束晨晨

[摘要] 班本閱讀課程可以讓學生在閱讀中潤澤心靈、創新思維。傳統節日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傳統節日類作品是傳統節日文化的重要載體,將傳統節日類作品與班本閱讀課程相融合,有助于學生了解和傳承優秀文化,弘揚民族精神。本文探討傳統節日類作品在班本閱讀課程中的推進實踐,讓學生在閱讀教材選篇、開展多樣閱讀、參與閱讀活動、生活實踐閱讀中提升核心素養、弘揚傳統文化、增強文化自信。
[關鍵詞] 傳統節日類作品;班本閱讀課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課程實踐
為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南京市江寧上坊新城小學秉持“上書坊”特色文化教育理念,以“讀好書、好讀書、讀書好”作為全體師生共同的價值追求,打造充滿書香的文化場,讓學生智慧生長。學校基于低年段學生身心發展特點,以傳統節日類作品為依托,廣泛推進班本閱讀課程實踐,引導學生了解優秀文化、弘揚民族精神,讓學生在閱讀中潤澤心靈、創新思維。其中,筆者通過開展直接閱讀、互動閱讀、閱讀延伸等豐富多彩的“上書活動”,逐步形成一個“處處好讀書、時時讀好書、個個讀書好”的班級生活場域,培養自覺、自能、自創的“小主人”。
一、梳理教材內容,在體系中明確方向
1.直接閱讀教材,班本閱讀課程融于課內
小學生對傳統節日并不陌生,他們在各冊教材中都會遇到一些傳統節日主題的課文。這些課文不僅是培養學生文化自信、增強學生民族自豪感的重要資源,還是教師開展班本閱讀課程的重要抓手。筆者對部編版小學語文教材中與傳統節日有關的課文進行系統性梳理、節選,如下表所示:
年級 冊別 篇目 節日
一年級 上冊 《春節童謠》 春節
下冊 《端午粽》 端午節
二年級 下冊 《傳統節日》 春節、端午節、中秋節等
三年級 下冊 《古詩三首》 春節、清明節、重陽節
五年級 上冊 《牛郎織女》 七夕節
上冊 《乞巧》 七夕節
六年級 下冊 《北京的春節》 春節
《臘八粥》 臘八節
不難發現,從年級分布上看,傳統節日的篇目基本遍及各年級的教材中,這些篇目的體裁和文本類型各不相同;從上下冊時間安排上看,教材的節日內容基本遵循傳統節日的發生時間,這為開展傳統節日主題的班本閱讀課程實踐提供了便利條件。
基于上述梳理,筆者在推進傳統節日類作品班本閱讀課程時,會引導學生閱讀教材內容,了解傳統節日的來歷、有哪些獨特的活動、具有什么樣的意義等,并在閱讀中細細體會傳統節日文化的內涵。三年級下冊《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元日》《清明》這幾首古詩是學生了解重陽節、春節、清明節的重要資源,但教材對這三首古詩背景的介紹并不多,為了幫助學生深度了解傳統節日的來龍去脈,筆者借助信息技術補充節日資料,讓學生充分體悟節日背后所蘊含的情感與文化。例如,閱讀“每逢佳節倍思親”時感受對家人的思念;閱讀“總把新桃換舊符”時認識春聯這一文化符號的悠久歷史;閱讀“清明時節雨紛紛”時體會從古至今人們對先人的思念。
2.交流互助,班本閱讀課程延于課外
教師要引導學生在班本閱讀課程中,通過互動交流,實現深層次的閱讀。筆者在執教低年段班級時,常常組織主題班會活動,通過讀書會、主題辯論會等班本閱讀活動形式,將班本閱讀課程的育人功效延于語文課之外。比如,在主題班會活動中,筆者組織師生共讀傳統節日類繪本《小粽子,小粽子》《我們的節日》《不是方的不是圓的》,鼓勵學生用手中的畫筆描繪心中的節日場景。之后,筆者會把學生的作品結集成冊,進而形成“我們的節日”這一班本閱讀資源庫,既豐富了班本閱讀課程資源,也為開展多樣化閱讀奠定了基礎。
