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精益財務管理是一種以精益管理理念為基礎,以最小的成本獲取最大的效益為目的的財務管理方法。文章介紹了精益財務管理的概念,分析了生產型企業精益財務管理的原則,提出了在生產型企業中應用精益財務管理的建議,主要包括建立完善的財務預算機制、優化成本費用控制、優化資金使用與周轉、加強績效評價與風險管理等。通過實施精益財務管理,可有效提升企業經營效率,提高資金使用效率,降低生產經營成本,提升企業盈利水平,降低企業風險。因此,生產型企業應結合自身實際情況,積極探索精益財務管理在生產制造型企業中應用的方法與路徑。
關鍵詞:生產型企業;精益財務管理;應用
引言
精益財務管理以其科學的理論為基礎,將精益管理思想貫穿于財務管理全過程,充分利用全面預算、全面成本管理、資金集中管理和內部審計監督等方式方法,有效降低企業財務風險,提升企業盈利能力。要想提高生產型企業的經濟效益,提升市場競爭力,就要將精益財務管理思想應用到生產制造型企業的財務管理中去,以最小的成本獲取最大的效益。本文對生產型企業在精益財務管理應用方面進行了研究與探索,希望能夠對類似企業提供借鑒。
一、精益財務管理概述
(一)精益財務管理概念
精益財務管理是一種以精益思想為基礎的財務管理方法,旨在通過優化企業財務流程,提高財務效率和效益,實現企業的可持續發展。精益財務管理的核心理念是“減少浪費、提高效率、增加價值”,通過精益思想的應用,實現財務管理的最優化。
(二)精益財務管理的原則
第一,價值流分析。精益財務管理強調對企業財務流程進行價值流分析,找出其中的浪費和瓶頸,通過優化流程,提高效率和效益。價值流分析包括對企業財務流程進行全面分析,通過識別出存在的浪費,將財務流程劃分為若干個獨立的價值流,對各個價值流進行控制,消除不增值環節,優化流程中的浪費和瓶頸環節,最終實現企業財務流程的不斷改進。
第二,精益成本管理。精益財務管理注重成本管理,通過精益思想的應用,降低企業成本,提高企業盈利能力。精益成本管理強調消除企業財務流程中的浪費,通過識別企業的浪費,將浪費控制在一個較低的水平,減少庫存和資金占用,提高企業財務效率和效益。精益成本管理強調成本控制,提高企業的盈利能力。
第三,持續改進。精益財務管理強調持續改進,通過不斷地優化財務流程,提高企業的財務效率和效益。精益財務管理通過對企業財務流程進行全面分析,找出其中存在的浪費,消除這些浪費,優化流程中的不增值環節。同時精益財務管理通過持續改進,實現企業財務流程的不斷優化。
第四,價值創造。精益財務管理注重價值創造,通過優化企業財務流程,提高企業的價值創造能力,實現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同時精益財務管理還強調在生產和經營過程中不斷地消除浪費,減少庫存,實現企業價值最大化。
第五,客戶導向。精益財務管理強調客戶導向,通過優化企業財務流程,提高客戶滿意度,增加企業的市場競爭力。精益財務管理還強調在生產和經營過程中,不斷地識別客戶的需求,提供滿足客戶需求的產品或服務,減少庫存和資金占用,提高企業的盈利能力。同時精益財務管理還要求將客戶需求與企業生產和經營結合起來,不斷優化企業的財務流程,增加企業的市場競爭力。
二、精益財務管理對生產型企業的影響
(一)降低生產成本
一方面,在精益財務管理的思路下,首要的影響就是可以降低生產型企業的成本。即在滿足客戶需求的前提下,根據市場情況合理配置資源,利用最先進的技術和設備,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產品質量。另一方面,生產型企業通過流程再造、精益生產等方式,將生產過程中的一切浪費現象消除,包括人的浪費、產品的浪費等,生產型企業要從整個供應鏈系統考慮問題,消除一切不增值活動,實現價值最大化。
(二)提高資金周轉率
財務管理的核心對象是資金流轉活動,因此資金周轉率的提升是精益財務管理的重要影響項目。在精益財務管理條件下,生產型企業要通過加強財務管理、優化資金流動方式等方式,提高資金利用率,減少資金占用時間和成本。
