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林樸
【摘 要】文章運用“一三六素養課堂”理念,以統編版語文一年級下冊《荷葉圓圓》的教學設計為例,探討“教—學—評”一體化的語文課堂的教學設計路徑。“一三六素養課堂”理念指導下的語文課堂教學設計應立足核心素養導向,圍繞語言運用能力明確可操作、可評價的課堂目標。在課堂策略設計上,要根據學段特點設置識字、閱讀、表達等學習活動,組織相關小組合作,使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同時,要進行及時、高效、全面的過程性評價,采用多種評價方式關注每個學生的學習狀況。
【關鍵詞】“一三六素養課堂” 核心素養 “教—學—評”一體化 小學語文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簡稱“新課標”)建議教師樹立“教—學—評”一體化的意識,科學使用評價方式和工具。為提升課堂教學質量,華南師范大學附屬平湖學校提出“一三六素養課堂”理念,現運用此理念對統編版語文一年級下冊《荷葉圓圓》的課堂教學進行評價分析與思考。
一、“一三六素養課堂”理念概述
“一三六素養課堂” 理念由從上而下的三個層級構成,分別是一(核心素養)、三(目標、策略、評價)和六(目標可見可控可測、學習行為設計、小組合作學習、及時反饋當堂檢測、保證每一秒有效性、觀察每個學生狀態)。
“一三六素養課堂”理念是緊密結合新課標中的諸多概念來進行設計的,覆蓋了圍繞素養定目標、依據目標定策略、結合策略定評價到課中的小組活動展開與評價等諸多課堂設計內容,囊括了從課前準備到課中實操再到課后評價的完整環節,也滿足了從教到學到評的全面要求,對一線教師的教學實踐有著較高的參考價值。語文學科的“一三六素養課堂”理念示意圖如圖1。
沿著由上而下的三層內容,一堂具體的課時設計得以逐步完善,以下是結合統編版語文一年級下冊《荷葉圓圓》第一課時內容,運用“一三六素養課堂”理念進行的教學設計過程與課后反思。
(一)剖析核心素養,充分了解學情
“核心素養”在語文課程設計中占據核心地位,它體現了課程目標的方向和教學策略選擇與評價的依據。義務教育階段的語文核心素養主要包括語言運用、思維、審美和文化自信四個方面,而其中的語言運用是通過教學帶動其他維度素養發展的關鍵,是“以一帶三”中的“一”,也是語文教學所離不開的“本”。
針對不同學段,核心素養的培養方式也有差異,因此需要深入了解學情,因材施教。在一年級語文教學中,課堂教學的重點應放在識字和寫字的訓練上,激發學生對識字的興趣,培養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和審美能力。《荷葉圓圓》是統編版語文一年級下冊第六單元“夏天”的第二篇課文,描繪了生動有趣的夏日荷塘景象。細讀教材可知,本課課后的生字識記、讀背要求、連線題、仿寫句子四部分練習恰巧對應了新課標中學段要求的四個方面——識字與寫字、閱讀與鑒賞、梳理與探究、表達與交流,脈絡較為清晰完整。
由此,基本可以確定,本篇課文的教學需要以語言運用為本,結合一年級學生的特點設計能夠吸引學生、激發學生識字與表達興趣的教學活動,在反復閱讀中感悟文章所蘊含的夏日美景,課堂的大方向已有了眉目,課堂目標已呼之欲出。
(二)確立課堂目標,可見可控可測
教師在授課前應明確學生的學習目標,這是《追求理解的教學設計》中強調的。如果教學設計沒有清晰的目的和明確的表現性目標,學生就無法做出令人滿意的反饋。因此,設計者需要在開始時詳細闡明預期結果,并思考如何證明學習目標的達成。這與“一三六素養課堂”中對目標的要求“可見、可控、可測”一致。
《荷葉圓圓》中,語言運用仍舊是“本”,識字寫字是最基礎的部分。本課時細講前三自然段,在完成包括多讀例句、形象記憶、學習并仿照句式說話、借助圖像和生活實際認知詞語、通讀和熟讀課文等學習活動后,學生應該能夠做到:
目標1:用多種方式隨文識記二類字“珠、搖、躺、透”等,認識“身字旁”,會寫“機、魚、朵”三個一類字。
目標2:學習并仿照“荷葉圓圓的,綠綠的”的句式說話,借助圖像和生活實際了解“搖籃、停機坪、透明”等詞語的意思,理解課文大意。
目標3:在用多種方式朗讀課文后體會荷塘夏日的美好有趣,結合動作背誦前三個自然段。
接下來依照“一三六素養課堂”理念,對此目標進行審視。此目標既符合新課標結合核心素養對第一學段提出的要求,立足語言運用開展了多種形式的課堂活動,又滿足了可見、可控和可測的要求,識字、表達、閱讀要求清晰。在課堂實踐中,由于小組合作時間超過預期,教師將寫字數量從三個減少到兩個以保證課堂的順利推進,課堂練習和背誦均可檢查學生是否達到目標,課文后的仿寫練習也可進行檢測。
由此課堂設計的第一步——在了解核心素養和學情的基礎上設定課堂目標已初步完成。在課堂優化的過程中,目標中的具體內容仍需進一步調整和改進,以使課堂目標合理。
(三)設計學習行為,組織小組合作
“一三六素養課堂”為解決教師滿堂講、學生茫然聽的問題,提出兩大對策:一是設計深度學習行為而非教學行為,課堂活動重在培養學生思考、解決問題的能力;二是設計有效的學生小組合作學習活動,以滿足學生需求,避免合作走向表面化、模式化、無序化,并確保問題設計和教師課堂引導質量。
