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聽說教學是指針對學生的英語聽力、英語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與發展所設計的英語課程活動,其目的是要在聽說實踐中切實提升學生的英語交際能力,使學生能從小養成良好的跨文化交際習慣,順利實現有意義的探究。對此,小學英語教師應認識到英語聽說教學的困境與矛盾,探索優化聽說教學效益的策略與方法。本文將從三個角度,即流于形式、資源有限、評價不到位去反思現階段小學英語聽說教學普遍存在的問題,進而再從創設聽說情境、設計聽說實踐、整合聽說資源、注重即時評價四個角度闡述優化小學英語聽說教學效果的有效方法與策略,以便逐步提高小學生的聽說能力,使學生能夠更好地適應英語學習特點。
關鍵詞:小學英語;聽說教學;困境反思;突破策略
作者簡介:羅敏,貴州省威寧彝族回族苗族自治縣二塘鎮艾家坪小學。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22年版)》中強調了聽、說、讀、寫語言實踐的一體化,并且根據各個學段學生的身心發育規律設計了明確的語言實踐任務,旨在循序漸進地提升學生的英語水平,使學生能夠切實掌握實用的英語知識。然而,就目前來說,小學英語聽說教學存在較多問題,下文將分析當前小學英語聽說教學的困境與問題所在。
一、小學英語聽說教學的困境
(一)流于形式,知行脫節
小學英語教學一直以單詞、句型等基礎知識的傳授為主,雖然人教版小學英語教材中已經設計了明確的聽說任務,但是不少教師為了追趕教學進度,增加課堂知識容量,都直接忽視了聽說實踐,只是在課堂上指導學生學習基礎知識,也會要求學生熟練背誦相關知識。這就導致英語聽說教學流于形式,學生也漸漸習慣了死記硬背知識去應付英語學習任務,很難自主參與到英語聽說實踐活動中。另外,多數學生在現實生活中都缺少參與英語聽說實踐的機會,習慣以漢語作為交際媒介,甚至在學英語時也常常用漢語表達自己的想法、分析英語知識的實際意義,更加難以樹立正確的英語交際意識,久而久之,便導致知行脫節、學用割裂的現象。
(二)資源單一,聽說范圍受限
要想提升小學生的英語聽說能力,便要保證學生能夠自主積累豐富的英語素材,所以單詞識記、句型背誦活動本無不妥,但是教師不能只關注學生的知識識記與紙筆作答情況。普遍來看,小學英語教師在組織課程活動時會完全以教材及其配套的教輔資料為主,雖然偶爾會利用一些英文歌曲、英文游戲或者是短劇等豐富課程內容,但是這種做法并未常態化,依然存在“教教材”的現象。在這種狀態下,小學生所能積累的英語素材數量也有限,無法利用現有知識儲備參與現實交際活動,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小學生英語聽說能力的發展。因此,要想更加順利地培養初中生的英語聽說能力,教師要自主拓展英語課程資源,切實豐富學生的語言素材,使學生能夠在真實的交際環境下靈活遷移運用所學知識,以便真正為學生的素質發展做好充分準備。
(三)缺少評價,無法檢測聽說問題
評價是對已經發生的教學活動的得失、效益進行價值判斷,從中肯定有效的教學做法、反思不足,以便隨之制定復習計劃,為下一輪教學活動提供經驗支持。但是,因為很多教師依然存有“唯考試論”“唯分數論”思想,并未在日常教學中對學生的聽說能力做出客觀評價。再加上英語聽說教學本就存在流于形式的問題,所以教師更加難以設計有效的聽說評價機制,無法及時檢驗出學生在聽說練習中普遍存在的語音問題、語言表達問題等,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小學生聽說能力的發展。同時,因為聽說評價的缺少,小學生也并不十分重視聽說練習,一直將學習重點放在如何鞏固單詞記憶、如何掌握各個句型等層面,在校內外都不能自主參與聽說實踐練習。
綜上,現階段小學英語聽說教學效益不容樂觀,難以真正地對學生的語言能力發展產生積極影響。對此,小學英語教師應在新課改下主動改進、優化聽說課的教學形式與育人目標,既要設計足夠的聽說課時,也要根據學生的認知特點與成長規律去開展聽說實踐活動,使學生在真實、多元的交際情境下自主參與聽說練習活動,更要時刻關注學生的聽說需求,不斷拓展聽說素材、反饋評價結論,循序漸進地提升小學生的英語聽說能力,為綜合提升學生的英語能力打下堅實基礎。下文將具體闡述優化小學英語聽說教學效果的可行策略與具體做法。
