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初中英語教學中,教師應根據學生當前的閱讀水平和英語實際學習情況進行教學創新,提高學生的英語核心素養。教師應將信息技術融入不同的教學環節,為學生構建更具活力的英語課堂,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應用價值,全面提升初中英語課堂教學效率,為初中英語教學增添新的活力。
關鍵詞:信息技術;初中英語;高效課堂
作者簡介:王霞,江蘇省木瀆高級中學。
一、引言
進入21世紀20年代以來,在社會快速發展的背景下,在信息化教學模式的助力下,初中英語智慧課堂已經初步創建。教師將信息技術與教學內容深度融合,將云數據、云網頁等應用于具體教學活動中,不僅擴大了學習內容容量,更能讓學生獲得便捷且安全的英語信息搜集渠道。有效的英語教學活動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的語言思維,拓展學生的知識視野,在信息技術加持下的英語教學活動更能為學生的創新性思維發展提供堅實的技術支持。學生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術提供的平臺,加強聽、說、讀、寫練習,從而全面提高英語核心素養。
二、信息技術在初中英語課堂教學中的應用價值
(一)幫助彌補教材所欠缺的內容
在信息化教學模式下,教師幾乎都會用多媒體進行英語課堂教學,但是使用簡單的圖片、課文自帶的音頻、視頻已經不能滿足教學需要。另外,教材往往信息滯后,不能提供真實情境,不能吸引學生主動學習。
因此,教師可以根據需要,改善教材輔助教學內容。例如,在硬件設施較好的學校,若教室網絡連接暢通,可以在電腦中安裝電子詞典,方便學生隨時查詢單詞的用法例句等;也可以安裝英語新聞App,學生可以每天按時收聽最新的英語新聞,不管是音頻還是視頻,都能讓學生感受真實的英語情境。
(二)提供多種自學英語的渠道
學生日常生活中會接觸各種電子產品,對于手機軟件的使用了如指掌。教師可以根據該特點指導學生探索自學英語的新渠道。例如,學習詞匯時可以使用電子詞典。在搜尋英語學習資源時,可以推薦學生使用“學習強國”等軟件。其中有經過嚴格把關的優秀英語故事、歌曲、文學作品、慕課等資源,非常適合對網絡資源鑒別能力不高的學生使用。
(三)應對學生的突發學習障礙
由于初中生已經具備一定的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在上網課期間,信息技術在英語高效課堂中體現出明顯的優勢。例如,和傳統的英語課堂相比,學生能更清晰地獲得地道生動的英語音視頻內容,不受空間、時間限制和其他因素干擾。學生可以不限次數地回看課堂教學內容,強化學習重點,攻克學習難點。在強化英語聽說教學時,教師能用多媒體軟件給學生布置朗讀、背誦、聽寫等作業,并及時有效地進行一對一糾正。
三、巧用信息技術打造初中英語高效課堂的路徑
(一)巧用信息技術進行備課
教師在備課階段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制作微課,提高教學效率。微課就是在信息技術的基礎上形成的新型教學形式,在教學中得到了普遍應用。教師提煉知識點,搜集網絡素材制作微課,學生通過網絡平臺觀看,既可以節省課堂時間,還能夠反復觀看學習,深化知識記憶。教學不再局限于教師講解和示范,而是讓學生細致觀看、獨立思考。比如,為鍛煉學生的聽力能力,教師可以根據教學需要選擇相應的聽力資料,聯網后選擇不同的語調、聲音、音效等制作成英語聽說材料。
(二)巧用信息技術打造氣氛活躍的英語閱讀課堂
在傳統的初中英語閱讀教學課堂上,由于教師教學理念陳舊,習慣采用傳統的教學方法進行教學,盡管一些教師也努力創新自己的教學手段,但這些教學方法中仍然脫離不了傳統的教學思想和觀念,導致學生的閱讀學習興趣不大,學習效率無法提高。因此,為了改善這種情況,教師應該利用信息技術來改善英語閱讀的課堂氛圍,使整個初中英語閱讀課充滿活力。例如,教師可以使用多媒體收集與文章內容相關的圖片或音視頻作閱讀導入,這樣學生就可以初步理解閱讀內容。在開始上課之前,教師通過多媒體向學生展示豐富、有趣的教學內容,這樣學生才能在上課前對學習內容產生濃厚興趣。
