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梳理公共健康的多維內涵及社區休閑體育公園的層級與類型,探討健康中國下社區休閑體育公園的療愈性、兼容性、延展感、歸寧感等時代需求。深入分析公共健康理念在社區休閑體育公園建設中的特征與內在邏輯,從壓力釋放途徑、景觀康養載體、社區交往核心、文化特征體現出公共健康對于社區休閑體育公園的適配性,初步構建促進公共健康發展的社區休閑體育公園設計路徑,建設社區中的健康公園。
關鍵詞: 公共健康;休閑體育;社區公園;發展路徑
中圖分類號:G8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4513(2024)-03-014-06
引言
近年國內外持續進行社區建設,提升居民對全民體育的熱情,反映了社區生態、體育健康與大眾生活和諧發展的趨勢。社區作為大眾生活空間的基本單元,承載著多種社會功能。社區休閑體育公園作為體育公園體系中的子系統,具有體育鍛煉與體育休閑雙向屬性,集健身、娛樂、教育、交流、經濟、政治為一體。在城市社區休閑體育公園中踐行總書記“健康中國”的政策導向,從微觀生活層面促進公眾健康發展是推動國民健康建設的必然趨勢。
一、相關概念
(一)公共健康
1.公共健康的研究進展與趨勢。
從全球一體化的公共健康整體視角來看,公共健康的研究進展可歸為三個階段,即主要關注身體需求與公共衛生的初始狹義公共健康建設階段;增加關注社會環境、經濟狀況的中期公共健康理念拓展階段;更加注重生態環境、生活方式、人口老齡化等方面的廣義大健康導向階段。隨著“健康中國2030”計劃的實施推進,公共健康早已從醫療領域的分內事上升為全社會的共同職責,未來公共健康發展將更加注重貼合社區居民的切身實際。
2.公共健康的四個維度。公共健康的維度按輻射范圍和所含內容側重點的差異可劃分為居民個體健康、社區集群健康、生態健康和城市健康四個維度。本研究主要針對居民個體健康與社區集群健康。
(1)居民個體健康。1842年查德威克(Chadwick)首次調研工業革命對英國勞工階層帶來的健康問題,推動1844年“城鎮健康協會”的成立[1]。進入20世紀以來,居民個體健
康不再僅僅是疾病防護與治療等基礎健康層面,還包括居民個體心理狀況等內在隱性疾病癥狀。近年來我國患有心理疾病的人數顯著增加,以青年群體中較為常見?!秶鴦赵宏P于實施健康中國行動的意見》中明確提出,要推動形成體醫結合的疾病管理和健康服務模式。
(2)社區集群健康。公共健康的主要影響因素不僅僅是醫療技術和衛生服務,還包括社會整體環境以及經濟狀況[2]。社區作為城市形態的集中縮影,其人口結構由老人、中青年、孩童、各類殘疾人等群體類型共同組成。2021年馬天培指出具有較高個人社交網絡和家庭關系的居民健康狀況更好。社區休閑體育公園與居住區相鄰,便于居民開展體育鍛煉和體育休閑等活動,通過參加體育活動,增強社區凝聚力,從而產生健康可持續的集群效應。從社區角度,以針對性的措施獲得居民社會支持,改善他們的健康狀況。
(3)生態健康。快速城市化引發的不良現象,直接威脅到包括人類在內的各類動物的生存狀態。休閑體育公園作為城市健身的全新載體、綠地系統的有機組成部分,是改善城市生態健康的有效途徑。社區休閑體育公園包含的綠色空間能夠進行一定范圍內的微氣候調節,推動人類與動植物的和諧相處,培養大眾的共生意識。
(4)城市健康。城市作為“人力”為主導的綜合體,存在眾多城鎮化快速發展的遺留問題。城市的健康發展總體可以劃分為物質結構與內在機制兩類,兩者形成互為表里的耦合關系。物質結構主要指肉眼可見的城市形態、整體布局、服務系統等人工環境與自然環境;內在機制則是城市的文脈特征、社會風貌、生活風俗、民主法制等隱性卻處處留痕的核心因素。近年來城市公共健康中城市政治生態學迅速崛起,將社會與自然、人類行為體與非人類行為體聯系起來,在空間層面和聯系層面上,推動科學、整體的城市健康構建。
(二)休閑體育公園
