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年來,國家對高等教育相繼提出了“課程思政”和“四新”建設要求。各高校從自身的院校定位出發,加強頂層設計,將課程思政真正落實到教學中去。文章以應用型本科院校外語專業的《高級英語》課程為例,通過重構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升華價值體系,建設課程資源,構建了基于“中國大學慕課+慕課堂+課堂+QQ課程群”的線上線下混合式課程思政教學體系,實現了“雙線”激活學生的內驅力和課堂活力,有效推進了本校外語專業課程思政的融合建設工作。
關鍵詞:課程思政;新文科;外語專業
作者簡介:牛培(1981.10-),湖北鄂州人,武漢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理論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教學法。
一、課程思政和新文科建設背景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指出,要用好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論課要堅持在改進中加強,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親和力和針對性,滿足學生成長發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門課都要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使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要求結合專業特點把立德樹人切實落實到教育教學各個環節和角落。
2017年,“四新”建設首次被提出。2018年,教育部印發《關于加快建設高水平本科教育 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能力的意見》,“六卓越一拔尖”計劃2.0和“新文科”概念成型;2019年,教育部、中央政法委及科技部等多個部門啟動“六卓越一拔尖”計劃2.0,全面推進“四新”建設;2022年初,吳巖司長關于《深化“四新”建設 走好人才自主培養之路》的專題報告中強調新文科建設就是要提升文化軟實力。
二、外語專業課程思政和新文科建設的必要性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提高中國參與全球治理的能力。要參與全球治理,語言人才的培養不可或缺。同時,在跨文化交際和全球治理的背景下,語言人才必須深刻理解黨和國家的政策,具有國際視野,能夠獨立開展專業的國際交流。因此,新時代背景下外語專業不僅需要培養語言人才,更需要培養一專多能的復合型高級外語人才。“新文科”背景下,外語教學改革一定要主動服務國家的戰略和經濟發展需求,外語教師也要主動迎接挑戰,深入理解新文科的內涵和建設要求。
同時,外語專業有進行課程思政建設的必然性。外語系的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需要直面外國的語言和文化,特別容易受到相關外國文化的直接沖擊,心理上容易受到表面現象的干擾。課程思政建設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中國,建立民族自信,厚植家國情懷。
事實上,外語專業有進行新文科和課程思政的先天優勢。外語屬于人文學科,具有和思政學科天然的相通性。外語學習重視中西語言文化和價值觀的對比學習,這正是思政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外語專業在語言核心能力培養過程中要積極踐行“新文科”和“課程思政”的雙重建設要求。
三、新文科視域下本校《高級英語》混合式課程思政融合建設路徑
本校是湖北省教育廳主管的應用型本科高校。堅持以人才培養為中心,立足“應用型、重特色、國際化”,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努力培養適應經濟和社會發展需要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陡呒売⒄Z》課程是英語專業大三年級的核心主干課程,通過精析內容廣泛的名家經典作品,擴大英專學生的人文知識面,加深他們對人生和社會的理解,培養他們的名篇鑒賞能力、邏輯思辨和自主思考能力,不斷提高學生的英語綜合語言技能。
在傳統語言知識灌輸的教學模式下,課程教學的“痛點”明顯:第一,教學內容單一,知識建構層次低。課文篇幅長,長難句多,重語言知識的記憶學習。學生缺乏學習主動性。淺層的、被動的知識性學習耗時耗力,枯燥乏味;第二,學習缺乏應用導向,語言知識應用難。課堂語言技能培養活動缺乏,學生應用實踐練習不足,語言應用能力弱;第三,教學觀念陳舊,高階思維能力弱。教師教育理念落后,課堂組織傳統,學生慣于被動接受,批判性分析、融合創新意識和建構整合等高階思維能力缺乏培養;第四,教學目標輕育人,成長價值格局小。教師對立德樹人的目標落實不夠;學生滿足于考試通過,對語言學科缺乏熱情,自信感和成就感弱,對集體和家國沒有深厚的認同感。
綜上,在“課程思政”和“新文科”建設的新時代背景下,《高級英語》課程開始啟動改革計劃?!靶挛目啤钡膬群ㄔO包含兩個方面:一是構建文科專業人才培養的新內容和體系,二是改革文科人才培養模式。因此,課程改革從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過程和方法及教育技術等多個角度進行了系統化重構,具體路徑如下:
(一)定位課程思政教學目標
本校外國語學院英語專業旨在培養掌握英語語言基本理論和知識,具備聽說讀寫譯等綜合語言能力,具有一定的跨文化交際能力和廣博的人文知識,能在公司、學校、涉外機構等企事業單位從事翻譯、教學和管理工作的國際化應用人才。結合“新文科”和課程思政的建設要求,課程的思政目標如下:
