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精益管理是企業利用精益思想及管理工具消除企業管理過程中各種資源浪費的現象,以達到提高企業經營管理效率的目的,實現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在企業實際的經營管理中,精益化管理不僅是一種管理方法,更是一種管理理念。企業要在自身的生產或服務、財務管理及日常運營等各個環節滲透精益管理理念,建立健全精益管理體系。文章主要基于可持續發展的理念探討企業精益管理體系的建設策略,以供參考。
[關鍵詞]可持續發展;精益管理;企業管理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23.20.035
[中圖分類號]F27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3-0194(2023)20-0108-03
1? ? ?精益管理的內涵
精益管理衍生于生產系統,并在生產系統中成功實踐,現在逐漸延伸到企業管理的各個環節。其主要通過各種管理手段提高企業管理效益,如提高顧客滿意度、優化流程、降低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效率等,以最小的資源投入創造最大的經濟價值,為顧客提供優質的產品或服務[1]。精益管理的內涵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確定價值。在精益管理理念中,客戶的服務質量是所有管理環節的最終落腳點,無論是服務設計還是日常經營,都要以客戶為實現企業價值的根本,基于客戶的角度識別價值流中的增值活動及浪費行為。任何一個客戶都希望能夠在適當的時間、地點購買到質量高、價格低的服務或產品。企業為客戶提供這樣的服務,無疑就是在為企業創造更大價值。在一個完善的精益管理體系中,確定價值是推動企業完善服務、創新產品的內在動力,更體現出企業的價值導向[2]。
其次,識別價值流。一個產品或服務的實現流程即為價值流,價值流的識別是精益管理中的核心環節,即通過識別企業生產或服務過程中能夠提升服務或產品質量的實際方法來發現管理流程中存在的浪費現象,從而消除浪費,提高管理效益。在精益管理體系中,企業決策者必須非常熟悉價值流的各個環節,再針對具體情況解決具體問題,向客戶提供最高價值的服務,從而獲得最大的回報。而普通員工同樣有必要了解整個價值流的運作過程,這樣不僅能夠更好地理解企業的運營方式及發展方向,而且能夠在企業內部形成使上下環節順利溝通的通用語言。
其三,價值流動。識別價值及價值流后,就需要讓服務或產品在流程中迅速流動起來,以提高生產或服務效率,提升服務質量和客戶滿意度,并在盡量短的時間內獲得客戶回報。在價值流中阻礙價值流動的因素即為浪費,浪費就會增加成本,如產出不良品、機器待機等。精益管理就致力于消除這些無效時間,縮短價值流動的時間,在為客戶提供更高價值產品及服務的同時,加快企業現金的流轉速度,提高企業的利潤率[3]。
其四,拉動。流程持續改善后,企業就按照客戶的需求拉動生產,以避免生產過量而增加產品庫存壓力。庫存量大不僅會降低資金的流動率,而且庫存時間過長可能會影響產品質量,無法給客戶帶來額外的價值。因此,企業要嚴格按照客戶需求拉動生產,減少不必要的浪費。
其五,持續改善。可持續發展理念下企業精益管理體系構建是一個動態變化的、不斷完善的過程。精益管理中的價值流是持續不斷的,企業內的每個員工都要針對自身的工作崗位進行自我持續完善。上至企業決策者、管理者,下至每個基層員工,只要涉及價值流程的人員都是持續改善的主體。從某種意義上講,持續改善的過程就是一個解決問題的過程,且這個過程中需要用到大量工具、方法,還要進行長期的實踐,但企業組織內的每個成員都能夠獲得更多的學習機會,增強自身協同工作的能力。
2? ? ?企業精益管理體系的特點
與其他管理體系相比,企業精益管理體系具有以下幾個方面的特點。
