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語篇閱讀教學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應用頻率較高,語篇閱讀教學能夠對學生進行層層引導,讓學生在感知英語教材的過程中內化知識吸收知識,強化學生對于英語文本所傳遞信息的印象,加強學生對英語知識的理解和內化吸收,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提高學生的英語能力和語言的綜合應用能力。英語語篇閱讀的延伸活動,能夠進一步豐富英語教學內容,強化英語知識的吸收。筆者通過分析小學英語語篇閱讀延伸活動的設置意義,提出現在英語語篇閱讀延伸活動存在的問題,針對性地提出解決措施。
關鍵詞:小學英語;語篇教學;延伸活動;策略
作者簡介:魏賢容,南京外國語學校仙林分校。
英語語篇閱讀是對英語教材文本進行深入分析和解讀,能夠讓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獲取知識,加強對于知識的應用。語篇閱讀從整體出發,讓學生挖掘文章邏輯,找到文章中的新知識和重難點,從而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語言學習能力和運用能力。英語語篇閱讀延伸活動能夠帶給學生更多的實踐機會,讓學生在運用的過程中深化對知識的印象,鞏固英語閱讀課堂的教學效果。筆者通過對小學英語語篇閱讀延伸活動的實踐進行探索,希望能夠給其他教師提供一些幫助。
一、小學英語語篇閱讀延伸活動設置的意義
小學英語主要是提升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而語篇閱讀延伸活動的設置能夠加強學生對于知識的應用和實踐。大部分教師在進行閱讀教學時,往往局限于教材文本,很少給學生進行外延擴展,這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學生的閱讀能力。因此,教師急需要通過設置延伸活動來提高學生的英語閱讀能力,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幫助學生掌握更多的英語閱讀技巧,讓學生能夠將英語知識和現實生活聯系在一起,進一步激發學生的英語閱讀興趣,培養學生的英語思維。同時,對于教師而言,閱讀延伸活動的設置也能夠轉變教師的教學觀念,能夠對閱讀課堂進行補充和完善,能夠讓教師主動提升自己的專業能力,學習更多的專業知識,進一步豐富原有的語篇閱讀教學課堂,完善原有的課程體系,充分利用現有的資源,積極挖掘隱藏資源,豐富英語語篇閱讀教學課堂,提升課堂的教學質量。
二、小學英語語篇閱讀延伸活動設置現狀
(一)缺乏有效滲透
英語語篇閱讀是一個系統化連續化的過程,圍繞提升小學生的閱讀能力來開展相關的教學活動,能夠讓學生在閱讀實踐活動中發揮自己的主體性,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但是,在實際教學過程中,英語教師卻缺乏有效滲透,因此,導致學生對于英語知識一知半解,理解得較為片面。很多教師在設置英語語篇閱讀活動時過于墨守成規,按照傳統的方式設置相關的英語活動,充分利用課堂時間,讓學生在課堂上進行活動,讓學生通過閱讀通過回答問題等方式掌握英語知識。這種方式會讓學生產生倦怠心理,從而對于英語知識缺乏探索的興趣。因此,導致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無法集中注意力,經常會出現走神等現象,對于教師的講解也無法完全吸收。部分學生只會對教師講解的知識進行照搬照抄,沒有形成自己的理解和感受,沒有根據自己的學習習慣,根據自己的理解進行內化和吸收。
(二)無法充分利用資源
在小學英語語篇閱讀延伸活動設置中,教師并沒有充分利用現有資源,而是簡單地按照課本內容,按照傳統的習慣設置相應的活動。大部分活動都是讓學生練習閱讀,完成教師布置的各項任務。這些方式墨守成規,缺乏新意。教師并沒有意識到現在已經處于互聯網時代,教師在設置活動的時候應該充分發揮互聯網的作用,按照學生的學習喜好和認知水平,設置相應的延伸活動。互聯網具有信息豐富、空間大的特性,能夠擺脫時間和空間的限制,進一步擴展英語語篇閱讀活動的范圍。教師應該發揮其優勢對英語語篇活動進行進一步擴充,不是簡單地把閱讀材料做成一篇對話或者是一篇文章,而是把閱讀材料變成一個場景,變成一個形象生動的動畫。以多樣化的形式,直觀形象地呈現在學生眼前。教師要學會整合和利用現有的資源,不斷提升自己的本領和技能,利用現代化的方式給學生設置英語閱讀活動,給學生帶來更好的體驗。
(三)活動缺乏創新
