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然


【摘要】在新課改的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學應更加注重學生的深度學習.對此,教師應基于深度學習這一理念,積極地實施結構化教學,讓學生認知結構的形成、變化和完善更科學、完整,讓整個數學教學遵循數學知識的結構體系和學生的認知規律,讓學生實現更全面的發展.基于此,文章簡述了結構化教學的含義,分析了基于深度學習目標的結構化教學方式,并從“對教材展開總體分析、設置核心問題、整理知識網絡”等方面提出了基于深度學習的小學數學結構化教學策略.
【關鍵詞】結構化教學;小學數學教學;深度學習
對于目前的小學數學教學而言,教師實際上面臨著雙重任務:任務一,幫助學生建構必要的基礎的數學知識;任務二,幫助學生發展數學學科核心素養.如果說當下的小學數學教師對任務一能夠做到得心應手的話,那么任務二的完成則面臨著更多的挑戰.當學生進入深度學習狀態時,核心素養的發展變得更加容易.因此教師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最迫切的任務之一就是讓學生進行深度學習.但是要讓學生進入深度學習的狀態并不容易,其不只是像有的教師所想象的那樣,給學生提供一些難一點的內容即可.真正的深度學習應表現在學生的思維上,應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對學習的內容進行理解、批判以及一定程度上的創新,只有具有這樣特征的學習才是深度學習.筆者在探究的過程中發現,結構化教學是促進學生實現深度學習的重要方法之一.結構化教學強調了總體,簡單來說,需要有一個總的目標,以及情境及活動組織,強調了知識間的聯系,這讓學科間的元素可以聯系在一起,單元間不同知識的聯系,包括數學知識、思想和方法的緊密聯系,強調了其知識的運用,讓學生可以運用這些知識解決所遇到的問題,在真正意義上將自己融入原有的認知結構中,使得他們將知識點進行相互聯系,并將其應用于實際問題的解決中.
一、結構化教學的含義
在結構化教學的背景下,教師將更多的精力放在教育引導中,如游戲的引導,或是言傳和身教,還可以采用因材施教法.對于不同的學生,教師所采用的教學方法也應該不同,結構化教學可以是所有教學的終點,也可看成一個新起點.相對于傳統的教學而言,結構化教學強調在教學的過程中,通過結構化的管理,讓學生具有更好的學習狀態;通過結構化的設計,讓學生的學習內容更具整體特征;通過結構化的教學行為,讓學生的學習過程能夠做到前后呼應,從而表現出整體與結構的特征.
二、基于深度學習目標的結構化數學教學方式
(一)縱向結構化組織,展現知識過程結構
這里所說的縱向結構化組織,其實指的是教師要根據教材的結構點進行認知,根據知識生成邏輯順序,形成知識串、塊、群.這種縱向結構化的組織教學需要教師尋找學生的內在需求,可探究更合適的發展結構,進而展開有效的課堂教學.
在蘇教版的小學數學教材中,教師在教學“20以內的退位減法”內容時,需要對應章節知識結構,開展有效分析.“十幾減9”是一開始的內容,它具有基礎性作用.因此教師一定要精準發力,將這一項內容放在總體的教學結構中,通過寫算式—探究方法—找規律—用規律—快速口算等步驟展開有效教學.學生通過這種學習過程,不僅能掌握好知識的結構,而且可以生成多種算法模型,包括平十法、破十法等.學生在之后的減法學習中,可主動遷移這類模型并運用,根據算理理解算法的內容并掌握算法.通過這樣的結構化教學,學生能更好地掌握知識是如何形成的,同時豐富學習結構,實現深度學習.
(二)橫向結構化組織,展現知識關系結構
橫向結構化組織是教師在教學時,結合數學知識的總體及系統化結構,引導學生將孤立及單個知識點串聯在一起,融入系統化結構中并開展思考.因此在開展數學教學時,教師除了關注知識間的運用以及遷移,促使學生的思考能夠呈螺旋式上升,還應該關注知識點之間的橫向關聯,讓學生能夠避免記憶的混淆,能夠更為精準地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在蘇教版的小學數學教材中,“圓”這一單元的知識中涉及了“圓的面積”,對此,教師在教學中可以基于這一知識點,遷移應用,橫向聯系其他幾種圖形的面積知識.比如“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梯形的面積”“三角形的面積”“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菱形的面積”等,教師可以將這些平面圖形的面積知識進行有效串聯,形成一個更為完整的知識體系,讓學生能夠將這些知識一一回顧,做橫向化的結構處理,讓學生的數學視野變得更加開闊,最終讓學生獲得更為全面的發展.
(三)結構化組織的融通,認識知識的生態結構
融通結構化組織是在教學時,需要有縱向的結構化對比,也要有橫向的結構化.因此教師要有更加開闊的視野,從多個角度審視結構.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跳出知識的限制,找到知識點和知識點間的聯系,引導學生探究知識間所存在的本質聯系.教師通過組織融通結構,讓學生可參與到知識的形成中,將思想結構不斷豐富,并獲取完整的知識網絡,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
在蘇教版的小學數學教材中,教師在教學“分數的意義和性質”時,就應該基于融通結構化組織,對這一知識點做整體的、系統的分析和判斷.從橫向分布分析,分數的意義是先通過認識一種計量單位、物體等來進行學習的.由縱向角度分析,這個知識點應該屬于五年級的范疇,那么,教師就可以結合之前學生所學的小數知識引導他們分析小數和分數之間的區別,進而去探尋分數的意義和性質,將這種抽象的概念做系統的整合與處理.這樣的話,每個學段的教學才不會出現問題,真正意義上形成更為完整的知識體系,豐富學生的學習過程,實現深度學習.