1.社區休閑體育公園的重要性。社區是居民日常生產生活的直接載體,也是公共健康的第一線。城市綠色休閑空間的密度、面積、路徑、距離等與公共健康呈正相關[3]。社區休閑體育公園雖園區面積較小,但分布廣泛靈活、可達性高,是大眾最為廣泛利用與社會功能效益最好的體育公園類型。社區休閑體育公園不僅能夠滿足居民基本的體育健身需求,還提供進行體育休閑活動的機會,有助于提高大眾的身心健康水平,提升社會福祉。相較于冰冷的建筑,社區休閑體育公園更能舒緩居民焦躁不安的情緒。此外,社區休閑體育公園還能夠在突發自然災害時滿足居民緊急避難需求。
2.社區休閑體育公園的層級與類型。1930年代發達國家開始嘗試建設體育公園,1990年代國際上提出現代體育公園的概念。體育公園除了按照主題劃分以外,還可以按照服務范圍與來源進行類型劃分。依據服務范圍,可將體育公園劃分為社區級體育公園和市級綜合體育公園兩類;按來源可將體育公園劃分為宏觀省域體育中心、中觀市縣體育中心以及微觀社群集群。根據《城市社區體育設施建設用地指標》中基本項目、面積指標、配套設施等制度規定,結合《社區體育公園分級控制指標》,社區公共體育公園可劃分為大型、中型、小型三類,如表1。大型社區體育公園用以滿足不同年齡人群的多樣運動需求;中型社區體育公園用以滿足不同年齡人群的一般運動需求;小型社區體育公園用以滿足大眾最基本的健身活動需求。
二、“健康中國”下對社區休閑體育公園的新需求
(一)療愈性
社區作為居民康養醫療的第一站,與人們的日常行為活動息息相關。社區休閑體育公園的建設能夠形成有機的社區景觀,通過觸覺、視覺等體感使居民平緩情緒,利用綠色生態空間潛移默化地對人體機能進行療愈。適當的戶
外活動與良好的戶外環境可以改善居民的參與、感受、認知和創造感,使得居民重振精神,形成積極良好的樂觀心態,促進居民的身心健康發展。在突發事件來襲時還可以起到“生態隔離”的作用,充分發揮社區休閑體育公園的療愈性功能。
(二)兼容性
在新主流價值觀的引領下,單一的功能空間顯然不再成為藝術創造的主流。將休閑體育公園的自然療養功能、健身游憩屬性與社區功能相融合是發揮社區休閑體育公園多元內涵的有效途徑。社區休閑體育公園既要滿足老年群體需求,也要滿足青少年需求,更要增強全民參與感。因此需要根據所處地形條件以及文化差異,因地制宜地進行不同主題的社區休閑體育公園建設。社區休閑體育公園不僅能夠為公眾提供健身鍛煉和休閑社交的場所,還能夠融入主題教育、應急防護和心理療愈等多重功能。
(三)延展感
社區休閑體育公園作為居民休閑健身的公共場所,可以促進體育鍛煉與公共健康融合發展。社區休閑體育公園以多重類別、適合所有年齡段的特點,成為助力民眾追求生命健康的重要平臺,為實現體育健康功能的多元化治理提供可能性。休閑健身作為一種戶外活動,促使居民走出房門,在交往活動中通過健身鍛煉這一彼此間的共通點形成一種社會關聯與組織關系,這對于老年人尤為明顯。家庭和團體為單位的社區住戶,在健身娛樂活動之間形成的交流有利于家庭穩定與社會和諧,同時社區休閑體育公園還能夠為家有寵物的居民提供開放場所。社區休閑體育公園不僅提供休閑健身的場所,還涵蓋了知識積累、情感聯結以及老齡人口自信心重建等多方面的功能延展。
(四)歸寧感
度過病毒肆虐時期,疫情的影響尚未消逝。當人們在一定環境下出現不適感,如壓抑、焦躁、煩悶,會產生一種強烈的自救和逃離意識。在康養常態化的當下,社區休閑體育公園可以使得社區具有“柔引力”和“意引力”,而這種“柔引力”和“意引力”可以順其自然地將人們的注意力和思緒帶入到社區公園景觀中,促進居民身心健康上。這種融入綠色生態與休閑鍛煉、出行便捷的社區休閑體育公園為居民暫時逃離壓力環境提供了一個微型伊甸園,使大眾能夠暫時放下消極情緒與低效率行為,回歸內心的寧靜。
三、公共健康對于社區休閑體育公園的適配作用
社區休閑體育公園除承載居民社會日常和休閑交往外,還包括體育鍛煉與休閑、接觸綠色空間和改善公共健康狀況,其在醫療康養方面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如圖1。