延伸活動的設置缺乏創新性,部分教師在設置活動的時候考慮過多,為避免出錯,經常學習前人的經驗做法,延續前輩的做法,因此,導致延伸活動過于僵化,最后千篇一律,并不能滿足學生的個性化需求。教師對于延伸活動考慮缺乏全面性,總是過于關注一點,比如,在英語閱讀中教師會過于注重單詞的學習和掌握,因此,在閱讀的時候會以單詞的記憶為主,以“開火車”“找寶藏”等方式進行單詞的學習和鞏固,導致學生的注意力完全集中于單詞的學習中,反而忽略了閱讀過程中其他知識點的學習和理解。這種延伸活動會影響學生的整體英語知識框架,導致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過于片面,只注重其中的某一個方面,忽視了對于整體結構的把握,這并不利于學生系統化地學習知識。而且對于這些司空見慣的方式,學生無法提起興致,因此,在參與活動時缺乏積極性,經常需要由教師主導才能夠完成活動,學生并不會主動探索,主動獲取知識,這也會影響整體的學習氛圍,導致英語語篇閱讀課堂氣氛沉悶,課堂缺乏生機。
(四)活動缺乏實踐性
英語語篇閱讀延伸活動應該給學生更多實踐的機會,要讓學生在活動過程中進行探索,讓學生在實踐的過程中掌握知識。英語閱讀能力的培養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教師應該將閱讀滲透在學生成長的每一個環節當中,進一步豐富閱讀教材,通過多樣化的活動提升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讓學生在實用知識的過程中發現英語知識的魅力,體會到學習英語知識的樂趣,增加學生的知識,同時,也能夠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英語閱讀習慣,讓學生發現生活中的英語。實踐的過程能夠對學生進行反復訓練,長期的訓練能夠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自學能力,進而幫助學生養成持續學習的習慣。通過實踐也能夠鍛煉學生的反應能力,能夠讓學生對知識更加熟悉,提高學生的應變能力,增強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為學生創設更好的英語學習情境,讓學生在情境中使用知識,明確不同知識的使用場景和使用范圍,從而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英語能力,最終提升學生的英語水平和英語成績。
三、小學英語語篇閱讀延伸活動的實踐策略
(一)運用趣味活動進行引導
為了更好地保證小學英語閱讀教學質量,教師可以通過利用趣味活動對學生進行引導,從而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在英語課堂中教師可以通過“我是故事家”的方式幫助學生掌握閱讀文章的主要內容。通過這種方式擴充學生的知識量,同時,提升學生的閱讀積極性,讓學生能夠迅速進入到學習狀態之中,增強學生的閱讀興趣,推動學生進行自學,主動擴充自己的閱讀量。比如,在閱讀“Our friends”的時候,要是可以讓學生講述自己和朋友身上發生的故事,看一下哪位學生的故事講得最生動,哪一位學生講得最全面、最形象,針對故事講得最好的學生,教師可以給這位學生“故事家”的稱號,同時,也可給主動參與的學生一些小小的獎勵。之后,教師就可以鼓勵學生嘗試用英文進行描述,在閱讀文章的過程中,學生會明確該從哪些方面描述自己的朋友,該如何使用英語句式描述自己的朋友。在掌握的基礎上,教師可以嘗試讓學生主動表達,讓學生用學習到的英語知識描述自己的朋友,要概括出朋友的特征,描述和朋友發生的故事。通過故事的活動調動起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而在結束之后還能夠幫助學生鞏固英語知識,給學生提供應用知識的機會,讓學生能夠展示自己學習的成果。
(二)利用互聯網開展業務活動
小學英語語篇閱讀教學要合理利用現有資源,教師要開發課程資源,給學生提供契合學生需求、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內容。教師可以充分利用互聯網、電視或者是雜志書刊等擴展英語閱讀的教學渠道。互聯網能夠進一步豐富英語閱讀教學的途徑能夠給教師提供更多的閱讀材料,同時,也能夠提供各種各樣的閱讀軟件,從而幫助學生掌握英語知識,給學生提供更加優質的英語閱讀活動。比如,在閱讀“How do you come to school”時,教師可以讓學生積極的使用配音秀等軟件,這些軟件上能夠提供課文的配音服務,教師可以讓學生在軟件中找到本節課的學習文章或者是與文章相似的一些內容。學生利用自己的空閑時間在家中完成配音作業,完成之后可以發給教師或者發到班級群里,讓其他學生和家長一起欣賞,教師則可以在班級群里進行簡單的點評。通過配音,學生能夠更好地把握文章的情感,掌握英語句式的斷句,在閱讀的過程中融入自己的感情,讀出抑揚頓挫的感覺,知道不同語句的具體含義。通過這種方式也能夠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和積極性,讓學生愿意參與到閱讀活動之中,而且學生在課下也會自己積極地進行閱讀,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不同的英語閱讀教材,也可以和家長合作進行親子閱讀,一起和家長進行配音。