(三)提高財務透明度
精益財務管理能直接提升生產型企業的會計信息質量,增強財務透明度。在精益財務管理的思路下,生產型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通過加強內部控制和監督管理,全面提升會計信息質量,加強財務信息的預測、分析和評價能力,提高財務管理水平,推動企業價值最大化目標的實現,使企業財務管理工作更好地服務于企業戰略目標。
(四)提高企業競爭力
精益財務管理作為職能戰略,服務于企業總體戰略,并通過業財融合支撐企業實現價值創造。生產型企業通過財務管理分析企業財務指標和非財務指標,并進行對標分析,業務部門通過優化生產流程、采用先進的生產技術和設備等方式,提高生產效率,通過精益管理,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產品質量,增強企業競爭力。
(五)促進企業可持續發展
一是通過精益管理優化資源配置。生產型企業通過財務戰略導向,以預算管理為手段,以優化資源配置、提高資源利用效率等方式,促進企業可持續發展。二是生產型企業在精益成本管控思路下,不斷進行費效比分析,通過加大研發投入、提高生產效率與產品附加值等方式,促進企業可持續發展。三是重視社會責任實現并逐步加大資源投入。對于生產型企業而言,處理好與員工的關系、加大環境投入等都是未來發展的客觀要求。要實現可持續發展,必須建立一個對社會、對客戶、對員工負責的企業文化。要重視社會責任,樹立“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在企業內部加強企業文化建設,塑造良好的企業形象,提高企業員工的歸屬感和榮譽感。同時,要通過加強環境保護、降低環境污染等方式,促進企業可持續發展[1]。
三、精益財務管理在生產型企業中的應用
(一)精益財務管理在生產型企業中的具體應用策略
第一,精益成本控制。生產型企業需要通過精益成本控制來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生產效率。具體策略包括:
一是優化生產流程,減少生產環節,降低生產成本。要著眼于精益生產,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客戶需求拉動生產。財務要積極參與市場信息的分析,采用目標成本法來約束成本發生,并保證必要的利潤回報。
二是采用先進的生產技術和設備,提高生產效率,降低生產成本。著力于縮短生產周期,通過優化生產流程、提高生產效率等方式,縮短生產周期。
三是優化供應鏈管理,降低采購成本。一是要進行成本動因分析,控制生產過程中的成本消耗,降低生產過程中的損失,提高生產效率。二是要優化供應鏈管理,通過優化供應商選擇、采購管理等方式,降低采購成本。
第二,精益庫存管理。生產型企業需要通過精益庫存管理來降低庫存成本,提高資金利用率。在精益化條件下,生產型企業將產品從訂單到出貨的周期時間縮短,將庫存控制在最低限度,降低庫存水平甚至達到零庫存管理。具體來講,生產型企業一是要優化生產計劃,減少庫存積壓。通過制定合理的采購計劃,加快原材料的采購,保證生產過程中有足夠的原材料,努力構建最佳采購批量,防止庫存不足或過量采購導致的短缺風險和存儲成本。二是要采用先進的庫存管理技術,如物流管理系統、RFID技術(射頻識別技術,即RadioFrequencyIdentification)等,提高庫存管理效率。三是要優化供應鏈管理,定期進行存貨或銷售專項分析,減少庫存積壓。四是通過優化存貨管理、存貨的先進先出,減少原材料、在產品、成品庫存,降低資金占用時間和成本。
第三,精益資金管理。生產型企業需要通過精益資金管理來提高資金利用率,降低資金成本。具體策略包括:
一是優化資金流動,加快資金周轉速度。合理使用資金,制定資金預算與資金使用計劃,及時了解資金運行情況,制定資金使用方案,合理匹配專項資金全壽命周期預算和年度預算,保證資金高效合理地運行。
二是采用先進的資金管理技術,如電子支付、網銀等,提高資金管理效率。
