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課改背景下的小學英語教學旨在提升學生的英語綜合能力,讓學生在課堂上實現理論知識和思想道德水平的同步發展。為了讓小學英語課堂與時代發展相適應,教師要迎合新課改發展需要,充分挖掘英語教材中的德育元素,實現英語教學育德與育知的雙重功效,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更好地提升他們的英語核心素養。本文就小學英語課堂中如何發掘德育元素展開積極的探索,以發揮英語學科的育人價值。
關鍵詞:小學英語;德育;課堂教學
作者簡介:陳園園,江蘇省南通市通州區先鋒小學。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英語作為一門國際通用語言,在經濟社會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為了適應這一社會現狀,英語教學的意義重大,在英語教學中培養學生德育水平、建設綜合英語課堂也越來越受到關注。《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22版)》指出,在培養學生語言運用能力的同時,要使學生在英語學習中受到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個性得到健康和諧的發展。可見,在英語課堂中進行德育滲透非常重要。為了讓學生在提升英語運用能力的同時,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教師要依托英語教材,深挖教材中的德育元素,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實現全面發展。
一、轉變思想,深入研究德育價值
(一)提高認識,正視學科育人價值
當前英語教學不再單一關注學生的應試能力,隨著社會對人才需求的變化,小學英語的育人功能被重新審視。為了讓學生更好地適應時代發展的需求,如何讓學生在課堂學習中形成良好的道德素養,學會正確使用英語進行交流,成為當前小學英語教師需要探索的課題。由于教學理念存在一定滯后性,多數英語教師仍然沿襲原有的教學思想,英語學科的育人功能得不到有效體現。為更好地解決這一教學問題,教師應重新審視英語教學的價值,真正落實德育教育,實現學科的雙向發展。
以譯林版小學英語三年級上冊Unit 8“Happy new year”為例。在本單元學習中,教師要讓學生能正確使用句型“What's this/that? It's a... ”。傳統的教學模式中,教師僅僅圍繞教學目標開展對話練習,課堂教學活動旨在提升學生的應試技巧,忽視對學生思想品德的培養。教師應以英語教學課堂為陣地,從單元德育元素——“節日”出發,延伸講述中國傳統節日的風俗習慣,讓學生自覺抵御不良文化的侵蝕,增強對我國傳統文化的自信心自豪感。
作為小學英語教學活動的組織者,教師對于英語學科的認知程度直接決定了其教學活動的開展方向。為了讓學生在收獲理論知識的同時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行,教師要與時俱進,深挖教材中的德育元素,通過不斷的探索交流實現小學英語課堂教學理念的變革,讓學生在主動參與互動的基礎上獲得良好的品德熏陶。
(二)以身作則,給予積極正向引導
小學生的年齡比較小,社會閱歷不豐富,受教師行為的影響較大,教師的正面引導能夠影響學生的言行習慣。班級作為學生學習的主要陣地,班級學習氛圍的好壞直接影響學生道德水平的高低。小學英語教師作為課堂活動的組織者,其教學用語和肢體語言常常被學生所模仿。為了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行為觀念,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的過程中要注意文明用語,避免將一些俗語、方言帶入到課堂活動中。此外,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融入社會,教師要積極結合實際生活中的場景進行教學情境創設,讓學生在情境中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以譯林版小學英語三年級下冊Unit 2“In the library”為例,本課教學旨在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提升其聽、說、讀、寫能力,掌握本課重點詞匯及句型,學會圖書館的基本禮儀。小學生從家庭跨入校園學習的階段,即是融入社會的良好契機。本單元的德育元素是遵守公共秩序,許多小學生遵守公共秩序的行為意識較為欠缺。為了讓學生能夠自覺在公共環境中約束自身行為,教師可以模擬圖書館借書的場景,為學生展示圖書借閱時需要注意的事項,如有序排隊、放輕腳步等,并要求學生將進行模擬,使學生在模仿中形成遵守公共秩序的意識。
