學生的知識理解和語言技能的提升起到一定促進作用。同時,相較于其他主題情境的創設,影像情境的創設與利用,不僅能為學生營造一種沉浸式的學習環境,強化其感官體驗,還使學生在文化視野、資源利用、語言創造等方面實現多維度發展。如在北師大版高中英語必修第二冊Unit 5 Lesson 1 “A sea story”的學習中,教師可以引入Titanic、Farewell Atlantis、The Day After Tomorrow等影視片段,并根據主題語境創設相應情境,以此增強學生的語言感知,調動其學習興趣。又如在北師大版高中英語必修第一冊Unit 3 Lesson 1“Spring Festival”的學習中,教師可選擇《瑯琊榜》《長安十二時辰》《大明宮詞》等影視作品,使其了解不同朝代、不同時間的風俗習慣和慶典方式。通過在影像情境中沉浸式學習,不僅能改變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認知觀念,還能使學生在文化理解、語言應用以及表達能力等方面得到一定提升。此外,在創設影像情境的過程中,教師還應注意影視版切入的時機和學生觀看的效果,既要保證語言學習的多元化,又要突出情境教學的形象性,使學生在感性與理性轉化學習的過程中實現互動發展。
(四)問題情境
問題是認知學習中不可或缺的一個重要元素,以問題構架情境,讓學生在語言學習中把握探索方向,了解語言的內在意義,更有助于提升學生思維的廣度與深度。同時,問題情境還可以明確發展方向,引導學生表達自身觀點與看法,發現不足、查漏補缺,從而實現穩步發展。因此,在高中英語情境教學中,教師可從課時問題入手,創設不同層次、不同角度、不同內容的問題情境,以此驅動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保證其核心學習的深度性和持續化。如在北師大版高中英語必修第三冊Unit 8 Lesson 1“Roots and shoots”的學習中,基于學生已對“根與芽”環保組織有了一定了解這一情況,并意識到了綠色出行帶給環境的積極影響,對此,教師可結合文本內容,創設問題情境,并從不同模塊展開其探討活動“Activity 1:1. What is happening in each picture? 2. Have you ever done any of these things? 3. What would happen if everybody did the same thing? Activity 2:1. What is just-me-ism? 2. Why is just-me-ism a problem? Activity 3:What contribution does Roots and Shoots make to society? 2.What's your explanation for the two quotes from Dr. Jane Goodall? Activity 4: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 community of a shared future,how do you understand Roots and Shoots?”。通過對多模塊問題情境的設計與引入,不僅能加深學生對文章整體以及段落大意的理解,還使學生在學思分析中獲得積極發展。
(五)話題情境
英語作為一門語言,以話題討論的形式展開學習活動,一方面可以引發學生的情感關注,另一方面可以加強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幫助其更為合理、恰當地運用所學語言知識。同時,教師還可以根據社會環境和時代背景,創設一些與現實相關聯的話題情境,讓學生參與其中,這既可以增進學生對社會的了解,培養其適應社會發展的核心能力,又可以引導其樹立正確價值,從批判性的視角看待社會現象,進而促進學生自我修養的提升。如北師大版高中英語必修第三冊Unit 8 Lesson 1“Roots and shoots”的學習中,教師可選擇一些有關低碳環保、綠色出行有關的話題情境,組織學生對其環境生態的保護和治理提出可行性建議,進一步激發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又如在北師大版高中英語必修第三冊Unit 7 Lesson2“Beijing Opera”的學習中,教師可創設“如何讓京劇藝術廣為流傳”“說說京劇的那些事兒”等話題情境,讓學生通過互聯網、查閱書籍、詢問專家、走訪調查等方式,了解有關京劇的“前世今生”,這既可以豐富學生的娛樂生活,又可以培養學生對傳統藝術文化的熱情,更好地傳承與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六)生活情境
