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思維品質是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文以譯林版初中英語九年級上冊Unit4“The shortest player in the NBA”的閱讀文本教學為例,探討怎樣在閱讀前、閱讀中和閱讀后三個方面對學生的思維品質進行培養。
關鍵詞:初中英語;閱讀教學;思維品質
作者簡介:朱曼麗,蘇州市相城區望亭中學。
一、引言
英語學科核心素養是學科育人價值的集中體現,是學生通過英語課程學習而逐步形成的適應信息時代、知識社會和全球化時代需要和個人終身發展需要的價值觀念、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把思維品質列為英語學科核心素養,并將其界定為“思維在邏輯性、批判性、創新性等方面所表現的能力和水平”。
閱讀課程在英語課程中有占據著重要的作用。提高閱讀能力的重心在于發展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的思維能力,只有把思維的培養和閱讀教學融為一體,才能自然地幫助學生從文本的淺層閱讀轉向文本深層閱讀。但是,在目前的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較少關注學生思維的訓練和培養,對語篇的解讀止步于表層信息的提取,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還停留在語義的理解和文章細節的辨析上,對閱讀文章的深度剖析、挖掘和評價不足。如何將思維訓練真正滲透到閱讀課堂中,成為每位初中英語教師思索的課題和實踐的方向。
二、教學實踐
英語閱讀教學通常包括預測、思考、尋找信息、理解文章意圖、討論等環節。這些環節都涉及思維過程。如果教師能有效地設計和實施這些教學環節,閱讀教學將能夠促進學生思維品質的發展。
本文通過譯林版初中英語九年級上冊Unit4 的閱讀文本教學,討論怎樣在閱讀前、閱讀中、閱讀后三個方面組織有針對性的課堂活動,引導學生自然地從對文本的表層理解過渡到對文本深層信息的發掘,進而逐漸改善和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該文本講述了NBA歷史上最矮的運動員斯巴德·韋伯的個人經歷。從很小的時候起,他就比同齡人矮小很多,但是他想成為NBA 球員,為了這個夢想,他一直在努力。多次被拒之門外,多次受挫的斯巴德不僅沒有放棄,反而更加刻苦的訓練,終于實現他兒時的夢想,成為NBA一名優秀的球員。
(一)讀前活動激活背景知識,開啟思維
導入是課堂教學中思維活動的開始。教師通過聯系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知識儲備,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興趣和學習動機,激活學生思維。
【活動1】教師放映了一個有關NBA歷史和全明星賽的視頻片段,增進學生對NBA的了解,讓學生觀察和感知NBA的賽況和球員的高超球技。教師在放映視頻之前,設置兩處疑問“Is it easy or difficult for a basketball player to join the NBA? What do these NBA players look like? ”,這個活動涉及的思維層次主要是記憶和理解。在觀看視頻后,絕大多數的學生可以憑借記憶獲取相關信息,有學生的回答是“It is very difficult for an ordinary basketball player to join the NBA.NBA players are very tall and strong.”。教師繼續追問“The population of China is one billion and four million, how many Chinese basketball players have been chosen to play in the NBA till now? who is the tallest among them? ”,有的對NBA非常了解的學生回答“Only six. The tallest one is Yao Ming, he is 2.26 meters tall.”。通過教師的提問,學生對進入NBA的困難程度和球員的外在條件有了更加直觀和具體的了解。
【活動意圖】在引入閱讀文本話題前,教師放映和文本主題聯系緊密的介紹NBA歷史和比賽的片段,視頻中球員們在比賽間隙的討論聲、球迷們在賽場的呼喊聲、旁白講解以及配樂等給學生帶來極大的感官刺激,非常自然地就把學生帶入了英語課堂的主題意境中,學生對文本的興趣由此打開,學生的思維得以開啟。在放映視頻之前,教師拋出的疑問一方面培養了學生對提取相關信息的能力,提高了他們對視頻材料的理解能力,另一方面可以有效激發學生思維,為接下來分析斯巴德進入NBA之前的困難做鋪墊。
【活動2】在閱讀前,利用文本標題和相關配圖,教師可指導學生進行預測,訓練學生的觀察能力、思辨能力以及推斷能力。配圖是解讀閱讀文本的極大助力,文本配圖呈現的是斯巴德·韋伯在灌籃大賽上高高躍起,將籃球投入籃筐,文本的標題為“The shortest player in the NBA.”在閱讀前,教師指導學生通過文本的標題和配圖猜測這篇文本的大意。師生問答如下:
T: What is happening in the picture?