(三)創新閱讀活動形式
小學英語語篇閱讀延伸活動應該更加豐富,教師要根據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學生的喜好設置不同的閱讀活動,可以讓學生自由進行選擇,通過這些形式多樣的閱讀活動,幫助學生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讓學生能夠在課下積極開展閱讀,進一步豐富學生的詞匯量,增強學生的英語能力。比如,在閱讀“The king's new clothes”時,教師就可以開展分享書籍的活動。這篇文章是皇帝的新衣,這個故事來自安徒生童話,在安徒生童話中還有很多簡單的故事,這些故事都有英譯,所以,教師可以讓學生分享自己閱讀過的一些故事,也可以將自己閱讀過的書籍帶到教室中和其他學生進行分享。學生也可以站在講臺上主動分享自己閱讀過的書,用英文講述自己讀過的一些故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有了更多的自我成就感,從而能夠推動學生將短暫的英語學習興趣轉化為內在的求知欲。此外,教師也可以開展英文繪本繪畫活動,在和學生一起閱讀完文章之后,教師可以讓學生合上課本,然后讓學生準備一支筆和一張白紙,讓學生在白紙上畫出自己聽到的這個故事,學生可以畫出其中的一個場面,也可以畫出其中的一個人物,只要其他學生能夠分辨出即可。通過這種方式,能夠讓學生發揮想象力,給學生留出思考的空間,讓學生將自己的閱讀和故事情境建立聯系,從而提升學生的改編和創造能力。
(四)增加活動的實踐性
活動的設置要給學生提供充分表達自我的機會,讓學生能夠根據閱讀的文章創作出更多的作品,讓學生利用學到的知識和看到的情節進行自我表達,從而進一步提高學生的綜合語言應用能力,教師給學生提供積極的閱讀體驗,幫助學生在實踐的過程中找到自信心,激起學生學習英語的欲望,讓學生在英語學習中體會到成就感,從而起到激勵學生、鼓舞學生的作用。比如,在閱讀“Summer holiday plans”時,教師可以設置“小教師”的活動,讓學生成為“英語小教師”,自己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和學習的重難點。教師也可以引導學生學會使用思維導圖,思維導圖能夠將用語及時具體化、可視化,能夠更清晰地傳達學生的思維軌跡,表達學生的思想歷程,展現出學生的學習結果,能夠構建出清晰的知識網絡,幫助學生構建自己的英語學習框架,幫助學生進一步整合學習的英語基本知識,從而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教師引導學生一起完成思維導圖的制作之后,可以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思維導圖進行講解。首先,明確本節課的重點教學內容,也就是文章的大概含義。通過文章的意思提取出本節課重點學習的單詞和語句,之后對語句進行深入分析,明確句式結構,以及語句的具體應用情境和應用時間,同時,也要進行舉例說明。
四、結語
總而言之,設置小學英語語篇閱讀延伸活動對提升學生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具有積極意義。語篇閱讀教學作為英語教學中的主要內容,教師應該進一步豐富一篇閱讀教學的形式,堅持以英語教學內容為基礎,進一步整合學生的需求,設置多樣化的活動,豐富學生的體驗,加強學生對于知識的應用,給學生展示的舞臺。通過這些方式來考查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讓學生將理論知識積極應用到實踐當中,讓學生能夠真正吸收和內化英語知識,將英語知識轉變為自己的東西。
參考文獻:
[1]陸曉麗.構建師生繪本閱讀共同體,打造小學英語平等教學[J].英語畫刊(高中版),2020(29):57.
[2]沈麗君.指向主題意義探究的小學英語深度閱讀:以PEP六年級下冊Unit 4 Then and now B Read and write為例[J].教學月刊小學版(綜合),2022(Z2):30-33.
[3]高春琴.指向“兒童與自然和諧共生”的英語閱讀教學探析:以譯林版英語六年級上冊Unit 7 Protect the Earth為例[J].小學教學研究,2022(25):40-42.
[4]許瑩.小繪本,大天地:以繪本充實小學英語閱讀課堂[J].英語畫刊(高級版),2018(32):20.
[5]侯云潔.閱讀詮釋生命:小學英語繪本教學的價值實踐[J].英語學習,2020(11):39-43.
[6]鄧黎莉.小學英語閱讀課程“微整合”的實踐:以譯林新版《英語》五(下)Unit 8 Cartoon time的教學為例[J].小學教學設計,2018(6):5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