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隨著教育理念和教學模式的不斷發展,新課標已經成為小學英語教學的重要指導文件。新課標將培養學生的綜合運用語言能力和跨文化交際能力作為英語課程的目標,強調培養學生的終身學習能力和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在這一背景下,小學英語教師不僅應關注知識的傳授,更應該注重課程育人功能的發揮。本文旨在探討新課標背景下小學英語教學的育人功能以及相應的實踐方法和策略。
關鍵詞:新課標;小學英語;育人;策略方法
作者簡介:李鮮花,福建省南平市揚真小學。
新課標強調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自主性,鼓勵學生發展自主學習能力。小學英語教師應該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策略和學習方法,讓他們具備主動學習、自主學習的能力,為他們未來的學習生涯打下堅實基礎。同時,新課標倡導引導學生樹立正確價值觀,讓他們成為有道德、有責任心、有創新精神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小學英語教師應該注重培養學生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通過英語學習的過程,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和道德觀念,培養他們的社會責任感。
一、培養語言能力和交際能力
小學英語教學中,教師通過引入不同的文化背景和實際生活場景,讓學生了解和尊重不同的文化。學生通過學習英語,了解英語國家的風土人情、傳統節日等,形成跨文化交流意識和尊重他人的態度。新課標將培養學生的學習策略和自主學習能力作為重要目標,學習英語可以使學生具備基本的英語交流能力,滿足其在實際生活中與英語使用者交流的需求。通過聽、說、讀、看、寫多種語言技能的培養,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有助于提高他們的綜合思維和創造能力。綜上所述,新課標背景下,小學英語教師不僅要注重學生語言能力的培養,還要注重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和交際能力。
教師應準確理解主題意義的內涵,創設合適的教學情境,使學生在探究中走進文本,在情境中超越文本走進生活,從而培養學生積極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實現學科育人價值。例如,在閩教版小學英語三年級上冊Unit1“Hello”的教學中,首先,教師可以利用圖片和卡片讓學生學習和掌握打招呼的常用詞匯,如“hello”“hi”“good morning”等,并讓學生進行詞匯記憶和口頭練習。其次,教師讓學生以小組形式進行打招呼對話的練習。每個小組成員扮演不同的角色,通過交流和合作培養學生的交際能力。可以創編如下對話:“Tom: Hello, I'm Tom. Sally: Good morning, I'm Sally. Tom: This is my dog, it's Fido. Sally:" Oh, it's very big. It's a big dog. I like it. Tom: Me, too. Let's play with it! Sally: Good idea!”。
這一對話中,教師從兒童視角出發,激發學生結交新朋友的興趣,讓學生想象Tom、Sally之后更多的語言交互表達。教師在教學中確立了 “合理回應他人(Response properly to others.)” 的主題,讓學生交流自己的想法,鼓勵學生遵守交際禮儀和道德規范,進一步培養他們的社交技巧和素養。通過這些具體策略,學生可以得到有效的語言能力和交際能力的培養。
二、培養綜合素養和實踐能力
小學英語教師應注重實踐教學,通過實際的交際和應用情境來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學生通過參與真實的語言交流活動、角色扮演、小組合作等實踐活動,提高英語實際應用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生通過參與各種實際情境中的學習和實踐活動,了解和應對不同的挑戰和問題,增強社會適應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新課標背景下小學英語教學的育人功能體現在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和實踐能力,通過實踐能力培養,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提高他們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社會適應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例如,在閩教版小學英語六年級上冊Unit 5“Housework”