語言既是生活的一部分,又是基礎工具。教師可從生活的角度創設情境,緊扣現實生活,挖掘語言內涵,使語言學習更加感性,也更接“地氣兒”。同時,在高中英語情境教學中,生活情境是其中最為關鍵,也最為重要的一個環節。隨著年級的不斷提升,語言知識也更加復雜、抽象,難免會使學生產生畏難情緒,進而在語言學習中畏畏縮縮、不敢發言,最終影響其語言能力的發展。而基于生活視角構建學習情境,一方面可以有效緩和學生對語言學習的負面情緒,幫助其保持積極的學習心理,另一方面可以降低認知難度,以生活化的視角觀察語言、了解語言以及運用語言,這將對高中生語言知識的學習產生積極作用。如在北師大版高中英語必修第三冊Unit 8 Lesson 3 “White bikes on the road”的學習中,教師可將生活中有關White bikes的資料進行整合,并建立以White bikes為主題的學習情境,以直觀化、具象化的方式向學生講述White bikes的背景條件、后續階段、基本特點等,并結合現實生活中哈嘍、美團、滴滴等共享單車的發展,引發學生對綠色出行的探討與交流,從而提升英語教學效果。
(七)表演情境
表演情境,又可稱其為室內戲劇、情景劇等,讓學生以相關劇本和固定舞臺為基礎,通過語言、肢體、表情、道具等表達其內在寓意。既可以增添語言學習的趣味性,使其語言活動更加豐富多彩,又可以貼近課本人物,使學生深層次了解故事情節、語言細節等知識要點,提高學生的語言觀察力。因此,在高中英語情境教學中,教師可根據教學需要和學情,組織形式多樣、種類多元的舞臺表演活動,創設不同類型的表演情境,讓學生在表演、對白、互動的過程中鍛煉自身語言能力、感知內在情感。如在北師大版高中英語必修第三冊Unit 7 Lesson 3“A musical genius”的學習中,本節主要介紹了音樂天才貝多芬的故事,為使學生體會失聰后貝多芬的不服輸、不妥協、不消極的創作精神,教師可利用多媒體設備,創設表演情境,組織音樂劇《貝多芬》的表演活動,既可以幫助學生了解貝多芬的偉大事跡,又可以幫助其對所學語言進行融會貫通,并從舞臺表演中學會正視困難、克服困難以及戰勝困難。另外,表演情境的創設過程中還需兩點:其一,內容理解。舞臺表演、情境構建需要教師對其課本內容達到深入理解,以貼近、切合的角度組織學生開展表演活動,保證整體教學的嚴謹與有效。其二,指導細究。教師應及時關注各環節、各模塊之間的配合程度,及時給予學生表演細節和語言表達方面的指導,使表演更加真實,也更有情感。
三、情境教學在高中英語課堂中的實施原則
(一)主動性
主動性是情境教學的中心原則。教師作為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應充分發揮學生的能動特性,科學制定教學計劃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同時,基于主動性原則,教師還應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難點,并為其創設與之相關的學習情境,從而幫助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進而解決問題。
(二)體驗性
體驗性是情境教學的情感原則。情境教學與傳統教學不同,情境教學更加注重學生的直接感受和內在情感,這就需要教師結合課本內容,引入相關角色,讓學生在參與實踐的過程體會人物的情感變化,提高學習深度,感受其豐富內涵。此外,在情境教學中,教師還要考慮其情境的真實性與適用性,避免生搬硬套、脫離實際的現象發生,恪守教育原則。
(三)探究性
探究性是情境教學的導向原則。相較于以往教學,情境教學更多的是培養學生的自我探究能力,以此推動學生的自主發展。另外,在情境教學的過程中,將問題潛藏于情境之中,更有助于引發學生對具體事物和未知內容的探索,保證探究的實效性和學習的主動性。
總之,情境教學在高中英語課堂教學中的有效實施,將對高中生的語言學習和認知發展產生積極影響。同時,通過不同情境的創設,能夠為學生提供更加生動、有趣的學習資源和實踐機會,保證教學的多元化和發展的多向性。此外,在情境教學中,教師還應考慮學科特點、學生學習情況、實際教學環境等基礎要素,緊扣內容、突出重點,堅持以學生為本,真正為學生的健康成長保駕護航。
參考文獻:
[1]楊銀霞.研究多媒體輔助下的高中英語情境教學[J].英語畫刊(高級版),2020(3):53.
[2]陳茹.以情促教以境優教:談高中英語情境教學法的開展[J].校園英語,2020(5):86.
[3]孟祥菊.情景教學在高一英語課中的應用[J].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2020(5):166.
[4]李文龍.高中英語情境教學的優化策略研究[J].中學生英語,2021(20):33.
[5]郭林童,陳曉燕.在情境中學,在情境中用:高中英語情境教學淺析[J].中學生英語,2021(4):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