小學階段是學生行為習慣養成的重要階段。作為教學活動的參與者,教師在學生成長過程中的作用不言而喻。為了幫助學生養成正確的行為習慣,教師要發揮自身的榜樣作用,通過教學情境的創設引導學生在情境中培養正確的行為習慣。
二、角色互換,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
(一)重樹主體,關注學生的課堂感悟
傳統的課堂教學以教師為主導,教師根據自身的教學經驗控制教學進程。由于對學生的學習體驗缺乏關注,學生課堂學習的積極性相對較低。隨著教育領域的改革發展,新課改背景下的小學英語課堂不再單純依靠教師的身教言傳,學生能否主動參與到課堂互動中成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注意的問題。為了使學生自覺參與到教學活動中,教師必須注重學生的實際學習需求,在這一過程中,學生的主體地位被重新確立,其課堂參與感顯著增強。
以譯林版小學英語五年級下冊Unit 5“Helping our parents”為例,在單元教學中,除了讓學生聽、讀、說短語cook breakfast、clean the table、sweep the floor等之外,還應教授學生一些日常用語,如“What are you doing? /What is ... doing? ”。本單元主要圍繞幫助父母處理日常家務展開論述,旨在通過單元學習培養學生勤動手的好習慣。為了讓學生在情境中掌握和運用單元知識點,教師可以讓學生結合自身的家庭生活,樹立的正確的勞動觀念。例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幫助家長分擔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如打掃衛生、清理桌面、清洗貼身衣物等,并要求學生利用所學詞匯對自己的行為活動進行記錄。
英語教學具有實用性。教師要尊重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通過引導學生自主參與課堂互動,讓學生在掌握英語交流技能的同時獲得德育熏陶。
(二)巧設游戲,激活學生的學習興趣
受到應試教育觀念的影響,傳統教學更關注學生成績的快速提升,往往采用“題海戰術”,目的在于以大量的練習幫助學生加深記憶,雖然具有一定技巧性,但卻忽視了學生本身的主觀性,對于學生能力的發展并沒有太大的效果,且長此以往,學生也會喪對英語學習的熱情。在小學階段,游戲更加符合學生的學習需求和成長天性,將游戲教學引入小學英語課堂,能夠讓課堂充滿活力。
以譯林版小學英語四年級下冊Unit 1“Our school sub-jects”教學為例,教師可以設計一些輕松簡單的游戲活動,以調動學生的興趣。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在課前準備一些游戲道具,如不同科目的學習卡片,摩擦起電現象應歸類為physics,古詩詞應歸類為Chinese,還可以設計加入一些與學生常玩的游戲有關的圖片讓學生進行猜測,活躍課堂氛圍。教師也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播放相關視頻,讓學生在歡快的課堂氛圍中進行英語學習。
游戲活動對小學生來說本身就具有極大的吸引力,能夠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實踐證明,小學階段合理運用游戲教學法,能夠最大限度地體現快樂學習,學生學習情緒的提升能夠極大地提升學習效率,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三、創新手段,提升課堂德育效果
(一)情境實踐,提升學生的課堂體驗
英語教學側重于對學生知識運用能力的提升。為了促進學生這一能力的提升,教師要結合教材內容為學生提供適宜的鍛煉機會,讓學生在不斷地交流與互動中提升英語綜合能力。英語情景劇集臺詞訓練與肢體表現于一身,能夠較好地鍛煉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在進行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適時引導學生參與情景表演,讓學生在情境中將所學知識運用于實踐。
以譯林版小學英語五年級上冊Unit 3“Our animal frie-nds”為例,本單元主要是介紹動物場景,教學目標旨在讓學生掌握animal、arm、 body、 foot等動物身體各部位的英語單詞,讓學生能夠描述自己喜歡的動物。本單元的德育元素是人與動物和諧共處。小學生天性好動,相較于單調的教學活動,情境表演更有利于激活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制作動物頭卡,讓學生扮演不同的動物,然后以“Describe your animal friends”為主線,讓學生運用單元所學詞匯完成有關動物的情境對話。
情境實踐能夠有效鍛煉學生的口語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其趣味性和互動性讓其逐漸深入參與課堂教學。相較于傳統的英語教學模式,情景實踐能夠更好地適應當前英語教學的發展趨勢,情景劇角色扮演能夠讓學生身臨其境地理解課文內涵。