(一)壓力釋放的途徑
社區休閑體育公園包含有體育鍛煉與體育休閑兩個主要方面。體育鍛煉主要指有計劃地進行規律健體類體育運動;而體育休閑則是居民自發的不以提高運動技巧和健體為目的,側重于身心放松、個人休閑類活動?,F在電子產品占據人們的身心,人們大多選擇通過虛擬媒體媒介,躲避現實壓力,身體活動減少的同時帶來了心理健康問題。根據2022年薛培育的調查,團體球類運動對強迫、抑郁、人際關系、敵對等負面心理健康因子具有良好的改善,中等強度的有氧運動能夠促進人體分泌更多調節心情的激素,即多巴胺和內啡肽。
(二)景觀康養的載體
社區休閑體育公園占地面積較小,呈碎片化分布,無法輕易改善氣候以及支撐瀕危動物的成長,但能夠搭建小的生態鏈,實現生物多樣性。避免對社區休閑體育公園進行粗放管理,將體育公園的本質特性和社區的功能有機融合,從而使其成為社區微型伊甸園。在社區公園的建設中要注重景觀層次性、植物的季節性,增強其藝術表現力,將社區景觀化、景區化,構建可進入、可參與體育公園,同時聚焦康養空間的“易行便利性”“功能多元性”“空間安全性”以及普適親和的“環境積極性”的特點。根據不同場地,尋找合適的尺度,結合園藝療法的可食景觀特點,考慮大眾身在其中的體驗與感受。
(三)社區交往的核心
小尺度的社區休閑體育公園屬于新興的城市綠地形式,從位置上看社區休閑體育公園大多緊鄰居住區,建設基礎條件較好,服務范圍呈放射狀。社區的構成人員多元,因此在社區休閑體育公園中需考慮不同群體需求。老年人偏靜態休閑,兒童則向往探險、創意鍛煉;男性偏愛運動強度大、有挑戰性的運動,女性喜歡運動強度小,具有柔美感的體育運動。以多元體驗促進社區鄰里之間的溝通交往,增強社區住戶之間的認同感與歸屬感。
(四)文化特征的體現
不同地域、同一地域的不同區域、同一區域的不同社區都有其內在的文化差異。社區休閑體育公園的文化模式既可以是對當地歷史城市文化遺產的表達,也可以是老社區原有文化的提煉,甚至可以是不同主題的新文化植入,在提升居民個體健康與社區集群健康的同時賦予社區休閑體育公園一定的文化傳播與教育意義。根據社區公園影響因子,將公園景觀、健身設施、景觀節點和場地布局相統一,將文化故事講出來。在休閑活動中寓教于樂,形成一種具象的場所感和生活形態,積極利用城市“邊角地”營造獨特的場所精神。
四、促進公共健康發展的社區休閑體育公園設計路徑
(一)利用碎片化空間,建造多維度復合功能空間
進行社區休閑體育公園建設時,應立足社區整體肌理特點進行體育景觀與社區空間的統籌規劃,保持休閑體育公園的藝術表現與社區特點的一致性。要結合具體的場地特點和擬定的表現主題進行合理結合與規劃,避免社區公園與周邊的生活業態場所的相融性不足。根據社區居民不同的年齡特征,進行體育活動類型規劃。如60歲以上的老年人更加適合運動量較小的廣場健身器材;35歲以下的年輕人對各種球類運動更感興趣;而各年齡段居民都對散步、健身、慢跑等活動有需求。在社區休閑體育公園中建造多元復合空間,滿足居民不同需求,通過層次豐富的植物進行軟隔斷阻隔噪音,兼顧公園私密性與公共性。提供多元設施,同時重視設施與場地的建設質量,關注無障礙設計以滿足老年人和其他弱勢群體的活動需求。確保社區休閑體育公園的全齡化建設,激發社區生機與活力。
(二)關注自身整體性與主題性,強化地域文化特征
2021年國家發改委在《關于推進體育公園建設的指導意見》中提出了到2025年全國新建或改擴建1000個左右體育公園的發展目標。為避免體育公園出現千篇一律的同質化現象,根據社區所處區位,梳理周邊業態特點及文化特征,建設主題化社區休閑體育公園建設。社區休閑體育公園文化建設類型大致可以分為三類,一類為實用性文化,譬如應急知識、防災避險,適于易突發公共安全事件的區域;一類為陶冶性文化,譬如山水文化、茶文化、遺產文化;一類為社會凝聚性文化,譬如家文化、老齡康養文化等。挖掘社區文化因子,創新景觀活動的健身體系,在社區休閑體育公園建設中可以積極調動相關健身從業人員、退休人員或社區某體育項目的佼佼者作為“領頭羊”,通過不定期舉行有獎體育活動或主題文化問答小競賽,幫助居民學習了解社區公園的主題文化,營建良好的休閑健身氛圍。
