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習馨
【摘? 要】 語文是基礎類學科,對學生知識學習、能力發(fā)展都有著重要影響。在中職語文閱讀教學中,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對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發(fā)展大有裨益。文章分析了當前中職語文閱讀教學的現狀,并提出了培養(yǎng)學生閱讀興趣,拓展閱讀教學范圍,強化閱讀教學指導以及創(chuàng)設學生自主閱讀機會等策略,促進學生閱讀能力的提升。
【關鍵詞】 中職語文;閱讀教學;閱讀能力
在中職教育中,語文課程是學生綜合素質培養(yǎng)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其中,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尤為重要,良好的閱讀能力是學生獲取知識、提高自身素養(yǎng)的關鍵,是學校實現教書育人功效的重要基礎。
在語文學科當中,閱讀能力的提升也能夠促進學生學習能力、學科思維、知識能力等的發(fā)展,對于提升語文教學的整體質量,促進學生的成長發(fā)展都有非常積極的意義。
一、當前中職學生語文閱讀現狀
(一)缺乏閱讀興趣
中職學生普遍缺乏閱讀興趣,很多學生除了在語文課上閱讀一些課本當中的文章,很少展開自主閱讀。沒有興趣就缺乏探究和學習的動力,這也是阻礙中職語文教學的重要因素之一。表現在課堂教學中就是學生對于語文課缺乏積極性,不能體會到文學知識的樂趣,對語文學習以及學科知識內化吸收的效果比較差,在課堂當中的表現也差強人意。
(二)閱讀量比較少
學生閱讀能力的提升與閱讀量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大部分學生沒有閱讀的習慣,閱讀量非常少。導致學生閱讀理解能力、語文知識積累都比較貧乏。在語文學科當中,積累是非常重要的,這種積累不僅限于課堂當中的學習,更是體現在學生生活、學習的方方面面,一句優(yōu)美的廣告詞,就能夠讓學生積累一個詞匯用法;一次旅游的經歷就能夠讓學生積累很多寫作素材。但中職學生畢竟還在修行學業(yè),對于生活的觀察和思考相對比較少,也很淺薄,體現在閱讀能力方面就是對文章中的一些隱喻、伏筆、諷刺讀不懂,對作者的思想、主張沒有認同感。提升學生閱讀能力,就必須從閱讀量的提升方面入手,通過引導學生多讀多想,開闊學生的視野,加深學生思維深度,積累閱讀以及寫作方面的素材,讓學生的閱讀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三)沒有掌握正確的閱讀方法
因為閱讀得比較少,學生既沒有良好的閱讀習慣,同時也在閱讀方法方面有著比較大的欠缺。就閱讀文本提取信息來說,在長期的學校學習以及生活閱歷積累下,大部分學生還是有基本的能力和素養(yǎng)。但是在語文閱讀方面,沒有掌握良好的閱讀方法,閱讀學習的效率就會比較低,更不要說閱讀速度、閱讀理解深度這些方面,學生的閱讀表現非常差。要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閱讀方法的教學以及閱讀習慣的培養(yǎng)也是非常必要的。
總之,中職語文教學中,大部分學生的閱讀興趣不高,不僅在學習課本中的文章時閱讀學習效果差強人意,在課外閱讀積累方面表現也非常差。很多學生的閱讀量非常少,范圍狹窄,再加上閱讀學習效率低,沒有養(yǎng)成閱讀的習慣,導致學生普遍存在閱讀速度慢,理解能力不足等問題,更不用說深層次理解文本含義以及文章思想內涵。在現有的中職語文教學中,學生閱讀能力狀況不容樂觀。
二、提升中職學生閱讀能力的策略
(一)培養(yǎng)閱讀興趣,培養(yǎng)閱讀習慣
閱讀能力的提升是需要一定基礎的,那就是大量的閱讀。通過閱讀,可以積累知識,拓展思維,增加閱歷,從而有效加深學生的思想,豐富學生的情感,磨煉學生的閱讀技巧。
