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玉華 高朋 王麗芳 張德勤


摘 要:立德樹人是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務和時代使命,機械制圖作為工科專業的必修基礎課程,承擔著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任務。挖掘機械制圖課程思政元素,調整教學方法,在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過程中多途徑實施思政教學,在教授專業技能的同時培養學生的工匠精神、創新精神和職業素養,實現顯性教育與隱性教育相統一的課程教學新局面,為工科專業課程思政教育提供改革思路和實踐經驗。
關鍵詞:混合式教學 機械制圖 課程思政
2016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要用好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各門課都要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使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1] 2020年教育部發布《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綱要指出:全面推進課程思政建設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戰略舉措,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必須將價值塑造、知識傳授和能力培養三者融為一體,要緊緊抓住教師隊伍“主力軍”、課程建設“主戰場”、課堂教學“主渠道”,讓所有高校、所有教師、所有課程都承擔好育人責任,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使各類課程與思政課程同向同行,將顯性教育和隱性教育相統一,形成協同效應,構建全員全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2]。
1 機械制圖課程思政的必要性
1.1 課程特點
機械制圖是機械、材料、電氣等工科專業的一門重要必修基礎課程,課程主要培養學生繪制和閱讀工程圖紙的技能,具有很強的專業性和實踐性,課程的重要性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課程授課對象眾多,它是大部分工科專業的先修課程,覆蓋面廣,且課時量大,學時量一般在100~120之間,教學周期長;課程具有先導性,常在大一年級開設,為后續專業課程的學習奠定讀圖和繪圖的技能基礎,是否有效掌握了這門學科的知識和技能會影響后續其他專業課程的學習,以及畢業后的職業崗位勝任能力;基于“互聯網+”技術,機械制圖課程采用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在學習過程中,學生經常要借助手機完成學習;思想政治教育的啟蒙作用,從大一開始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科學的思維方法,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對學生后續大學生活和專業課程的學習有重要的輻射作用,對學生的長遠發展和成長產生深遠的影響。
1.2 授課學生特點
當代大學生主體已經進入“零零后”一代,這一代人沒有經歷過多少坎坷和磨煉,他們在思維認知、價值觀念和心理特點等方面都深刻地烙印著時代特征[3]。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從小生活在物質資源豐富的環境下,缺乏吃苦耐勞、艱苦奮斗的精神;信息技術應用能力較強,但是手機不離手,難以專注于學習,缺乏嚴謹專注、精益求精的精神;思想政治觀念不成熟,由于社會不良風氣和網絡環境的影響,許多人存在通過走捷徑快速成功的僥幸心理,缺乏職業堅守和甘于奉獻的精神。
因此,非常有必要重新整合機械制圖課程教學內容,挖掘課程蘊含的思政元素,將思想政治教育的因子注入到課程教學全過程,強化學生工程倫理教育,培養嚴謹細致、精益求精的大國工匠精神,激發科技報國的家國情懷和使命擔當,以間接、內隱的方式教育學生如何做人做事、如何成長成才,在培養學生掌握就業謀職技能的同時,引導學生樹立起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職業觀,塑造健康人格,從而實現專業課程教學“術與道”的有機結合。
2 機械制圖課程思政元素挖掘
課程思政是一個內涵豐富且立意高遠的系統工程,科學地將專業課程知識與思想教育內涵有效融合,將思想政治教育如鹽入水貫穿于教學的各個環節是課程思政的難點[4]。全面挖掘與課程教學內容高度契合的思政元素是課程思政有效開展的前提,機械制圖課程主要教學模塊和思政元素見表1。
3 機械制圖課程思政的實施
當前,依托“互聯網+”技術手段,機械制圖課程采用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任課教師要秉持“教師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重構課程教學大綱,做好教學設計,在課前、課中、課后三個教學階段中,多方式、多途徑融入課程思政,課程思政實施過程和途徑如圖1所示。