二、打造多樣閱讀,在親近中浸潤童心
在多樣化班本閱讀課程中,教師不能僅要求學生自主閱讀,還要靈活打造多樣化的閱讀形式,增強閱讀過程中的交流互動,從而實現對作品含義的深刻理解。
1.親子共讀促交流
筆者積極開展傳統節日類作品“親子共讀”活動。例如,中秋節前夕筆者引入了《中國記憶·傳統節日圖畫書:千里共嬋娟 中秋節》這本圖畫書,書中重點介紹了中秋節的來歷、月餅的發展,以及中秋節寄托的中國人對團圓的向往。學生與家人同讀這本書,并且請家長一同分享關于中秋節家人團圓的美好經歷。為了實現更好的在線閱讀效果,筆者引導學生結合本次班本閱讀課程主題,提前搜集相關的素材,確保在親子閱讀交流過程中有話可說,以此保障學生對中秋節的內涵有所思、有所悟。
2.游戲分享添趣味
讀完一本書后,學生通常會以制作讀書小報、寫讀后感、做研究報告等方式進行閱讀成果展示。除了常規的展示交流,學生最期待的還是豐富多彩的游戲活動。以“班本閱讀大闖關”游戲活動為例,筆者基于低年段學生愛玩的天性,將閱讀活動做成游戲闖關的形式,包括“節日古詩瑯瑯背”“節日兒歌美美讀”“節日閱讀快快答”“節日成語開開花”等關卡。闖關題目一般出自必讀內容,由學生現場抽簽答題,每個學生闖關成功之后獲得一張點贊貼紙,集滿相應貼紙可以換取精美獎品。在有趣的游戲活動中,學生學習傳統節日文化的熱情被大大激發,真正做到了寓教于樂。
三、豐富閱讀活動,在參與中激情揚志
豐富的閱讀活動可以充實學生的校園生活,磨煉學生的意志品質,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對于開展班本傳統節日主題閱讀活動,最關鍵的就是要引導學生感悟傳統節日中蘊含的文化內涵,這也是班本課程重要的一項德育目標。
1.課堂閱讀活動
筆者開展的課堂閱讀活動大多會貼合傳統節日中的風俗習慣,這樣的課堂閱讀活動既為學生所熟悉,也讓學生樂于接受。在端午節來臨之際,筆者組織學生開展主題演講閱讀活動,有感情地朗讀《浣溪沙·端午》,邀請學生代表上臺向全班學生示范朗誦。為了實現更好的主題演講效果,教師可以創設合適的情境,引導學生深入情境之中去了解屈原的生平、學習屈原的品質,這樣學生在演講的時候就能將自己身體內的愛國情感激發出來,這樣的主題演講才能打動更多的聽眾,也使得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得到升華。可以說,課堂閱讀活動能幫助學生深刻領悟作品的文化內涵,進而實現班本課程的德育目標。
2.線上閱讀活動
筆者非常重視班本閱讀課程的線上線下同步推進,為了讓學生感受到假期生活的閱讀快樂,策劃了一系列線上班本閱讀課程活動。例如,“閱讀節日故事,畫出你的快樂”線上主題班本閱讀活動,筆者特意準備了若干份節日繪本閱讀線上資源包,學生在課余時間不僅聽節日故事、講節日故事,還自己動手繪制節日故事彩頁。線上閱讀活動的開展不僅豐富了學生的課余生活,還開闊了學生的閱讀視野。
3.班本讀書節活動
每年六月,學校都會開展為期一個月的“上書活動”之讀書節。讀書節不僅激發了學生閱讀的熱情,還給他們提供了展示閱讀成果的舞臺。筆者以讀書節為契機,鼓勵學生積極參加學校的各種閱讀活動,以活動為舞臺展現最好的自己。“好書推薦”“讀后感”“讀書小報”“思維導圖”“沉浸式閱讀”“書簽會展”等一系列精彩紛呈的讀書活動,讓學生在具身體驗中體會到閱讀的喜悅。
四、開展生活實踐,在知行中延展于行
如果只進行閱讀,那么多半就只能從書本中獲取理論知識,而閱讀延伸實踐活動是學生踐行德育要求的關鍵。為此,筆者在開展多樣化閱讀之后,會組織學生開展生活實踐活動,將班本德育課程延伸到課堂之外、學校之外。
1.讀書尋訪活動