二、小學英語聽說教學的優化方法
(一)創設聽說情境,培養學生語感
在小學英語聽說課上采用情境教學的基本目的是優化學生的語言思維習慣,使其主動參與聽說實踐,培養學生的英語語感,促使學生準確理解、正確應用英語知識,激發學生聽說實踐意識,促進學生語言能力發展。在此方面,小學英語教師可通過以下方式創設聽說教學情境,為培養學生的英語語感、提升學生的英語聽說能力創設良好的教學環境:
首先,借助生活實物創設現實情境,激發學生的交際欲望,由此引出英語話題,使學生能夠主動參與到英語聽說練習活動之中,初步嘗試用英語分享自己的經歷、表達自己的觀點。以“Happy birthday”單元教學為例,筆者便在課間活動時布置了教室內部環境,準備了過生日時常見的拉花、蠟燭、生日帽等工具,還利用多媒體設備播放了生日快樂歌。這些現實物品都能引起學生的注意,開始好奇是誰過生日,便主動開口詢問。對此,筆者告訴學生要使用英語交談,而學生也能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使用“Happy birthday”送出祝福語,同時也能自主跟唱英文版的生日快樂歌。由此,則可順利創設出良好的聽說情境,筆者也利用生活實物引入了“How many candles? ”這一句型,以及數量詞的英文表達方式,由此拓展學生的英語知識儲備,使學生自主參與到英語聽說實踐活動中。
其次,通過信息技術創設聽說情境,幫助學生理解英語素材的實際意義,由此培養學生的英語思維,促使學生主動參與到英語聽說實踐活動。比如以“At the zoo”單元教學為例,筆者利用信息技術展現了動物園中各種動物生活的場景,利用豐富形象的視聽媒介引導學生觀察各種動物的外形,使用“Look at the...”“It's so...”等句型去引導學生跟隨視頻內容學習各類動物的英文名稱、談論各種動物的表達方式與常用句型等,使學生能在直觀的聽說情境下自主理解單元知識,并且能夠及時在情境中展開英語交際。
再者,教師還可通過游戲活動、角色表演等方式在聽說課上創設主題情境,但是在具體的情境創設過程中,要注意用英語與學生交流,使學生能夠主動參與聽說練習活動,潛移默化地增強學生的交際意識,并促使學生主動參與到聽說實踐活動中。
(二)設計聽說任務,推進聽說實踐
在小學英語聽說實踐中,教師應該支持學生自主遷移已有語言儲備去進行聽說練習,主動與同伴、教師進行英語交流。在此方面,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興趣、認知特點去設計適宜的聽說任務,鼓勵學生自主編寫聽說內容、自主練習英語語音發音技巧,使學生能夠在聽說實踐活動中主動用英語對他人的問話、回答等做出回應,不斷提高學生思維的敏捷性、靈活性,以便有效提升學生的英語聽說能力。
比如在“My classroom ”單元教學實踐中,筆者設計了以下聽說實踐任務:
利用本單元知識以及你所積累的英語知識,談論我們的教室里都有哪些東西,介紹教室環境。
這一聽說任務以生生之間的英語對話為主,其目的是在真實的英語聽說實踐活動中去優化學生的聽力和口語交際能力,使學生能夠主動對他人所說的話做出必要回應,使學生在聽說實踐活動中自主內化單元知識,切實鞏固所學知識記憶。另外,根據教材所設計的聽力材料,筆者設計了如下聽力訓練任務:
學生要根據教師播放的聽力材料回答必要的問題,且要試著根據自己的理解與語言積累去概括聽力材料的能力,主動進行聽說練習,用英語完成個性化的解釋與展示。
這一聽說實踐任務是專門為了培養學生的英語聽力能力所設計的,比較關注學生通過聽覺去捕捉關鍵詞、整理語言信息的思維能力。教師可直接根據聽力材料設計問答活動,由此檢驗學生對于聽力材料內容的理解與內化程度,加強學生的英語學習意識,切實提高學生的英語聽說能力。
根據上述兩個英語聽說訓練任務,筆者在聽說課上設計了聽說實踐練習活動,使學生能夠在小組對話、對話展示以及聽力訓練活動中豐富聽說經驗。在此過程中,筆者會根據學生的聽說實踐狀態進行必要的輔導,分享自己從聽力材料中總結關鍵信息、進行復述概括的經驗,也會根據各小組編寫、展示的對話內容去啟發學生,優化學生的英語語音,也會幫助各個小組拓展對話內容,使其能靈活應用英語語言知識。這樣一來,便可協調教師的教、學生的學,使學生能在自主探究、教師的合理干預下提升英語聽說能力。