課程線上學習平臺鏈接了《大國重器》、《大國工匠》等非常有震撼作用的紀錄片,國產航母“山東號”、大飛機、中國高鐵等大國重器,展現機械大國的風采,激發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顧秋亮、胡雙錢、方文墨、劉云清等大國工匠的事跡,傳遞嚴謹務實、精益求精、銳意創新的工匠精神,利用學生喜歡看手機的特點,通過學習通平臺可以在碎片時間“追星”,實施線上課程思政。
在線下課堂中,結合教學內容引入課程思政,比如機械制圖國家標準部分,引入長度單位“絲”與“一絲不茍”的關系;組合體視圖與尺寸標注部分,引入整體與個體、國家與個人的關系;AutoCAD部分,引入美國對中國的制裁等熱點時事;在每一個課堂教學PPT首頁附哈佛大學圖書館自習室墻上的訓言和醒世名言,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激發正能量。
學高為師,身正為范,教師的一言一行會對學生的思想及三觀產生深刻的影響。在機械制圖大課時的教學過程中,任課教師的敬業精神、職業操守會對學生起到行為示范的隱性教育作用。作為專業基礎課教師,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覺悟、人文素養和執教能力,愛崗敬業、用心備課、認真講課、及時批改作業,耐心輔導答疑,在專業追求上孜孜不倦,在教學工作中忘我投入,爭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實學識、有仁愛之心的‘四有好老師”[6],通過自己的言行舉止為學生樹立榜樣,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學生的職業素養和敬業精神。
4 機械制圖課程思政效果評價
在課程思政背景下,專業課程教學與思想政治教育有機結合,課程教學效果的評價標準也應進行相應調整。但是課程思政更多的是一種價值引領和精神培養,不能單從考試分數上直接衡量,效果也是循序漸進的,不能立竿見效[5]。筆者結合多年的課程教學經驗,總結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對課程思政效果進行定量和定性的評價。
(1)平時繪圖作業和項目圖紙評分標準中設置一定的思政分值,從圖面質量、圖紙標準性、是否按時按格式要求提交作品等方面檢驗學生一絲不茍的工匠精神養成度,以及遵守國家標準、尊重老師要求的行為規范;項目實踐過程中,小組同學互評分中設置一定的言行舉止、工作態度分值,對項目進行過程中的個人表現進行評價。
(2)將線上觀看思政題材視頻、紀錄片等作為課程學習任務點,線上的課堂測驗活動中可以設置一些思政知識小測驗,任務點學習和線上思政小測驗的成績計入線上平時成績。
(3)實施課程思政后,與學生科、輔導員、教務科等部門聯合做數據分析,對比學生提交入黨申請書的比例,學生日常違紀現象發生率,學生加入志愿者服務人數、學生補考率、學生考研人數等方面綜合檢驗學生精神面貌、學習態度的改變,對課程思政實施效果做定性的評價。
5 結束語
機械制圖作為工科專業必修基礎課程,承擔著為社會主義建設培養有理想、有擔當的工程技術人才的基礎性作用。有效挖掘課程中蘊含的思政元素并進行合理的教學設計,在傳授專業知識、培養專業技能的同時,將思政教育潛移默化地融入課程教學過程中,達到潤物細無聲的育人效果,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健康發展。同時,課程思政的實施是一個不斷摸索改進的過程,如何讓思想政治教育與專業課程教學更恰當地融合、更有效地發揮育人作用,是每一位專業課教師都應該認真思考的問題。
基金項目:江西省高等學校教學改革重點研究課題(JXJG-21-17-2);江西省高等學校教學改革重點研究課題(JXJG-22-17-6);江西省高等學校教學改革研究課題(JXJG-21-17-16);江西省高等學校教學改革重點研究課題(JXJG-19-13-3)。
參考文獻:
[1]習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 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EB/OL].人民網,http://cpc.people.com.cn/n1/2016/1209/c64094-28936173.html.
[2]教育部 :《教育部關于印發〈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的通知》http://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0-06/06/content_5517606.htm.
[3]于博瀛.科技信息化時代大學生思想特點及成長成才路徑研究[J]. 人民長江,2021,52(10),254-255.
[4]李鵬.高職院校機械制圖課程思政教學實踐探索[J].農機使用與維修,2021(05),109-110.
[5]彭熊鳳,余光群等.基于工匠精神內涵的高職“機械制圖”課程思政建設[J].南方農機,2022,53(05),162-165.
[6]培養新時代“四有”好老師.人民網http://theory.people.com.cn/GB/n1/2017/1123/c40531-296628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