例如,在教學譯林版初中英語七年級上冊Unit6“Have nice food”時,教師可以使用多媒體向學生展示關于食物的動畫,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會對教師描述的課堂環節投入更多的熱情。因此,在初中英語閱讀課上,利用信息技術呈現教學內容,可以改變傳統初中英語教學枯燥的課堂氛圍,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熱情,從而有效地提高學生英語學習效率和質量。
(三)巧用信息技術構建多元英語視聽情境
在傳統英語教學中,教師常常只重視英語語言知識點教學,忽視學生英語溝通能力的培養,導致學生不會在實際生活中進行簡單的英語交流。然而,英語是一門語言學科,需要鍛煉學生聽、說、讀、寫等綜合能力。因此,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的視聽功能,改變傳統英語教學的視聽氛圍,讓學生在圖片、聲音、視頻等多種形式的英語視聽情境引導下,從被動學習轉變為主動學習,從而在優化學生英語學習狀態的同時提高學生的英語語言應用能力。
例如,在學習譯林版初中英語七年級上冊Unit 7 “Shopping”第一課時welcome to the unit板塊內容時,利用多媒體教學技術引導學生“走進”學校附近學生經常去的超市,讓學生在真實和熟悉的生活場景中感知以“購物”為主題的單元教學內容,同時讓學生熟練地使用單詞,在相關場景中練習運用與購物相關的句子和短語,以促進課堂教學效率的提升,同時鍛煉學生的英語口語交際能力,實現學以致用的教學目標。
在教學“Where...”句式時,為了使學生更加深刻地掌握該句型,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的形式來進行相關情境的創設,從而讓學生對該句型真正地理解和使用。比如,教師可以在多媒體上投射客廳的圖片,教師針對某一物品的位置進行提問,使學生用所學句型準確回答該物品在客廳中的位置。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讓學生通過兩兩合作或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相關詞句的練習,使學生的英語溝通交流能力得到有效鍛煉。另外,教師還可以讓學生對自己家中家具的擺放情況進行描述,使學生將英語知識和生活密切聯系起來,激發學生進行英語口語鍛煉的積極性。
(四)巧用信息技術突破知識難點
英語學習和漢語學習所運用的方法以及思維是完全不同的,而初中生還是以漢語思維為主,這就導致學生在學習英語時會明顯感覺到吃力,對于英語重難點知識的學習更是無從下手,這會在很大程度上打擊學生的自信心和學習積極性。基于這種情況,英語教師要想幫助學生突破重點和難點知識就需要借助微課的力量,將抽象的知識變得更加具象,從而讓學生更輕松地理解。
以譯林版初中英語七年級上冊Unit 4“My day”這單元的知識教學為例,本單元的重點和難點就是讓學生學會用英語描述學校生活。教師可以在課堂上播放微課視頻,呈現文本內容。微課視頻將知識直觀地呈現給學生,加深學生對文本的理解,學生能輕松理解并牢固記憶知識。教師可以鼓勵學有余力的學生在周末制作關于自己在學校學習生活的小視頻,以鞏固學生所學,實現學以致用。
(五)巧用信息技術拓展課堂容量
反思傳統的英語閱讀教學會發現,板書是非常普遍的,教師在黑板上瘋狂地書寫,要求學生專注于短語、對話或句型的學習,教學活動更加繁瑣,會消耗大量時間和精力。因為教師的黑板書寫速度慢,黑板容量不足,還需要給學生留出時間消化知識和做筆記,所以閱讀教學的質量會受到影響。然而,利用多媒體教學,教師可以在課前制作教學課件,并根據學生的閱讀和學習節奏直接檢索相應的內容,這不僅可以節省課堂板書的時間,還可以為學生提供更多的交流和互動機會。一節英語課的時間是有限的,但在信息技術的支持下,教師不僅可以通過插圖的方式呈現更多的知識,還可以融入豐富的文本、圖像、視頻等教學形式,學生更愿意學習這部分知識。因此,教師利用信息技術擴大課堂容量,可以幫助初中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更好地完成閱讀學習目標。
(六)巧用信息技術拓寬學生的英語學習渠道
初中階段是學生學習英語知識的關鍵時期,不再像小學英語知識那么簡單,學生還承受著中考的壓力,因此僅僅依靠課堂上的40分鐘學習英語知識是不夠的。這就要求英語教師在利用信息技術開展英語教學時,充分挖掘其教學優勢,從而有效拓展學生的英語學習渠道和學習資源,使學生不僅能夠掌握教材中的英語知識,還能在教材外學習英語知識和英語學習技能,達到事半功倍的學習效果。