的教學中,圍繞語篇“Do some housework”的學習,教師引導學生在日常生活中要學會做力所能及的家務事,養成愛勞動的好習慣,保持健康、快樂的生活。
首先,教師應該從單元整體角度出發,以單元主題為統整,依托各課時語境的串聯,提煉課時主題,確保局部與整體的一致性。如下圖所示:
其次,教師可以設計“根據班級真實情境,開展詢問物品的歸屬”和“同伴互發指令,收拾自己的物品”" 的學習活動,旨在幫助學生在遷移的語境中創造性地運用所學語言,發展語用能力,初步實現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在家里能夠幫助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
最后,教師布置一些實踐家務活動的任務:寫出并踐行自己的下周家務計劃,并在小組內交流。學生可以根據所學內容選擇家務活動,并記錄實施的過程和體會。這樣的任務可以幫助學生將所學知識運用到實踐中,鞏固學習成果并培養其實際操作能力。學生可以在完成任務過程中應用所學知識,提升解決問題和實踐能力。在制訂計劃、交流計劃和介紹他人計劃的過程中,學生提高了語用能力,初步形成對家務勞動意義和價值的認識與理解。另外,還可以鼓勵學生參與社區志愿服務活動,幫助他人解決問題,以提高學生的社會責任感。通過以上策略,可以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和實踐能力。他們將不僅在語言技能上有所提高,還能增強團隊合作精神、表達和溝通能力以及品格素養和社會責任感。
三、培養學習策略和自主學習能力
新課標要求教師通過趣味性和實用性的教學設計,激發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教師通過生動有趣的教學內容和多樣化的教學活動,培養學生對英語學習的熱情,激發他們的英語學習動力。教師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策略和自主學習能力,旨在讓學生成為能夠獨立學習和解決問題的學習者。教師通過指導學生制訂學習計劃、激發學生的思考和創造力,培養學生的學習策略和自主學習能力。
例如,在閩教版小學英語四年級上冊 Unit 5“Daily activities”的教學中,教師以“Making your timetable”為主線,引導學生復習英語中時間的表示方法、觀察鐘表和日常活動的時間安排、學習有關John日常活動的繪本,鼓勵學生主動提出問題、互相學習和分享自己的學習方法和體驗,以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和學習動機。通過合作學習,學生可以相互協助、交流和分享,提高自己的學習效果和合作能力。這樣可以提高學生對時間概念的理解和運用能力,并培養他們的觀察力、分析力以及時間管理技巧。同時,這些策略也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他們在英語學習中的主動參與和自主學習。在完成學習理解、應用實踐和遷移創新等活動的過程中,學生領悟到珍惜時間、養成良好的生活作息習慣的重要性,最終實現課程育人目標。
四、培養語境語用遷移能力
要提高學生的語境語用遷移能力,教師在課堂上需要緊扣主題,通過創設與學生生活經驗相關的真實情境,將課堂所學的英語知識與實際應用相結合。這種方法可以幫助學生理解和應用英語知識,使學習更加有趣且使學生產生情感上的共鳴。情境教學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和興趣,讓他們更加主動地參與學習。通過情境中的實際操作和實踐活動,學生能夠更深入地理解和運用英語知識,增強學習積極性。教師可根據學生的興趣、需求和能力特點進行個性化的教學設計,激發學生的學習潛能。通過情境教學,學生能夠在真實的情境中運用英語知識,增強英語實際應用能力、合作與溝通能力,獲得個性化的學習體驗,從而更好地發展綜合素養和實踐能力。
例如,在閩教版小學英語四年級下冊Unit 6“Weather”的教學中,教師引導學生提煉、概括了 weather、colors、activities、clothes 等四個方面的話題,讓學生具體感知 Sally在不同天氣的穿著和活動。接著,教師讓學生談談自己的情況,同時以思維導圖的形式幫助學生梳理語言要點,并在討論中建構天氣話題下的核心詞匯網,為語言輸出和情感升華提供支架。學生在思維導圖的幫助下,學會了從不同維度表述自己在不同天氣的活動,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生活的美好。“內化于心、外化于行” 是主題意義探究的最終目標。教師應以語境的優化為依托,引導學生開展主題意義探究。
再如,閩教版小學英語五年級下冊 Unit 6“Feelings”Part
B Listen and follow部分的內容為Wang Tao、Lily和Yang Ming之間的對話,講述的是Yang Ming因為運動會獲得的成績不理想而傷心難過,朋友來安慰關心他。教師把這節課的主題確定為“Every feeling is OK”,并以問題鏈為引導,讓學生在思索、探析中建構主題意義。
Activity 1: 在完成 Let's try 任務后,教師因勢利導提出“How does Yang Ming" feel?" Why? What will Wang Tao" and Lily tell him, can you guess?”等問題。此處教師巧妙挖掘了 Yang Ming 難過的另一個原因是沒為集體爭光,從而體現出Yang Ming對整個集體的關心和愛護。