(三)綠色植物與體育健康結合,發揮生態景觀優勢
1.生態景觀的直接優勢。在社區場地有限的情況下,以點穿線形成獨特的社區休閑體育公園景觀廊道。打破一成不變的對稱性和規則感,以分散的植物組團對體育公園進行自由式布局,增強體育公園的趣味性。在游步道及休息空間適當采用大型喬木,利用植物的遮陽庇蔭效果帶給居民舒適的活動體驗。預留部分植物草皮滿足居民踏青等活動需求,使得整個社區休閑體育公園可進入、可使用,促進家庭鄰里之間的交流互動。對于社區中臨建、違建和沒有保留價值的老舊住宅,將其轉化為微型自然節點的空間載體,在節點處除了種植花卉樹木以外,還可擺放適當的木質座椅、兒童設施等,滿足居民在健身鍛煉之外對于環境及生活場所的需求。以社區休閑體育公園的綠色空間緩解居住建筑群之間的剛性對接,使得社區之間、住戶相互之間既有自然間隔又相互融合。
2.生態景觀的間接優勢。不同種類的植物揮發物對促進循環系統機能的改善、提高人體免疫力、加強新陳代謝、調節人體神經系統均有一定的作用。有芳香氣味的物質通過人的嗅覺機制可以促進睡眠、改善情緒、降低血壓[4]。在社區休閑體育公園建設中可以根據不同功能分區積極利用植物清除病毒、抑制微生物生長的特性。譬如對于老年人這類群體,他們傾向于進行散步、靜坐、讀書看報等靜態行為,在此類靜態空間可以種植香氣成分具有提神醒腦功能的素雅植物,如梅花,其釋放的香氣能提高人的注意力、記憶力和想象力。對于籃球等普遍受到大眾喜愛的動態空間,可以種植具有抗抑郁、殺菌和滋養皮膚功效的植物,如木蘭科植物,其釋放的萜稀類物質能夠起到良好的殺菌抑菌作用[5],檸檬草的香氣成分也有抗失望、抗抑郁和殺菌的功效[6]。此外,還可以將揮發物對人體無害并能起到保健作用的紅花橙木、金葉女貞、龜甲冬青、瓜子董等作為綠化的常用樹種。
3.可食景觀的特殊優勢。園林形式最早被稱為“囿”,在早期可指四周有攔擋的菜園、果園??墒尘坝^是將可供人類食用的果蔬、香草、藥材、植物以景觀設計手法,展現出社區里的別樣“野趣”?!伴_荒南野際,守拙歸園田”式的歸園田居生活一直是中國人內心深處的向往。在城市更新發展中,老年人的身體機能和智力水平隨著年齡增長逐步衰退,由此產生被社會邊緣化的挫敗感??墒尘坝^符合園藝療法的理論,對促進老年群體的自我認同感和自信心樹立起到不可磨滅的作用。體力勞動不足是引起各種慢性病主要癥結之一的現狀[1],將可食景觀視作一種休閑體育的方式,大眾能夠在播種、勞作、收獲等體力活動過程中得到鍛煉,同時兒童可以通過標識系統感受自然星辰、了解生命周期的循環、明白收獲不易的深意。在平時可食景觀起到降解廚余垃圾、減少居民生活支出、居民自主把握食品安全等作用,在有限的社區空間中充分發揮社區休閑體育公園的健康韌性。
4.社區休閑體育公園智慧設計。社區休閑體育公園不僅僅是社區綠地系統的組成部分,同時需要承擔城市職能,發揮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在社區休閑體育公園中融入聲光科技、以不同內容設置的VR模擬等互動技術加深大眾對于休閑體育鍛煉的興趣,提升對公園主題的理解。在社區休閑體育公園中積極利用科學技術成果,如步道配置傳感器,對運動數據進行采集,有助于為居民提供個性化服務;運用傳感器或生物芯片等技術,檢測可食景觀及其他景觀設施的現況。社區休閑體育公園不僅可以滿足年輕化、大眾化日常公共健康活動,也可根據場地特點,以常態防災的意識結合科學信息技術進行智慧化建設。
參考文獻:
[1]徐勇,張亞平,王偉娜等.健康城市視角下的體育公園規劃特征及使用影響因素研究[J].中國園林,2018,34(5):71-75.
[2]賀慧,張彤,李婷婷.“平戰”結合的社區可食景觀營造——基于傳染性疾病防控的思考[J].中國園林,2021,37(5):56-61.
[3]陳冬平,張軍.體育公園的分類及可持續發展方向研究[J].西安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30(4):58-60.