(四)思維結構化組織,展現知識遷移結構
結構化學習,不僅對學生的數學學習具有很大的幫助,還是學生思維的根本.也就是說,學生的深度學習要求思維結構更加有條理性,不管是學習數學,還是學習其他學科,都會得到更多的收獲.思維結構化包括兩方面,一是引導學生從總體上對事物進行研究,在復習過程中采用結構化的學習方法,可以提高學習的效率.這時教師需要一步一步地引導學生開展積極的復習工作,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二是讓學生學會如何去完成知識的運用和遷移,教師要引導學生及時將書本上的知識遷移到實際生活中進行解決問題,以此完成思維方面的引導工作,促進學生思維結構化的形成,調動學生主動學習的熱情,為之后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三、基于深度學習的小學數學結構化教學策略
(一)對教材展開總體分析,促進學生深度理解
小學數學知識的學習不單是記憶有關知識點,或是掌握相關算法,結合知識的學習工作,這是一種本質的問題,可以掌握更多的內在知識聯系,并且能有效地把舊知識與新知識聯系在一起,構建一個更為完整的知識體系,實現學生對這些知識的深度理解與應用.

(二)設置核心問題,促進學生學會深度思考
教師在開展每堂課的教學時,就應該設置核心問題,讓這些核心問題引導學生做深度思考和深入探究,能夠直擊知識本質,引導學生構建更為完整的知識體系.這樣就能夠確定學生的主體性,讓他們在學習中產生真問題,并通過自身的學習與理解,將所有知識點串聯在一起,形成邏輯性的結構架構,讓他們學會深度思考,不斷地將思維引入“深水區”.
在蘇教版小學數學教材中,教師在引導學生探尋“雞兔同籠”的問題時,就應該圍繞“頭和腳數量關系的變化”展開探究和討論.那么學生就可以基于這樣一個核心問題去深入解析雞兔同籠背后所存在的知識聯系,能夠以各種方式來深入解析這一問題,最終通過自己的對比和發現,了解頭和腳的數量關系.所以教師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一定不能忽視核心問題的設置,這是整個數學教學的重中之重.教師只有讓學生基于核心問題去開展實踐探究,他們才能夠真正地理解算理關系,實現深度學習.
(三)整理知識網絡,促進學生學習的深入構建
深度學習不僅要求學生把所學的知識和之前學過的內容聯系在一起,還要求學生將這些知識點遷移應用于未來的學習中.所以在結束一個章節的學習之后,教師還應該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去復習,適度向后看看.學生將前后知識聯系在一起,形成完整的知識網絡,可以更好地掌握知識的結構,最終形成具體的、全面的、客觀的判斷和認知,整體豐富他們的核心素養.
在蘇教版小學數學教材中,教師在教學“分數四則混合運算”這部分內容時,就應該針對這一知識內容做綜合分析,要明白這一節的知識其實是有著連接上下的作用.學生在此前積累了小數四則混合運算及整數運算經驗,因此對于本次課的學習,一定要重視知識的積累.
那么,教師在開展課堂導入的時候,就應該從小數和整數的四則混合運算著手,激活學生之前的學習經驗,讓他們通過有效的小數、整數和分數四則混合運算,感知到小數、整數、分數的運算法則,能夠明白不管是什么形式的計算,都應該遵循一定的運算法則,這樣學生可在三個知識的比較中,聯合知識的內容,理解知識間的不同點或是相同點,并基于其最近發展區,構建新的知識內容.在結束這一堂教學之后,教師還可以讓學生展開深入的思考:分數的四則混合運算與整數的混合運算在算法上有什么樣的區別呢?分數和小數之間的四則混合運算應該以怎樣的方式計算更為簡便?學生帶著問題做好研究,與其他學生一起討論并交流,這樣就能夠讓學生基于四則混合運算的原則,具備分數混合運算的經驗.學生具有探索新知識的能力,對這些知識有了好奇心之后,學習才能更加有效,進而在真正意義上實現深度學習.
結 語
綜上所述,教師在開展小學數學教學時,需要注意結構化的教學方式,引導學生開展深度學習,促使學生能夠對知識形成更為完整的理解和認知,能夠將其進行綜合運用,最終實現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有效培養.
【參考文獻】
[1]孫方友,周勝.指向深度學習的單元整體教學優化:以蘇教版三年級上冊“解決問題的策略”為例[J].小學教學參考,2021(20):95-96.
[2]陳果.“三教”教育理念促進學生數學深度學習的教學思考:以《方程的根與函數的零點》為例[J].數學學習與研究,2021(16):139-140.
[3]王傳斌.問題引領思維,促成深度學習:基于問題引領的深度學習策略[J].學苑教育,2021(10):73-74.
[4]覃江玲.基于高觀點視角,實施結構化教學[J].小學教學參考,2021(11):88-89.
[5]季秋菊.基于深度學習理念下的小學數學結構化教學探討[J].新智慧,2020(25):78+80.
[6]孫謙,吳玉國.小學數學結構化學習:整體意義關聯的教學理解與設計[J].江蘇教育研究,2020(25):53-58.
[7]李修平.基于“結構化教學”的小學數學深度學習[J].數學之友,2020(1):5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