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誼
【摘? 要】新課標中提出了培養學生美術核心素養的要求,使得美術教學不再局限于基礎知識的傳授,而是關注學生綜合能力的發展。“大單元”教學理念的引入,為教師開辟了教育新思路,讓教師主動地打破了過去單篇教學的方式,逐步實現對美術知識的統整。本文就美術學科的大單元教學策略進行了探討,旨在健全美術學科的教學體系,讓美術教學走向統整。
【關鍵詞】大單元;小學美術;課堂教學
當前教學研究、公開課評比中都是看教師如何上好一堂課,導致許多教師形成了單課時教學的意識,很少為不同課時之間搭建橋梁,推動不同課時的互溶互通。基于此,學生也難以構建完整的知識框架,促進美術學科核心素養的發展。然而,知識與知識之間并不是獨立存在的,它們之間具有一定的內在關聯,引導學生從大單元出發進行知識探索,能讓學生自覺建立不同知識之間的橋梁,推動散亂美術知識的統整。對此,教師有必要發揮大單元的教學優勢,改良過去美術教學的形式,以便充分彰顯美術學科的教學特色,全面提升美術課的教學實效。
一、把握教材,助力大單元教學
(一)解讀教材,推動合理統整
美術課程改革標準中提出了綜合性學習的必要性、重要性,倡導教師解放學生的學習方式,鼓勵學生透過合作探究、自主思考等過程,揭開美術課的面紗,穿越具體的情境汲取養分,建立不同知識間的廊橋,推動綜合能力的成長。在進行美術課程教學時,教師需要對課程標準進行詳盡的分析,并對教材進行深入解讀,挖掘隱含在教材之中具有關聯性的美術知識,推動美術知識的統整。
例如,在小學美術六年級下冊中包含“裝飾畫”“城市雕塑”“裝飾柱”等課程,其中“裝飾畫”這節課存在的目的,是期望學生從題材、構圖等方面,對裝飾畫進行審美鑒賞,發現裝飾畫的藝術魅力;“城市雕塑”這節課存在的目的是期望學生認識城市雕塑,感受城市的精神風貌和時代變遷,使學生能從審美的視角欣賞、評價城市雕塑;“裝飾柱”這節課存在的目的,是讓學生認識各種柱子,了解柱子的形態、結構、裝飾等,促使學生可以體會生活的美。在實際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對“裝飾畫”“城市雕塑”“裝飾柱”等課程進行統整,生成“審美鑒賞”的大單元,促使學生在完成各個課時的學習任務后,也能夠獲得審美態度等美術核心素養的發展,充分展現大單元教學的魅力。
教師對教材上的美術知識進行分析,找出不同課時之間的內在關聯,并基于此生成大單元,能幫助學生從整體上進行美術知識的探索,促使學生的美術核心素養在循序漸進中得到有效發展。
(二)細化目標,實現前后銜接
在新課標中驟然提出“大單元”教學的觀念后,許多教師都如同走入迷霧中,不知道如何有效開展教學活動,彰顯大單元教學的優勢。教學目標在整個教育體系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能夠化身明燈,為教師指引教學方向,指明改革之路。對此,在美術教學中踐行大單元教學理念時,教師有必要對教學目標進行精心設計,促使學生逐步完成對美術知識的統整。在大單元教學結束時,教師也可以對教學目標進行調整,將其轉變為評價標準,查看學生是否真正地完成了對前后知識的銜接、整合,全面提高美術課程的教學質量。
例如,在“色彩”的大單元教學中設計如下目標:
1.認知目標:認識大自然中的各種色彩,并對大自然中的色彩進行觀察;總結生活中的色彩,實現進一步感受;能對不同畫作上的色彩進行感知,體會不同色彩的藝術魅力;
2.技能目標:熟悉作畫工具,進行調色練習,逐步掌握調色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能感受大自然是美麗的,色彩也是美麗的,能用不同的色彩完成畫作;能自由表達、自由創造,呈現出藝術之美,增強對生活、對自然的喜愛之情……
基于此,在進行《黃色和藍色的畫》《四季的色彩》《生活中的暖色》等單課時教學時,教師也可以進行單課時教學目標的細化,促使每一節課的教學目標都指向大單元教學目標。這樣,在完成單課時的教學后,學生也能夠推動大單元教學目標的落地,逐步提升色彩部分的學習實效。
教學目標存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案例中,教師從大單元的角度出發完善教學目標,并做好單課時教學目標的細化安排,能有效落實大單元教學目的,促進學生美術學科素養的發展。
二、以生為本,落實大單元教學
(一)設計情境,銜接單元內容
導入環節是一節課的開端,導入的形式與內容會直接影響課堂教學水平,以及學生進入新課狀態。受到傳統教育思想的影響,在過去的美術教學中,許多教師會專注于新課內容進行導入設計,以至于無形之中阻斷了前后知識之間的關聯。在大單元教學理念提出之際,教師不妨發揮導入環節的價值,積極地在導入環節引入相關內容,完成復習情境的創設,以便實現新舊知識之間的整合,促進不同知識之間的銜接。
例如,在小學美術《家鄉的老房子》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先為學生提出“大家還記得我們上節課學習了什么嗎?”的問題,引導學生回憶之前的學習經歷,逐步提出“我們上節課學習了有關老房子的內容,并用陶泥制作了極具生活色彩的老房子……”結合學生的回答,教師順勢為學生展示一些美術作品,并向學生引導“這些房子與我們日常生活中見到的房子有什么區別嗎?”“生活中你見到過哪些老房子呢?這些老房子有什么特點呢?”……逐步引出新課的內容,使學生基于之前的學習經驗開啟新課之旅。