例如,今年重陽節期間,筆者不滿足于要求學生只是閱讀《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這首古詩,而是能將閱讀中領悟到的孝老愛親德育內涵付諸行動。活動的主要內容是組織學生到學校附近的一家養老院開展一次閱讀尋訪活動,學生仔細聆聽爺爺奶奶講的重陽節故事,明白尊老愛幼的意義,再為老人講一個故事、唱一首歌、梳一梳頭發。這樣的生活實踐活動旨在教育學生要以實際行動去關愛老年人。
2.親子研讀活動
筆者在組織學生開展班本閱讀實踐活動的時候,會幫助學生找準德育體驗的切入口,以此實現更高的活動成效。陰歷五月初五是我國的一個傳統節日——端午節,端午節不僅是一個節日,它更有著厚重的歷史和文化內涵。因此,在端午節來臨之際,這一傳統節日的內涵更需要我們去體悟和品味,它所承載的文化更需要我們去傳承與弘揚。對當下的小學生來說,端午節的印象大多局限在吃粽子、掛香包、放假三天。很多學生從來沒有深入地了解過端午節,也很難知道其背后所蘊藏的深層內涵。筆者開展了閱讀延伸實踐探究活動,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充實理論知識,從不同角度感受節日的意義所在,在享受傳統文化帶來溫馨快樂的同時,激發民族自豪感,涵養家國情懷。學生家長來自各行各業,在端午習俗的繼承上,有的家長能夠并且愿意提供技術和材料的支持,也有的家長愿意與學生共成長,積極參與活動。在家校共育的環境下進行端午節“五育并舉”的閱讀實踐活動,其樂融融,效果顯著。
3.閱讀班會實踐活動
在“我們一起過端午”的閱讀延伸實踐活動中,筆者邀請部分學生家長和學生共同參與,該活動包含“一起聽→一起做→一起誦→一起為”四個環節,以下是簡要展示:
“一起聽——汨羅江畔血殘陽”:沉江以報國,楚辭韻未盡。兩千多年來,飄香的端午和不朽的詩人屈原一路相伴走來,他那愛國情懷、浪漫詩篇,已成為民族的文化與精魂。學生聽老師講述端午節的由來、傳說和
習俗。
“一起做——端午印記胸中藏”:今天,讓我們一同吊唁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吧!有請美術老師、勞動老師帶著我們一起包粽子、縫香包、做龍舟。全班學生分為香包組、粽子組和龍舟組,提前準備好各種原材料,在各組指導教師的帶領下動手體驗制作過程并展示。
“一起誦——音韻悠悠情思長”:聆聽古詩詞《離騷》吟唱,聽著《離騷》,感受著傳統習俗,我們仿佛穿越了時光隧道,看到了偉大詩祖屈原,他衣袂飄飄,深情吟哦。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詩的國度,感受我們對詩祖的承諾,有請語文老師和學生代表為大家帶來優美詩篇朗誦。
“一起為——上下求索中華強”:古人常懷念屈原。那么,生活在今天的我們,端午節到底要繼承什么呢?請大家一起看一段小視頻(略)。端午習俗的代代相傳清楚地表明愛國主義情懷自古以來就根植于我們心中。今天我們用端午節緬懷愛國詩人屈原,也激勵著我們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不懈奮斗。
在本次師生一起過端午的閱讀班會實踐活動中,學生通過朗誦端午詩歌,包粽子、做香包、做龍舟等活動,不僅深入了解了端午節的文化習俗,還掌握了勞動技能,更明確了作為新時代青少年的責任和擔當。
綜上所述,傳統節日類閱讀班本課程的實踐,發展了學生道德認知,豐富了學生的情感體驗和道德實踐。今后,我們將在“上書坊”特色文化教育理念指導下,繼續優化班本閱讀課程的組織與實施,以期達到班本育人的理想樣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