S1: I can see a basketball player is jumping high and throwing the ball into the basket.
T: According to this as well as the title, can you tell me what the passage will talk about?
S2: It may talk about something about a basketball player.
S3: He is an NBA player.
T: What makes you think so? (追問引思)
S4: Because the title is the shortest player in the NBA.
【活動意圖】在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從配圖和標題中發現信息或行文線索,結合自己已有的知識和經驗,發散思維,合理想象,積極預測。標題和配圖是譯林版九年級英語閱讀文本的重要構成部分。在閱讀前階段,教師可以讓學生對文本標題和配圖進行觀察和研讀,對文本內容進行大膽的預測,學生的學習興趣由此被調動起來,形成閱讀期待,學生會很積極地投入到接下來的閱讀中去。在閱讀文本的過程中,學生會很關注自己之前的預測是否和文本內容一致,思維的展開就體現在學生對預測內容的驗證過程中。
(二)讀中設計多維度任務,發展思維
學生思維能力得以提升的關鍵在讀中活動,教學活動的設計需要考慮不同的維度,記憶和理解之類淺層次活動以及概括推理、對比分析和評價創新等深層次活動都應該包括其中。在閱讀過程中,教師指導學生對文本進行觀察、思考和分析,進而解讀文本內容。學生的思維能力在對文本的深度加工的過程中得以改善。
把握文本框架結構,厘清文本脈絡是英語閱讀理解必須具備的能力。解讀文本結構旨在幫助學生快速厘清文本的線索和脈絡,并加深學生對文本信息和主題意義的理解,使其把握文本的內在邏輯,是培養學生思維品質的重要手段。
1.設計整合性的活動,培養學生分析概括能力。
【活動3】教師讓學生快速瀏覽閱讀文本,概括每段的段落大意。
在學生完成上述任務后,教師引導學生嘗試畫出文本的結構圖(見圖1)。
【活動意圖】概括每段的段落大意可以幫助學生快速掌握閱讀文本的整體結構,從全局的角度對文本形成更加清晰的認識,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對文本的歸納能力也得到了訓練;文本結構圖可以幫助學生把文本中分散的點重新整合成相互聯系、完整的認知結構,各個段落之間的邏輯關系因此也更加清晰明了。本教學設計旨在培養學生提高記憶、理解和歸納總結的能力,同時發展其邏輯思維能力。
2.設計理解性的活動,改善學生提取分析的能力。學習理解類活動主要包含感知和注意、獲取和梳理、概括和整合等基于語篇的學習活動。教師開展理解類活動必須基于文本本身進行教學,幫助學生掌握文本內容和探究主題意義。教師在設計此類活動時,不僅須引導學生關注閱讀文本的細節或者某些關鍵信息,還要探討這些信息對于主題意義的表達起到了什么樣的作用。
【活動4】學生閱讀第二至五自然段,提取相關信息,完成以下表格。
學生完成表格后,教師讓他們在文中畫出描寫斯巴德·韋伯身高的句子。學生很快就找出了五句,這五個句子分別出現在前五個自然段中。教師接著提出問題,師生問答如下:
T: Why does the writer mention the height of Spud again and again?
S1: Because his height is the only cause of all his difficulties.
T: Did he feel bad about his height?
S2: Maybe, but he didn't pay much attention to his height.
T: If you were Spud, how would you feel and what would you do after being refused again and "again just because of your height?
S3: I would feel sad and helpless.
T: What do you think of Spud's choice to play at a junior college? What can you learn from him?
S4: It was a decision that he had to make at that moment because no university would invite him to play.
T: Yes, so what can we learn from him? If you find that you can't realize your dream in the way you want, what can you do?
S5: We can realize our dream in other ways.
T: Yes, we can keep our dream in mind and work hard to realize it in other ways. We need to be flexible just like Spud.