例如,傳統的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主要是找一些課本上的文章讓學生讀,沒有教學新意不說,整頁的黑白英文單詞,學生讀不了多少就會打瞌睡,嚴重影響學生的閱讀興趣和閱讀效率的提升。而在信息技術與初中英語教學相融合之后,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英語認知能力、學生感興趣的話題等,從網絡上為學生找一些圖文并茂或者情境動畫式的英語閱讀資源,以吸引學生的閱讀積極性,使他們越讀越想讀,從而促進閱讀能力的發展。而在鍛煉初中生英語語感時,則可以在單純的朗讀訓練基礎上,借助信息技術帶領學生觀看經典原版英文電影《瘋狂動物城》《功夫熊貓》《阿甘正傳》等片段,請學生模仿劇中人物的語音語調,甚者肢體語言,使學生在主動參與活動中,獲得英語知識,增強英語語感。
(七)巧用信息技術踐行因材施教的育人理念
因材施教的教育教學理念要求教師站在學生的視角,關注與學生之間的情感共鳴,采取學生比較感興趣的教學對策全方位調動學生的學習能動性。多種現代化教學策略和教學技術的整合利用非常有必要,能夠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個性化發展要求。學生的學習基礎、身心成長規律以及教育背景有所區別,學習能力和綜合素養參差不齊,如果教師按照一種教學模式開展教學工作就會影響學生的學習能動性,不利于釋放學生的天性。教師需要做好前期準備工作,綜合了解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基礎,借助大數據技術及時密切地跟蹤學生的學習狀態。構建數據庫,針對性地調整教學節奏,為學生建立學習檔案袋,促進學生的層次化發展以及自主拓展。現代多媒體技術能夠逐步活躍課堂氣氛,為層次化教學提供諸多便利,打下扎實的技術基礎。教師需要以提升課堂教學質量為目標,主動創設生動的教學情境,減輕學生的學習壓力。
例如,在學習譯林版初中英語八年級上冊Unit 7 “Seasons”第一課時Welcome to the unit板塊內容時,教師可以播放各個季節優美景色的視頻集錦,展示不同季節的美麗,然后問學生“Which season do you like best? Why do you like it? ”,通過簡單提問來引導學生、鼓勵學生。有的學生學習基礎比較薄弱,難以主動回答問題,教師則可以設置不同的練習,將閱讀理解和完形填空相結合,讓學生能夠主動學習基本知識。有的學生基礎比較扎實,教師則可以適當拓展課堂教學內容,鼓勵學生利用英語介紹文本,復述內容,談一談自己的心得體會。這種層次性、針對性的教育教學模式符合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有助于更好地發揮現代信息技術的育人作用及價值。讓學生以飽滿的熱情主動完成學習任務,始終保持良好的學習能動性和自信心,意識到英語學習的樂趣和價值,逐步發展個人的自主認知能力以及英語核心素養。
綜上所述,信息技術與初中英語教學的有效融合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語言能力、文化意識、思維品質和學習能力等英語核心素養。不但能引導學生在不同的語言環境中更積極地學習英語知識和技能,而且能幫助學生開發更豐富的資源和交流平臺,使學生能夠更加自信和獨立地學習和積累語言,為學生今后的學習和生活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藺志鵬.淺談如何運用信息技術提升初中英語教學成效[J].中國新通信,2021(17):208-209.
[2]鐘財英.關于初中英語課堂教學與信息技術深度融合的探討[J].課堂內外(初中教研),2021(10):82-83.
[3]包東波.信息技術與初中英語閱讀教學的深度融合淺析[J].英語畫刊(高中版),2020(32):103.
[4]李先德.信息技術與初中英語的有機融合[J].英語畫刊(高中版),2022(02):88-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