[4]李獻青,唐剛,張波.公共健康視域下體育健康功能提升及價值實現路徑[J].沈陽體育學院學報,2020,39(4):9-16.
[5]賈梅,金荷仙,王聲菲.園林植物揮發物及其在康復景觀中對人體健康影響的研究進展[J].中國園林,2016,32(12):26-31.
[6]吉慧,陳柳,王宇飛.平災結合視角下的廣州南沙體育公園規劃設計研究[J].城市發展研究,2018,25(8):23-27.
Research on the Development Path of Community Leisure and
Sports Park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ublic Health
WANG Jingjing, ZENG Xiao
(Xihua University, Chengdu, Sichuan 610000, China)
Abstract: "Based on the dual background of healthy China and national fitness, new thinking on community leisure and sports parks for public health is carried out.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multi-dimensional connotation of public health and the hierarchy and types of community leisure and sports parks, and discusses the needs of the times such as healing, compatibility, sense of extension, and sense of tranquility of community leisure and sports parks under Healthy China.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internal logic of public health concept in the construction of community leisure and sports parks are analyzed in depth, and the adaptability of public health to community leisure and sports parks is pointed out from the pressure release pathway, landscape health carrier, community communication core, and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The design path of the community leisure and sports park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public health will be preliminarily constructed, and the health park in the community will be constructed.
Keywords: public health; leisure and sports; community parks; development path
(責任編輯:胡雅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