三是優化財務管理,降低資金成本。生產型企業要完善生產管理制度,優化生產計劃、工序調度、物流配送等流程,避免因為流程問題導致的浪費,同時提高資金利用率。
四是結合企業運營提升周轉率,包括現金管理、應收賬款管理、應付賬款管理等方面。企業可以通過優化現金流量,加快資金周轉率,來提高資金效率。例如,企業可以通過優化應收賬款管理,加快收款周期,從而提高現金流量和利潤率。
第四,精益資本運營。通過優化資本結構和資本運營,提高企業的資本效率和資本回報率。要實現精益資本運營,企業需要關注以下三個要點:
一是優化資本結構。優化資本結構是精益資本運營的第一步。企業需要評估自己的資本結構,包括資產負債表和現金流量表等財務報表,根據行業一般情況與企業實際情況分析企業的資本結構是否安全,融資成本是否合理。此外,生產型企業還可以進一步分析以確定各類資產和負債在生產經營中的重要性。企業可以通過減少不必要的資產和負債,來提高資本效率和資本回報率。例如,生產型企業可以通過出售過時或非核心設備資產、減少存貨水平來降低成本,從而提高利潤率。
二是優化資本運作。企業要積極參與資本運作,合理評估股權成本與債權成本,結合企業發展趨勢與股利分配綜合考慮籌資模式,并積極夯實自身實力,通過參與資本市場進行發債、發行股票甚至在二級市場上掛牌等方式,在融資的同時提升企業的社會地位。
三是提高資本效率和資本回報率。提高資本效率和資本回報率是精益資本運營的最終目標。企業需要通過優化資本結構和資本運營,來提高資本效率和資本回報率。企業可以通過降低成本、提高銷售額、加強市場競爭力等方式,來提高利潤率和資本回報率。例如,企業可以通過提高產品質量和服務水平,來增加客戶忠誠度和市場份額,從而提高銷售額和利潤率。
第五,精益績效管理。首先,生產型企業要建立科學的財務指標體系,對企業財務狀況進行全面、準確的監控和分析。財務指標體系的建立,使企業財務管理工作從以會計核算為中心轉變為以價值管理為中心,從單一地反映資產、負債等靜態指標轉變為反映企業價值創造能力的動態指標,對企業的資產管理和資金管理工作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其次,生產型企業要加強預算編制,明確預算目標、預算口徑、預算程序及控制方法,及時監控預算執行情況,強化預算控制與考核。借助于預算的戰略導向性,根據公司的戰略目標,確定公司的整體和各部門的發展方向,在此基礎上制定合理的發展戰略,保證公司可持續發展。最后,通過制定科學的績效評估體系,激勵員工積極工作,提高企業的績效和效率[2]。
第六,精益風險管理。生產型企業通過建立完善的風險管理體系,降低企業的風險,保障企業的穩健發展。通過加強財務監管、建立內部控制體系等方式,提高財務透明度,防范財務風險。通過財務監管,實現對財務信息的實時監控,及時發現問題和不足,提出改進建議和意見,及時消除風險隱患,提高企業的風險防范能力,推進風險管理會計指引在企業內的良好應用。通過加強內部控制體系建設,強化內部控制,落實責任追究制度,建立起“不能為、不敢為”的有效約束機制。
結論
精益財務管理是一種以企業內部價值為目標的管理方法,主要關注企業內部生產經營中的各個環節,通過科學合理的管控,來降低生產成本、提升生產效率、提升產品質量、提高資金使用效率、提升企業盈利能力等,從而為企業帶來更多的經濟效益。精益財務管理在生產型企業中的應用能夠幫助企業實現對生產成本、庫存成本、資本結構、績效管理、風險應對等全面控制,通過對這些生產經營環節進行合理優化,從而使生產型企業獲取最大的經濟效益,為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的順利開展提供有力保障,進而促進生產型企業戰略的實現。
參考文獻:
[1]劉杰.精益管理會計在企業財務管理中的應用研究[J].全國流通經濟,2021(29):169-171.
[2]呂玉慧.精益管理會計在機械企業中的應用研究[J].財會學習,2020(36):120-121.
作者簡介:楊小華(1977.10-),女,漢族,四川資陽人,會計師,研究方向:企業財務及涉稅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