1.通過文章中涉及情感,道德,價值話題的探討,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幫助學生樹立積極的三觀,不斷培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求的個人道德素養。
2. 通過課文中的文化背景和中外文化差異的對比學習,培養學生的跨文化意識,努力提高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
3. 通過課文主題反思涉及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和思想的學習,堅定文化自信,培養家國情懷,愛國情操和民族自信。
4. 通過課外寫作、趣配音以及大創和專業技能比賽指導活動,培養學生自主探究、團結協作、創新創業、樂于奉獻、學術寫作等高階專業和職業素養。
(二)重構課程思政教學內容
思政目標確定后,課程的教學內容也需要進行相應的重構:從單一的語言轉向“語言+人文+素養”的綜合性學習,注重教學內容的升華與價值升華的統一。根據課程的知識、能力和素養目標,將《高級英語》的教學內容分為以下六大板塊:人文背景、詞句基礎、語篇內容、語言賞析、主題反思和學術探究。
具體而言,人文背景板塊涉及跨文化知識的對比學習,對于培養文化自信大有裨益;課文內容涉及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等多個方面的話題,有助于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主題反思板塊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息息相關,有助于提升學生的道德修養;語言賞析板塊可以有效培養學生的思辨能力;學術探究板塊通過語言理論學習和創新創作提高學生的語言科學思維和創新意識。
(三)打造全過程在線課程學習資源
為了適應現代教育技術的發展趨勢,課程團隊完成了在線課程的建設工作,近90個視頻、課件、習題庫和思政案例庫等線上資源有效促進了學生的課前預習和課后復習,對于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大有益處。
除了專業資源,課程思政資源建設也融入其中。首先系統確立所有課文的思政切入點,然后收集相應的思政素材,包括來源廣泛的雙語文字和視頻材料,如時政新聞、社會主義建設的經典理論著作及語言大家的成功故事,等等,讓學生在專業知識的學習中潛移默化地提到道德素養。
(四)優化教學模式和互動環境
《高級英語》在線課程上線中國大學慕課后,校內基于“中國大學慕課+慕課堂+線下課堂+QQ課程群”開展混合式翻轉式教學。學生通過線上慕課完成自習和討論,通過慕課堂小程序開展多樣化的智能互動課堂活動,激活課堂,不斷鞏固和拓展課程的學習內容。慕課堂可以在課堂發布點名、練習、討論等活動,平臺數據也有助個性化督學。QQ課程群方便學生和教師的及時溝通及課后答疑。多樣化的課堂互動模式極大激發了課堂活力和學生的學習熱情。
(五)創新教學活動和方法
基于課文的學習目標和文本特點,課程設計了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和活動。開展小組同伴式學習,每個班設置5到6個學習小組,開展基于任務的小組參與式學習,如課文繪圖匯報、演講辯論、課文話劇拍攝及論文寫作等;嘗試探究實踐式學習,引導學生查閱文獻,開展基于課程的學術論文閱讀、學術項目寫作活動,培育大創項目以及畢業論文。課外積極參加比賽等實踐活動,不斷提高學生的專業職業素養;實施混合式課程思政融合式教學,從線上線下,課前課后構建全過程的課程思政融合教學活動。同時,注重在各項教學活動中積極發揮教師的育人功能,關注學生的成長和情感價值。
(六)科學改革學習評價
評價方式隨著教學方式的改革而隨之改變。改革后,課程開展行程性評價,師生評價和定性定量評價相結合,強調學生參與課程學習的全過程。
(七)構建混合式課程思政融合課堂
具體的課程思政教學實施分為課前,課上和課后三階段,如圖所示。
課前,基于課前自主學習任務單,借助中國大學慕課平臺和QQ課程群,學生完成課前預習,參加課文思政切入點的討論,引導學生對即將開展的教學內容和主題進行初步學習。所有討論數據在期末考試前導出作為平時成績的支撐材料。
課中,教師基于課文的思政切入點廣泛搜集素材,精心設計多樣化的教學活動,如小組討論展示,互動練習、思政主題反思、課文表演、趣配音比賽等活動,潛移默化地提升學生的道德素養,文化自信、核心價值觀和思辨創新能力。
課后,對課文的主題進行反思寫作,外化育人元素。開展學術論文寫作,培養創新思維。同時,積極開展第二課堂,教師開展個性化指導,幫助學生在一系列的實踐實戰中成長成才。
四、結語
整個《高級英語》課程思政教學設計貫徹“課前、課中、課后”“全過程育人”理念,依托線上慕課開展混合式課程思政教學設計,積極拓融合第一課堂和課外實踐第二課堂,有效發揮教師的思政道德模范作用。實踐證明,改革成效明顯,有效促進了專業知識和能力目標的達成,學生的高階應用實踐能力顯著提高;學生的成長價值格局明顯提高,專業自信和家國自信感顯性增強。
在新時代背景下,外語專業人才培養的教學改革一定要立足國家對于高等教育建設和發展的新要求,牢牢把握“新文科”的建設思路,以多樣有效的方式踐行課程思政的隱形融合,不斷促進外語專業人才知識、能力和素養目標的順利達成。期待本課程的探索對應用型本科高校文本類課程的思政教學有一定的啟發和幫助。
基金項目:本文系1.2020年湖北高校省級教學研究項目“新文科背景下應用型本科高校外語業課程思政融入模塊及路徑研究——以《高級英語》為例”(項目編號:2020742);2.2022年校級思政重點項目:“‘互聯網+背景下應用型本科高校外語專業混合式課程思政創新融合路徑研究”(項目編號:X2022057)的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1]周毅,李卓卓.新文科建設的理路與設計[J].中國大學教學,2019(6):5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