首先,準時化。上文中提到精益管理體系中客戶的服務質量是所有管理環節的落腳點,在實際管理過程中,以客戶需求為導向,按照客戶的需求提供產品或服務,而無法為客戶創造價值的環節都被視為是浪費。這就要求企業在必要的時間提供必要的服務或者生產必要數量的產品,這樣才能在理論上實現零浪費的終極管理目標。基于此,精益管理體系體現出準時化的特點。其次,團隊工作法。上文中提到,凡是參與價值流的每個環節都需要進行持續的完善,從而實現整個流程的完善。這就要求企業中每位員工不僅要完成自身崗位職責內的工作,還要參與企業的決策管理,對企業服務或生產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提出建議。在精益管理體系下,企業可以以客戶具體項目為核心對員工進行整合、分組,靈活組織服務團隊,無須受現有企業組織架構的約束。團隊工作法下,整個團隊隨著項目的調整而調整,員工可以在不同的時期歸屬于多個團隊。當然,這種工作模式要求員工必須具備更高的工作能力,且對企業管理者的執行力也是一項考驗。再次,全面質量管理。全面質量管理是指企業內的各個部門、每個員工都以客戶對產品及服務的質量要求為導向,通過統計相關數據建立完善的質量保證體系。與普通的質量管理模式不同,全面質量管理涉及生產、服務的整個過程,包括市場調查、服務設計、最終的銷售等,整個過程中的每個環節都需要融入全面質量管理理念,以消除影響服務質量的不利因素,縮短價值流動的時間。最后,并行工程。所謂并行工程,是指服務設計及相關過程通過集成的、并行的、系統的方式來完成,在服務設計之初就要充分考慮后續的每個環節,最大限度上減少價值流動過程中的信息溝通成本,提高信息溝通效率。所有員工均要明確客戶需求,對市場動態也有深入了解,在企業內部營造良好的服務設計環境,減少后續由于客戶不滿意而返工的次數,提高價值流動的效率,實現企業經營價值最大化[4]。
3? ? ?基于可持續發展理念的企業精益管理體系建設策略
可持續發展理念下,企業構建精益管理體系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進行。
3.1? ?成立專門的建設小組
企業內部要對現有的組織流程進行改革,成立專門的精益管理體系建設小組,企業決策者牽頭負責頂層設計,各部門的業務骨干、帶頭人為小組成員,專門對精益管理組織流程改革進行專項負責,明確流程優化的整體思路。首先,要明確精益管理體系建設目標。確定價值是精益管理體系建設的核心,企業要以“降本增效”為整體要求,在企業內部培育精益管理理念,自上而下提升各級員工的精益管理能力,真正做到對接客戶、分層管理、下沉現場、持續改進,從而實現優化流程、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管理目標。其次,明確精益管理工作流程[5]。以企業內部各個崗位為基本單元,以優化每個崗位及每項業務為基礎,從價值流的基本環節著手,優化每個工作崗位的流程,最終實現整個項目的精益管理,在企業內部形成一個立體化、多維度、全方位的精益管理體系。當然,流程優化過程中要做到權責分明、職責清晰,明確各個崗位的管理職責,突出創新創效、成本控制、供應銷售、項目管理及運營管控等基本內容。最后,合理把握工作原則。客戶需求是精益管理體系的核心,構建精益管理體系要堅持以客戶為中心、以市場為導向的流程優化原則,通過持續改進做到精益求精,從根本上改變企業傳統粗放式經營管理模式,將精益管理理念滲透到企業每個崗位、每個項目,提升企業全員精益管理意識,從而提升企業的整體管理效益。
3.2? ?強化合同評審
客戶需求是精益管理的著眼點,而客戶的需求具體體現在合同中。因此,精益管理體系建設中,強化合同評審是至關重要的環節。首先,要針對合同對企業的服務能力進行全面評估。項目負責人要對企業自身的服務能力做到了如指掌,保證企業具備合同所要求的服務能力。如果企業不具備相應的服務能力,則需要與客戶及時溝通,避免影響客戶的滿意度。其次,對企業履行合同的工藝能力作出評估。負責業務銷售的人員可能對企業的生產了解不足,在簽訂合同時需要由專業人員針對生產工藝作專業性的評估,尤其要評估復雜工序、客戶特殊要求可能會在后續生產過程中帶來的風險。再次,對合同中涉及的物料供應能力進行評估。對于普通物料,企業往往會儲備安全庫存,因此需要注意的是合同中涉及的特殊物料,尤其是一些日常用量極少但十分關鍵的物料,要及時核實物料供應情況,保證滿足客戶需求。最后,重視合同變更管理。在簽訂合同后不可避免會出現產品數量、服務內容、交貨時間等變化,針對這種情況,企業必須嚴格執行合同變更手續,并及時通知各相關部門做好調整,保證合同順利履行[6]。
3.3? ?以客戶拉動系統