在學習活動設計中,針對目標1的識字寫字,可以采用多種方法,如形象識字法、字源識字法、偏旁部首識字法等。在教學“翅”字時,可以通過動畫形象輔助識字;在教學“亮晶晶”時,可以通過字理來識記生字;比較偏旁“身”和漢字“身”,學習“膀”時使用偏旁部首識字法;等等。在觀察、聯系、運用的過程中,學生逐漸加深對生字的認識,產生主動識字的愿望。在書寫練習時,教師要強調坐姿、握筆姿勢等常規要求,讓學生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并挑選有代表性的生字進行范寫教學,展示學生作品并及時點評。
針對目標2,學生能夠通過回顧統編版語文一年級上冊課文《四季》和本單元另一篇課文《小池》,借助新舊知識的串聯理解、表達相應的詞句。這兩篇課文中的句式類似,內容相近,具有一定的過渡功能。教師還展示幼時照片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引導學生在具體語境中理解“荷葉圓圓的,綠綠的”句式表達,避免低年級學生面對開放性問題時無從開口的現象。
針對目標3的讀背體悟,學生能夠通過范讀、細讀、配樂讀、挖空背誦、視頻感悟等學習活動,逐漸熟悉課文詞句,深入理解課文,自然地完成熟讀成誦的過程。
本節課設有五次小組合作活動,包括:
任務1:觀察例句,進行組內仿說。
任務2: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梳理文章大意后共同完成課后連線題。
任務3:小組討論,小水珠可能看到什么。
任務4:分角色朗讀課文,互相背誦前三個自然段。
任務5:組內根據標準進行書寫練習評分。
對比課堂目標與設置的問題后可知,合作任務1、2、4、5的問題設置貼合目標,而合作任務3雖然屬于對文本的細讀與想象,但并不具體歸屬于課堂目標的某一部分,因此在討論時,容易出現目標不明確、分享結果不清楚的問題,而在實際課堂中也確實因此花費了較多的時間,故任務3在后續課堂優化過程中應當刪去。
(四)展開多元評價,及時高效全面
“教—學—評”一體化,新在“評”的加入,高質量的評價能夠充分運用多元評價主體,包括課堂觀察、小組分享、展示、習作等方面的建設性、激勵性評價等級,能夠幫助學生發掘潛能并自我反思和管理。語文課程評價包括過程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無論是過程性評價還是終結性評價,都應當遵從及時、高效、全面的三個要求。評價需要關注學生在課堂中每一秒的有效性,反思學習策略是否與學習目標相契合,課堂活動的有效性,反思課堂中每個學生的學習狀態,并且評價需要量化、清晰化,運用多種評價工具,引導學生自我反思和評價。
學校為每個班級都配備了A、B、C、D四種顏色的信息卡來幫助實時反饋,課堂參與情況十分明晰,回答正確與否一目了然。從“策略”部分的學習活動設計中可以看出,本課時大部分有標準答案的題目均以選擇題形式出現,這種設置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和參與效率,教師能夠及時、全面地了解每個學生回答問題的情況,并且以信息卡的方式能夠降低學生參考他人答案的概率,是一種高效率的評價方式。
在每項學習活動后,教師再加入適時的、貼合活動內容的多種方式評價。如學生分角色朗讀課文時,教師將評價朗讀的三個維度——聲音大小、是否流暢正確、有無感情寫在黑板上,并在一個學生朗讀后進行評價示范,隨后邀請數對小組成員進行朗誦、評價展示,充分發揮學生互評的功效,讓學生學會客觀、合理地評價。
但本課中,部分小組合作學習活動也出現低效、目標不明確、討論流于表面等問題,究其原因,主要有:
(1)小組人員組成有待優化。學習小組內應當涵蓋各層次學業水平的學生,而在第一學段,學生學業表現尚不明晰,小組安排有待合理化。
(2)教師問題設計與引導有待優化,對于本學段的學生而言,開放性較強的問題難以得到足夠的語匯的支撐,因而需要教師給予及時而具體的引導發言,設計層層深入的“真問題”,引發學生思考。
(3)學習活動間的關聯性、體系性不夠強,呈現出碎片化的樣態。隨文識字、隨文習題相當考驗教師的銜接能力,如果沒有辦法將各個部分的內容有機聯系起來,課堂就會顯得割裂,學生容易走神。
二、結論
運用“一三六素養課堂”理念,以統編版語文一年級下冊課文《荷葉圓圓》的教學設計為例,對如何設計符合“教—學—評”一體化觀念的小學低年級語文課堂進行了探索性分析。首先,語文課堂的教學目標設計必須圍繞核心素養,立足學情,基于語言運用能力設置明確、可操作、可評價的課堂目標。其次,在策略設計上,應根據課文內容特點,設計識字、閱讀、表達等多種貼合目標的學習活動,并組織內容相關、形式多樣的小組合作,凸顯學生主體地位。最后,在評價方面,需要進行及時、高效、全面的過程性評價,可以引入信息卡、互評展示、荷葉評分等多種方式,加入其他學生、家長、教師等多元評價主體。通過對示例教學設計的剖析,“教—學—評”一體化觀念的實踐路徑更為清晰,在“一三六素養課堂”理念的幫助下,課堂目標、策略、評價的設計綱舉目張,而經由“一三六素養課堂”理念反思并改進的課堂,勢必會更高效、更符合新課標的內在要求。
【參考文獻】
[1]溫儒敏.落實語文核心素養的“以一帶三”[J].小學語文,2023(4).
[2]張素蘭,李景龍.合學教育:突破合作學習的5大瓶頸[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 2012.
[3]李亮,王薔.核心素養背景下高中英語“教—學—評”一體化:理據與例析[J].天津師范大學學報(基礎教育版),20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