(三)整合語言資源,豐富聽說內容
上文指出,英語素材的不足、短缺是導致學生無法提升英語聽說能力的重要原因之一,所以為了規避這一問題,小學英語教師則應自主整合英語素材,拓展學生的語言儲備,以便使學生在各類交際情境下自主遷移相關內容,順利實現英語交流。在此方面,教師可以直接通過以下方式開發、整合優質的英語聽說素材。
首先,根據小學生的現實交際需求去整合英語聽說素材,使學生能夠及時總結某一類主題的單詞、常用語或者是英語俗語等,為開展英語聽說實踐活動做好充分準備。比如在“Do you like pears”單元教學中,筆者在聽說課上組織學生談論自己喜歡的水果,自主應用單元知識詢問其他同學喜歡哪種水果。但是,在聽說練習中可以發現,學生只能根據教材內容圍繞幾個有限的水果種類進行交際與表達,很快便失去了英語交際興趣。對此,筆者則在課堂上整理了英語語言素材,根據學生所喜歡的水果去整理對應的英語資源,使學生能了解更多水果名稱的英文表達方式,還根據學生的交際需求去整理了關于描述水果味道、水果外形或者是營養成分的英語素材,由此豐富學生的英語交際內容,使學生能夠拓展交際內容。
其次,根據學生的學習興趣去整理娛教類的英語聽說資源,如英文版的歌曲、動畫片、影視劇以及短視頻等,使學生能夠在娛樂時自主利用娛教資源學習地道的英語發音技巧,積極參與英語聽說練習活動。這樣一來,則可切實優化學生的英語聽說狀態,也能真正為促使學生實現有意義學習做好充分準備。
(四)開展實時評價,激發學生自信心
評價不僅可診斷出學生在英語聽說練習活動中出現的語音問題、語言儲備情況、回應問題等,還可以幫助學生調整、優化英語聽說訓練方案,便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自信心,同時也可端正學生的學習態度,使其能夠自主參與到英語聽說實踐活動之中。為此,小學英語教師則可在聽說課上設計即時評價活動,客觀分析學生在聽說練習中出現的問題、語言能力發展水平等,及時總結練習問題、反思練習效益,以便真正為培養學生的英語聽說能力提供必要的支持。
比如,在“My home”單元的聽說訓練活動中,筆者在課堂上設計了學生自評活動,鼓勵學生評價自己是否主動使用英語介紹家中的房間、各類家具,分享自己的生活,是否主動對其他同學的問話做出了及時且準確的回應等。同時,學生也要評價自己的英語發音是否地道、標準,是否存在不敢張口說英語的心理等。在此過程中,學生可在評價反思活動中認識自己在聽說方面存在的不足,由此實現自我教育,針對個人不足開展聽說訓練活動。同時,筆者也會就課堂觀察結論做出評價,表揚學生主動參與聽說交際活動、主動學習標準的英語發音等學習行為,同時指出學生在聽說實踐中語言儲備依然單一、姿態不夠大方自然等問題,希望學生在下一輪聽說實踐活動中能更自信地交流,同時也要主動整理豐富的英語語言素材,以便在交際實踐中更靈活地進行交際。
總而言之,在小學英語教學實踐中開展豐富的聽說實踐活動,能促使學生在真實的交際情境下自主參與聽說實踐,并且能由此拓展聽說課程資源,使學生養成英語聽、說習慣,為培養學生的英語核心素養奠定基礎,也能為學生的未來成長做好充分準備。為此,小學英語教師應設計豐富的聽說課堂教學活動,在課堂上創設具體的聽說情境,通過明確的聽說任務去開展聽說實踐活動,由此拓展聽說資源儲備,結合實時的評價反饋優化學生的聽說表現,使學生能自主總結經驗與教訓,以逐步提升學生的英語聽說能力。
參考文獻:
[1]羅潤.新媒體在小學英語聽說教學中的實踐研究[J].中學生英語,2022(36):121-122.
[2]王玉明.小學英語聽說教學的有效性探索[J].甘肅教育,2022(10):88-90.
[3]王威.電子檔案袋評價在小學生英語聽說教學中的應用研究:以A小學為例[J].教育觀察,2022(14):48-51..
[4]周燕芳.體驗式教學模式在小學英語聽說教學中的運用[J].山西教育(教學),2022(3):29-30.
[5]孫玲,徐文彬.基于“單元知識結構”的小學英語聽說教學[J].教學與管理,2021(35):2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