教師基于具有相關性知識,為學生進行導入環節的設計,能讓學生在一開始上課時就自覺搭建新舊知識之間的橋梁,促進大單元教學理念的落地,有效幫助學生健全美術知識體系。
(二)自主查找,檢索單元知識
與傳統教學模式相比,大單元教學模式更加強調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期望學生能夠依靠自身的力量,完成對知識的檢索,豐富自身的知識儲備。科技的飛速發展,為兒童的學習創造了便利條件,對于小學生來說,他們也能輕松地獲取網絡上的信息,健全自身的知識體系。對此,在大單元教學模式下引導學生建構美術知識時,教師也應當基于大單元進行任務的巧妙設計,幫助學生整合美術知識,為后續的學習奠基。
例如,在美術教材中安排了“認識中國畫”“花鳥畫”“山水畫”等課程,教師可以先為學生布置“從網絡中獲取有關中國畫的相關信息,并對收集到的資料進行整理”的任務,鼓勵學生在互聯網中輸入關鍵詞,獲取網絡上的相關資料。在正式引導學生學習“中國畫”這一單元的內容時,教師提出“你們對我國的傳統畫作有哪些了解呢?”的問題,鼓勵學生根據自身積累的知識,與教師進行互動。結合學生的描述,教師再隨機為學生賦予“小老師”的身份,請學生到講臺上對自己收集的信息侃侃而談,以便學生進一步打開自身的知識面,了解更多與中國畫相關的信息。這樣,在進行單元知識的探索時,學生也能夠表現得更加游刃有余,如在引導學生學習《花鳥畫》的內容時,學生便可以分享與花鳥畫相關的資料,并介紹自己感興趣的花鳥畫作品。
教師從大單元的教學需求出發,為學生安排查找資料的任務,并組織學生進行分享,能讓學生真正地依靠自身的力量深入大單元中,完成對美術知識的深度建構。
三、挖掘資源,加速大單元教學
(一)挖掘地方資源,推動課程開發
新課標在課程資源開發與利用中提出,地方課程資源非常豐富,教師有意識地開發地方資源,能豐富美術課程的教學內容,讓課堂教學變得更加精彩。在美術學科大單元教學理念下指導學生參與學習活動時,教師做好地方資源的開發工作,引導學生在廣泛的地方文化中進行美術知識的探索,能推動大單元教學理念的落地。
例如,在“剪紙”這一大單元的課堂教學中,教師便可以組織學生走訪當地的剪紙名家,做好地方資源的開發。具體來說,教師先在校內對學生進行安全教育,如不要隨意脫離隊伍,不要擅自行動;不要隨意與陌生人交流等,為學生后續參與社會實踐鋪墊良好基礎,保障學生的安全。在社會實踐活動中,學生走訪當地的剪紙名家,學習精巧的剪紙方法,了解剪紙藝術的發展過程,完成知識的有效積累。這樣,教師在課堂上帶領學生學習《剪紙——花草》等內容時,學生也能依托自身積累的知識,提高學習質量,如教師請學生為他人介紹自己對剪紙藝術的了解,如剪紙藝術的起源發展、種類等。之后,教師再伴隨學生的描述引入新課,使學生集中精力地進行剪紙相關知識的探索。
社會上的教育資源層出不窮,教師有效地開發地方資源、社會資源,不僅能解放學生的學習場所,請學生參與社會實踐,也能帶給學生新穎的體驗。案例中,教師鼓勵學生參與社會實踐,引導學生在社會生活中汲取美術養料,能為學生后續進行大單元美術知識的探索打下堅實基礎,促進學生的成長。
(二)挖掘教學資源,提升學生能力
過去的教學形式下,教師會直接將單篇教學內容呈現在學生面前,引導學生對碎片化的美術知識進行理解、記憶,以至于學生很難對美術知識留下深刻的印象,形成完整的知識框架。思維導圖是一種對碎片化教學內容進行整理的工具,能夠幫助學生對碎片化的知識進行處理,促進學生知識統整能力的成長。對此,教師有必要綻放思維導圖的光彩,照亮美術課改的道路,幫助學生找到整理零散美術知識的渠道,以便學生為每一個零散美術知識建立內在關聯,真正地構建完整框架。
例如,在引導學生學習“玩具”這一大單元的內容時,當學生完成了“伸縮玩具”“爬升玩具”等課程的學習后,教師為學生布置“使用思維導圖,對知識進行整理”的任務,請學生對各課時內的知識進行整理。在做完思維導圖后,教師也要鼓勵學生展示自己制作的思維導圖,并介紹自己梳理知識的過程,如有的學生將“玩具”這一大單元主題設定為思維導圖的中心,延伸出“伸縮玩具”“爬升玩具”等支路,而在每一支路后繼續進行美術知識的細分,如在“伸縮玩具”后延伸出“材料”“制作方法”等。根據學生制作的思維導圖,教師也能及時地發現學生欠缺的美術知識,從而主動地為學生進行知識的補足。
教師對思維導圖這一教育資源進行開發,鼓勵學生使用思維導圖對碎片化的美術知識進行整理,能有效幫助學生建立大單元知識體系,使學生真正全面把握美術知識,強化學科素質。
總而言之,美術大單元教學模式鼓勵學生對散亂的美術知識進行統整,引導學生逐步建立完整的美術知識體系。在實際開展教學活動時,教師要繼續對教育理論進行深度解讀,對教學實踐進行合理策劃,以便引導學生完成對美術知識的深度學習,促進學生美術學科核心素養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陳實.構建大單元,完善小學美術色彩教學[J].華夏教師,2023(11):52-54.
[2]黃旻燦.例談小學美術單元整體教學設計策略[J].少兒美術,2022(6):4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