為了提升學生的閱讀量,教師不僅需要在課堂教學當中帶領學生展開閱讀學習活動,更要從興趣培養(yǎng)以及閱讀習慣養(yǎng)成方面展開教學指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實際教學中,可以通過引導學生閱讀他們感興趣的書籍、推薦適合的優(yōu)秀作品、開展讀書分享活動等方式,激發(fā)學生的閱讀熱情。在課堂教學的時候,可以根據學生的課文偏好,進行文本讀物的推薦,個性化地推薦激發(fā)每一個學生的閱讀學習興趣。興趣培養(yǎng)主要可以從兩個方面入手:1. 基于學生本身的興趣愛好,引導學生朝著閱讀方向遷移,如學生喜歡玩籃球,那么就可以整理一些籃球明星的自轉,勵志故事文本讓學生進行閱讀。2. 學生喜歡玩游戲,可以整理一些游戲背景相關諸如某些人物名稱典故,借鑒的一些神話故事,甚至是游戲官方小說內容引導學生進行閱讀,而且很多游戲的IP都是基于一些著名小說《西游記》《三國演義》《指環(huán)王》等產生的,借助這些內容可以讓學生積極參與閱讀。還有就是在語文課堂教學當中,突出文學藝術之美,利用語言本身的魅力,讓學生感興趣,利用那些優(yōu)美的詞句“你是人間的四月天”“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讓學生感受文字的優(yōu)美,調動學生的閱讀學習興趣。
閱讀習慣的培養(yǎng)非常重要,有了良好的閱讀習慣,學生才能夠多讀書、多思考,在閱讀過程中不斷積累知識,實踐閱讀技能,掌握更多的文學知識和能力。閱讀習慣的培養(yǎng)應該放在興趣引導之后,只有學生對閱讀本身比較感興趣,才能夠讓他們積極投入到閱讀學習當中,逐漸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這需要教師調整教學的方法和策略,例如在組織課堂教學內容的時候,每節(jié)課都整理一些課外閱讀的內容,能夠讓學生有十分鐘的閱讀量即可。在課堂當中組織學生展開閱讀或者作為閱讀作業(yè)布下去,讓學生進行自主閱讀。讓學生逐漸習慣閱讀,在閱讀過程中提升閱讀的速度,實踐閱讀的方法,積累語文知識,在日常教學當中滲透閱讀習慣培養(yǎng),幫助學生逐步形成良好的閱讀態(tài)度和習慣。教師也可以在班級教學當中組織一些諸如讀書會、每周一本書等活動,調動班級當中的讀書氛圍,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習慣。
(二)擴大閱讀范圍,拓寬學生視野
擴大閱讀范圍,拓寬學生視野,是提升閱讀能力的有效途徑。中職學生因為年齡以及社會身份的限制,閱歷并不豐富,解除社會的機會不多,在很多時候思想都比較簡單,情感方面也算不上豐富。語文學科本身就是一個情感因素,思想內涵豐富的學科,甚至文學作品往往都有著非常高的藝術性以及哲學性。如果學生的知識面較窄,思想視域狹小,在閱讀的時候就會出現讀不懂,體會不到文章內涵,不能欣賞文章藝術性等情況。
通過廣泛閱讀不同類型的書籍,可以拓寬視野,增長知識,提高對不同文本的理解和判斷能力。讓學生將文章書籍當中的思想變成自己的認知,將作者的故事當作自身的閱歷,將書籍當中的智慧變成自己的思維,不僅能夠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對學生思想認知層次的提升都有積極意義。同時,擴大閱讀的方位,也有利于發(fā)展學生的閱讀興趣以及閱讀習慣養(yǎng)成。學生總是能夠在感興趣的方面投入更多的關注,而語文學科的閱讀內容本身就“包羅萬象”能夠滿足學生的各種興趣訴求,比如有的學生對于歷史比較感興趣,就可以引導學生閱讀《明朝那些事》《康熙王朝》《曾國藩》等書籍,既能夠滿足學生對歷史的探究興趣,同時也能夠在閱讀過程中磨煉學生的閱讀能力;有的學生對前沿科技比較感興趣,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閱讀一些科學書刊;對詩詞歌賦比較感興趣的,可以引導學生觀看一些詩歌品讀類型的文章;對網絡游戲感興趣,可以讓學生閱讀一些游戲背景相關的小說。總之,語文學科能夠涵蓋的內容非常廣泛,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積極引導學生拓展閱讀方位,拓展學生的閱讀思維。在教學的時候,也要鼓勵學生多去圖書館,定期借閱,同時開展豐富多彩的讀書活動,如讀書俱樂部、讀書沙龍等,增加學生的閱讀量。
(三)加強閱讀指導,教授閱讀方法