【活動意圖】本教學活動基于遞進性的原則。只有在學生對閱讀文本的淺層信息掌握之后,教師才能引導學生探討文本的深層內涵。教師以問引思,持續追問,追根溯源,幫助學生理解問題的來龍去脈以及它們的內在聯系,拓展他們思維的廣度和深度。學生在對問題的思考過程中,其對文本信息的歸納和總結能力得以訓練。此外,學生對文本內容的分析和推斷能力得以改善,其邏輯能力在對文本的深層加工中得以提高。
(三)讀后巧設活動,培養和表達思維
1.提出開放性和啟發性問題,培養學生質疑批判的能力。讀后活動是閱讀教學不可分割的部分。讀后活動不僅要有益于學生加深對文本的理解,有益于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更要有益于啟發學生思考,激思啟疑,提升學生的思維品質。教師應鼓勵學生大膽質疑,質疑不是懷疑,也不是批判,而是對文中不甚明白之處提出疑問;質疑有利于學生換位思考,發現問題和創新思維。學生對文本內容充分掌握之后,教師可以提出一些啟發學生思考的問題,借此讓學生探索文本的深層意義,學生可以帶著疑問進行探索,發表個人觀點。
【活動5】教師提出以下問題,讓學生分組交流和討論“Please make a comment on Spud Webb, what are the qualities Spud Webb exemplified in pursuing his dream? The writer holds the view that you can do almost everything if you never give up, do you agree with him? ”。學生對這兩個問題進行了熱烈的討論,各抒己見,出現了令人耳目一新的見解。對斯巴德個人品質的問題,部分學生持以下觀點“Spud Webb is hard-working ,confident, he never gives up and he is also very talented ”。也有學生認為“Spud Webb is stubborn because he is really too short to be a basketball player. He would not be successful if he didn't have a gift for basketball.”。針對第二個問題,有的學生發表如下意見“The writer's point of view is true when you are choosing the right direction and you have a good understanding about yourself. If you choose the wrong direction and you don't know yourself well, working hard will make it even more impossible to realize your dream.”。這兩個問題并沒有固定的答案,學生可以沒有任何思想顧慮地發表自己的個人觀點,因此熱情高漲,課堂氣氛十分活躍。
【活動意圖】教師提出啟發學生思考而且沒有固定答案的問題,一方面可以讓學生積極主動的思考,另一方面可以幫助學生打破思維定勢,發掘新問題,帶著疑問去看待作者提出的觀點,自由發表個人獨到的見解。討論和發表觀點的過程,也是發展學生分析、批判和創造能力的過程。在閱讀課的教學中,教師應該把對學生批判性思維的培養放在重要地位,引導學生對所遇到的觀點、事情和方法要有自己的見解,不要人云亦云,不盲從他人。
2.設計新穎性活動,讓學生充分表達思維。教學活動應為學生提供觀察、思考、表達的機會,讓學生綜合運用多種思維方式,發揮多元智能的作用和提高英語學習的效果。閱讀前和閱讀中的活動應立足語篇,閱讀后的活動應超越語篇,聯系現實,與生活密切相連,引發學生創新性的思考。
三、結語
對文本進行閱讀的過程也是學生發展其思維的過程。教師應努力提高學生研讀文本的能力,充分了解學情,圍繞文本和單元主題,根據核心素養的理念,用心設計層次分明、環節緊湊的教學活動,引導學生通過歸納、推斷、預測、評價、質疑和創新等思維活動,發展其邏輯性思維、批判性思維和創新性思維,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提升學生的英語核心素養。
參考文獻:
[1]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教育部.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3]陳勝.從思維品質培養視角看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的問題設計[J].中小學外語教學(中學篇),2017(4):10-14.
[4]金俊學.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實踐[J].中小學外語教學(中學篇),2017(10):32-35.
[5]林崇德,胡衛平.思維型課堂教學德理論和實踐[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1):29-36.
[6]李冬琴.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批判性思維能力的策略[J].中小學外語教學(中學篇),2017(4):15-21.
[7]莫影春.在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思維品質的策略[J].中小學外語教學(中學篇),2019(12):2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