在精益管理體系中,以客戶拉動系統是指企業最終的服務目標是以客戶需求為準,即按照客戶的需求提供對應的服務,而非讓客戶適應企業的服務模式。可持續發展理念下,要想構建精益管理體系,就要做到以客戶拉動系統,按照客戶的要求投入生產及服務。在整個系統中,下一道工序也是上一道工序的客戶,即上一道工序的生產要滿足下一道工序的要求,以保證所有的服務、產品都是客戶真正需要的,避免在某個環節出現多余或者等待現象,減少浪費。在實際管理中,企業可以采用豐田公司的“看板”模式,將生產或服務過程中產生的信息流、物流呈現在“看板”上,保證每個環節、每個工序的員工都能夠直觀、簡單、明了地看到操作目標。一個好的流程要具備三點要素,即直觀的表達形式、明確的關鍵要素及標準化的支持文件。每項業務都清晰、直觀地呈現在流程圖中,每個節點實行分級管理,明確各部門的配合關系,尤其是工作承接關系及部門間接口。關鍵要素則是指各項業務活動的關鍵控制點、輸入條件、輸出成果、責任部門等,企業要明確與之對應的績效指標,分析、評估各關鍵點的影響程度、風險程度等。此外,標準化的支持文件是指一個流程上可體現出每道工序的具體流程及子流程,企業要設計與之對應的成果標準、操作表單等,以保證流程的完整性、延續性。
3.4? ?在企業內部培育獨特的精益管理文化
企業要實現可持續發展,除了要具備先進的技術,還需要有濃厚的文化氛圍來提高企業的凝聚力及綜合競爭力。因此,在構建精益管理體系中,企業要注重企業文化的培育。一方面,由內而外構建多層次的精益管理企業文化。企業文化通常有3個層次,初級形式是員工外在的著裝要求、企業內部的標識或口號等,中級形式則是在企業內部形成的各種規范、標準、制度,更高級的企業文化是深植于員工內心深處的、被員工認同的企業價值觀及企業精神,而經營理念、管理哲學都屬于企業價值觀的范疇。要構建并推行精益管理體系,企業就要在內部營造良好的精益管理氛圍,培育獨特的精益管理文化。精益管理模式中包含著很多先進的管理思想,如“以人為本”“上級率先行動”等,這些均可以在精益管理體系構建過程中滲透到企業經營管理的各個環節,從而形成企業獨具特色的管理文化。這個過程也是精益管理理念根植于企業的過程[7]。另一方面,以文化力驅動經濟力。基于可持續發展的理念構建精益管理體系,就要將企業的效益發展與文化建設融為一體。在企業長遠發展規劃中,企業文化是一種強大的內在驅動力,而文化更是生產關系的一部分,好的企業文化會在企業發展中起到催化劑的作用。因此,企業要以文化力驅動經
濟力。
4? ? ?企業推行精益管理體系的注意事項
雖然企業在實現可持續發展過程中構建精益管理體系具有重要意義,然而在實際推行中需要注意幾個關鍵點,這樣才能保證精益管理順利推行。首先,及時發現問題,迅速解決問題。企業要在內部鼓勵員工保持對問題的敏感度,營造積極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良好氛圍,應用戴明環等管理工具持續解決問題;剖析問題的本質原因,提高解決問題的針對性;總結解決問題的經驗,持續改進每個流程。其次,精益管理體系的推行需要結合企業的實際情況。企業要深入分析自身的管理特點、行業特點來推行精益管理模式,避免生搬硬套。世界上沒有任何一種管理方法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企業不同,方法也不同[8]。如果企業不具備支撐強大工序流程的控制能力,或者物流管理水平達不到一定的要求,盲目推行精益管理體系可能會適得其反。最后,客觀看待風險。在精益管理過程中,任何風險都有可能導致變革失敗,但如果因為懼怕風險而不作變革,也就談不上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因此,企業要對風險進行客觀、準確的評估,并完善風險預警機制,最大限度規避風險,或降低風險的
影響。
主要參考文獻
[1]朱琳紅,程小寧,鄭晗,等.供電企業多維精益管理績效評價模式研究[J].會計之友,2021(18):64-70.
[2]閆琦,田寧,曲春林,等.精益管理助力炭黑企業降本提質增效[J].橡塑技術與裝備,2021(23):51-54.
[3]徐興國,閆圣利.精益意識養成及精益管理在輪胎行業的應用研究[J].橡塑技術與裝備,2021(23):1-3.
[4]唐得淼,黃濤.創業賦能背景下“專精特新”企業成長特征及路徑[J].企業科技與發展,2021(11):1-3,47.
[5]張虹,王瀟一,黃貞靜.中小企業“專精特新”發展的價值及實現路徑[J].施工企業管理,2021(7):24-26.
[6]汪宏武,牛曉玲,李惠成,等.精益生產模式的理論淵源研究[J].海軍航空工程學院學報,2018(2):234-238.
[7]楊平宇.中小企業實施精益生產的障礙及對策研究:以溫州中小制造企業為例[J].改革與戰略,2009(11):148-151.
[8]吳冬,張春琦.對沈陽市中小企業實施精益生產管理的問題研究[J].遼寧科技學院學報,2010(1):48-50.
[收稿日期]2023-03-02
[作者簡介]范瑤(1981— ),女,吉林長春人,經濟師,主要研究方向:工商管理。