(二)合作討論,增強學生的交流互動
與課堂說教模式相比,學生通過小組合作展開交流討論更能夠加深其學習印象。從現階段的小學英語教學模式來看,大多數英語課堂仍然沿襲傳統的教學理念,教師教、學生被動接受,這使學生的學習欲望逐漸減弱。隨著教育理論的更新迭代,新課改確立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應順應時代發展,增強師生互動,進一步提升學生的學科運用能力,培養學生的思想道德品質。因此,教師應該重視合作學習,讓學生在合作中學會學習,學會討論,增強學生的英語語用意識,從而最大化地提升學生課堂參與性和英語綜合能力。
譬如,筆者在教學譯林版小學英語五年級下冊Unit 7 “Chinese festivals”的過程中,明確了本單元教學重點是Spring Festival、Chinese New Year、get together、dumpling等單詞,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掌握中國四大節日的時間和風俗習慣,了解中西方文化差異。為了進一步提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教師可以帶領學生開展小組討論,并設置討論話題Chinese festivals,說一說常見的傳統節日活動,認識到中西方文化差異。受到家庭因素和學習能力的影響,學生對于中西方文化的認識存在較大差異,為了平衡課堂教學,教師應將學生合理分組,并引入相關視頻,播放中西方過新年的差異,以及飲食娛樂和生活習慣的差異。學生可以自由討論,在拓寬視野的基礎上也進一步激發學生的表達欲,更有利于學生之后的學習。
受到自身年齡以及學習環境的限制,小學生運用英語開展交流的機會相對較少,這不利于其英語核心素養的發展。為了使學生的交流能力不斷提升,教師要結合教學需要創設交流話題。通過參與合作討論,學生的表現欲得以激發,其在交流討論中的收獲直接影響其道德修養的培養。
(三)巧用繪本,有效延伸教學范疇
小學生年齡小,注意力容易渙散。繪本作為英語教學的輔助教材,以其色彩艷麗和圖片生動的特點,受到學生歡迎。教師在小學英語教學中,可以將繪本與教材相結合,延伸德育教學范疇。在組織繪本閱讀教學時,為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教師可以提出一些問題,引領學生進行高效學習。
以譯林版小學英語六年級上冊Unit 7“Protect the earth”的教學為例。本單元教學目標是學生能初步理解并會聽、會說、會寫protect the earth、coal、save energy、come from等單詞,并初步感知情態動詞should及shouldn't的用法,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明白保護地球的重要性。由于課本內容較為單調,學生無法進行深度思考,導致練習活動浮于表面。為了讓學生能夠全身心地投入練習并感知文章內涵,教師要巧用提問,引發學生思考,從而讓學生自主解決問題。繪本I am planet earth作為單元補充閱讀材料,其內容與單元教學主題相契合。教師可以布置課后閱讀任務,并提出“What can we do to make the earth happy? ”這一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進行閱讀,從而在內心深處與單元主題產生共鳴。
利用繪本開展課后閱讀練習,不僅僅豐富了小學英語教學形式,更是讓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得到激發。為了讓繪本延伸閱讀活動能夠緊緊圍繞單元主題開展,教師在進行閱讀教學時,要緊抓單元要點適時進行提問,從而讓閱讀活動更有針對性。
總之,社會需求的不斷變化引發了小學英語教學的不斷革新。傳統的英語教學模式已無法適應現代社會的發展需求。為了讓英語教學與時代發展接軌,教師要深挖英語教材中的德育元素,結合學生的年齡特征構建新形勢下的英語課堂教學模式,實現學生英語能力與道德素養的全面提升。
參考文獻:
[1董紅霞.小學英語教學中的德育滲透[J].吉林教育,2021(31):48-49.
[2]鄢麗萍.小學英語教學與德育結合的探究[J].新智慧,2021(34):46-48.
[3]紀穎超.德育教育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作用[J].校園英語,2021(52):120-121.
[4]陳辰.在情境中寓德,在寫作中育人:談德育在小學英語寫作情境教學中的滲透[J].科幻畫報,2022(8):23-24.
[5]劉歡歡.“互聯網+”視角下小學英語課堂融入德育的途徑[J].吉林教育,2022(31):3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