Activity 2:在進行文本學習時,教師層層設問如下“How does Yang Ming feel now? What will you say to Yang Ming? Why is Yang Ming not sad, can you guess?”。此處,教師引導學生聚焦 Yang Ming 的情緒變化思考問題。學生不僅要在文中找出相應的語句輔助解答,也要通過角色代入加入自己的觀點,如“Not all can be the first !. Oh, year! So Yang Ming is not sad now.”,從中體驗Wang Tao 和Lily 對Yang Ming的關愛。
Activity 3:在教學拓展階段,教師創設“What feeling do we have?”的情境,通過“What would you do" if you were Yang Ming?”進行追問和引導,推動學生語言、思維和情感的進一步發展。
以上案例中,教師通過設計問題鏈,引導學生將目光定格在“Every feeling is OK”上,這正是本課需要挖掘的育人點。
五、培養拓展創新能力
要培養學生的課后拓展創新能力,有效途徑之一是加強家校合作。
家長是學生學習的重要支持者和監督者,教師與家長密切合作,能夠更好地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力。家校合作可以讓家長更好地了解學校的英語教學目標與課程內容,從而為孩子提供更好的學習環境和支持。同時,通過家校合作,教師可以與家長一起設計一些與家庭生活相關的練習任務,鼓勵學生在家中進行英語口語和寫作實踐,增加學生運用英語的機會,加深其對英語知識的理解和應用。家校合作有助于教師和家長形成共同的育人理念和價值觀,共同培養學生的道德品質和社會責任感。通過家校合作,教師和家長可以約定共同的家庭學習規范和行為準則,培養學生的學習紀律意識和良好的行為習慣。此外,家校合作為教師和家長提供了一個良好的溝通平臺,教師可以通過家長會議、家長訪問等形式與家長交流學生的學習情況,了解學生在家中的學習情況和遇到的困難,及時解決問題。
例如,閩教版小學英語五年級下冊Unit 5“Sports day”的教學中,通過學習體育運動日的相關內容,教師引導學生了解不同的運動項目和體育賽事,培養他們的體育意識和健康意識。學生能了解到體育運動對身體和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并產生參與體育運動的興趣和熱情。此外,教師可以倡導家庭舉辦“家庭運動日”活動,鼓勵學生與家人一起參與運動。教師可以提供相關的運動建議和指導,家長和學生可以一起參與鍛煉和比賽,增進親子關系,增強健康意識。教師組織學生進行關于體育運動的項目展示,在家長會或學校活動中展示學生的體育技能和成果。學生可以準備展示內容并向家長和同學展示,激發他人參與體育活動的興趣。通過家校合作,學生可以在家庭和學校兩個環境中綜合學習體育運動日的相關內容,拓展相關知識和技能。綜上所述,通過家校合作,家長與教師共同為學生提供學習支持和資源,增強學生的學習動力,為學生提供語言實踐機會,培養學生的道德品質和價值觀,并建立良好的溝通機制,共同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再如,閩教版小學英語四年級上冊Unit 4“The Spring Festival”的教學中,通過創設“與Peter用一封e-mail交流我們的節日”為主題情境,教師設置四大融合性作業任務群,讓家長與孩子一起完成賀卡制作作業,感悟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增強民族自信。同時為學生的語言運用與發展創造了空間,讓英語作業回歸生活本真,煥發生命活力。
綜上所述,新課標背景下的小學英語教學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通過培養學生的語言能力、跨文化交際能力和學習能力等,為學生的全面發展打下堅實基礎。然而,要有效發揮育人功能,教師需要積極探索和實踐適合學生實際需求的教學方法和策略。同時,家校合作也是促進學生發展的關鍵因素。教師只有充分意識到小學英語教學的育人功能,緊密結合實際實施相應的策略,才能更好地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為他們的未來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閆金金.新課標下小學英語閱讀教學的課堂轉型探討[J].學苑教育,2022(35):39-41.
[2]艾繼靜.新課標下提升小學英語課堂教學有效性探討[J].考試周刊,2022(46):96-100.
[3]梁熠.新課程標準下情境教學法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運用漫談[J].科教導刊-電子版(上旬),2013(2):54.
[4]王靜.基于新課程標準下小學英語教學策略初探[J].教育,2015(36):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