針對學生閱讀能力差的問題,教師應加強閱讀指導,幫助學生掌握正確的閱讀方法。在課堂上,教授如何根據不同的文本選擇合適的閱讀方法,如何做讀書筆記,如何進行批判性思維,略讀細讀結合等。在第一次閱讀書籍的時候,將自己的評價、想法、聯想、感受等等內容,用簡介的話語標注在特定的文本位置。當再一次進行閱讀或者精讀的時候,借助這些讀書筆記,不僅能夠快速回憶這部分文本的內容,也能夠回憶當時自己的想法和見解。如果第二次閱讀有了更加深刻的體會,產生不同的想法,就能夠有效抓住自己前后思維的不同點,從文章當中展開閱讀分析,了解為什么會出現想法和感受的變化,進而對書籍文章的閱讀理解更加深刻。同樣的批判性思維閱讀也是非常好的閱讀方法,通過以“讀者”認知為基礎的分析和思考,結構書籍文章,窺探其中折射的思想和道理,并與自身的實際情況進行結合,產生“讀者”自己的獨到見解。例如,在閱讀文章的時候可以帶著四個問題展開閱讀:文章說了什么?闡述了什么道理?作業(yè)的觀點對不對?與自己的學習生活有什么聯系?帶著批判思維展開閱讀學習,能夠大幅提升閱讀的效率和效果。
在語文課堂當中,基于課文的閱讀教學是主要的教學方式,教師可以將上述這些閱讀方法有機融入課文的閱讀教學當中,在完成教學任務的同時,滲透閱讀方法教育。教師還可以利用作業(yè)布置的環(huán)節(jié),結合課本當中的內容為學生準備拓展閱讀材料,指導學生實踐閱讀方法,既能夠提升學生的閱讀量與知識積累量,同時鍛煉學生的閱讀方法掌握,提升學生閱讀能力。此外,教師還可以組織專題講座和輔導班,為學生提供更為專業(yè)的閱讀指導。
(四)提供閱讀機會,學生自主閱讀
在閱讀教學中,教師不能一味進行知識傳授或者教學說教,閱讀能力的提升最終還是需要在學生的閱讀、學習過程中實現。因此,要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還需要為他們提供充足的閱讀機會,不能總是將學生放在被動的學習地位,要主動創(chuàng)設環(huán)境以及機會,引導學生展開自主閱讀學習。在課程規(guī)劃設計的時候應保證學生的閱讀時間,如設立專門的閱讀課,減少其他課程的壓力。教師可以在課堂上留出時間讓學生閱讀,還可以利用網絡資源,引導學生進行線上閱讀。中職學校中,學生的學習任務還是比較重的,加上學生學習的內容專業(yè)性比較強,與將來的工作內容接軌,學生更加重視一些“實用技能和知識”的掌握,對于語文閱讀這種沒有“明顯好處”的學習活動積極性不高。而且因為中職學校課程的安排,普遍沒有專門的閱讀課,也沒有鼓勵學生展開書籍閱讀,導致閱讀機會實際上較少。即便有閱讀書籍的想法,也要為其他學科知識和技能學習讓步,因此,作為語文教師在教學方面可以合理規(guī)劃課時,給學生留出一定閱讀時間,讓學生有更多機會進行自主閱讀。
激發(fā)學生的閱讀動機是提升閱讀能力的關鍵。教師可以通過設置挑戰(zhàn)性問題、開展小組競賽、實施獎勵機制等方式,激發(fā)學生的內在動力。同時,教師還可以通過創(chuàng)設良好的閱讀氛圍,提供舒適的閱讀環(huán)境,以及倡導“無壓力”閱讀等方式,保持學生的閱讀熱情。提升閱讀能力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需要教師和學生共同努力。在實踐中,教師可以組織讀書分享會,讓學生分享自己的讀書心得和感悟;引導學生進行拓展性閱讀,如讀后感寫作、文本分析、主題討論等。此外,教師還可以教授學生如何運用批判性思維去理解文本,提高閱讀分析能力。
三、結語
通過培養(yǎng)閱讀興趣、擴大閱讀范圍、加強閱讀指導以及提供閱讀機會等策略的實施,增加學生的閱讀量,提升學生的語文知識積累,發(fā)展學生的語文學科思維,提升學生的理解能力以及認知思維,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同時,激發(fā)學生閱讀動機和提升閱讀能力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質和未來的發(fā)展也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因此,應當重視閱讀教學在中職語文教學中的地位,不斷探索更有效方法提高學生綜合能力。
■ 參考文獻:■
[1] 張玉蓉. 中職生語文閱讀能力培養(yǎng)研究[D]. 濟南:山東師范大學,2021.
[2] 潘竟權. 基于學生大閱讀能力培養(yǎng)的中職語文教學探究[J]. 學周刊,2020(32):9-10.
[3] 佟玲玲. 基于閱讀能力培養(yǎng)的中職語文教學課程資源開發(fā)研究[J]. 散文百家:理論,2020(09):135.
[4] 黃偉海. 讓讀書成為第一習慣——一個中職語文教師的核心素養(yǎng)和責任擔當[J]. 職業(yè),2018(34):6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